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前规划,父母忧虑什么

263161118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无论高考还是留学,有规划的人生就是不一样(参阅“无论高考还是留学,有规划的人生就是不一样”)。文章引起家长们的关注。不过,从收到反馈的信息,我发现,如何做好留学前规划,并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的。趁着参加完一个高中毕业礼的周末空闲,继续我们的系列:低龄留学系统管理研究。这次,我要有聊一下:留学前规划,父母忧虑什么

一、放下焦虑 是为孩子做好规划的前提
[两个问答] 一家长:朱老师,我们打算送孩子来加拿大读高中,但你问我们有什么规划。上学、念书,很直接,还要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答:低龄留学,不是挪了个地方来念书那么简单的,如何在新国家、新学校,生存、适应和发展,大有学问。
一家长:朱老师,一想到规划我就头痛,所有担心忧虑会上来了。算了,还是交给中介帮我弄吧
回答:我们一起找出最令你焦虑的事,对症下药。然后,交给别人去帮忙两个例子,才放心呀!

这一代孩子的家长都是具有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知识型家长,更是既想孩子未来能够仰望星空,眼下又要脚踏实地的智慧型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思考已远不是上一个名牌大学热门专业那么简单而直接,更多的家长会思考孩子适合什么样的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走向如何,甚至对于日益稳固的阶层划分,一些家长还会思考如何让孩子通过学业实现阶层的跃升。国内愈演愈烈的疯狂课后补习无疑最大程度的体现了这一阶层家长们的焦虑与不安。
国内关注青少年教育的专家与学者也开始把国外流行的人生与学业规划引入中国,一是让孩子们的发展目标更明确。二是缓解父母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但任何规划从理论上来看都只是抽象的具有普适性概念的延伸,真正的应用还需要从实践操作上与个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可能具有实效性,对孩子未来期待的不同,孩子的性格、特质不同规划也自然不同,同时,家庭的经济状况及未来投入计划,孩子的未来职业向往等等都是影响学业规划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我们做好规划的6个因素
对于低龄孩子来说,他们是留学的主角,但留学前的规划,无疑父母起了决定性作用。父母的忧虑是低龄留学前每个预备留学家庭都会有的经历,不足为奇。这些忧虑主要来自于多个方面的原因。

1.低龄带来的潜在风险
这一阶段计划留学的孩子都在十八岁以下,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仍属于需要监护人进行学业和生活监管的年龄。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向成人生活迈进,同时又没摆脱孩童的稚气,在萌发有独立的意识却没有足够的独立能力之间徘徊。同时,现在的社会已与家长们成长的时代完全不同了,太多的诱惑,即便成人也在不断的摸索前行,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低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行为还没有定性,模仿性较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在没有父母引导和监护的情况下,能否从青春期向成人期正常过渡,能否在父母暂时缺位的情况下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否抵挡住各种诱惑,把精力放在学业上,会不会在没有父母的监管下,过于放纵自己的行为。理智的家长都知道这一时期完全放手孩子是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的。

2.家长对孩子学习能力的不自信
即便有些学霸的家长也会或多或少的有些担心,放弃国内较为稳妥的升学路径出去留学万一进不了理想的学校怎么办?在国内补习机构中催生出来的学霸有无足够的自我学习能力来应付国外的学习?当然,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国外与国内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国内的学习模式下更多地体现了孩子对知识的被动接受,看重的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对知识熟能生巧的记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客观地评价出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而国外的学习更多地体现个体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能力,考查的是对知识的领悟和思考,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的自我综合管理能力。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自然也不相同,国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既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又兼顾其课外活动的参与度,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国内的学霸到了国外并没有如家长所料取得耀眼的成绩,而一些看似普通的孩子反而获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一个优秀孩子如何在何种教育体制下都必然会有自身对知识的领悟和学习能力,本身对教育就足够重视的家长即便在国内应试教育体制下也会从其他方面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而,出国后因教育体制不同暂时的不适应并不代表最后学业的不成功。也许,这种孩子更需要经过另一翻历练才能展示出最优秀的自己。

3.泛滥的低龄留学负面因素 令家长踌躇不前
留学的世界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和体验,这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留学热以来,国内的家长对大学留学的生活已固化为两种极端的印象,一种是为了合格或优秀的GPA每天泡在图书馆、实验室,啃着面包,完全以学习为主的生存状态,偶尔放松一下可能还要去做点兼职,总之,提起真正的留学让人瞬间联想到斯坦福大学流传的一种说法,“斯坦福鸭子综合征”——表面悠闲,鸭掌却在水下划得飞快”,这是家长们普遍推崇的充实而又励志的留学生活;另一种则是每天混迹于各类PARTY,豪车、奢侈品充斥的近乎荒诞的人生,普通家庭的孩子留学几年花光了父母的积蓄,最后却连一张大学的毕业证书都拿不到或者混了一个谁也没听说过的大学毕业证书回国。与此类似,低龄留学的世界同样也是完全不同的两极世界。一个世界里的孩子在为申请到理想的大学而不断提高平均分而努力,为了上顶尖的商学院或名牌院校的顶尖专业而辗转于各类竞赛、补习、义工活动或不停的雅思刷分之中,他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偶尔的放松也就是朋友们周末出去聚会一下,或者一次大的TEST之后游戏放松一下。另一个世界的低龄留学生则说着不太流利的英语,每天逃课、打游戏,开豪车,为女朋友购买各类奢侈品,每天沉溺于父母用金钱堆积的虚幻世界中,临近毕业则会通过转给分较松的私校等各种途径,拿到较高的平均分,同样申请到一个不错的大学,但这类孩子却注定成为大学高淘汰的主力军。作为父母在考虑孩子是否出国读书时,自然是渴望孩子能学有所成,但众多负面消息却是他们迟疑与犹豫不决的影响因素。

4.留学生的融入与社交,是又一个难题
国内的学习与生活相当于父母双方陪读。出国后完全一个人应付。国内的孩子一般会生活在两个圈子之中,在家有一个以父母为中心的亲友圈,父母是其行为或活动的引导者。在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班级圈,这个圈子也是孩子一个成长阶段的主要社交中心,班主任一般充当该社交圈的引领者。学生选定了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自然就选定了一个家庭之外生活交友的圈子。而在国外读书则是不同的,在加拿大,中学是走班制,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同班同学,选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班级和同学,自然也没有班主任之说,孩子的交友圈相对不固定,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来说,很难在一个学期的某个课堂上交到知心的朋友,这也造成了中国孩子普遍扎堆的现象。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固定的社交圈以弥补独自在海外的社交空白。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交反应,许多家长会因此而担心孩子从自己的小圈子里走不出来,无法融入国外的生活,事实上,那些移民过来许多年的成年人尚且无法融入另一种文化,何必如此苛责自己尚年幼的孩子,而且,文化的融入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而不是刻意为之。

5.国外留学生活的信息不对称,使家长们陷入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中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阶段高中留学生的父母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出生,虽然他们上学的年代已经出现了出国留学的热潮,但那个时期低龄留学还是新事物,因而,在这些家长无法以经验类知识去判断和评估这种低龄留学的优劣,缺少对低龄留学各类信息的了解所造成的单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他们对未来的焦虑。即便是已把孩子送出来的家长也会把国外低龄留学家长圈与公众号设置为日常关注的重点,一有风吹草动,总是第一时间把越洋电话打到孩子身边,孩子在外累吗,受委屈了怎么办?我们也统计了公众号中留学生家长所关注的重点,一般事关留学生生活或学业中注意事项的文章都会获得非常高的点击率,由此也可以看出,远在国内的父母极力想透过各种信息了解远在海外孩子生活与学业的状况,并力图能够在某一方面提供帮助,尽量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6.孩子目标与方向对不确定性,增加了留学的风险
相对于大学出国留学,中学出去未来的目标太长远,没有过程保障,无法克服过程的不确定因素。留学最终目标无疑是孩子学有所成,顺利进入一份理想的职业。低龄留学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不是像大学留学生一样未来的几年来可以看到预期结果。目标的遥远也增加了过程的风险。目标是人生的方向,但目标太长远在内心焦虑的家长看来就会有点水中月,镜中花的感觉。在父母眼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像是父母手中的风筝,希望他飞的更高,却又担心风筝断线,放风筝的理想状态自然是风筝飞的最高,但线仍在自己手中。对于低龄出国读书,在父母看来就是飞出了自己的视线范围,线也是若隐若现。缺少过程管控,自然会担心那个放飞的风筝会断了线或者意外跌落下来。

如果孩子在国内,父母似乎还可以一切尽在掌握,一旦孩子出了国,太多的不确定,父母无法一一掌控。或许,这是父母焦虑最底层的原因。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对未来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就像股票,没人会预测得到未来结果如何,因而也成了一种博弈,胆大的,承受得住风险的进,胆小的,保守一点的就守。事实上,如果像银行利率一样,股票能在未来几年有一个稳定的预期,相信会有更多的家长会把它作为一种稳健的投资而不是博弈。留学与股票一样都是一种不确定性投资,同时又与股票不同,股票本身就是博弈,无法实现共赢,而留学则可以通过规划减小风险,使风险投资变为稳定收益。

事实上,留学只是人生多重选择中的一个选项而已,只是人生的答卷并没有固定答案,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因而选项也各自不同。但无论选择哪一个选项,要想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各种必要的投入之外,还要有方法,就是个人发展战略规划问题,也就是国内规划师们所谓的“舟与桥”,即路径问题。

我在出版的几本书中也或多或少地谈到了父母在孩子未来发展路径中的选择决策,事实上,低龄留学, 从冲动变理性,留学前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适不适合留学,家庭未来的期望值有多少实现的可能性,如何使留学的风险降到最低,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指标,均可以给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规划方案。留学前的规划换言之,就是通过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学业发展效率及预期目标实现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我喜欢的一句话] 无规划的留学不代表着失败,但具有相当的随机性,有规划的人生也不代表的一定成功,但至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失败的风险。

知乎上有篇文章中说道,父母的眼界有多远,孩子的道路就能走多远;父母的魄力有多大,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未来选择的道路。相信有了规划,未来的人生才会踏实不踏空。

[我的期待] 对于父母对低龄留学的焦虑,我们只是作了一个大的归类,谈一些自身的感受,也欢迎家长在下方留言,谈谈自己的忧虑和感受,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才是最科学合理的。

下一期预告:
留学前规划,父母须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