直面选课压力,我的焦虑如何化解

WeChat Image_20190731145802
今年初,小宇到加拿大留学的各项手续基本办妥,他将于9月份到多伦多读九年级。
倒计时一个学期,怎样顺利衔接加拿大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有将近半年的时间筹划准备。在定下学校之前,我们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择区、择校以及手续办理上,选校的事情尘埃落定,接下来就要考虑更多未来学习生活的细节问题了。
小宇在国内的学业还要照常进行,似乎他能做的事情也只有抓紧多学习英语。而我们当父母的开始了各种信息收集,再一点点传递给他。
在查找整合信息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朱凡老师的加拿大教育系列图书口碑很好,立即上当当网买了一本《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这本书果然没让我失望,非常系统地介绍了加拿大高中的教育理念、教学制度、课堂和作业、考试升学、课内外活动、校园人际交往、留学生心理辅导……整本书浏览下来,感觉一切了然于心,在我们脑海中已经形成小宇未来学习生活的大致框架,就等着他到了加拿大以后逐渐适应了。
接下来的一切按部就班进行着,小宇完成了初二年级的全部学习,期末考试也很顺利,英语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各项计划都完成得不错。就在我们欣欣然做临行前的准备时,一个消息打乱了节奏——我和小宇爸爸的签证申请均被拒了!这意味着小宇将自己前往加拿大。
来不及感慨和抱怨,我们马上给小宇的旅程、住宿做了调整安排,确保他一人可以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然而,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小宇该怎样开始加拿大高中的学习。原计划我们陪同他前往,有朋友接待,我们可以走一步看一步,遇到问题大家商量决定,直到小宇初步适应后我们再回国。现在拒签打乱了计划,离出发还有不到两周时间,在这之前要跟小宇交代清楚开学考试、选课等事宜的注意事项,这时候突然发现,之前很多从书上看到的内容我们只是停留在感观上,该怎样操作和实施还是迷迷糊糊,不知如何具体入手。顿时我们开始感觉有点不知所措,焦虑也油然而生。
为了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我们把《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关于报到和选课的章节又看了一遍。不知是不是心急的缘故,看得越仔细问题越多,似乎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哪一步都不能出错,这一下我们更加紧张起来,急切想找个明白人问个究竟。这时候我们想起了书的作者朱凡老师。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们微信联系了朱老师。正在度假的朱老师很快有了回应,并且爽快答应了我们的咨询请求,令我们非常意外和欣喜。在约定的时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和朱老师进行了语音通话。朱老师耐心听了我们的问题,并一一给予解答。听完朱老师的开导,我们心中的疑惑和焦虑顿时风吹云散了。小宇说,朱老师和蔼可亲的声音让人觉得安全可靠。能亲耳聆听名人专家的谆谆教诲,让小宇激起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们真是幸运之至。
空闲之余,我把曾经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整理出来,希望能对有着同样困惑的家长和孩子提供些许信息,让小留学生们更加顺利度过衔接期。
小宇妈妈
2019.7.24 北京

加拿大教学体制下设置的课程非常丰富,而且有着极大的选择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梦想去选择课程。半年前我们在看书中关于选课的章节时感到欣慰无比,觉得孩子今后终于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快乐学习成长了。可是今天,面临着真的要实际操作选课了,再重温这部分内容我们却倍感压力。
小宇在期末考试前刚刚经历了中考科目的选择,这是近几年北京中考改革的新举措,中考科目除了语数外三门必选外,学生要在五门科目(物、化生、史、地、政)中选择三门。这种模式是在原来五门指定考试科目(语数外物化)的模式下做了一些小改动,但这足以令学生和家长忙乱一番了。学校和老师开了几次会给家长分析选科的利弊,家长也纷纷热议怎样选科可以在中考中占优势,以及怎样和高中的选课做好衔接。虽然小宇也参与其中,但我们已决定九年级留学,所以选科也只是随着同学们在形式上走了一遍流程。
虽说北京的中考选科和加拿大教学的选课实质上并不相同,但经历了这么一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选课对孩子未来学业发展的重要性。而我们即将面临的课程多得眼花缭乱,有学术类、应用类、开放类,学校可能还开设有自编类,有些课程还有着衔接或并修的制约关系,可是孩子未来的目标还不清晰明确,现在的爱好和特长也不够突出,如果任凭孩子的喜好来盲目选课,非常担心会影响后续的发展,害怕一时不慎满盘皆输,不仅最后上不了好大学,搞不好连毕业要求的学分都达不到。怎样兼顾选课的重要性和自由度,走好九年级选课的第一步,我们茫然无措。
听完我们的述说,朱老师针对几点突出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1.九年级留学生的主要任务
九年级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和熟悉方方面面。
朱老师打了个比方,国内电压是220V,加拿大的电压是110V,电器经过转换设备才能正常使用。一样的道理,小留学生在国内教育体制下学习了8年,尤其是自出生起一直处于一个汉语的环境之中,现在要进入一个陌生的英语环境下开始新的学习,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同样要先经过转换才能正常运转。
家长花费巨资把心爱的孩子送到遥远的国度,一定都是在孩子身上倾注心血,期待高回报。但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都需要5~7年的适应期,快则3~4年。所以对于九年级的留学生,家长不要过于急躁,先让孩子去熟悉校园、同学、生活环境,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2.课程的选择和衔接
说到课程的选择,朱老师先让小宇选择未来大学的三个专业。小宇思考片刻,回答道:“文学、法学、金融。”
朱老师又问:“如果这三个专业分别是梦想、现实和保底,你又是怎样对应的呢?”
小宇答:“文学是梦想,金融是现实,法学是保底。”
这时我忍不住插话了,孩子对大学没什么了解,只是自己天真的想象而已,而且他的理科潜能还没进一步挖掘,不能草率决定今后走怎样的路。
朱老师笑了笑说,这离孩子的未来还远着呢。
孩子现在有一个远景规划,说明他是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有远期规划,也有近期规划,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都要重新评审自己,从兴趣、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对规划进行调整。留加学生的目标大多数都定位在大学,大学一、二年级必修课程较多,选修课程的余地较小,到了三四年级才会进一步细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这正是考虑到学生发展规律而设定的。
在这一点上中学的教学体系和大学的相似。高中9、10年级的课程分为D((学术)、P(应用)、O(公开)、L(自编)几类,必修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到了11、12年级,课程分为U(大学预备)、M(大学/大专)、C(大专)、E(就业)几类,选修课程增多,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分门别类的科学类课程都是在11、12年级才单独开设,9、10年级全部归入一门科学课之中。
升读大学要专注在U和M课程,到了12年级申请大学时需要有6门4U或4M课程,其中一门所有大学专业都必修的课程就是英语,另外5门与大学所选专业挂钩。例如金融类专业就需要12年级的数学、微积分成绩,以及某些经济类课程如会计、贸易等……这和目前国内部分省市新高考改革类似(报考工程类专业要选考物理,医学类专业要选考生、化等等),而加拿大高中的选修课程类别更为丰富一些,大学专业对高中课程的具体要求也都是可以查询了解的。除此之外,即便是九年级入读,因为国内的孩子一开始都要先上ESL课程,所以个别大学还是需要提供合格的英语雅思成绩。
部分高中课程也存在衔接关系,书上称为“先修课程”,这类课程的需求出现在11、12年级,比如11年级的化学课要以10年级的科学课为基础,也就是说若要修11年级的化学课,必须先修完10年级的科学课程。有不少课程对英语有硬性要求,英语水平达不到要求是不能选的。
所以,要做好选课,就要“盯目标”,以未来的目标为导向做好规划。
9年级是高中的入门年级,必修课程占绝大多数,几乎没有什么选课压力。9年级这个学年有8门课,其中英语、数学、历史、地理、体育、宗教(教会学校)是必修课,剩下来的课程可以搭配一两门选修课。学校会提示有哪些选修课,只要听从学校安排进行选择即可。
小宇爱好文学,但在9年级不急于选修文学方面的课程,先让英语过关,时机成熟后高年级再选修也都来得及。在必修课里有一门是法语课,零基础起点是没问题的,学好这门课将有助于文学的进一步学习。

3. 英语和数学的学习
英语和数学几乎是最重要的课程了,几乎贯穿了高中四年。
9年级学生在入学前要经过英语和数学的测试,其中英语成绩将决定 “ESL”课程从哪个级别开始。“ESL”课程分为A、B、C、D、E五个级别,但“ESL”课程的学分不能超过3分,所以学生要努力提高英语水平,争取达到E级别后在10年级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常规英语课程。到了12年级必须有常规英语课的成绩才能升入大学。
相对而言,数学课程对小留学生们要容易得多,加拿大的数学课程进度比国内慢两年左右,9年级的小留学生学习数学基本没有太多障碍,甚至可以发展为优势科目。 从11年级开始数学课程的难度会加大,开始学习函数、微积分等等。有一小部分大学专业对12年级数学没有要求,如果学生选读这些专业,那么12年级就可以不修数学了。

4. 学分和成绩
加拿大高中实行学分制,这和大学的学分制是相似的。高中毕业前要拿到30个学分,绝大多数学科是每个学科一个学分,每个学分的学习时间是110小时,这110小时可能是一个学年修完,也可能是一个学期修完,这由学校是学期制还是学年制来决定。只要学生按时上课、交作业,成绩合格后就能拿到学分。
一个学科的成绩由平时成绩(70%)和考试成绩(30%)构成,平时成绩由作业完成情况,每次小测验、大测验、课堂表现等环节按比分不同共同构成平时成绩占全部成绩的70%,期末考试成绩则是占最后的30%。当然,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老师会只计算大小测验和最终考试成绩,平时作业作为BONUS(奖励分数)。所以学生要特别留意开课时老师发的单子,上面会有这门课的评价规则。交作业的时间、作业格式、交作业方式……这些细节都要注意,不明白的及时找老师确认。这样每一节课的分数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就是这个科目的总成绩了。50分为及格,可以获得学分;85分为优秀。如果想顺利升入名牌大学,学生就要在11、12年级保持漂亮的成绩单。

5. 选修课
朱老师问小宇:喜欢音乐吗?
小宇害羞地回答:喜欢唱歌,但唱得不好。
朱老师又问:喜欢美术吗?
我不等小宇回答就急着说:不行,不行,小时候画的还可以,现在早忘了,不是特长。
朱老师说,加拿大高中提供的选修课程内容丰富,从方方面面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少选修课程是不需要基础的,不一定是孩子的特长才可以选择。9年级的成绩和升学无关,我们可以在9、10年级做一些尝试,至少尝试了才知道孩子喜不喜欢,适不适合,孩子的很多潜能就是在尝试时被发现和培养出来的。
孩子们来到加拿大学习,不要只会埋头苦读,这里有着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参加学校的俱乐部、社团、各类兴趣小组,孩子们可以拓展社交能力,迅速融入新环境。

听完朱老师的一番解答,我和小宇爸爸终于卸下了心中的包袱,小宇也信心满满地憧憬着一个月以后的校园生活。我们相信,有老师的指引,有父母朋友的协助,加上自己的努力,孩子会走好留学这条路!

GAP YEAR,人生中的一个美好停顿

WeChat Image_20190730142117
人生是一条很长的路,适当的停下来驻足片刻,或许你会收获更多—-Gap year

参加过加拿大高中毕业生典礼的学生和家长应该都曾注意到,校长在毕业典礼上会把每个毕业生的去向,逐一展示给全体家长和毕业生。当中,你也许会听到有同学毕业选择GAP YEAR。GAP YEAR (间隔年)是欧美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学业短暂中止活动,通常指的是青少年在求学期间空出一年去旅行、实践、工作、探索自我、与世界连结,因此,也有人称GAP YEAR为 “过渡年” (Bridge Year)。 通过一个短暂的过渡期,“弄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从而更有效地把人生的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联系起来。

一、不怕你笑话,我第一次听到有人中学毕业take a gap year 一脸迷茫
我第一次接触到GAP YEAR是在大女儿的毕业典礼上,这是一所百年贵族私立学校,保持着优异的大学入学率。当听到校长提到其中一个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是“TAKE A GAP YEAR”时,我觉得很是诧异,在我看来,这么优秀的学校培养的自然都是优异的学生,是以大学为目标,以学业为重心的学生,怎么可能会出现中途退学的情况呢。毕业典礼后因为好奇就与校长探讨了这事。
{我和校长的对话录}
校长:你的担心是什么?
我说:我们中国古人有句古话,叫做事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校长说: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但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事情。在西方文化中,学习不是离开学校就完成了任务,学习是持续的,只是不同的阶段学习有不同的目标,当你在这一阶段还没有想好下一阶段该如何走的时候,不要乱闯,因为乱闯是不清楚自己,没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即SELF AWARNESS。当没有清醒的目标时,就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以往总是跟家长跟学校打交道,停下来接触一下社会,让自己早一步明白社会的需求及自己的未来意向是对未来自己的一种负责。
[间歇年里会做些什么?] 通常,度过GAP YEAR有两种主要方式:旅行、打工。
旅行TRAVLING目的很明确,人的一生,从上学到退休前,似乎就是一架不停运转的机器,如果能空出一段时间在旅行中让头脑安静下来,从学习的状态走出来,看看周围生活的环境,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何尝不是一场丰富的人生阅历。
打工Take a job目的比较多,或者挣学费,本地学生免费上中学到了大学就要付费;有的是体验某个兴趣职业,以便调整大学所学的专业方向;或者为了获取与人交流的能力,增强未来的竞争力。

二、如果可以时光倒流,Gap Year,我到希望尝试一下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对这种学业间隔也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我是文革后的高考生,同学中不少是上山下乡知青回流的,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幼稚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有过生活和工作经验的同学,在学校各类活动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中游刃有余,虽然因离开学校太久的原因重拾书本有点难度,但他们似乎更注重这难得的读书机会,因而也更加刻苦。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收获了不少,这也启发我,当年如果有机会经历过一些,再回来读书,也许更利于我未来的发展。毕竟从中学到大学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GAP YEAR就像二者相互衔接的桥梁,所以如果有可能,这也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

三、其实,Gap Year是始于大学的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震荡,在各种新思潮和新事物的冲击下,西方社会出现了嬉皮士这一较为典型的反主流文化群体。他们用公社式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表达对越战和民族主义的反对,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典型的嬉皮士之旅一般是从西欧出发,以最便宜的旅行方式穿过欧亚大陆到达亚洲的印度或斯里兰卡。嬉皮士之旅自有其精神上的驱动力,一般是“认识自我”,“寻找精神家园”或是“与他人交流”。随着这一离开工作和学业外出旅行活动的不断展开和发展,逐渐为一些大学所接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入学考试在9月,入学考试结束距离大学开学其间还有9个多月的空档期,于是学校便鼓励被录取的学生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到世界各地旅行,探索周围的世界,增加视野。

由此,GAP YEAR因更多学习和体验生活、探索世界、拓展视野等积极元素的汇入,逐渐演变成高中毕业生中一股较为流行的学业间隔年活动。这种在学业期间的GAP YEAR 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高中或大学毕业之后,空出一年做些其他事情,再进入学校或社会。二是大学学业期间,选择大二或大三学年休学一年,或为了调整学业的高强度压力,缓解紧张状态,或为了积累毕业后就业经验准备,之后再继续完成余下的大学学业。Gap Year 现今已经不仅是一种流行风潮,更是一场发现之旅,可以让孩子在成人之前透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这个真实的世界。

GAP YEAR在美国发展较为迅速,政府非常鼓励年轻人在学习之外花费一点时间去学习思考,学习成长,最重要的是从中找到自信。在这项活动的支持者看来,没有作好准备就进入大学,面对难度远远高出高中阶段,且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时,会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甚至会怀疑自己专业选择的盲目,这样非常不利于大学学业和生活的展开,甚至可能成为未来成长和生活中的阴影。根据英国《观察家报》(Observer)的报导,2005年英国约有2万9千名学生选择延迟进入大学(约占当年应届入读大学学生29万人数的10%)。据美国间隔协会AMERCIAN GAP ASSOCIATION统计,美国每年会有3万至4万名学生选择间隔年(Gap Year),2015年这一人数比2014年增加22%,许多知名大学也纷纷加入这一项目,比如著名的哈佛大学2016的录取率只有5.2%。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鼓励学生选择Gap Year,在“停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通过实习、志愿服务或旅行等方式丰富阅历。哈佛官网显示,每年有80至110名学生选择延迟入学,其中一条官网信息称“我们中的许多人关注到现在的学生承受的压力比前几代人要大的多”。对于GAP YEAR所带来的收益,有人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于直接入读大学的普通学生,上大学前先间隔一年的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有着更POSITIVE的评价,感到“开心”和“极为满意”的人数比例较高。
{维基百科}
对于GAP YEAR,维基百科有一个完整的解释。“GAP YEAR即间隔年,一般常见于青少年在中学毕业之后、升读大专院校之前,腾出一年的时间来进行一些自己有兴趣的活动,例如,旅行、修读(非)学术课程、义工服务、工作假期计划等”。GAP YEAR也被称为“BRIDGE YEAR”即通往人生不同阶段的桥梁。
[流行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大学包括耶鲁和哈佛在内都在明确地鼓励学生参与Gap Year计划,甚至有很多高校-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还会向选择间隔年的大一新生提供奖学金。一所位于美国北部,具有120历史之久的WARREN WILSON COLLEGE于2018年宣布正式成立“GAP YEAR COLLEGE”, 院长林恩.莫顿博士说:”如果间隔年是出去探索世界,更好地了解你自己和你在世界上的位置,那么大学就是真正巩固社会和自我的更好属性的下一步。” 2016年奥巴马的女儿也选择晚一年进入哈佛,名人效应再一次让Gap Year成为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四、了解、观望中的留学生们
GAP YEAR,相信众多学生和家长对这个活动都已有所耳闻。相对于欧美等国,GAP YEAR虽然在中国尚未得到多数家长的认同,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国门留学,以及家长对国外教育认知的增加,一些思想开放的家长也开始鼓励并支持孩子在入大学之前或在大学就读期间,选择一年的GAP,为自己的学业生活, 有目的的“留白”,从而为未来每一步的“踏实”做好充足的准备。
{我与一位留学生家长的交流}
曾经有一个孩子说还没想好,大学想学什么,非常彷徨。我给父母建议如果孩子还没有想好要学什么,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家长同意孩子申请了GAP YEAR,当时父母也曾很担心孩子以此为借口不再读大学,这样就枉费了家长的心思,我说这也有可能,因为孩子毕竟会长大,我们代替不了他们成长,但最难得的是孩子主动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回去一年后,在网上看到他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尝试,最后正式回来读大学,这个时候妈妈开心的说,没想到他最后想通了愿意回来读大学,其实这说明孩子学会了自我思考,这也是成长的一种标志。孩子最后读了人工智能,他说经过一年的思考与体验对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方向以及自己的兴趣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了解西方的教育体制,给孩子多一点选择的权利和支持,相信暂时的停止也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明白了GAP YEAR后,当有一天孩子对家长说要休整一年,家长也不必慌张。出国留学的孩子或多或少会受这种新的思维和文化的影响,所以当孩子告诉父母自己还没准备好进入大学的时候,家长可以考虑一下GAP YEAR。就像我们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道理。
[小心误区] 今年我发现,在一些私立学校也发现有些留学生也开始采用休学的做法,有些私校以招收国际生为主,学期灵活,于是,有家长安排学生利用空档回国内进行大量的英语补习,美名曰take a gap term。因为大学所选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极高,不想输在语言上,当然这不是完全意义上的GAP YEAR,因为真正的GAP YEAR是一种休整,而不是加油。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GAP YEAR自然也不是通往学业和事业成功的万能钥匙。尤其在传统的中国家长眼中,学习是一鼓作气的事情,中途的退出容易造成再而衰,三而竭,最后甚至可能彻底失学的状况。极端的例子自然也会出现,尤其对于整日慵懒无所作为,在家靠父母督促,在校靠老师推着往前走的学生来说,除非有大的思想改变,否则,正如有人所说,再GAP也等不来预期的YEAR。

在我看来, GAP YEAR是好是坏, 没有定论,关键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而,如果孩子下定了决心要GAP一年,家长所要做的工作是引导孩子做好一年的规划,做到有所得,有所获,写好人生的这个漂亮“顿号”,从而更好地回归未完成的学业。相信GAP YEAR不一定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但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GAP YEAR一定会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如果中学毕业后间歇年有操作上的困难,也不妨鼓励孩子在大学期间,尝试去打份短工或暑期工, 获取未来职场经验,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我的大女儿在大学期间曾在一家知名的化妆品店打工,老二大学期间也同时在做与专业有关的兼职,她们说社会是个大课堂,所学的知识不仅是学校学术性知识的补充,而且,打工本身也是人生的一段经历。 读大二的小儿子也在利用目前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探索在社会上的实践应用,听他说,收获还不少。理论与实践是学习的两个方面,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真正的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耐力和坚持,前半程拼的是能量,后半程拼的是耐力,适当的放慢脚步是为了获得更持久的耐力—-Oh, Gap Year

争议话题:如何让暑假过得有意义?

1988976551
进入七月,来加拿大读中学的同学如同“候鸟”一样,迫不及待飞回父母身旁,等候多时的留守的父母问寒问温之后,悄悄地把满满的学习计划和安排递上来,于是,争议开始了……

一、从小到大,一直困惑于什么样的暑假才是有意义的暑假?
小的时候也曾问过父母,父母也说不明白,就说多读点书,多做些对学习有益的事情,毕竟,对学生而言,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时间基本是被暑假作业和父母的安排所填满。后来上了中学之后,暑假一半由我自己安排,另一半分配给了学校的作业。大学之后,才发现暑假可能真的不一定要过家长眼中有意义的暑假,做家长眼中所谓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工作后,感受更深的是暑假存在的意义就是给自己放松一下,打乱一下惯有的生活节奏和程式化工作、学习模式,享受另外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和学习体验。
然而,为人之父之后,却仍是身不由已的按照做父母的惯有思路,从不要虚度光阴,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为出发,用自己小时候过暑假的方式来安排孩子们的假期,如报夏令营,买一堆书让孩子读,做暑假作业,上补习班等,似乎对孩子来说,以学习为中心的暑假,充实的暑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假期。
让我真正开始思考暑假意义的是一次外出旅游,当时我在国内,已经定居加拿大的妹妹计划我们全家以及几个亲戚一起包团去墨西哥旅游。对于这个计划我自然十分赞同,并开始设想可以带孩子们去探寻玛雅文化的遗址,了解中美洲的文明与发展。然而,妹妹计划的行程竟然只是以一个海滨的沙滩为中心,我对此极为不理解,毕竟我们不远万里从中国飞到加拿大,再从加拿大再飞到墨西哥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旅行,难道就是为了在海滩上玩沙子。对于我的不解,妹妹的女儿给我回了一封邮件,专门把维基字典里“假日”的意思发给我。在加拿大土生土长的姪女意思是让我思考一下暑假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hol·i·day
a day of festivity or recreation when no work is done.
“December 25 is an official public holiday”
synonymes : public holiday, bank holiday, festival, festival day, feast day, gala day, carnival day, fete, fiesta, festivity, celebration, anniversary, jubilee; Plus

事实也证明,这次旅行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每天里孩子们白天堆沙子,晒太阳,练习各种水上运动,晚上则看晚霞,看星星,聊天,有时也会去了解当地族裔的生活,日子过得很快,孩子们即放松了心情,又收获了快乐。其实,回过头来看,这种看似没有意义的暑假何尝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假期呢。

二、做父母的要明白,暑假的意义是多元化并非单一性的
作为父母,我们习惯于插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当学习插不上手的时候,更愿意干涉孩子的业余生活,似乎没有掌控, 就没有孩子的确定性未来。其实,对孩子的干涉要分时期,分年龄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家长,但开明并不意味着放任,在孩子三年级之前,一些习惯的养成,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暑期课外读物的选择等,我总是事无具细地亲自参与。到了三四年级,我开放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学着安排自己的暑假时间,自己制定计划和规划,我只负责监督执行。到了中学阶段,孩子已基本具备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这时,我只需制定大的家庭旅游计划,其他时间,孩子的假期由孩子们自己做主。而孩子们后期从申请大学到工作后的规划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种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在他们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家长那么紧张孩子暑假安排原因有二:一怕学环,二怕浪费光阴
多数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所以,在学校管理的空档期,家长总是会不失时机地插手进来,负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自然,让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一定是带有很大的风险性的,但正如前面所述,放手不是放任,作为中学生的家长,其责任不是帮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帮孩子买辅导书和课外读物。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己的空余时间,如果真的是上学期学业上有很大的欠缺,也应由孩子找到原因和不足,利用暑假查缺补漏,而不是家长盲目的安排。
事实上,纯粹用辅导班填充起来的暑假,短期看也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长远来看,或许是一种更大的损失。因为,对于被动的安排,青春期的孩子的正常反应都是抗拒多于服从,最后就会出现,计划,计划,墙上挂的结果。孩子也会在家长的高压下身心疲惫,以这种状态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前段时间国内的高考结束,国内一些记者也对部分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采访,发现一些高考状元竟然没有进补习班的历史,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些高考状元还是大家眼中的全能型人才,学习、体育、文学等等无所不通。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人能否走得远,真的不取决于一时的冲刺,而是取决于平时的积累,有张有弛才是真正的学习状态。

换种思维定义孩子的成功,就会换种思路指导孩子的暑期生活
国内家长总是把孩子的能力简单地定义为学习能力,把成功定义为学业的成功,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他们在规划孩子的课余生活时,把学业放到了最核心的指导思想之中。一切的休闲都以未来的学业为中心,一切的娱乐都不能脱离学业成功的基本出发点。事实上,孩子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国内有个教育专家说过,如果让孩子一直处于一种冲刺状态,他肯定跑很快,但一定不会跑得太远。人的生命状态就像一个运行的机器,不能始终处于运转状态,需要定期的维修和间歇性停转,以保持其较长的工作寿命。假期,其实就是孩子学习生活的正常间歇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休息和调整,不可舍本逐末。当然,休息和调整也并不是完全的停止正常的规律生活,每天睡到日上三竿,之后起床吃饭、打游戏,整个假期浑浑噩噩,黑白颠倒。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制定一个假期计划,比如,系统而又完整地读上几本书,弥补一下学期中间因时间紧迫只能进行些碎片化阅读的不足;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一到两次有意义的出游,所谓有意义,是指排除完全以游山玩水或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静下心来来一次有主题的出游,主题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以纯粹的休闲为题,也可以安排一次文化之旅等等,总之,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出游效果。

三、远离教育的功利性,遵循教育的自身规律,让暑期真正发挥其假期的作用
暑假是学校生活的有益补充,也是培养孩子个体化兴趣的机会。学校的教育较为规范化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因为任何国家、任何先进的教育都无法完全对孩子实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教育的理想状态。学校有教无类的教育自然给了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空间,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教育结果。因为学校接受的知识多来自于课本,课本的统一性容易造成教学结果的一致性和趋同性。事实上,真正的知识不仅来自于书本,同时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而真正造成孩子成年后个体差异的则是后两个方面的教育,即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假期正是补充这两方面教育的最好时机,假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摆脱模块化,程式化的教育,追寻成长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未来的成长发育开辟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四、家长应抛掉从众心理,遵循孩子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来自主的安排假期活动

父母口中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何,邻居家的孩子假期到哪里旅游了,孩子的同学去参加了什么活动等等都成了假期中父母关注的话题。别人有的自家孩子也不能少,于是,扎堆旅游,扎堆夏令营,扎堆报课外班成了暑假的一个风景。家长这种不是出于孩子自身的需求,而是从众式的暑假安排完全违背了暑假的真正意义。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父母所起的作用至多是监督与引导,而不是事事参与。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原则,比如要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要兼顾好休息与下学期课程的衔接,还可以鼓励孩子做些平时学业重顾不上做的一些活动,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等等。
在加拿大,公校对暑假完全是放羊式管理,没有任何形式的作业,部分私校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图书供学生假期阅读。但即便是暑假,教育局也会有SUMMER SCHOOL,一些没有按规定完成学分的孩子会利用SUMMER SCHOOL进行课程重修或补修,也有一些孩子利用假期先期完成部分课程,除此之外,孩子们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义工,兼职等各类活动上。我儿子除了SUMMER SCHOOL之外会去学校做义工,比平时还忙,一是增加见识,二是增加生活补贴,我二个女儿做学生时,一个在化妆店、一个在在星巴克打工。假期在多数孩子而言,是社会知识的补充,是未来工作能力的准备,更是开拓眼界,探索自己兴趣的机会。胡适先生在1932年的一次演讲中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爱因斯坦也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 这些话,细细口味,即便不是真理,但也不无道理。

感悟
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教授KENNETH GINSBURG博士在多年来教学、科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必须停止去用孩子在十八岁时的成就来定义成功,这种思维会毁了孩子在他们二三十、四五十岁成功的能力。放下眼前的功利,想象自己孩子三十岁、四十岁可能成为的样子,把培养的目标定义到那个阶段,也许家长的教育方式就会发生改变。毕竟,未来在事业上走得最远的并不一定是当年学业最成功的,能力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体现方式,但无论哪种体现方式都离不开孩子的自律性、自我管理及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把目标放长远,眼界就不会有局限。

我似乎跑题了。
不管怎样,我也要放飞一下自己。诸位,我们八月份再见!

留学前的规划,父母须关注什么,五年前曾热议: 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再作一番探讨。

留学前的规划,父母须关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在2014年《轻松留学加拿大》一书里,讲过十个方向。五年后的今天,我尝试从低龄留学规划管理系统的角度,带大家在以下几个方面再作深入探讨。

留学是孩子独立迈出新生活的第一步。独自前行异国他乡的15岁上下的孩子,是3、40岁左右父母最为牵挂的心肝宝贝。心之所系,情之所牵;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对加拿大生活的憧憬,这一切都令父母们关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即使你是360度全方位关注、重视,留学路上仍然会有“盲点”的。因为,人是有限的。

中国家长最关心留学加拿大中学的十大问题是什么?
1、公校国际学生比例;
2、私校中国学生比例;
3、寄宿学校还是寄宿家庭;
4、地理位置;
5、升学率;
6、课程设置;
7、周边安全环境;
8、学术水平;
9、监管情况;
10、学校排名

——摘自《轻松留学加拿大》上篇 “留学加拿大问与答”

这几年我有机会认识不少的低龄留学家庭,当我们交流留学前的规划,大多数的家长们关注的话题,仍然是沿着眼前目标、具体可操着性的方向展开的。不错,低龄留学是人为地中断孩子自然成长状态,提前让其进入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学习模式。这种人为的干预如果不是从过程管理的角度进行考虑和规划,只以最终结果为目标,难免会造成留学过程的曲折或结果的不理想。但是,对于低龄留学来说,父母是孩子学业规划的指导者和过程管理的监督者,把孩子送出国去读书, 绝不是一劳永逸的决定,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开启。

作为一个系统化规划与全过程的管理项目,低龄高中留学的规划与过程管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留学前的规划;二是高中阶段的学业规划;三是过程管理与保障。

四大关注聚焦

规划好了留学事宜,做好留学前的准备,有许多具体的事项要留意。这一阶段父母的关注点须要放在孩子心态的调整以及未来生活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提前做些必要的准备有利于缩短孩子在国外学习的不适应期,使其尽快进入理想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1、关心孩子身心健康,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说:“心态若改变,态度就会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性格也会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也跟着改变”。可见心态对一个人未来人生的重要影响。对于留学生父母来说,应该引导孩子对留学保持一个平和又积极的心态。引导孩子带着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去应对未来新的环境与文化,去对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交往。

我们在监护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孩子与寄宿家庭关系处不好,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个方面,一是把国内的生活习惯带到了国外。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入乡随俗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到了国外,我们不可能让别人来适应我们,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不要渴求其他人能够包容孩子的任何缺点。只能引导孩子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新的文化、新的环境和新的家庭。这就需要家长在国内给孩子灌输一些常识,提前了解一下西方的文化和习俗,以及国外家庭的一些生活习惯等,为孩子下一步的适应做好准备。二是有的孩子容易把与寄宿家庭的关系看成纯粹的经济利益关系,这就很难以家庭成员的心态融入进去。尊重是相互的,关系是平等的,聪明的孩子会主动融入寄宿家庭的生活,每天的礼貌问候,周末积极参与家庭的清洁,主动帮寄宿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冬季的铲雪,夏季的割草。相信每一个做寄宿家庭的家长都会有一个与孩子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但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更需要双方都具有包容的心。

2、关注孩子行为习惯,指导孩子制定留学后的学业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引导,有效的学业目标是成功的基础。目标是否具有有效性,必须看其是否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01目标的具体化
02可量化性
03实现的可能性
04目标要以结果为导向
05具有一定的时间期限

目标的制定和整个学业的规划思路是一致的,由远及近,由高到低,逐步分解细化。即用“逆推法”把目标量化分解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反过来则是目标的实现过程,即由小及大,由低至高,由近及远。对于一个高中出去留学的孩子,家长应引导他在出国前制定出在留学期间预备达到的最高目标,比如某类大学的某些相关专业,以此目标为依据制定高中的学业计划。

以一个准备出国读十年级且目标为滑铁卢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孩子为例,如果孩子把最高学业目标定位到该大学的该专业,则整个学业目标规划可以表示如下:

滑铁卢计算机专业(最高学业目标)
↓↑
高中12年级获得较高的平均分,完成义工小时,攻克雅思(三年内的长期目标)
↓↑
11年级参加滑铁卢数学竞赛,选学相关AP课程(中期目标)
↓↑
10年级通过英语省考(近期目标)
↓↑
攻克语言听说读写关,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打好出国读书基础(眼前目标)


向下方向为目标的制定过程
向上方向为目标的实现过程

制定目标之后,即可从眼前目标开始分阶段实施计划,最终实现规划中的远景目标。上述只是一个粗略的目标概览,实施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12年级的平均分目标,具体到相应的数字如95-98分等,目标越具体,越量化,越具有可操作性。此外,目标的制定还要把孩子的现状考虑进去,不能好高骛远,否则,目标超出孩子的努力可及范围,自然也就没有了行动及实现的动力了。

3、重视孩子能力培养,训练孩子的自我学习管理能力

加拿大学校的教学更多的看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全部放手由学生自己主动安排和支配,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就需要学生自身有着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的管理。美国的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曾提出了时间“四象限法则”。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用“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分为了四类:紧急且重要、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把日常事务按轻重缓急的重要性依次合理地把日常事务做个次序排列,依次展开,即提高了效率,又不至于在非重要的事情上耽搁时间太多,而重要的事情却草草收尾。而且,如果事情没有轻重缓急的归类,就容易造成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两个极端,一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当作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来做,使得自己压力倍增,难以实现既定的学业目标规划。二是把所有的事情就当作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每日里拖拖拉拉,见不到学习的成效。三是还有一些人把不重要的事当作紧急的事情来做,每日里忙忙碌碌,却总看不到进步。

1990440506
引导孩子充分利用时间管理法,有助于孩子在没有家长监督的过程中,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日常事务。未来的留学过程中课堂占用时间较少,大量的课外时间和事务需要自己安排、支配:第二天的小作业,一周后的大作业,短期内要准备的PRESENTATION,期末前的ISU,还有要完成的义工时数,为申请大学准备的竞赛、雅思考试等等,如果没有合理的安排,一旦多项任务聚到一起,必定会造成顾此失彼或避重就轻的结果。

我们见过太多的学生因为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事务,导致留学了几年拿到了大学的OFFER,雅思考试仍然没有通过,只能在大学入学后读语言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更有甚者,19年的大学申请中,还有学生被大学录取后发现高中毕业尚有一个学分没有完成。更多的则是12年级进入高分冲刺,大学申请准备期时突然发现义工学时差得太多,只得一边忙课业,一边忙着完成义工时间,这种情况下安排的义工只能追求数量,很难顾及到与自己未来专业的相关性,最终可能会造成较高的学分却申请不到理想的大学或专业。诸如此类的问题提醒未来的留学生家长留学前一定要关注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4、关注孩子语言水平,正确看待孩子英语能力的培养

有太多的家长在孩子出国后提及孩子的英语总是会皱紧眉头。有的会说,我家孩子在国内英语成绩一直不错,经常自己看外文电影,为什么留学后还是说不好?也有的说我家孩子在国内就读的就是国际高中,为什么出去后英语还是拿不了高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集中到一点上,就是英语能力的培养。英语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英语日常交流能力。二是学术英语运用能力。三是英语思维能力。

国内英语教育以考试为重心,偏重于英语的词汇和语法,虽然现在学校也开始重视听说和读写,但总体离语言的自由运用还有较大的差距。曾经一个雅思阅读屡考却拿不到高分的学生忿忿的说:这种阅读如果是中文版,也太小儿科了,我完全可以考个满分,怎么换成英文理解起来就如此费劲呢。其实,这就是语言的差距,这种文章在本地的孩子看来,跟我们眼中的中文一样简单。许多重视语言学习的家长在孩子出国前也会关注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但却不知从哪一方面着手,于是有的家长就针对开学后要读ESL班,而在国内让孩子提前参加ESL培训,有的家长则在国内提前让孩子准备雅思考试,各种形式不一,但这种分门别类的语言培训离真正语言能力的提升还有一定的距离。而真正语言能力的提升除了日常的听说,还需要大量的原版著作阅读来支撑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种原版著作既包括英文小说,也包括日常的报刊文摘,英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坚持下去,定有收获。

两个善意的忠告

一、适当降低孩子留学的期望值

1, 理性规划孩子的学业目标期望值。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及国内的传统升学思维模式,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制定留学方案时习惯性地把院校的排名作为选择目标学校的依据。这就很容易下意识地瞄准国外的一些名校,或者所谓的“热门专业”,结果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在相对宽进严出的国外大学学习中,最终可能会造成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却读不下来的结局。事实上,期望值的设立一定要立足孩子自身的实际,通过科学的留学评估,合理确定留学目标,而不是一味追高、追热。尤其是对于以移民为目的的孩子,一味跟风追求名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世界大学的排名反映的是学校的综合学术实力,却不一定是包括就业率、薪酬状况等在内的整体实力。而以就业为目的学生则应该把学校的就业率作为一项衡量指标。

2, 降低对留学国家生活及环境的期望值。在出国读书前,孩子对国外的感知多是从书本、电视或者短期的旅游、游学中获得的,了解的多是国外的先进文化、优美的环境,因而容易造成 “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 的错觉。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体制都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如果对未来学习的国家和教育体制抱有太高的期望值,出来之后容易造成太大的心理落差。许多初来加拿大多伦多的同学第一感受是到了村里,因此,多伦多变成了他们口中的 “多村” “土狼屯” , 看似一种玩笑,也能从中体会到这种心理落差带给孩子们的冲击。

二、适当提高有效的激励

在尽量降低留学期望值的同时,还要适时适当地鼓励孩子,激励孩子留学的勇气和信心。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而当他受得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低龄出国留学的孩子尚没有完全独立于父母,因而,父母言行对他们的成长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在考试前几天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见自己在墙上种菜,第二个梦是自己雨天戴着斗笠还打着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自己跟喜欢的姑娘背靠背躺着。秀才心中忐忑,不知梦是何寓意,于是找来算命先生为自己解梦。算命先生的回答是,墙上种白菜意思是白费劲,戴斗笠打伞意思是多此一举,与喜欢的姑娘背对背意思是没戏,如此来看,此次赶考是肯定不中的。于是,秀才心灰意冷,准备打道回府。店主听说后,劝阻他说自己也会解梦,店主的解答是,墙上种菜意味着高中,雨天打伞戴斗笠是有备无患,背靠背躺着意味着下一步要翻身了。秀才听闻此解,大喜,前去应试,果然高中。虽然,这只是一则民间传闻,但细细口味不无道理,因为,对于困惑中的人来说,鼓励也许就是成功的助推剂。

留学前的孩子最大的焦虑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即便是国内的学霸也可能会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这一时期,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增加自己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信息,鼓舞孩子挑战未来的勇气。当然,这种鼓励与鼓舞不能只停在口头上,父母还应帮助孩子分析其优势与不足,通过强化优势,弥补不足的方法提高孩子未来留学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激发其内在的潜能。

留学前规划,父母忧虑什么

263161118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无论高考还是留学,有规划的人生就是不一样(参阅“无论高考还是留学,有规划的人生就是不一样”)。文章引起家长们的关注。不过,从收到反馈的信息,我发现,如何做好留学前规划,并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的。趁着参加完一个高中毕业礼的周末空闲,继续我们的系列:低龄留学系统管理研究。这次,我要有聊一下:留学前规划,父母忧虑什么

一、放下焦虑 是为孩子做好规划的前提
[两个问答] 一家长:朱老师,我们打算送孩子来加拿大读高中,但你问我们有什么规划。上学、念书,很直接,还要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答:低龄留学,不是挪了个地方来念书那么简单的,如何在新国家、新学校,生存、适应和发展,大有学问。
一家长:朱老师,一想到规划我就头痛,所有担心忧虑会上来了。算了,还是交给中介帮我弄吧
回答:我们一起找出最令你焦虑的事,对症下药。然后,交给别人去帮忙两个例子,才放心呀!

这一代孩子的家长都是具有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知识型家长,更是既想孩子未来能够仰望星空,眼下又要脚踏实地的智慧型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思考已远不是上一个名牌大学热门专业那么简单而直接,更多的家长会思考孩子适合什么样的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走向如何,甚至对于日益稳固的阶层划分,一些家长还会思考如何让孩子通过学业实现阶层的跃升。国内愈演愈烈的疯狂课后补习无疑最大程度的体现了这一阶层家长们的焦虑与不安。
国内关注青少年教育的专家与学者也开始把国外流行的人生与学业规划引入中国,一是让孩子们的发展目标更明确。二是缓解父母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但任何规划从理论上来看都只是抽象的具有普适性概念的延伸,真正的应用还需要从实践操作上与个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可能具有实效性,对孩子未来期待的不同,孩子的性格、特质不同规划也自然不同,同时,家庭的经济状况及未来投入计划,孩子的未来职业向往等等都是影响学业规划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我们做好规划的6个因素
对于低龄孩子来说,他们是留学的主角,但留学前的规划,无疑父母起了决定性作用。父母的忧虑是低龄留学前每个预备留学家庭都会有的经历,不足为奇。这些忧虑主要来自于多个方面的原因。

1.低龄带来的潜在风险
这一阶段计划留学的孩子都在十八岁以下,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仍属于需要监护人进行学业和生活监管的年龄。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向成人生活迈进,同时又没摆脱孩童的稚气,在萌发有独立的意识却没有足够的独立能力之间徘徊。同时,现在的社会已与家长们成长的时代完全不同了,太多的诱惑,即便成人也在不断的摸索前行,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低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行为还没有定性,模仿性较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在没有父母引导和监护的情况下,能否从青春期向成人期正常过渡,能否在父母暂时缺位的情况下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否抵挡住各种诱惑,把精力放在学业上,会不会在没有父母的监管下,过于放纵自己的行为。理智的家长都知道这一时期完全放手孩子是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的。

2.家长对孩子学习能力的不自信
即便有些学霸的家长也会或多或少的有些担心,放弃国内较为稳妥的升学路径出去留学万一进不了理想的学校怎么办?在国内补习机构中催生出来的学霸有无足够的自我学习能力来应付国外的学习?当然,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国外与国内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国内的学习模式下更多地体现了孩子对知识的被动接受,看重的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对知识熟能生巧的记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客观地评价出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而国外的学习更多地体现个体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能力,考查的是对知识的领悟和思考,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的自我综合管理能力。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自然也不相同,国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既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又兼顾其课外活动的参与度,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国内的学霸到了国外并没有如家长所料取得耀眼的成绩,而一些看似普通的孩子反而获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一个优秀孩子如何在何种教育体制下都必然会有自身对知识的领悟和学习能力,本身对教育就足够重视的家长即便在国内应试教育体制下也会从其他方面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而,出国后因教育体制不同暂时的不适应并不代表最后学业的不成功。也许,这种孩子更需要经过另一翻历练才能展示出最优秀的自己。

3.泛滥的低龄留学负面因素 令家长踌躇不前
留学的世界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和体验,这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留学热以来,国内的家长对大学留学的生活已固化为两种极端的印象,一种是为了合格或优秀的GPA每天泡在图书馆、实验室,啃着面包,完全以学习为主的生存状态,偶尔放松一下可能还要去做点兼职,总之,提起真正的留学让人瞬间联想到斯坦福大学流传的一种说法,“斯坦福鸭子综合征”——表面悠闲,鸭掌却在水下划得飞快”,这是家长们普遍推崇的充实而又励志的留学生活;另一种则是每天混迹于各类PARTY,豪车、奢侈品充斥的近乎荒诞的人生,普通家庭的孩子留学几年花光了父母的积蓄,最后却连一张大学的毕业证书都拿不到或者混了一个谁也没听说过的大学毕业证书回国。与此类似,低龄留学的世界同样也是完全不同的两极世界。一个世界里的孩子在为申请到理想的大学而不断提高平均分而努力,为了上顶尖的商学院或名牌院校的顶尖专业而辗转于各类竞赛、补习、义工活动或不停的雅思刷分之中,他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偶尔的放松也就是朋友们周末出去聚会一下,或者一次大的TEST之后游戏放松一下。另一个世界的低龄留学生则说着不太流利的英语,每天逃课、打游戏,开豪车,为女朋友购买各类奢侈品,每天沉溺于父母用金钱堆积的虚幻世界中,临近毕业则会通过转给分较松的私校等各种途径,拿到较高的平均分,同样申请到一个不错的大学,但这类孩子却注定成为大学高淘汰的主力军。作为父母在考虑孩子是否出国读书时,自然是渴望孩子能学有所成,但众多负面消息却是他们迟疑与犹豫不决的影响因素。

4.留学生的融入与社交,是又一个难题
国内的学习与生活相当于父母双方陪读。出国后完全一个人应付。国内的孩子一般会生活在两个圈子之中,在家有一个以父母为中心的亲友圈,父母是其行为或活动的引导者。在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班级圈,这个圈子也是孩子一个成长阶段的主要社交中心,班主任一般充当该社交圈的引领者。学生选定了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自然就选定了一个家庭之外生活交友的圈子。而在国外读书则是不同的,在加拿大,中学是走班制,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同班同学,选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班级和同学,自然也没有班主任之说,孩子的交友圈相对不固定,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来说,很难在一个学期的某个课堂上交到知心的朋友,这也造成了中国孩子普遍扎堆的现象。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固定的社交圈以弥补独自在海外的社交空白。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交反应,许多家长会因此而担心孩子从自己的小圈子里走不出来,无法融入国外的生活,事实上,那些移民过来许多年的成年人尚且无法融入另一种文化,何必如此苛责自己尚年幼的孩子,而且,文化的融入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而不是刻意为之。

5.国外留学生活的信息不对称,使家长们陷入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中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阶段高中留学生的父母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出生,虽然他们上学的年代已经出现了出国留学的热潮,但那个时期低龄留学还是新事物,因而,在这些家长无法以经验类知识去判断和评估这种低龄留学的优劣,缺少对低龄留学各类信息的了解所造成的单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他们对未来的焦虑。即便是已把孩子送出来的家长也会把国外低龄留学家长圈与公众号设置为日常关注的重点,一有风吹草动,总是第一时间把越洋电话打到孩子身边,孩子在外累吗,受委屈了怎么办?我们也统计了公众号中留学生家长所关注的重点,一般事关留学生生活或学业中注意事项的文章都会获得非常高的点击率,由此也可以看出,远在国内的父母极力想透过各种信息了解远在海外孩子生活与学业的状况,并力图能够在某一方面提供帮助,尽量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6.孩子目标与方向对不确定性,增加了留学的风险
相对于大学出国留学,中学出去未来的目标太长远,没有过程保障,无法克服过程的不确定因素。留学最终目标无疑是孩子学有所成,顺利进入一份理想的职业。低龄留学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不是像大学留学生一样未来的几年来可以看到预期结果。目标的遥远也增加了过程的风险。目标是人生的方向,但目标太长远在内心焦虑的家长看来就会有点水中月,镜中花的感觉。在父母眼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像是父母手中的风筝,希望他飞的更高,却又担心风筝断线,放风筝的理想状态自然是风筝飞的最高,但线仍在自己手中。对于低龄出国读书,在父母看来就是飞出了自己的视线范围,线也是若隐若现。缺少过程管控,自然会担心那个放飞的风筝会断了线或者意外跌落下来。

如果孩子在国内,父母似乎还可以一切尽在掌握,一旦孩子出了国,太多的不确定,父母无法一一掌控。或许,这是父母焦虑最底层的原因。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对未来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就像股票,没人会预测得到未来结果如何,因而也成了一种博弈,胆大的,承受得住风险的进,胆小的,保守一点的就守。事实上,如果像银行利率一样,股票能在未来几年有一个稳定的预期,相信会有更多的家长会把它作为一种稳健的投资而不是博弈。留学与股票一样都是一种不确定性投资,同时又与股票不同,股票本身就是博弈,无法实现共赢,而留学则可以通过规划减小风险,使风险投资变为稳定收益。

事实上,留学只是人生多重选择中的一个选项而已,只是人生的答卷并没有固定答案,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因而选项也各自不同。但无论选择哪一个选项,要想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各种必要的投入之外,还要有方法,就是个人发展战略规划问题,也就是国内规划师们所谓的“舟与桥”,即路径问题。

我在出版的几本书中也或多或少地谈到了父母在孩子未来发展路径中的选择决策,事实上,低龄留学, 从冲动变理性,留学前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适不适合留学,家庭未来的期望值有多少实现的可能性,如何使留学的风险降到最低,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指标,均可以给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规划方案。留学前的规划换言之,就是通过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学业发展效率及预期目标实现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我喜欢的一句话] 无规划的留学不代表着失败,但具有相当的随机性,有规划的人生也不代表的一定成功,但至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失败的风险。

知乎上有篇文章中说道,父母的眼界有多远,孩子的道路就能走多远;父母的魄力有多大,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未来选择的道路。相信有了规划,未来的人生才会踏实不踏空。

[我的期待] 对于父母对低龄留学的焦虑,我们只是作了一个大的归类,谈一些自身的感受,也欢迎家长在下方留言,谈谈自己的忧虑和感受,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才是最科学合理的。

下一期预告:
留学前规划,父母须关注什么

父亲节的意义

年年都有父亲节,这个节日或者会有意义有二个:第一,提醒我们做儿女的,纪念父亲的付出,孝敬父亲;第二,提醒我们做父亲的,做好本份,从而配得儿女的尊重。

感恩父亲的付出,“父”与“付”,发音相近,父亲就是付出的
不知为什么,讲到感谢,对于母亲,似乎有许多话可说,讲到父亲,我们似乎可以谈的不多。母爱真的伟大,可以讲三天三晚都述说不完。讲父亲,似乎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讲。有一句话说道,母爱如水,长流不息。父爱如山,稳重深沉。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说起母亲的爱,如同潺潺流水,水是有声音的。说起父爱,山不会讲话,默默守护,所以,关于父亲的爱,能说的也不多。其实,如果我们细心思想,母爱如江河,父爱如大山,两者一样重要。“父”与“付”,发音相近,父亲就是付出的 一个最可爱的人。父亲节,就是纪念父亲的付出
这里,我想分享父亲为我做过的一件最平常又难忘的事情。小时候,我的父母都被下放到工厂、农村,我们兄妹几个寄居在保姆家,父亲每周会来探望我们。每次,父亲会骑着他心爱的单车来。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一辆单车是全家最贵重的物品,男人娶媳妇必备的东西。爸爸一有空就擦亮单车,就像现一些人有空擦亮汽车一样。我当时特别着迷单车,每当爸爸放好车子,我主动帮爸爸擦单车,因为,我想趁机会开口,说我想学骑单车。那时我不到十岁,我这个哀求令爸爸为难。除了名贵之外,当年单车十分笨重,一个小孩子无法骑上去,只能用小孩方法,把脚跨过中间空挡去去騎(有些地方称为“二八式”,见图)。终于,我爸爸答应了。他扶着车架,帮我平衡好车身,然后,随着我左脚踩着左脚车板“溜车”,再把右脚跨过空挡踩右脚车板“踩车”,爸爸一直跟着,先是小跑,后是快跑,不时提醒我眼望前方……等我能掌握好,他才放松双手。我不记得自己摔倒过多少次才学会,我只记得每次单车倒下来,以后追赶上来的爸爸,气喘吁吁地问我“没事吧?”,先看我有没受伤,才扶起他心爱的单车。爸爸将心爱的单车,舍得给我去“糟蹋”。因为他知道我很想学会骑单车,因为他爱我!
路加福音(Luke)11:11 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11:11 “Which of you fathers, if your son asks for a fish, will give him a snake instead?11:12 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11:12 Or if he asks for an egg, will give him a scorpion?11:13 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11:13 If you then, though you are evil, know how to give good gifts to your children, how much more will your Father in heaven give the Holy Spirit to those who ask him!”

孝敬父母,报答父爱,今天,有没有想好,做一件讨爸爸喜悦的事
父亲这个角色,如此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旧约里面,摩西对犹太人颁布的“十戒”中,前四条是对神的,后六条对人的,其中第五条戒命就是“孝敬父母”:
出埃及记(Exodus)20:12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20:12 “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so that you may live long in the land the LORD your God is giving you
我们中国人习惯说孝顺,圣经讲孝敬,英文就是「honor 」。honor 就是你在众人面前给他尊重、名声、光荣,和荣耀的地位。,圣经原文是希伯来文,希伯来文讲到孝敬意思就是「很重,很有份量」。就是说,这个人在你的生命中很有份量,你很看重这个人,这叫做孝敬。
做儿女的,可以用许多方式感恩父爱,而我觉得,做了一件讨父亲喜悦的事,最有意义。我对于自己的爸爸经历的了解不像两位哥哥那么多,可能父亲觉得我能幼过多的历史阴影不利于我成为时代的阳光少年。随着我的成长,尤其是我成为三个孩子的父亲后,我喜欢分享做父亲的快乐,还写了一本书《爸爸,你可以不一样》。我发现,我的父亲其实很想把他的一生记录下来。当我去温哥华探望他,闲谈中,我知道他的这个想法,马上买了个笔记型录音笔,教他知何使用。他知道我只有二周的逗留时间后,每天一早起来,坐在桌前,一段一段地录着,一坐就是大半天。那年,他已经是八十多岁老人。我为了不打扰他,躲在房间里,一边听,一边在思索,他那一代人,历史的包袱,实在沉重。国事、家事、天下事,纠缠在一起,令人迷茫。终于,我把他录音带走,然后,花了差不一年补录、求证、整理,他一生经历也形成了文字。 我父亲是在2014年7月去世的,在你去世前一个月,所有儿女孙辈同父亲在临终关怀医院过了最后一个父亲节。父亲,他当然很开心,但更让他开心的事,是可以把这份一生记录交给儿孙。
记得听过一位牧者讲过,我们很多时候,会视乎父亲的聪明才智地位来衡量父亲份量,但圣经却是要求我们无条件的尊重父亲,以他为荣,因为神用着他把你带进这个世界,神透过他将最好东西给了你。透过父亲的爱,你看到“天父”的爱。所以,为什么耶稣教导他的门徒如何祈祷的主祈文开头第一句“我们天上的父”。
马太福音(Matthew)6:9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6:9 “This, then, is how you should pray: ” ‘Our Father in heaven, hallowed be your name,

孝敬父母,报答父爱,今天,有没有想好,做一件讨爸爸喜悦的事?

无论高考还是留学,有规划的人生就是不一样

高考,你会备战三年;留学,你或许也要准备二年。无论高考还是留学,有规划的人生就是不一样!

高考结束了,众多学子开启了宝刀入库,马放南山的度假模式。但每年高考后,国内的学业规划机构也同时开始了繁忙的咨询业务,是继续留在国内读大学,还是高考后选择国外留学?留在国内读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出国读大学又该如何申请和准备?不同的学生和家长有着不同的选择,上海交大一位教授在谈到学生留学规划时说到“人生不走独木桥”。但高考之后才思考留学,在我看来,这时候的规划已经过于匆忙了,真正的学业规划应该至少再提前两到三年。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多从小学开始,而在我看来,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大学学业规划至少从高中开始。尤其是留学,相对于国内高考来说,留学更是需要系统的规划,深入地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功到渠成。(参阅:”低龄留学规划是个系统工程,总结三个关键点,给你助力”)

高考:正轮胎,留学:备用胎;两手准备,无可厚非,但避免任何仓促的决定
对于更多把国内读大学作为首选,出国留学作为备选项目的家长来说,高考前是不愿让孩子有出国的想法的,因为一旦目标不专一,自然会影响高考的结果。但在我看来,即便不让孩子参与,家长也应该提前有所了解,有所规划,而不是等高考完再同孩子一起决定,那种遇河搭桥的做法只能解缓解高考不理想的困局,却很难助力孩子在另一条路上顺利前行。前面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过,留学规划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过程的断裂都会影响整体的留学效果。游学、选中介,选择国家,选择学校,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到位,从这意义上来说,整个留学前的规划如果没有提前两至三年是无法完成的。近年来,国内兴起的游学热,许多家长也是抱着让孩子对国外教育有个初步认知的想法开展的,这种有备而来的游学本身就是未来规划的一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至少会对国外的学校与未来的生活有个感性认识,从而高考后选择出国读书则不至于过于盲目,当然,这种意义上的游学绝不是那种以旅游为目的的,所以这同样需要家长以规划的心态认真挑选合适的游学团和目的地。至于选择中介,选择学校则是可以放在高考后与孩子共同参与来决定,这样既不影响孩子的高考,也不至于临时准备出国读书事项显得措手不及。

以目标为导向的“倒推式”规划出一条优化的人生路径
进行学业规划或职业生涯规划,我一直建议用倒过来推的方法,今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喜欢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或者留学后想移民等,从这些职业目标来倒推读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有了大学和专业的目标,再选择合适的高中,并依此进行高中选课。
人生处处需要规划,1979年我参加高考,年轻的我一直认为无限风光在险峰,那也是我在求学路上的奋斗目标。以此为方向,我努力读到硕士、博士。毕业后我又想移民,于是就开始了移民规划以及移民后新移民的生活适应性规划,我听从一位前辈的忠告要做好十五年的准备:头五年是生存,第二个五年能够生活,第三个五年是能够发展。有了这三个明确的目标,就不会因为一开始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而沮丧了。在三十年前,能够来加拿大的人,无论在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是一个新的开拓,所有的都是重新适应,但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规划,一步一个脚印,人生之路才会有条不紊。人生规划就像一个人的发展路线图,有了清晰的路线图,余下的任务就是努力去实现了。
我在我的《中学就是加拿大》书中写了女儿留学加拿大之前的规划与准备,我的三个孩子都是加拿大身份,但都在中国长大并接受了高中之前的教育,为了更好地在高中入读加拿大中学,在国内上学时,我就刻意培养她们中英文的能力,培养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为了顺利返回加拿大读高中,我还事先替她们选择了游学,使她们对留学先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我也亲自来加拿大探访了不同的学校,了解不同人的经历和经验,倾听本土人对加拿大教育的看法。对于两个女儿的规划,因为当时我们还在国内发展,无法亲自陪读,所以为孩子选择了全寄宿制的贵族私立学校,对于儿子,我们因为是一同来到加拿大,儿子过来也是从九年级读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过渡和适应,因此,我们为他选择了离家近的公立学校。这些规划并不是临时思考决定的,而是在一系列权衡与共同的商量,以及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的在我们看来最科学、最合理的规划,从目前已经就业的女儿现状来看,这一规划无论从学校的选取,大学专业的选择还是未来就业来看,都是一条较为优化的路径。

规划、调整,我在三个孩子大学专业选择上的改变
在加拿大没有高考,孩子学什么专业取决于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一个家长发现我三个孩子三个不同专业的选择后感慨说从三个孩子在专业的选择上可以看出我对孩子管理也在不断的改变当中。事实上,我对三个孩子的未来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当然这个规划也是随着对国外学习与职业选择方面知识了解程度的加深,以及孩子自己认知能力的增加而在不断改进中。第一个女儿读多大,这是一个较为传统和保守的选择和规划,像一般家长一样选名校名专业,这对于当时我对加拿大大学的认知能力来说是一种较为稳妥的选择。第二个女儿在学业规划上开始有所改变,我们开始把目光瞄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校与专业,于是二女儿选择了外省所普通学校的建筑专业。到了第三个孩子,我们对大学与未来的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孩子在参与规划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于是我们最后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这种放手并不是一种放任,是在一个全过程系统规划过程中水到渠成的管理自觉状态。总结自己对三个孩子学业管理的经验,我坚信在学业决策方面从小培养孩子具有人生规划的意识,相信他未来的人生道路自然不一样。

参与:留学规划中让孩子参与重要性有三点
在孩子的留学规划中让孩子参与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高考阶段,一切都是为了高考让路,学习是第一要务。但出国留学不一样,如果在前期规划阶段没有让孩子参与进来,第一、他对未来就不会有太多的心理准备,出来后可能会因为是第一次自己着手面对身边的学业和生活,一段时期内会无所适从,这种被动或间接的规划,第二、会使孩子没有责任感。虽然低龄留学的决策权在于父母,但如果孩子不参与的话,如何能尽快进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整个学业规划阶段也应该主动参与,上篇文章发表后就有家长留言说因为孩子参与太晚,以至于留学后抱怨自己什么都不懂,第三、更有的孩子因为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业,造成很好的成绩申请不到理想的大学等诸多遗憾。前段时间留学生家长圈里都在讨论一个收到大学OFFER的孩子在录取最终阶段被学校发现有两个高中学分还没修,这样,在入读大学前连高中毕业证都拿不到,如果暑假期间拿不到这两个学分,大学的OFFER只能被取消,各种低级的错误都有可能会出现在这些自我管理和规划能力差的低龄孩子身上,虽然出现的概率不高,但一旦落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影响就是百分百。

感悟: 选择越多,规划越复杂
今天无论高考还是出国,已不像我当年那样充满硝烟,千人过独木桥,因为那个年代,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自费出国几乎没有可能。现在选择多了,但同时规划也复杂多了,难度也增加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的一生都像是走在旅途上,最重要的是方向,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努力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三四十年前对于我来说,只有一条途径,就是高考,人生的目标似乎已经被设定好,这样目标非常明确了,高中阶段也无需要考虑未来的专业,因为第一目标是进入大学。现在有了多项选择,选择哪条路更适合自己,这就需要通过规划来实现,如果认为实现目标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在试探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那很大的可能是在过程中付出过多的时间成本代价,还有可能使得多项选择最后变成了路越走越窄,最终只能选择一条并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建议:理性地制订留学规划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合理的规划留学时间。很多低龄留学家长和学生往往是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或者国内中高考受挫时,才想到做规划,这样“临时抱佛脚”仓促做出决定必然会带来许多意料之外的隐患。留学是人生另一段旅程的起点,要用长远的眼光、理性地来对待。
二是忌跟风式留学。留学只是一种适合自己的未来人生发展之路,自己的路一定要适合自己。留学本身就是一个普适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人生规划,要设计出符合自己兴趣、性格及特点,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学业发展方向。制订留学规划前家长要引导孩子弄清楚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初步了解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可以真正把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能体现出来。
第三留学规划一定要与自身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相结合。切忌以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规划留学,虽然国外的大学在中途换专业方面有一定的操作可行性,但实际操作的难度非常大,而且耗时费力,且不能保证成功。如果一切规划从头开始,就会减少未来走弯路的可能,增大留学目标实现的概率。

小结:开启一个低龄留学过程管理的研究
学业规划对于孩子来说是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重要性不言而寓。在国内参加高考并一直走下去,会相对简单些,因为只有未来的专业选择与目标实现问题。而去国外留学,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都是处于父母的经验之外,因而,规划就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或家庭的未来。对此,我们开启了一个低龄留学过程管理的研究,这种管理的重心就是留学的规划,尤其是留学前的规划,在这一条路上,有无规划,留学的风险不一样,留学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未来的结果自然会有所不同。无规划的留学不代表着失败,但具有相当的随机性,有规划的人生也不代表的一定成功,但至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失败的风险。

低龄留学规划是个系统工程,总结三个关键点,给你助力

146440256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大学毕业季和大学新生OFFER的接收季。每年这个时期,留学生群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即有新生接收OFFER的喜悦,也有不少同学因没有接到理想OFFER的沮丧,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工作的茫然而发出“应该早点规划就好了”的感慨。 多年的低龄留学监护与督学经验,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有规划的学业,是低龄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这里的规划,并不是阶段性的规划,是低龄留学学业的全系统规划、全过程管理。

学业规划的重要性不亚于职业规划
不同的规划,不同的人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业更是如此。学业规划是一个全过程的规划与管理,绝不是走一步看一步,遇山开路,遇水修桥的临时性工程。人生的路虽然不可预测,但有规划的人生绝对胜过无规划的人生,而有规划的人生自然是从学业规划开始,现在的社会是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任何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均可追溯到学业的规划是否合理。
对于学业规划也许多数人比较陌生,但职业规划却是一个日渐走向成熟的领域,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规划是密不可分的,只是不同阶段体现的需求不同而已。职业生涯规划长期以来一直很受发达国家的重视,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一般从小学就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了,一个小学生在小学形成的爱好特长,会在初中高中得到加强并形成大学的志愿,大学毕业自然而然形成职业。近些年随着国内高考改革的发展以及技术进步造成的职业分类的日益细化,使得国内重视教育的家长也开始把职业生涯规划提上了高中生升学规划的日程。留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学生在升学与未来职业发展的路上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职业和学业规划自然就更为重要。
对于远在国内无法陪读的低龄学生家长,因缺乏对加拿大教育体系的了解,无法给出针对性的意见,更多的家长把孩子的管理与规划寄托给了监护人或中介,但目前阶段化的学业管理普遍存在分阶段实施,各负其责,高中学业规划与大学申请相脱节,或者高中学业规划、大学申请规划与学生的兴趣和家长未来对孩子职业的期待脱节等情况。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对现有的案例进行了梳理,对众多留学生留学的成功与失败原因与相关因素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低龄留学系统化规划,全过程管理”的建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低龄留学生在中学阶段做好整个学业过程的规划,并从全过程的范围进行管理保障,相信对低龄留学生的成功留学会有大的助益。
作为一个系统化规划与全过程的管理项目,低龄高中留学的规划与过程管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留学前的规划;二是高中阶段的学业规划;三是过程管理与保障。

第一关键点:留学前的规划
作为低龄留学家长而言,留学前的规划更多的体现在对未来留学风险的评估上。相对于在国内读书、升学、工作,出国留学是一种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选择,如何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是这一阶段低龄留学规划的重要工作。比如在留学国家的综合考虑方面,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规划:一是家庭层面,考虑的因素涉及留学性价比如何,未来移民的可能性,国家安全指数如何等。二是学业层面。学业规划中的大学专业目标以及大学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等。这一阶段的风险同样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外界不可控的风险因素,比如,教育部3日下午在国新办发布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预警提出的背景是中美当前贸易战对赴美留学的影响。教育部由此提醒广大学生学者出国留学前加强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做好相应准备。对于这一层面的风险,很难进行把控,但应当适当纳入考虑范畴。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加拿大外国留学生人数增幅将近75%,这一数据也显示了留学生在风险规避中的一种选择。另一个风险来自于孩子自身。作为低龄留学,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语言掌握程度、自我管理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应成为预留学规划中应考虑的风险因素。
留学前的规划还体现在,确定了留学国家之后的学校选择问题。以加拿大来说,高中教育分为公、私立教育。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色,同时也兼具有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如何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以及出国留学的不同时段选择合适的学校,同样是这一时期留学规划需要关注的问题。
加拿大的教育多以公立教育为主,大学全是公立教育,专业技能类院校公私兼有,中小学阶段以公立院校为主,同时辅以少量私立学校。以多伦多为例,大多伦多地区的教育局主要分为多伦多教育局、多伦多天主教育局、约克教育局和约克天主教育局。无论英语学校还是法语学校均由各自的地区教育局管理。课程设置相似,教学质量总体均衡,根据学区不同,生源构成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学校在课外活动或优势课程项目上也会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天主教育局在课程设置上会有一门必修的宗教课,因此,没有宗教背景的中国留学生也相应会少。多伦多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私立高中,这些高中普遍独立于加拿大公立教育局的管辖,接受安省教育部的监督与审查。相对于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是独立于公立系统以外的学校,没有政府资助,但其课程毕业要求完全符合省教育部的规定。从贵族私校到“写字楼”学校,在规模、生源质量及教学质量方面较为参差不齐。但私立学校因独立于教育局,因而在课程设置,学期安排上较为灵活。根据安省教育法第16条的规定,教育部会在其官网上公布经注册的私校的名单。教育部会应私立中学的要求检查该校,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的教学质量。私立中学只有在教育厅检查合格后才能开设学分课程,并授予学分。鉴于私立学校的参差不齐,家长应像对待商业合同一样,仔细检查和学校签署的协议细节,出现问题应向小企业和消费者服务部的消费者保护处寻求帮助。在各有所长的公、私立教育中,如何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与学业规划需求来选择适合自身的学校,同时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特长等综合考虑各类相关因素,做出最合适和最明智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

第二关键点: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业规划
一个完整的学业规划同职业规划类似,都是由未来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1, 未来职业定位。
对于低龄留学生来说,未来职业定位似乎遥不可及,但事实上,高中阶段如果没有较为明确的未来职业定位,直接影响大学专业的选择,甚至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以近些年加拿大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专业扎堆的情况为例,商科毕业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也造成了众多学生毕业后拿着工签找不到工作,并不是说商科毕业就业市场窄,事实上,商科是个就业路径较为宽泛的专业。找工作难很大程度上跟毕业生自身有关,众所周知,加拿大的大学宽进严出,不用功是读不下来的,许多同学在进行大学专业规划时,把目光紧盯着容易进,容易出的专业,这样不仅造成了商科之类学科学生的扎堆,也造成了一些没有明确目标的孩子盲目地随大流进入了并非适合自己的专业。如果说出国读书是一个希望的开始,专业选择则是人生职业生涯的重要定位。所以,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就是一个目标实现的起点。未来的工作潜力永远是兴趣与适合的结合,曾经有一位媒体人说过“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不喜欢的,你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肯定有更多的同行,他们比你有热情,所以会比你更有灵感,更加有效率。”
2, 目标设定。
有了较为清晰的未来职业定位,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目标设定。这种目标设定分为二个方面:一是专业目标的设定,这是高中选课的基础。二是大学目标的设定,这是高中阶段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加拿大大学专业的选择绝不是国内那样,高考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商量一下就决定的。加拿大的高中实行选课制,这种选课看似在发展学生的兴趣,实则在发展兴趣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未来大学专业的走向。有着明确学业规划的学生在选课中看到了“门道”,没有明确学业规划的则在欣赏着选课制度的“热闹”。曾有不少学生11年级过来发现这里有不少的烹饪、木工等课程,很是合自己的心意,想着既然是学校设置的课程,读了自然没错,又好玩又轻松,何乐而不为,在这种轻松与惬意中,不知不觉到了12年级申请大学的时候了,发现想读的专业申请不了,因为高中的必修课没有按时修完。还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明确自己未来所学的专业,于是采取大包围的方式,把各类大学学科申请的必修课全部选上,这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状况,又容易造成另一个问题,就是每门课都很普通,没有足够的时间集中在自己的兴趣上,各门都平平的成绩想申请好的大学,好的专业谈何容易。我们团队在多年的低龄留学监护中也亲眼目睹到一些从国内过来时非常优秀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只进入了非常普通的大学或专业,而有些在国内成绩一般的孩子,因为有着清晰的学业目标,几年高中之后反倒轻松地进入了知名大学的知名专业。因而,没有好的中学学业规划,大学申请规划如何完美实现目标?
许多12年级学生在大学申请时总是寄希望于专业的大学申请规划咨询机构,事实上,咨询机构只能锦上添花,如果没有过硬的成绩和突出的目标专业课程,再专业的咨询机构也只能爱莫能助。只能在学生现有参差不齐的学科中找出相对优势,以申请到大学为最终目标,专业兴趣只能靠边站。而真正到了大学再发现上了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再回头,中学与大学的桥梁已不在,空余遗憾。
3, 通道设计。
通道的设计是根据前面的目标设定及孩子所处的不同学业和年龄阶段进行的。首先,在低龄留学过程中,由于孩子心智处于发展期,很大程度上无法理性化思考身边遇到的各类学习与生活问题,因而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的留学规划有利于让低龄学生清楚目前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清晰地迈出下一步的方向。舒伯(1953)根据自己的“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把人的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 、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15-17岁归属于试探期,主要任务是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高中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他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提高认知水平,加强职业体验。事实上,无论职业规划还是学业规划,最大的问题不是从外面的就业形势或热门专业向内分析到个人的职业潜能和学业规划,而是从个人的专业意向及发展潜能向外分析来进行目前的学业规划,以此选择未来的职业规划。其关键点在于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从而针对不同的个体设计不同的学业计划。其中,包括语言课程的过渡,雅思的准备,十年级英语省考的备考,目标大学的相关竞赛活动或作品设计,义工活动的安排等。内容设计与时间安排并举。

第三关键点:高中阶段留学管理与保障
高中阶段留学过程管理是学业规划实现的重要保障。高中阶段留学过程管理既包括软实力的培养,也包括生活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在软实力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增加阅读量,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国外的学业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国内习惯于用固定的答案限制孩子的自我判断的发展,这种思维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这一时期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对问题的观察、理解,以及思考都需要成人的帮助与引导。高中低年级出来的孩子同时还面临着年龄小,如何适应加拿大的生活,如何与寄宿家庭相处,生活中遇到问题如何找监护人帮忙解决等看似琐碎,实则利害攸关的事情,这些都应纳入统筹考虑的范围,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可能会带来未来无可弥补的损失或缺憾。

预告:多年的低龄留学监护与督学经验,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有规划的学业,是低龄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这里的规划,并不是阶段性的规划,是低龄留学学业的全系统规划、全过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化规划与全过程的管理项目,我们特别希望听到你们的声音,无论是打算送孩子出来,还是孩子已经在加拿大的,你的困惑、疑问、感悟,都可在文章下方留言,又,或者扫一下我们助理的二维码,做进一步的交流。

致仍在多个大学Offers选择中的你!

which-offer-should-you-choose-6e2364
过完了五一长假,应该开始劳动了。打开电脑,传来大批同学报喜的好消息。我一一祝贺恭喜,还没喘过气,家长们的问题接踵而来。相信很多12年级的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没收到OFFER时着急,当收到多份OFFERS时,又很纠结,不知道到底该如何选?痛并快乐,正常不过的事。于是,我放下手中一切,写下这篇文章。

一、收到加拿大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心难以用笔墨去形容

12年级学生

由于没有十一年级成绩,我的offer要比我的同学们来得晚的多得多得多,即使到了五月八号也没有收全。这个期间真的是很煎熬,有的时候也很怀疑自己,为什么明明成绩够了,就是拿不到offer,然后每次和我妈打电话都会哭一通。当我在三月收到麦马、皇后还有多大密西沙加校区通知书的时候,就觉得是时候去大学里面转转,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大学了

妈妈的分享

等待offer的过程是痛苦而且漫长的。因为成绩提交的晚,已经将近五月份了,还没有收到一个offer。而孩子的同学大部分都拿到了想要的结果,我开始着急起来,心里嘀咕申请的步骤是不是出了问题,更想着儿子不到70分的英语成绩,心里越来越没底。越来越担心孩子最后会不会没学可上。于是开始筹划申请的大学都被拒的打算,除了让孩子又申请了一个转学分的学院备用,还和教育局联系能不能让孩子重上一个12年级,我希望他多一年适应,充实英语,以便在大学超高的淘汰率下不被出局。孩子说我瞎折腾,说他比很多同学分数高很多,大学一定会录取他的。好在五月份开始陆续收到大学的回复,孩子选了他最想去的,可以继续他的学业了。我和孩子爸爸心里悬着那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下来了!

一位爸爸的分享

申请阶段的近两个月,很多时候都只有4-5小时的睡眠时间,作为父母的我们很心疼但只能旁观和为孩子宽心,申请完成等待offer的来到。听女儿说,后期这个过程很有趣,有时半夜三更、有时在上课,邮箱叮的一声响,offer就来了。申请季后期,不乏有同学在课堂上突然一声尖叫,然后老师不得不停下讲课和大家一起鼓掌、拥抱。

上述这些文字,我相信写出不少留学家庭在申请季和录取这半年时间里,那种困感、焦虑、纠结、内心充满着不安和矛盾。

日子如此的漫长。终于,大学的录取发来了,太阳出来了,阴霾被驱散。

二、面对多个大学的录取,选择却变成了困惑和痛苦

跟中国的招生制度不一样,加国大学大多是预录取的方法,也就是说一个高中生,如成绩理想,会收到几个大学的offer,到底是去A或是B?大学会邀请学生参观学校,甚至,对于一些优秀的孩子,他们会提供免费机票、奖学金,来吸引人才。相信很多12年级的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没收到OFFER时着急,当收到多份OFFER时,又很纠结,不知道到底该如何选?

痛苦并快乐,正常不过的事。

面对多个大学Offers时,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做出选择?

第一,和孩子坐下来讨论

2018年出版的《带你走进加拿大大学》一书,我提议:

面对多份OFFER时,建议家长与孩子坐下来一起沟通,分析每所大学的优势与不足,其中包括:

1、英语水平

2、专业和性格匹配

3、专业与就业和实习机会

4、学校排名

5、入学后转系或转校

6、学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和发展

我也写道,大学毕业后,留在加拿大,回国发展。因人而异不同的案例。毕业之后,想回国发展或者去其他国家深造的话,我觉得,学校名气比较重要。如果是想留下,专业可以放在第一位的,这样对以后就业有好处。

2019年,我会补充一点,研究不同类型的大学:

选择专业,我们更多的是看孩子兴趣、能力,与专业要求的匹配。花时间与孩子沟通,做专业学科探索。选择大学,考虑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尤其是留学生家长。他们或许对大学专业不会陌生,许多留学生家长都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背景,但是,他们对加拿大大学的了解,除了多大、滑铁卢、UBC、麦吉尔,其他都认识不多。熟悉我们的家长知道我家三个孩子分别就读多伦多三所大学,除了多大以外,其余的两所瑞尔森和OCAD,并不为中国家长熟悉,我总要花些时间解释,我的二女儿喜欢建筑设计所以选择瑞尔森大学,小儿喜欢创意设计所以选择OCAD。我们曾经一起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比较,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大学的差异,包括:毕业授予学位(Degree)、实习机会(Internship or Co-op)、四年课程、师资实力、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等等一系列的参数。

第二,孩子自行查阅专业内容

陈同学做法

我选择听说就业率特别高的伯克立大学(Brock University)。这个专业可授予会计学士(Bachelor of Accounting ,简称BAcc),入学条件不高,75分以上可以,英语、数学、微积分,是指定的先修课。易进会不会难出,我根据链接,进入该校官网下的专业介绍。我最关心是课程难易,尤其是第一年。每个学校规定不一样,例如,这所大学学位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学分课程组成。各占比例不同,专业必修课占2/3左右,综合学分课占比例最少,只要通过1.0 学分的人文, 科学和社会科学就可以。但第一年要选经济学econ 1p91 和1P91。学校建议,学生第一年就获得5.0个学分4.0 学分的必修课和1.0 综合学分课程。

具体如下:

ACTG 1p01 财务会计入门 (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Accounting) 0.5

ITIS 1P97 数据分析和业务模型 (Data Analysis and Business Modeling )0.5

MATH 1P98 实用统计 ( Practical Statistics )0.5

ACTG 1P02 管理会计入门(Introduction to Managerial Accounting)0.5

ACTG 2p40 商业法(Commercial Law)0.5

MATH 1p97 微积分与应用(Calculus with Applications) 0.5

ECON 1P91微观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0.5

ECON 1P92 宏观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0.5

科学(Sciences context credit) 1.0

一年上九门课,但当中数学、科学我擅长,会计是我喜欢的。从第一年的课程安排,我应该读得下去吧。

第三,未来职业选择早规划

在国内,高中生被懵懵懂懂地分为了文理科,对大学的规划只是刚刚有点了解,职业规划对中学生来说很简单,基本是父母划个圈,孩子往里钻。到了加拿大之后,完全不同。中学的选课与大学专业有关系,再往前一点,中学课程、大学专业跟未来的职业选择,是连贯一起的。教育两项主要功能:一是为了职业,一是为了做一个有知识、意义和价值的人。

这些年,我一般都会问到学生对将来职业的方向和兴趣,有的学生目标非常明确,但相当一部分都对于自己的未来不大清楚,如果问他们就会说没想好,再进一步问,可能会说,你问我爸妈吧。这是因为在国内教育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职业的体验,从而导致二者的脱节。低龄留学如果在高中就能看远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未来职业的走向。

教育其中一个职能是为未来职业服务的

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他感兴趣的职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要得到这个职业必须取得什么样的学业资格。教育是为职业服务的,假如你要做这个职业具体有什么步骤,也是用目标导向倒推的方法。我曾问过加拿大百年贵族学校里是如何培养她们的,老师教导她们说未来的生活取决于他们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未来的职业取决于她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则取决于高中选什么样的课程。

重点:“倒推式”,放眼未来,规划当下。

从认知到感知的过度

如果说中学对于职业教育和指导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之外,那在大学对职业的指导和帮助就更加的直接了,可能对许多留学生来说,在高中阶段可能没有打工的体会,但对于本地孩子,他们在高中或多或少都有打工的经历,尤其是18岁之后,许多孩子都会靠假期打短工获得自己的零用钱甚至学费。当然留学生的情况会有所不同,不过,大学对大学的职业指导翻看过安省的22所大学,在加拿大所有的大学里都有一个重要的部门叫大学的职业指导中心,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在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以多大为例,其三大校区都有类似的服务中心。

曾跟一些在读的学生聊过,他们说大学里的指导老师都是专业人士,可以为他们职业规划提供专业帮助,还可以在找工作时提供简历写作指导等。还会定期邀请不同的人来介绍不同的行业,各个专业都会有相对应的毕业生或校友来讲解他们职业的东西,尤其是前沿的发展状况,学校还会为学生提供COOPER项目,比如滑铁卢大学对此就特别重视。 大学还有一些实地实习的科目,在学习专业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性或应用性学科中,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实习。比如我家老大在上学过程中必须到诊所或家庭医生做实地的实习,为病人做心理辅导,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孩子在实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职业方面的东西,还要学会像成人一样保护自己。

重点:“实习型”,职业准备,从实习入手

第四,切记:职业大于专业

职业大于专业,职业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的,而作为大学的专业需要一定时间沉淀,积累成为理论之后才可能变成一种专业。尤其综合类大学理论性更强,专业涉及就会更加固定。在学业规划里离不开专业的选择,学业的规划与专业的选择是分不开的。

不同类型大学对未来职业选择有影响

麦考林分为了三大类,法律医学为主的综合类,二是综合类大学,三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大学。但从职业的角度 来看一种是职业类综合类大学如多大,二是以职业为导向的大学,它所教育的东西都是与职业有关的,如瑞尔森都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虽然它与以职业为导向的大专有分别,仍有更多学术理论成份,而大专则偏重于一般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用性浓厚。

当家长心目中期望孩子读名牌大学和名牌专业一定要清楚 :一该职业未来会不会适合孩子,二孩子对未来的职业会不会有选择的困难。三就是有就业渠道的不顺畅。

名校与就业

除了对大学的类型要有所明白之外,选择不同的大学会对未来的职业有所影响,要拿大学的品牌效应和排名还是大学的职业效应,看到大学排名指标,其中都有七八个考量因素,最注重的是学术的地位,研究能力,学校规模,人数,这些都构成了排名参数。多大,麦吉尔等都在世界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考虑排名的同时,还要考虑未来的就业。事实上排名与就业没有任何关系的,一个同学读了CO-OP专业,在大学也跟教授也做了 很多工作,但毕业之后才找到工作,一般概念中名校一定好找工作,事实并非如此。有的同学还会在校外修一些额外的课程,用人单位会觉得那些在工作中更实用,反而更乐意接纳他们。另外,对于学习的体验,名校可能还不如以职业为导向的这些学校的体验,如多大的建筑科学与瑞尔森的建筑设计,多大为文科的文学士,瑞尔森为理学士,我女儿读的专业动手非常多,因而很快就积累了经验,很快在成绩积累的情况下获得了实习机会,对未来的就业有了很大的机会。因为加拿大的教授经常是一些公司的顾问,这样的实习也有利于打通未来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当然,名校也有名校的优势,优质的资源和校友圈,但这种优势可能需要慢慢沉淀积累,曾经有人说,第一份工作可能真的不体现名校的优势,这位同学在多大读商科,他认为一些小的专业性强的学校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比他们强,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但第二份工作就不同了,因为名校的理论功底较强,优势会慢慢体现出来。

不同专业与未来就业有关联

加拿大大学与中国大学的专业分类大致相同,但专业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形式相同,内容有别,因为两国的教育制度、文化传统和文明发展不同。

商科、工程和数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父母辈对专业的倾向。当然,这些专业各个综合类大学里都会有,除了数理化外,加拿大的大学也特别注重人文科学的培养,尤其是一些私立学校,毕竟人文相比于现代科技所注重培养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大学专业的设置里,如果留学生家长重文轻理的话,就会有点困惑,据我们所观察,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找工作方面并不比理工科难找。因为高中里面人文科学更注重于阅读、演讲和实践等。对于中国家长来说重理轻文有时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高中阶段语言对留学生来说是一道较为难于跨越的坎。人文科学总体来说是大学各门学科的基础,因为大学里各门学科都有大量的阅读和论文,这些都需要较为坚实的文科基础。

家长应该纠正的观念是冷门和热门,另外一个就是文理学院就是一些介乎文科和理科之间的学院,这些可能带来的专业分类较粗一点,可能专业一些的教育越细分越有利于就业,因为越细分理论性就不会太强,会较偏重于实践和就业。我个人认为,如果留学生英语能力较强的话,可以选择读一些较虚的专业,也就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这种专业较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帮助孩子在未来的职场上走得更远,基础更扎实,而不比纠结于所谓的冷门或热门专业。专业宽泛一些,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广一些

第五,关注这些网站

下面是一些相关专业的网站,一定要进去浏览一下哟

https://app.myblueprint.ca/

这个是在学校里用来选课、查询学分、分数的网站平台,同时也可透过它了解高中毕业升学的专业要求。

https://www.ouac.on.ca/

安省大学申请网(Resources &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tudents applying to Ontario universities.)

http://www.accessiblecampus.ca/

安省大学之间最新信息(Here you will find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accessibility at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province of Ontario.)

http://www.electronicinfo.ca/

安省大学资讯中心(A guide to Ontario universitie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guidance counsellors.)

https://magnet.today/

兼职、招聘网(Resource that matches job seekers with the right jobs that fit their skills and qualifications.)

https://www.ontransfer.ca/

安省大学学分转换资讯网(Help for those looking to transfer credits in Ontario’s postsecondary system.)

http://oucqa.ca/

安省大学质量保障过程资讯网(Information on the quality assurance processes for Ontario universities.)

https://ontariosuniversities.ca/

安省大学联盟(OCU)属下的大学数据中心库

https://cudo.ouac.on.ca/

安省大学联盟常用数据中心(Common University Date Ontario, CUDO)可以查询各大学专业录取平均分、录取人数、保留率、毕业率、就业率,以及大学班级规模、学生满意度、学位授予数,学费、奖学金,等等。(CUDO offers key data, in a common format, about Ontario’s universities: Number of degrees awarded, student enrolment and entering averages – all by program; Student satisfaction; First-year tuition and ancillary fees by program; Undergraduate class size, by year level; Research awards granted; and Graduation rates and employment rates by program.)

我大女儿Christie知道我在搜集关于大学就业和薪酬,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的她,马上给了我一份最新的官方文件。根据为安省教育厅提供数据服务的CCI 研究机构(https://cci-resources.com)定期对安省大学毕业进行调查 (Ontario University Graduate Survey) 期中2014年问卷调查了3,400个毕业生,公布的调查结果是该年安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Employment rates)90%,当中,最热门的专业是牙科、眼科医科、兽医、法律、林业。毕生后六个月薪酬为$42326元,二年后升到$4,9636元。Christie提醒我,2016年最新的数据正在进行中。

第六,对焦虑父母们三点建议

第一, 在加拿大读大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中学、大学、职业一脉相承,可以用一个三年计划或五年计划来规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这一点也都是在中学训练出来的,在大学得以运用。

第二, 父母可以说是孩子人生第一个规划师,但你规划得更好也不能代替孩子探索和成长。有时父母的意见孩子可以去听,有时父母的意见过于强势,容易抑制孩子的想法,从而使孩子不愿意听。那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的意见是比较中肯的,也是较易于接受的。有一个调查称北美这边的高中生对于职业的了解是通过父母辈的朋友来了解的,通过聊天、交流而了解的。比如我的儿子以前对精算非常感兴趣,但我认为精算师还要去考牌,而且工作后还要不停的通过考试更新,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毅力的过程。我有一个朋友在加拿大保险公司里做精算师,在跟他进行交流后,我的儿子就打消了学精算的打算。于是我鼓励他自己在大学里做职业的探索,中学毕业后他有机会被多大的工程系所录取,我和家人也因此获得机会去多大参加晚宴,从而又多了一层了解这个专业的机会,通过这次亲身的了解,他还是最终放弃了这个专业,最终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安大略艺术学校。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了解学校的相关资讯,跟职业人士交流,校外也经常会有类似的讲座,通过广泛的参与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职业。父母也应该明白到时代的不同,以前的职业是为了生存,而现今的一代更看重的是职业带来的兴趣以及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或者是选择留下或回国都适合的职业。至于专业来说,家长普遍认为选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而这种职业价值观对于现代的孩子并不是十分适用,他们或许更愿意多尝试几种未来的职业。

第三, 留学生还要注意一点,未来是否移民事情。专业从事留学生职业规划的Janice Wu,她告诉我,不少家长送孩子来加拿大,就是看中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留学生毕业后申请工作签证,积累在加拿大工作经历,有利于日后申请成为移民的。另一位多年从事移民专业的Kutha也希望我提醒留学家长和学生,加拿大的移民变化较多,但毕业后的留学生有优势,但是,如果能够在选择大学专业方向时了解一下加拿大劳工市场需求趋势,在读大学期间留意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训练,又或者在毕业后找工作时多听取移民专业人士的意见,这样,成功移民机会大大提高。

最后,我用两句诗词与各位共勉:

莫为浮云遮望眼,

风物长宜放眼量。

如何顺利通过每年的“省考”?

osslt_full_full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读高中的留学生,明天都要参加“省考”。预祝大家考试成功,顺利通过“省考”!
1, “省考”怎么一回事?
“省考”(OSSLT)全称是安大略省高中读写能力测试(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Literacy Test)。OSSLT 的测验内容是什么?OSSLT 评估学生完成第 9 班后应达到《安大略省课程(The Ontario Curriculum)》所订的读写技巧程度。 1996年, 由安省政府成立的“教育素质与问责办公室”( EQAO )每年会接受省教育厅委托,对安省中小学生分别在3、6、9和10年级四个关键阶段进行水平评估,其中在中学阶段要进行9年级数学评估和10年级英语读写测试,10年级的读写测试是中学毕业要求之一。
因为大部分的来加拿大读中学的留学生都是冲着加拿大高中。在安省,高中是从9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三)开始,所以, 各位留学生家长注意啦,这个“省考”与你的孩子是有关系的!如果你的孩子来加拿大读9年级,你须留意9年级数学考试时间是每年1月和6月,10年级英语OSSLT考试时间为每年3月底。今年是3月27日,明年是3月31日。即便你的孩子过来念11年级,他/她也要参加10年级的英语测试,因为,每一位安省中学生必须通过10年级英语语法写作能力测试,才能拿到毕业文凭(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的。
2, “省考“难不难?不难!也难!
不难:各位留学生不必担心,无论是9年级数学评估还是10年级英语读写测试,只要你一直保持在各科平均成绩以上,相信这两个省考对你来说,难度的不会太大。而且,学校会有专门的辅导,教你如何备考的。
根据EQAO 官方解释“省考”的目的,既考学生也是考学校和老师的。不少人关心的排名榜,其中一项数据来源就是学校学生通过“省考”的人数和分数。各位有兴趣了解,可以看我之前写的书。
• 评估学生于关键教育阶段所累积的知识和技巧,并与省级标准比较参考;
• 提供有关学生学习进度的年度信息,让老师、学校、教育局及省份能监察进度并计划加以
改进;
• 由安大略省教师出题及安排进行;
• 由安大略省教师及其他完成指定培训的合资格个别人士以统一客观的方式评分;以及
• 所提供的结果可逐年与不同学校、教育局和省份作比较。
也难:是对ESL同学讲的。因为10年级英语读写能力测试,是测验衡量学生截至 9 年级的阅读及写作能力。测试有三种类型的写作:叙述、资料和图形写作, 要求学生提取文章中直接表述的信息并从例文中找出隐含信息。在写作部分,学生必须展开说明、用充分的细节加以支持、使用正确的拼写、语法及标点符号完整连贯地写出。对于ESL级别的学生,挑战难度大。有鉴于此,许多学校只会让ESLD、E级别以上的学生报名参加“省考”。记住一点,无人可缺免的“省考”,获高中毕业文凭其中一项条件。你的省考成绩通过,方可拿到安省的高中毕业证书。
3, “省考“(OSSLT)具体考什么?
阅读测试(Reading),内容题材大概分为:
信息类(要求约250词words)
报告类(约250 words)
对话类(约250 words)
叙述类(约600 words)
图表类(约600 words);
写作测试, 分作文和问答题两大类:
作文(Writing a Series of Paragraphs), 内容包括新闻类(1250 words)和议论文类(2500 words) 特别留意,展开说明、用充分的细节加以支持、使用正确的拼写、语法及标点符号完整连贯地写出
问答题是多项选择(Multiple-Choice Questions),留意,语法是否、词汇运用、文章结构、语言逻辑,等等。
你可以登陆官方网站,了解去年“省考”测试试题的部分内容。http://www.eqao.com/en/assessments/OSSLT/Pages/example-assessment-materials-current-year.aspx
Examples of the Assessments: 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Literacy Test, 2018

4, 什么时候知道“省考”结果?
各个参加评核试的学生会于同一学年的六月初收到其测验结果。 详情请参阅样本。
所有 EQAO 评核试的全省结果亦会于进行评核试后的秋季公布。 校方及教育局的结果报告则会载於 EQAO 网站上。

5,“省考“分数最重要的「成功通过」
EQAO 测验结果会以怎样的形式报告?OSSLT 为一项最低能力评估。 因此本评估的成绩会评为「成功通过」或「未能通过」。 成功通过测验的学生,达到完成第 9 班所要求的最低读写程度。
当然,你的成绩也会显示在“省考”结果的报告上的。

5, 参加“省考”的注意事项建议(一切以考试规律为准)
*带齐护照和学生卡之类身份证件;
*使用黑色圆珠笔或者有橡皮擦铅笔;
*提前加入考场;
*卷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完成时间为75分钟
*答题时即使不会回答,千万不要留空;
*遵守考场纪律,留心考试指南。

最后,预祝各位,“省考”顺利通过,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