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我的秘密:大学四年,我学会四样东西!

IMG_1335
Langer,2014年3月21日曾接受小编访问(原文见“延伸阅读”),当时她是多伦多大学大二学生。同样是她,不久前,在研究生申请忙碌中,她再次接受采访,告诉我们,她四年学会的四样东西。当然,她现在变得成熟了。
大学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大学有许多不会教你的功课。大学,不是大概学学,而是花大力气去学。
预祝Langer2017年更上一层楼,期待听你二年后第三次更加精彩的分享!

我叫Langer, 今年6月份刚从多大毕业。我第一次受邀分享出国的体验是在我大二的时候,距今已经过去将近三年的时间了。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回顾我大学的四年还是非常感慨的。感觉每一年都是一个阶段,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学会学习,重新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照顾别人。

大一:我才发现,我根本不会学习

大一,我整个人都很无措。一方面我很努力地适应新的环境,积极认识新的人。但是,我还是把中国的那一套成绩为上的观念搬到大学,所以我真的把分数看得很重要。当我第一次期中考试,所有科目都只有六七十分之后,我有点懵逼了(在多大,所有教授会把科目平均分控制在68分左右)。这个成绩是意料之内,也是意料之外。
现在回顾,我才意识到,成绩低的原因是我其实根本不知道怎么学习。也许有人会问,那你之前十几年读书怎么读的? 对我来说,是老师引导我读的。高中时候,老师会安排我们的学习进度,适当的作业巩固,以及考试的知识重点。照理来说,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不错。但是,大学第一年,我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安排时间。
而大学的学期时间其实很有欺骗性, 满打满算,一个学期实际的上课时间只有10周(去除学期中间的放假),而最后的两周是期末考试时间。我是读生命科学专业的,一周的课加上实验估计22个小时左右。但是,我的课并不是连在一起从早上到晚的,中间偶尔会有2,3个小时的空余。星期中间的几天甚至下午都没课。除了考前的那几天,我大一其实过得蛮轻松的。因为一门课一个学期也就2个期中考,一两个作业要交,还有期末。生物,化学课会有两周一次的实验。所以,每天上完课都感觉没作业,而且上课笔记的整理就用一个“拖”字诀,总有一种时间还有很多的错觉。只有每次考试前几天,谨记并严格执行“临时抱佛脚”的心态,非常刻苦努力学习。
我反思了一下,但是总是不想去复习的原因,除了总觉得时间很多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1、大学刚开始,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来适应各课教授各种神奇的口音和语速,对我来说真的是一项很大的挑战,然后这个过渡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每学年都会碰到这么一两个母语不是英语的教授,若是华裔还好(中国式英语我们还是很有优势的),若是日裔或者母语是法语的教授,都会让你各种酸爽。语言的问题,让我上课的笔记一直记不全,所以就算想复习,不全的笔记让我完全无从下手。

2、大学已经进入完全不同的阶段。每一节课,教授都会扔你一大坨的知识。以至于我完全分不清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或者全部都是重点。自此,我无比思念中国的老师,总是认真负责地给我们画重点,考试前的早读都把任务一步步安排好,用上课时间给你复习。实际上,大学每一个小时的课基本都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复习和完成笔记,如果你自己另外整理的话。庞大的专业知识量,已经超出我临时记忆的范围,对于因为这种生硬知识,我至少需要系统过两遍才可以记住一些。

3、没有找到战友一起做作业,问问题。当时我上课找同学还是很有战略性的。每节课第一节肯定会找一个亚裔或者本地人。因为抱大腿,而且上课漏掉的关键点可以问,但是唯一的坏处就是,我没有办法和她们一起放学之后泡图书馆。她们本地人基本住很远,她们坐地铁回家都要1小时。当时我住校,然后我的室友和我的专业不同,我很多当天复习不懂的也不知道问谁,又不敢问教授,因为我觉得我英语不好,而且每次下课问问题都要排队(大一的课普遍会大课,基本上都有三四百人)。

大一的我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考不好->内疚->逃避->不知道如何学习->考不好。当时我特别喜欢上网看剧和看小说,而且很入迷,但是奇怪的是,我暑假回家对这两样完全没兴趣。其实我是在逃避,而且我有一点抑郁。因为成绩变化,带给我的巨大心理落差。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家人知道一些,但是他们绝对想不到我当时的状态:每次考不好各种抱怨,难过。当时我散发的负能量都被我室友嫌弃了,因为一开始这种事情听听尚可,听多了和劝多了没用就会觉得烦了。当时很幸运,我的室友带我去了教会。一开始,只是有点羡慕室友似乎一直参加某个团体(我感觉没有归属感),再加上我对圣经很好奇,我就去了。现在回忆,我很感谢当时教会里的一个讲师,因为我真的每个星期五都要去找她倾诉一小时,而且各种埋怨。她一直很有耐心地引导我,不然我都不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样。我父母当时并不知道我的真实状态,因为我告诉他们我很好,不要担心,但是我真的知道我陷入了一种绝境状态。我整个人很彷徨,很宅,但是不知道如何解决。大一的我就以卡着各科的平均分结束了。

解决之法

我现在回忆,1)当时应该找同一学科的人一起去图书馆,不同学科也没关系,而不是窝在家里,如果我知道自己自制力不够好的话。2)而且也应该勇敢去问教授或者问助教,我们是付了高额学费的,他们也有义务解惑。3)上课笔记记不全就应该用录音笔(傻傻的我大三才开始用录音笔,但是效果非常好),课上落下的笔记放学再听一遍补全,及时知道不懂得地方,第二天就问同学,因为我知道自己一旦落下就不会赶得上4)并且对课业量有个概念,至少知道自己复习完一节课需要多少时间,考前多久需要开始复习才来得及。大学一般来说你的作业和高中比起来会少很多。然而,不同的教授和不同的课程都会导致不一样的作业量。但是一般来说,你要对自己的作业负责。每个学期一开学的时候,教授会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这个学期,有哪些作业会在什么时候截止。一般来说教授只会提醒一次。如果你自己忘记了,就要自己去你的学生页面上,查看这门课的信息。在网上,每门课都会有课程简介。这份简介上面会清楚表明,每一份作业的截止日期(deadline)。在截止日期临近的时候,有些教授可能会在课堂上提醒学生这个作业要截止了,不要忘记交作业。教授的温馨提醒是因为这个教授是宽容的,他们是没有义务提醒你作业要截止了,快点做。同样,按时交作业还是你自己的责任。
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说,这个作业还有一周就要截止啦,还有一天要截止啦,快点抓紧时间。

大二:住客厅的无奈+你真的什么人都会遇到

大二的时候,我和大一的两个室友在学校周围租了两室一厅。因为学校的宿舍都为大一新生准备,除非你为宿舍做了一些贡献,愿意留下来帮忙管理宿舍,不然很难留下来。大一的室友A和B都需要房间,我觉得大一相处挺愉快,为了一起住且省一些钱,住客厅我觉得无所谓。事实告诉我,我太高估自己的睡眠质量了,我对声音非常敏感,室友半夜一出门上厕所就会吵醒我(木质地板)。而且,最初并没有把采光度考虑在内,客厅的朝向是全天照不到阳光的(客厅对面8米是另一幢高楼大厦)。加拿大人冬天也很容易得季节性抑郁症,因为冬天光照特别少。当时我住客厅全天照不到阳光,加上厨房油烟,室友半夜上洗手间会吵醒我。我当时简直到了奔溃边缘,而且翘了n节课。因为我晚上睡不好,就不想出门,而且房间很暗,整个人就有点低迷。最后的恶果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9-12月,冬天),我大学第一次也是唯一修挂了一门课。那门课是众所周知需要注意的,结果我不留心的结果就是挂了。原来,我根本不适合住客厅,而且房间的采光其实很重要!
大二暑假的室友,因为室友A将在大三去意大利交换,所以她把她的房间租出去了。新来的室友C无比豪迈,当下合同一扫便签下来了。后暑假时期,室友B回国了,所以只有我和室友C一起。室友C从多大管理专业以较高的分数毕业的,但是她毕业后的一年和她之前的朋友分手了,所以后来以至于她心理出现了问题。她买了外卖会忘记,结果外卖发臭了也不知道。她每天要洗七八次澡,洗完之后直接裹着被子,客厅留下一串水印,湿哒哒地走到阳台吹风。而且她可以在室内裸奔,和我同样的话说了七八遍。她的房间满地都是衣服,有衣柜也不放,全都放在搬家进来的箱子里,原因是她觉得这里是她暂住4个月的地方,所以没必要放。她会忘记手机在哪,钱包在哪,钥匙在哪。甚至上了厕所也从来不冲。我当时感觉很神奇,这样的她可以从多大毕业。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langer,你一定要看看我,不然我怕我死了之后没人知道。“ 我能够很清楚地感觉到她的焦虑,迷惘,她甚至没有办法好好坐下来吃完一顿饭。很庆幸我没有变成这样。我也才意识到,你真的什么人都有可能会遇到,而和室友的相处真的需要智慧和技巧,所幸的是她只住了暑假的4个月而已,而且没有攻击性。

大三:抱教授的大腿亦需要技巧

大三的时候,我修了一门病毒学,有幸认识到了一位口音很重但无比暖心的教授(我大四申请研究生的推荐信就是向他要的)。他年龄估计已经六七十岁了,上课非常幽默风趣,而且他经常在课上鼓励学生“用好大学时间”。这一门课是一整年的。这门课的第一个期中考试我没有考好(只有五十几分),得知他有office hour(办公室时间)可以让我们去看试卷,我还是鼓起勇气去了。我知道大三大四的成绩会和研究生的申请有关,所以本来就很紧张。而且很丢脸的是,我第一次在一个教授面前哭了。因为我真的很想冲破那种怪圈和困境,我还真的去了心理咨询室,结果我去哭了一遍就没然后了,得知了重要信息是学校有一个”成功中心“,帮助学生如何学习的(之前我完全不知道)。那个教授极大地鼓励我一番,而且很仔细地给我讲解了一遍试卷,我的哭泣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是为了让他留下印象哭的,当时我哭了之后都把我自己震惊到了,因为感觉好丢脸)。因为受到了他的鼓励,我上课无比认真,全都冲到前三排坐。而且他的辅导课(学生可以选择上或者不上)我都积极参加。后面的期中考试,我都会去他办公室求讲解。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我迟到了。这个教授很勤奋,而且办公室时间相对较多(一般的教授,一个星期只有1-2个小时的办公室时间,是可以让学生来提问的)。我当时要去问试卷问题,他让我早上8点半去,结果我迟到了。然后他问了我,你为什么没有及时到? 后来我再也不敢迟到了。早上8点半真的是很早的时间,因为大学第一节课是9点开始的,我当时挺吃惊的,因为对我们大学生来说这个时间真的好早!经常去他办公室咨询问题,令教授对我已经熟悉了,所以我在大四拿推荐信的时候,他当场就给我举荐了。我有一个朋友,提前三个月找她的授课教授要推荐信,结果那个教授各种理由,最后还是没有回应。所以,找一个对你熟悉,且心甘情愿给你写推荐信的教授是很重要的。而且如果你有一整年同样的课是很好的机会,一个学期的时间也许不够。况且,并不是所有课都有这个机会的,我曾经就遇到过,一门课有五六个教授轮流讲不同知识点的情况(平均1-2周那么课就会换教授教学),这种教授你也抱不牢。若教授没有办公室时间,那你需要注意,因为这种教授很有可能很忙,可能没有时间给你写推荐信,但是可以尝试把握跟他做实验的机会。
后感

找教授要推荐信也是需要技巧的。首先,你要不厌其烦地在教授面前刷脸熟,坐在前排,不然在几百个人的教室里,教授真心记不住你。教授的办公室时间要好好利用,课堂后的直接问问题虽然重要,但是如果同时十几个二十几个人排队问,教授也记不住。总之,不要放弃机会要去刷脸熟!

大四:你知道自己懒,就不要相信自己->时间不等你

大四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和朋友一起去图书馆。大一的时候,总感觉不是同一专业的就不能一起去图书馆学习,而且每次告诫自己要去图书馆发奋学习,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但是等我到了大四后才发现,假如自己较懒,就应该和朋友一起相约学习。大二之后,图书馆距离家里,走路大概需要20分钟,夏天还算好,但是到了冬天,我真的是望而却步,因为太过寒冷!所以,每次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我要明早8点半到图书馆复习,最后都会败给自己的惰性。但是,每次和朋友约好的话,基本上不会爽约的。因此,我知道自己可能会退缩,所以事先约好朋友,不给自己这个退缩的机会。无比勤劳地奔向图书馆,学习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这个方式我从大三开始用,效果非常不错。因为和一群学习的人在一起,还是有促进自己学习的作用。然而,我并不是说所有同学都一定要去图书馆学习,因为有些人确实待在家里学习效率会高一点。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同,但是一定要各种尝试,了解如何学习,在哪里学习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第二点我要提的是,若有规划要趁早。大三阶段就应该要想好自己要做什么, 因为如果要申请研究生,很多申请就要开始准备了。国外的研究生,成绩只是其中一项,他更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相关经历。生命科学专业有关的,则是实验经历。还有就是你的推荐信了 。写推荐信不是教授的义务,教授也不会因为你成绩好就写给你,他一定是认识你才会给你写。所以,你大三就应该要开始抱教授的大腿了,有些教授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写好。我大三的时候,总是抱着还有时间,还有时间的想法拖在那里,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想法的。最后我得出结论:早规划,不用慌。

多大学生的留学生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014/03/12 文/王文杰
来自中国-浙江,2012抵达加拿大,在本地的一家私立中学The Great Lake College(五湖中学)完成高中课程,之后成功的申请到多伦多大学。

选择了加拿大
因为我在国内就读的那所高中有跟这里(加拿大)的高中联系,所以我可以把中学学分传到这里的高中(所谓的中加班),然后用这些学分申请地多伦多大学。除此之外,我爸也觉得出过求学对我的未来很有帮助,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没有加拿大的好,他想要让我学一些国外更先进的技术。我自己也相信在加拿大大学完毕业后,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我觉得在大学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我未来的职业,我不想做一个自己的完全没有兴趣的行业,那一定会很痛苦。我想要从事自己热爱的行业,因为只有那样我才会愿意的完全为我的职业付出。营养学和生理学专业是我一直以来梦想。

来到了加拿大
2012年1月来到加拿大,那时候的我住在一位加拿大人的家里,就是所謂的“HomeStay”。她对我很好,很细心的照顾我的饮食和生活上的大小事务。还记得大一那一年,她知道我在面对很多的考试,压力很大,没有时间管理自己的作息,所以她特地给我煲汤,然後还很温馨的送到学校来给我吃。她就好像我在加拿大的亲戚一样。虽然已经搬出来了,我都还跟她保持联系。每个星期都会至少会去探望她一次,一起做饭,陪她聊天。
她的家位于多伦多的西边,离市区有一段距离,所以那时候的我很少到市区去逛。大部分的时间都跟中学同学和房东在一起。一直到中学毕业以后,朋友们被分到不同的大学, 自己离开了房东家,一个人搬到市区后才开始了解城市生活。不过很少出去逛的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认清多伦多的路名和路线图。
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真正的品尝到独立生活的滋味。

(王艺茜,目前就读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的日子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离开家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出来以后,视野开阔了,思想也改变了。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是向往外国,直到自己离开家一个人来到加拿大留学以后,才渐渐的了解。以前的我,面对考试的时候是非常紧张的,就好像一副要死掉的样子,压力很大。这几年来,才学会怎么从其他的角度去看事情,学会怎么平静自己的心态,怎么与人相处,再不会让那些小事情影响自己的心情了。
而我觉得参加一些自己有兴趣的课余活动对自己的心境的成长有很大帮助。自从参加了一个在大学里的圣经学习(Logos Fellowship)后,自己的内心平静了许多。一个人在这里生活,难面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慢慢开始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可以轻易的被压倒。

生活上的不习惯
除了语言之外,接下来就是烧饭了。
以前在国内都是妈妈在烧饭,出来之后才慢慢的自己学习。有时候,因为有太多作业要做,就没时间烧了,然后就随便吃或者就略过不吃。生活习惯也不是很健康,不过还好让我在大学遇到了两个生活非常健康的室友,不我的饮食和生活作息都调整过来了。
“学好三天,变坏一天”,遇到不好的室友,很容易会被影响,我庆幸有两位生活习惯良好的室。

未来的计划
与大部分的留学生不同,我并没有想过要移民加拿大,主要是因为我爸不同意。他说不可以忘本。但是我想毕业以后留在加拿大工作几年累计一些经验再回去。毕业后直接回国的留学生,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给想要出国留学的建议
我鼓励大家把握好每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去学习不一样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学习成长。到了外面去生活,自己也会变得更加独立,对生活更有规划。

危险的自由
大学的生活非常自由,没有人理会你的生活作息,而且加拿大的文化相对来说也比较的开放,所以真的很容易学坏。在大学里生活,纪律非常的重要,一定要学会如何妥当的安排时间。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要坚固好自己的课业。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你的一切就在你自己的手上,包括你的外来。
“不是每个人出来之后就会好,不是每个人出来之后的变坏”。但是如果你缺乏自律和时间观念,可能出国留学这条路就不适合你了。
我以前的一位室友就是让自己陷入这样的状况。可能是家人富裕,她几乎每一天都出去逛,经常把零用完,导致最后要跟友人借钱,没有独立的意识。可能是在国内娇生惯养,家人都为她打理一切,导致她无法应付一个人的生活。也或许她出国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的到自由的生活,为了逃脱家人的督促。
建议大家在来到加拿大之前先,除了大学,也为这里留学生活的大小事物做好准备,比如说在加拿大生活费。

就读加拿大中学的好处
如想要直接申请加拿大大学,我建议大家先在加拿本地中学完成高中课程,然后用这里的中学文凭去申请大学。再加上这里的中学程度相对来说比国内的低,所以大部份的内地留学生都可以很顺利的完成这里的中学课程,为大学铺好路。

家人的关系
另外要注意的是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尽管已经离开家了,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但是还是要与家人保持联系,别让关系变淡。加上现今发达的科技,距离并不是让你与家人关系变得疏远的原因。我每个星期都会与家人联系,跟他们聊天,说说这一周的生活。

留学的压力

11279
11月23日星期三,我正兴奋地翻着各种“黑五”(Black Friday)广告,掂量着要加入那一种类的剁手党行列,突然收到多大一位家长报料,该校一位中国留学不堪压力自杀了。很快,从多伦多大学的同学中得到证实,一位生物医学和病毒学专业(Biomedical Toxicology)大四的中国同学身亡了。为什么这位留学生选择这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不得至知,但从同学和家长口中,似乎学业的压力是一个诱因。

我们都是生活在“压力锅”的世界,谁都无法逃之夭夭。不过,留学的压力,仿佛是多重的“压力锅”:来自故乡和异乡、外界和自身、学业和移民,等混合在一起,沉甸甸地时刻压在我们留学生肩上,一不小心,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扛不住,做出极端的选择。

学习,在哪儿都是一件辛苦的事。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身边的大学生关了学业压力一幅又一幅图画。

一、感恩节营地,那间专供大学生们学习的房间

我们多伦多教会每年十月都会举办感恩节营。三天两晚,节目丰富。每年参加的大中学生尤其踊跃,人数众多。通常感恩节之后是大学第一个学期第一轮考试周,我们鼓励同学们带上各自的作业入营。晚上营地宵夜结束后,这些大学生们不是返回宿舍休息,而是提着电脑书本走进专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室。我们的同学有来自U of T工程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系、心理学系和商科系,也有来自Ryerson建筑设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传媒专业,和附近麦马的数学系,等等,他们平常都是学习的尖子,那种会玩又会读书的学习。但从他们埋怨当中我才明白,放这几天假,他们也不敢放松,因为学业繁重,作业繁多,每天的都有,一不抓紧有可能完成不了任务。

今年的感恩节营会,有个家长也陪着孩子报名入营。她的孩子在多大读大三。营会休息空隙,她看见不少学生拿着书本在看,她还不以为然,到了晚上睡觉时间,她发现自己孩子往学习室走,她不放心跟着去,发现已经有不少同学在那看书。她坐在那陪到半夜实在撑不住,回宿舍去。第二天,一打听,自个孩子连同几个同学,看书学习一通宵。

我听过一个人念英文University,大学,她发音不那么准加上读得慢点,这个大学的英语单词外人听起来变成中文发音“由你玩四年”。大学,不是由你玩四年的。不信你走进多伦多城里任何一所大学:York, Ryerson, U of T, OCAD, 随便抓一个中国学生问一问。大学,由你玩四年。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说轻一点是花点苦功,说重一点是拼命去学去读的。

二、每逢考试周,大学图书馆,那通宵达旦的灯光

曾几何时,网上流传哈佛大学图书馆不少人挑灯夜战的图片。其实,你不用走那么远,在多伦多市区Ryerson今年新落成的学生学习中心大楼,每次深夜经过,你不仅为那超现代的建筑物叹为观止,美仑美奂,你更为那灯光下仍在苦读学子们身影所感动。每逢考试季节周期,多伦多大学图书馆24小时开放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年刚毕业的Langer,她在多大图书馆呆了四年,她写了一段文字给我“ 刚开学的时候以及一波考试刚结束的时候,多大的图书馆是最空的。你就算12,1点去,还是可以悠悠哉哉的,因为你不用担心会没有位置。但是每次到第一波和第二波以及期中考试的时候,你就一定要早起去图书馆占位子,因为真的是座无虚席。特别期末临近以及开始的两周,你真的看到有人带着枕头,穿着务必宽松的衣服在图书馆熬夜。朋友圈,大家也在各种刷状态自己有多么惨,有几门考试,只睡了几个钟头。一杯星爸爸咖啡的力度已经不足以让你保持清醒了。有的同学真的是一天三四杯咖啡地给自己灌下去提神。以求最后的临时抱佛脚能够有效。如果你的运气不够好,一个星期有排到四个期末考试的话,那你真的基本不用睡了。”

以图书馆为家,吃在那、睡在那,挑灯夜战,分秒必争,就是为了对付考试、作业。不管他/她是临时抱佛脚,还是争取好成绩,甚至超越自己,都是需要全身心的付出的,身体上透支或精神上的负荷,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当中的压力。

三、上大学,通宵捱夜似乎是家常便饭的事,看截图!

去年年底,我们一家人围坐一起,回顾一年所发生的事情,轮到老二分享,她说了一句至今我仍记忆尤新的话:“这一年我最难忘的经历,我发现自己可以三天三夜不睡的觉。”读建筑设计的她,虽然早已听闻读该专业是非常辛苦的事,但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即使是一个project接着另一个project刚完一个deadline下一个deadline又来临。她乐在其中。做父母的只能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唠叨于是无补,道理孩子比你还懂。我们只能从旁协助,车出车入,营养跟足。

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年,孩子有好几个作品都获奖了,但每个作品都很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所以,今年,她重新调整自己的进度,利用暑假修些课,每周末做兼职轻松一下。

为了证明“开夜车”是留学生的例牌菜,Langer专门花了一个周末帮我在她的多大同学圈里找证据,从她发来这组截图,很有意思。

她是生命科学专业毕业生,所以,她写道:“时间有点远在2014, 那是因为人到后面大三大四都习以为常。考试期间都不会发有关考试的状态了。”

四、大学里有不同专业,不同专业压力程度,因人而宜,不适应,转专业!

我曾经请问过几个大学生专家同一个问题:加拿大大学里,那些专业的压力最大的?我得到的答案却是:大学里有不同专业,不同专业压力程度不同,但是因人而宜,并非个个都是同一感受的。当然,名校、或者热门专业,相对入学门槛低些、专业性不那么强的学科,普通要求多些,压力相对大些。

我认识一个早年留学生,他从香港过来,先是读化学,他想做化学家,读了一年,读不下去,改读工程,还是不合格,他是个聪明人,听从教授建议,没有硬着头发皮上,转去读商业。因为他能说会道,学起来轻松自在。后来,他成为很有名的商界领袖,被邀请到港大做分享。他说起这段留学生故事时说,感谢当年劝他转专业的教授。人的能力有限,压力是无形无限的,你斗不它的时候,聪明些,换一种活法。

五、不想转业,那就先休学一年,调整后再读

有些同学再面对很大的压力的时候,会选择利用gap year (休学一年)来调整自己。我有一个朋友在她大二结束的时候,回国修整了一年再回来读大三的。休学一年是一个很大的决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勇气但明确的决定。她在国内是班内的尖子生,但是出国之后的大学成绩总是低于那个科目的平均分,以致她对自己非常失望,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再加上,她是和朋友合租住客厅,室友经常晚睡,带男朋友回家,非常妨碍她休息。所以她不得不停下来。做这个决定不是因为她没办法读下去,而是因为她知道她需要静下来,重新想清楚如何在大学学习。

留学的压力,形形色色,方方面面,复杂得多。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清楚的。作为家长,除了继续做好你的听众角色、孩子情感支柱之外,也不妨同孩子分享你的同样或类似的经历,帮他/她梳理一下思路,找出压力源,量能而行,调整进度。同时,鼓励孩子寻找帮助,教会、学校辅导员、社工,总有一把能够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的。实在不行,父母飞过来,陪伴或许是个治疗良方!

延伸阅读
面对学业压力我的三个做法
1,搞清压力源在哪些方面和具体学科、量力而行、给自己时间去适应
我读大学第一年,对自己有期待,希望是班里前5名学生,十分刻苦用功。白天三点成一线:宿舍、课室和课堂,晚上十一点宿舍熄灯后还躺在床上打手电看书,实在影响室友,走到澡堂里在灰暗灯头下看书。但我用中学方法读大学,只会死记硬背那几本讲义教材,一到集体讨论,讲不出所以然。期末分数高,却无法激起我学习热情。内心十分矛盾。第二年挣扎一年,到了第三年,终于明白学习压力,来自不切实际的虚荣心。放下放袱,量能而行。一个人不患得患失,反而考试没有压力,发挥异常。后来,我才明白,运动场上每个选手水平相当,谁最调整好心态、适应压力,谁反而是冠军的。

2,转移做些运动、找人聊聊、虚心讨教
后来读研究生,主要压力来自要看书单一大堆,但无法看懂看明,每周要去导师家讲读书记,没有办法完成。熬夜成了惯例的同时,运动也成为习惯,每天4:30,什么都抛开,泡在运动场上,羽毛球、篮球,什么都上,运动让我忘记看书,专注动作、合作,很有乐趣。
大学有不少能人,我喜欢饭后找人散步,尤其那些学长们对我的困拢分析使我获益良多,他们的见远,让我少走弯路。。

3,不自责、不后悔、有钱加个菜改善一下、奖励自己
硕博连读,压力更大,导师希望你早出成果,父母寄托成名成家,但自己非常自责未能满足他人期望。我不自责为什么当年不多努力,以致造成自己底子弱,也不悔迫上梁山,走上学术研究道路。按步就班,不熬夜,有规律作息时间。每周完成任务,总会掏钱买点好吃的奖励自己。

为什么女生比男生更快适应少年留学生活?

IMG_0406
根据朱博士的观察,低龄(未成年)留学生中,女生比男生更快适应当地学习生活。因为:1,女孩子比男孩子早成熟,小升初前开始生理变化”催熟”女孩身心;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独生女孩生存、生活的教育意识较早,出国前家里都有诸如做饭、洗内衣等简单家务训练;3、出国后,女孩寻找帮助的途径和方法比男孩多,她们很快找到朋友,”抱团取暖”,宅女”只是少数。生活适应,学习才安心。是的,今天分享的3位女生学,来加拿大才3个月,已适应这里的生活和学习。她们分享有什么快速适应“灵单妙药”?不妨花几分钟和你的女儿读一下我们采访,当然,也欢迎你参与、互动!!

采访对象:Bethany
就读12年级,私校

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因为我自己想出来,另一方面妈妈也希望我可以开阔一下眼界。出国前会有什么担心?我很担心自己生活不下去,因为毕竟中国和这边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出来后感觉中国和加拿大在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出来之后更自由了一些。中国的课程还是偏死板,这边也会比在国内轻松一点。这边在时间课程的安排上不会像中国那么紧张。选课也可以投其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

一、哪门课最难,哪门最简单?

对我来说,最难的一门课是经济。虽然我之前上的是中加班,但是我们只上了加方的语言课程,以及电脑,其他课程都没有接触。所以对于我这个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的人来说,还是非常吃力的。特别是在理解上,因为经济的内容还是比较抽象,而且它生词也比较多。

最简单的一门课当然是数学了,因为我们之前都有学过, 偶尔有几个生词需要查一下。我准备以后学习商科。我还和妈妈探讨过这个问题。我妈妈是在银行工作的,我对这方面有一些向往。我很希望和妈妈在同一个领域工作,加拿大的商科还是比较著名的。

二、饮食习惯还在适应中

在生活上,你感觉国内外最大的差异应该是饮食文化了。我因为买了学校的meal plan(膳食计划),然后学校食堂提供的伙食种类比较单调,来回就是几样。米饭会比较油,而且我在国内是吃菜比吃肉多,这边的菜都比较荤,所以会比较油腻。菜的口味也是比较重的。

之前我在家也是从来不做饭的,但是我现在我在向我一个大厨室友学习做饭,因为将来不可能会随时带着一个厨师,很多事情肯定要自己学会去做。

三、难忘的一件事:住家大妈背我上医院

出国后不久,一件始料未及事情发生了。我突然病倒,病得很重,要立即住院,还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当时我挺无助的,人生地不熟。我语言沟通上没有问题,还是会担心自己听不懂。父母不在身边,我感到很孤独。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寄宿妈妈还有我的室友 一直在鼓励我,帮助我,学校老师也在积极地用她们最大的努力来帮助我。当时我已经有点神志不清了,但是那些医护人员非常得耐心。看见我很难受的时候,这些医护人员会安慰我,会帮我。

我在这里的homestay(寄宿家庭)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其实,我的寄宿妈妈一般都挺晚睡也挺晚起的,但她当时看到我很不舒服之后,就立马穿上衣服送我去医院了。到了医院的时候,我已经走不动了,寄宿妈妈她本身腰也不好,但是她竟然背我进了医院。我当时在喃喃细语,她听不懂我在讲什么,但是就是一直在我耳边对我说,放宽心,一切都会好的。这边的医生也非常好,就是从来不给我一些负面的东西,会一直鼓励我。我后面被检查出来患了糖尿病,出国前的体检是完全正常的(快出来之前其实已经有点感觉了)。这里的医护人员非常的细心,很耐心地告诉我所有注意事项。一开始的时候我很怕自己给自己打针,渐渐地,他会告诉我不要去害怕,慢慢教我。我感觉这边的医护人员会比国内好一点。因为在中国的话,如果你出院了医院是不负责任的。这边的医护人员,在我出院之后还会打电话跟进我的情况。当时我妈妈已经动了让我回去的念头,但是考虑到种种原因,我自己还是希望留下来。父母也一直鼓励我,学校老师也很会帮我,会帮我买药什么的。上次住院的费用因为紧急保险,所以我也不需要付钱。我的住宿妈妈,在我出院之后还特别煲了汤给我,期间也有到医院看我。回来之后,我也真的是病得没力气,但是身上真的是脏到不行,我的住宿妈妈竟然帮我洗了澡。这次的经历让我发现,任何事情都可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完成。因为真的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特别是因为我还有朋友以及家人的支持,自己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怨天尤人,要把这种负面的压力转换成一种动力。我感觉自己更加独立了。

我寄宿家庭的妈妈对我们挺好的,非常照顾我们。我们有什么问题,她都会帮我们解决。在homestay的问题中,我觉得别人是以诚信待你,你也要以诚心待比人。比如说,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帮到寄宿妈妈什么,但是在她感到孤独的时候我们可以陪一陪她。我们在这里住的期间,这里也算是我们的家了,所以我们对于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会去做的。不会因为说,这里不是我的家,所以就什么都不干。比如,之前我腰不好因为床垫太软了,我的寄宿妈妈就帮我换了床垫。我也会帮她一些事情,比如说按摩呀,或者是喂狗之类的。

问:你之前在家里有做过家务吗?
我在家里家务事情都会做,除了煮饭。妈妈也有送我去夏令营,所以我还有点适应。因为当时夏令营的时候也发现,很多事情要自己独立完成。因为当时夏令营的朋友其实也都娇生惯养,都不怎么会。

采访对象:Robin
上私校, 12年级

我和我的两个室友是国内高中的同学,一起出国的,大家之间很熟悉,相处也和谐,在生活上,我们是相互依靠,也相互独立的。就是偶尔会一起吃,偶尔单独吃,非常随意。因为大家都要吃鸡蛋,所以我们鸡蛋是轮流买的,洗衣液什么的也是轮流买的。我们也都不会在小事上特别斤斤计较。周末的话,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或者去周边一个很大的自然公园放松一下,或者去市中心逛街。出来三个月,我觉得生活上己经适应,还蛮快的。

一、学习上最大挑战是听不懂

我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上课会听不懂,因为他们说话实在是太快了。我也有修一门课叫食物营养学,里面的生词比较多,所以一开始会上课听不懂。过了一段时间就好多了,现在上课在听力上已经完全没问题了。

我们学校也有很多黑人。一开始我们做小组作业的时候,我听不懂同学说话,因为他们的口音(非洲那边的口音)实在是太重了。英语也算是这些黑人的母语之一,所以我说什么他们都听得懂,但是他们说什么我就听不懂了。现在稍微好了一点。

我目前修了四门课。其他都感觉挺好的,就是感觉12年级的英语ENG4U特别难。难的地方是在于我们写论文要遵循那种模板,而且我们每篇论文都要查很多资料。查资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在引用资料的时候要非常注意“抄袭”,我们需要把资料中引用的句子转成自己的意思。这里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抄袭,而我们抄袭的后果非常严重。虽然他的字数大概就是3-6页,也就是800-1500字的样子,和国内语文作文的字数要求差不多,但是我需要花很长时间查资料来写。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在于读小说了,因为不是所有英语小说都可以找到中文版本。我在一些句子的理解上还是有一些问题,因为那些句子非常口语化。

最轻松的一门就是数学了,因为我们国内学的数学都比较深,这边学得都蛮浅的。

二、出来之后很快找到未来发展方向

我另外学了一门艺术和营养学。选艺术,是因为我以后大学的时候,想学风景艺术或者旅游管理。

我在国内完全没想过。我是出国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调查了一些资料。我目前暂时是定了商科,旅游管理或者风景设计这三个方面。

三、我这个人,好运气:有好室友还有好房东

我觉得我运气还挺好的。因为我碰到了一个很好的房东。她特别好,就是尽管我们并没有交给她meal plan (伙食费 ),没有在她这里吃饭。她还是有时候会给大家做好吃的。不仅仅是吃的方面,在我们生活上的任何方面她都会去体谅你。比如说,天气不好的时候,她怕我们冻着,就会给我们买雨衣还有手套什么的。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她说,她会无条件地帮助我们,就是特别热心。

我感觉房东妈妈特别尊重我们的隐私权。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需要一个从不熟悉到变熟悉的过程。现在我感觉就是什么都可以和她讲。你心情好可以说,有什么难过的事情也可以和她说。而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口语的机会,所以我也会抓住这些机会和她聊天。

有一件事情特别搞笑。就是上次,我们家被臭鼬袭击了,臭鼬在房东的卧室放了一个屁特别臭。当时其他两个室友比较忙,房东妈妈就把我叫下去闻闻那个味道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我就一直闻,一直闻,后来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是嗅觉疲劳,我自己也闻不出来。那只臭鼬最后也没找到,后来也没有来过了。这边的生态实在是太好了,我很高兴。因为我很喜欢动物,所以尽管是它放了一个屁我还是很喜欢臭鼬,哈哈。

问:你在国内有住过校吗?
从来没有,我一直住校的。但我在家里特别喜欢洗碗,干家务什么的。但是我不是很会做饭,所以出国前特别学了一点。现在都是在学校吃的,只有在周末的时候需要自己烧一下。而且我有一个“大厨”室友,所以我也在和她学习。还是应该多和外国人接触,不要光是和中国人在一起。刚来的时候,交朋友肯定是先认识中国人。但是我在这里也认识了韩国人,日本人,越南人之类的。认识完亚洲人之后呢,再是非洲同学。我觉得我们应该主动融入别人的圈子,就是不要老想着别人会来请你和他们一起玩什么的。

问:学校有组织什么活动吗?
学校活动蛮多的。上次有组织我们去参观大学,还有一些著名景点。万圣节时我们有准备一些糖果,享受了一下给上门讨糖的小朋友发糖果的感受。

问:你有在万圣节的时候去讨糖吗?
没有,我感觉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哈哈。

采访对象:Claudia
就读12年级

出国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或者惊吓吧。这就像老天开的一个玩笑,中考的时候很想上当地一个很好的高中,然后发现那个学校有一个国际班。考上了,并进去上了之后,发现还蛮适应的。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想出去闯一闯。爸爸妈妈对我也挺放心的,之前高中的两年他们也看到我可以照顾好自己。

一、先住寄宿学校,再出国,真的要“离家出走”,不致慌张

我上的国际班是在另外一个城市,我开始了长达两年的住校生涯。所以我从高一的时候,就“开始”了我的出国之路,因为我那时候就已经离开了家,也是第一次出远门。那时候,已经有意识,觉得所以事情就要自己办。慢慢地,我自己也懂了很多。我出国了之后,发现还适应地,因为那两年的高中生活让我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了。比如说,我大概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在什么地方买到,如何安排自己的事情,有规律作息,等等。

问:你在生活上有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没有什么问题。家务什么的我都会,洗衣,做饭什么的。

二、享受轻松学习的环境

在课程安排上,这边会比较轻松。课程长度虽然是国内(45分钟)的两倍,也就是将近一个半小时,但是全天下来还是感觉挺快的。

这里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本来是想上accounting (会计课)的,但是这边的老师说,如果之前没有学过会计课的话,我会很吃力。因为我现在已经是读12年级的下半个学期了,所以不大可能回去上11年级的会计课,在时间上会来不及,所以我就没有上会计课了。对我来说,数学是最容易的,因为基本上课认真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最难的一门课是World Issues (世界时事),因为主要还是语言方面的困难。黑人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很快理解。我们的话就需要在课下反复阅读文章内容,才能相对明白课上讲了什么。现在我也还在努力当中。

我只修了三门课,我中午的时候会有一个多小时的空档。一般我就是会在学校食堂做一下作业,或者是趴一会儿。接下来的一堂课蛮早的,我会养会神。

晚上放学回到家,我会先洗个澡放松放松,做一下自己的事情, 然后再做作业。有时候上课没有听懂的话,可能我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周末的话,我会和同学们出去散散步,然后就是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什么的,一天还是挺充实的。

问: 你和homestay(寄宿家庭)相处得还顺利吗?
遇到我的寄宿妈妈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幸运。因为我出国还是蛮担心的,因为毕竟是住在别人家里。来了之后还是挺开心的,因为发现我有一张大床可以睡。一开始,我和寄宿妈妈不是很熟悉,但是后来熟悉了之后,寄宿妈妈对我们非常地关心。厨房也让我们随便用,只要帮她打扫干净就好了。近来我有点睡眠不好,寄宿妈妈就会和我说:“来来来,claudia快过来,这个东西擦了挺好的。”就是很关心我们。

三、对自己的未来的规划:从留学起步,走入移民行列

我从小就想当一个女强人,现在在学习商科方面的知识,目标考入多伦多大学。将来从事商业管理。我对自己的未来的规划:从留学起步,走入移民行列。机会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问:你对即将要出国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1,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尝试的勇气,要有胆量。不要因为担心害怕什么的,就什么都算了算了。因为你有勇气尝试了之后,你不但可以搞定自己的事情,还可以搞定别人的事情。我有一个学弟就是那种,第一次离家,第一次离开父母。所以他刚来的时候就是有点害怕,每天都要和我聊一聊,说说自己今天的经历。我就是经常帮助鼓励他。

2,学习上最重要的就是自觉的问题了。我以前真的是不自觉,打开手机,玩玩儿这,玩玩那儿。出国之后就更加明白,应该更加自觉要家长放心。因为我们出国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家长在国内在努力,为你承担学费,我们就应该在这边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是说不可以出去玩,但是前提是你要把自己该做的先做好了。对自己负责的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感恩。

今天是加拿大阵亡将士纪念日,一齐学一首英文诗吧

11112
11月11日,是加拿大法定的纪念节日──Remembrance Day“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一天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但它纪念的却是历史上所有为加拿大在战争和维和行动中捐躯的将士。大家可以上网了解这个节日来源,这里摘录一首与节日有关英语诗

In Flanders Fields
John McCrae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在弗兰德斯战场》
约翰•麦克瑞

在弗兰德斯战场,罂粟花随风飘动
在十字架之间,一排一排
标明我们的所在;而在天空
云雀仍在勇敢地一边歌唱一边飞翔
几乎听不到地面上穿梭的枪响。
  
我们乃阵亡者,可仅仅几天以前
我们还活着,每天迎接黎明欢送日落,
爱着也被爱着,可如今我们躺下了
在弗兰德斯战场。
  
接过我们与敌人的战斗:
抛给你,用我们无力的手
那火炬;成了你的请把它高举。
如果对我们阵亡者背信弃义
我们将不得安息,尽管罂粟花会生长
在弗兰德斯战场。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的一名军医约翰•麦克瑞(John McCrae)中校奉命前往法国弗兰德斯接收加拿大阵亡将士。他亲眼目睹了战场的惨状,目睹了红透半边天的罂粟花。他抑制不住悲伤和激动,在一张碎纸片上写下了13行诗句。当时他并不知道,他写下的是一首传世名作。他的诗是这样开头的: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在弗兰德斯战场,罂粟花随风飘动)。这首诗道出了千千万万战士的心声,很快便以民歌的形式在前线和后方广为流传。凡是听到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深深打动。

由于麦克瑞医生的诗广为流传,1921年,加拿大退伍军人协会正式采用罂粟花作为纪念阵亡将士的标志。通过佩带罂粟花,加拿大人教会孩子不忘记历史,也教会孩子们感激阵亡的将士。1931年加拿大国会通过了改名为国殇日的法案,并且规定在11月11日举行纪念活动。这样国殇日在这个国家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节日庆典,纪念那些死去的英魂。

少年留学行,遇上三座大山怎么办?

11095
朱博士告诉过我,他那一代人上中学,语文课必读课文《愚公移山》。采访今天两位12和11年的高中生,我发现,在加拿大读中学的留学生,比起愚公所屋前的两座山:太行山、王屋山还多一座:网络的诱惑、学好英语的痛苦和交友的困惑。没有高言大语,全是坦率分享,Fred和Donald的经历,对于面路留学路上种种挑战的你,或许有启发性帮助。不登山,不知山高,无限风光在山峰!加油,留学少年人!
Fred: 12年级,来加拿大一年半
我是在国内上完高一,和我妈妈一起出来的。我妈妈是过来陪读的,所以我并没有在住宿家庭。我刚出来的时候是有点不习惯,但是会比住寄宿家庭好很多,因为有妈妈陪着,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一、体育,12年级最难一门课
12年级我觉得最难的一门课是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体格教育),这门课是我自己选的选修课,当初选这门课还以为只是体育锻炼,跑步、打球,容易应付。后来发现自己错了。12年级体育课,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锻炼,还包括了心理学和心理疾病等内容。它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也很高,你要熟练掌握所有球类运动,正确使用所有体育器械,此外,还有团体竞技,蛮有挑战性的。有点后悔选了这门课,它那是12年级的课,简直就像大学的体育课。
不用说,你也知道最简单的一门就是数学,11年级的数学就是国内初二,初三水平的数学。
二、交友,最大的挑战
我刚开始来的时候交不到朋友,感觉特别孤独。这个问题的出现让我始料未及。我本人挺大胆的,我以为我会很快地融入本地学生,但却花了很久的时间。刚开始三个月,我在学校基本上就是一个人,上课一个人,下课也是一个人。所以在学校就是基本上一天说不了一两句话,真的蛮孤独的。回家就可以和妈妈说话了。国内,我们高中同学和初中基本是同一拨人,大家都很熟悉。同学们各种聊天,很热闹。慢慢地我开始有朋友,先是中国人,然后是亚洲人(韩国),最后才是本地朋友。后来我有去教会,才真正交到很好朋友。我们大家会一起打球,一起学习,很有正能量。
回想起来,跟本地学生有交流障碍,一是因为我不主动,二是因为语言因素,本地人会用很多俚语(类似中国的成语)或者习俗,我不懂。不懂的话,你就很难和本地白人随意交流,你可以聊学业上的问题,但是你很难和对方成为朋友。闲聊,其实对英语有很高的要求。打破这种局面我采用了迂回战术,就是说我没有一冲上去就表示出那种我要和他们交朋友的意思,而是先和对方互相学习,给对方讲解数学,物理或者化学题目。当然,我学习非常努力,因为当对方认可你在成绩上的优秀的时候,他就可能会愿意和你进行更多的交流,尽管你的英语可能烂一点,他们也会有这个耐性。
三、有妈妈陪读,我更加刻苦学习
我初一开始我妈妈就没有再管过我的学习了。妈妈到了这边以后也不会特别紧张你的学习。我在国内也是走读生,对我来说,妈妈陪伴,最大的帮助,可以每天吃上她做的饭,不用想家。开始的三个月就是放学之后睡觉或者打游戏,一直休息到吃晚饭。然后晚饭之后再开始学习。每天下课都很累,因为我很努力地去学习,又因为有歧视的现象,就是心累,所以回家就是睡觉。后来,我参加了一个科学俱乐部(学校社团),但社团活动一周一次,比较松散。
我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以看书为例。我会很努力地去看书甚至教科书,我们的教科书都挺厚的,有几百页,但是我都会强迫自己至少读完一遍,物理什么的我甚至会读完两遍,目的就是为了想让自己进步。而且,这也更加锻炼了我遇到挫折的应对能力。有些同学遇到不懂的题目就马上问别人,我一般就是回家看书,有些教科书甚至要看几遍,自己思考,因为顺便也可以锻炼阅读。所以对于自己的薄弱点,我更有意识地去因难而上,克服它们。
四、抱团报课,应对歧视,不是好方法
我上12年级的体育课时,由于那节课有很多不着急毕业的19,20岁的本地学生。他们学习不努力,并不想毕业,对新生的态度也并不友好。如果你自身的能力又没有他强的话,可能就会受到歧视。人家会说你跑得没有他快呀,跳得没有他高,或者不会玩橄榄球之类的。我在国内对运动就比较感兴趣,所以学了一下棒球和橄榄球。即使如此,因为我自身身体素质不如别人,所以还是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呢?我咬牙坚持,努力去学习这门课,所以最后成绩挺好的。
当时我们学校的中国学生有一个现象就是普遍喜欢抱团,就是大家同时报同一门课,所以即使受到别人歧视,也会感觉好一点。
当然,有些父母不明白这一点,反而说孩子你只和我们自己留学生交往,对口语的锻炼有影响。我觉得有些关系,但也不是绝对。一般来说,你口语所讲的都是自己会的,同西人同学交流可以让你把话讲得更流利,但却无法让你在表达内容上有所提升。你需要花时间去学习英语来提高。对我来说,除了和本地人日常聊天之外,更多的是在自己看到生词的时候,会自己先学习使用,然后问本地学生这个单词应该怎么用,会更加地道。这样,我聊天,看上去可能不如一些同学自然,但是他们可能只用自己会用的单词,我却一直在进步。
五、12年级英语学什么?
这门课开始是先教你如何写一篇论文,论文的基本结构,后面剩下的三个单元就是读三本英语小说:现代戏剧,莎士比亚作品和其他类别的。我看小说完全不成问题。之前我上11年级的ESL(英语课)时,老师让我们自己选一本书或者几本书在一两个月内读完。刚开始不习惯,但是我非常努力读了好几本比较难的英语小说来让自己适应。有些学生就找了基本很薄比较简单的小说读,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简单。我选的都比较难,虽然我读得比较慢,但对我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
六、雅思7.5分,靠的就是平常多阅读
我去年11月报了一个雅思补课班。今年3月份去考试,结果6.5分,我感到我的阅读和写作还是有点问题。我本来对阅读蛮有自信的,但是这个分数让我感到挫败,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阅读强度还是很弱,所以我很想提高自己的阅读。我会选读比较难的小说。暑假,我参加了朱博士组织的雅思英语培训,老师教我们阅读,我得到了很多启发。雅思补习班讲阅读答题技巧,我其实不是很喜欢他所谓的答题技巧,上雅思课的时候我在这方面就没有怎么听。所谓技巧,讲的是如何在最快速的时间内即使读不懂全文也可以知道中心思想。我认为,阅读就是要理解这整篇文章在讲什么,所以,我阅读从来都是全篇理解。

我对国内来的留学生建议:新环境不是别人适应你,而是你主动改变去适应
很多人出国前认为可以很容易地和本地学生交朋友。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因为你需要有共同语言。很多我身边的中国留学生知难而退,所以就和中国学生一起。而另一种极端则是,他只和本地生交流,完全不和中国学生来往。本地学生也不会在你一个新来的学生身上花太多时间。结果就是他既没有很要好的本地生,也没有玩得很好的中国学生。你需要锻炼各方面的平衡,非常锻炼你的交际能力。一开始交不到朋友的时候,反思是不是自己有问题,你改变不了环境,那你先改变自己,才可以去适应新集体。

Donald: 11年级,在加拿大二年半

我是和父母一起来加拿大的。说实话,然而,当初我却非常排斥来这里。在国内读完初一,刚和同学混熟了又分开,加上到了这里跳级了一年直接读了初三即9年级,心里一下子压力不少呢!。

一,难受时候玩游戏,每天二小时,花了一年才适应,后悔!
我初一在国内的时候是读寄宿学校的,和同学关系非常好,我非常舍不得离开他们。当时要出国真的很难过,第一年,放学回家就是玩电脑游戏LOL,每天都会玩超过2个小时。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其实是在逃避现实。对生活没有什么动力,只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9年级的时候真的有很多空余时间,现在回忆起来挺后悔的,其实我可以用那个时间学一门乐器,或者就算学做饭也挺好的。
当时,我的父母非常担心我,经常安慰我,跟我讲道理。他们没有强制性命令我不准玩电脑,只是推醒我注意不时要抬头望望远处,让眼睛休息一下。父母的忍耐是因为他们了解我,知道从前我在国内每周才上网二个小时,现在每天玩电脑游戏二个小时,这个强烈的反差,事出有因的。他们不出手粗暴地干预,是想我学会自我调整、适应。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
现在,我已经学会自律,作业我会按时完成,偶尔也会放纵一下,但也会想办法不让自己找借口休息而沉迷手机上的。我的办法就是,在家做作业的时候,故意把手机摆在楼下。去玩手机是没问题的,但是一定要把手机留在楼下。每次要玩,都要楼下拿取。几次之后,你的身体就会告诉你还是不要去看了,因为看手机要下楼,很麻烦。我发现,这种方法比我把自己锁在房间,然后告诉自己不要玩手机更有效。
二、最难的一门课一听吓坏你:人类学
最难的一门是选修课,《Introduction of anthropology,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入门”。听起来十分有意思,因为我不是很喜欢除了艺术以外的文科。我们毕业需要满足4类课程,文科、理科,相互搭配。选文科,历史,政治觉得无聊,于是选了这门,以为很轻松的课。后来,我发现它的作业量很大,而且也不是很有趣。我不是很喜欢这门课,但仍努力学,目标是90分以上,所以学起还蛮痛苦的。我这个人比较执着,觉得每一门课都要尽力。人类学这一课也不例外,就算只是很小的作业,我都会很认真地完成。
什么叫做作业量大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如果一门课有几个考试以及期末,平时的assignments(一种计分作业)就会比较少;若一门课assignments 比较多的话,基本就会没有什么单元测试,可能只有一个再加上一个期末考。但是,这门人类学课不仅平时计分作业多,考试也比较多。你知道,在加拿大中学很多作业占分比例都很大,很需要时间去查资料。比如有一个课题作业关于大麻的,这个课题需要做一个演讲,非常耗费时间,需要查很多的资料。还有一个作业也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要在街头坐两个小时,观察路上行人,做记录的同时还要写出自己小结,总结出一个个特点。当时,觉得那两个小时很折磨。我也从来没有经历过在一个单元测试上,需要完成两篇文的强度。每天搞到很晚,家里大人开玩笑说,我在加拿大读书比在国内备战中考的同学,还要辛苦。期末考考试虽有选择题,但选择题也很难。有些题目,老师在课上只是随便带过的点,竟然出现在了试卷上。谁说加拿大留学轻松?
三、最轻松的课是设计,因为是自己兴趣的课
最简单的就是我最擅长的设计了。设计课也就是用一些电脑软件类似photoshop来做。我很喜欢这门课,觉得很好玩。虽然它的作业很费时间,但是我很乐意花这个时间。还有很多时候,简单或者困难都是在于是否有上进心。举一个例子,我有碰到一些中国的留学生抱怨说数学课很难。我当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因为你是从中国来的竟然说数学很难。后来发现,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在上课的时间睡觉,不懂也听之任之,不会说要去弄懂,如此一来对他们来说每一科都会很难。
四、我是如何安排时间按时完成作业的
首先,我对时间的安排我蛮有自信的。虽然我不会很严谨地画时间表,但是最基本的事情我还是会记一下的,并按顺序列一下表,分一下轻重缓急。我会随时把我的想法灵感,拿本子记下来。我觉得高中三年是一个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之前的我有点强迫症,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一定要完成,所有的作业我都要做满分。我不是说你不应该做作业。但是你需要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方式。举个例子吧,我对数学完全没有问题,我看过数学题目之后发现那些题目我全都会了,做这些练习对我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我就会用这些时间去做些其他的事情。在这个时期,你不只是去学知识,更是学会怎么去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这个时间认识自己,而不是完全“复制“所谓的成功秘诀。所以,我们应该试一下不同的方法,试完之后反思这个方法是否适合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出国除了学习知识以外,需要学会如何学习,之后则是认识你自己。
五、在同学交往中吃过亏,但吃一亏长一智
有一件事情让我影响最深刻。这件事情发生在来到这边的第二个学期。我本人性格是比较害羞内向的,一开始都不敢和本地学生一起坐,还有也是因为我的英语不好。所以在一门商科课上,我就和班内唯二的中国人坐在一起。其中一个同学A是已经认识了一个学期,同学B是新来的。他们两个都不是很喜欢学习,所以就迅速熟悉了起来。最开始因为大家不怎么熟悉,所以还蛮和谐的。在那门商科课有一种作业就是用电脑中的电子表格Excel做表格,所以每个人作业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电脑上复制黏贴就可以,也看不出来。所以有时候他们懒得做就会让我把我做的作业直接复制给他们。我是去教会的,所以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就告诉他们:“你们有什么不会的吗?我可以教你们做”。但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学习,我这门课成绩蛮好的,所以莫名地产生了矛盾。所以,后来他们一直都会在言语上攻击我。但是我后来也就没有理他们。这个情况是让我始料未及的,但是我还是学习了很多时候要学会宽容。
六、参加对你有帮助的社团和校外活动
我在学校是圣经学习社团骨干,每周会有老师指导。在课外,我会参加教会组织学习圣经,每周五晚上在多伦多大学课室里进行的。我们是英语讲解圣经的,对我的听力和口语有很大的锻炼。特别是里面的成员都非常友善,我会找英语是母语朋友聊天。对圣经的学习,很多时候你需要关注很细节的东西,比如说某个词表示什么意思,意思挖掘得比较深,很多时候讲员会引导我们多思考以及对细节的关注。这一点,在我写英语论文的时候,非常有帮助,让我学会抓住细节来支持我的论点。最重要的这个教会里面有很多大学和中学的好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习或者活动,我收获到许多正能量。

对打算出来留学的同学有什么建议:知道你出国的目
留学为了升读加拿大大学,读书在哪都一样辛苦的。出国学习,少了父母督促、学校监管,更要明白,学习是为自己而学而不是向父母交代什么。虽然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很多人行为上并没有表示他真的理解这个意思了。我看到身边不少留学生天天只懂玩电脑游戏。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光阴被自己手上的游戏耗费了。中学生出来不要指望有人管,你来学校学习知识,学会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学会选课,学会规划中学与大学连接……在这里都是靠自已问、去思考。当你经历了在国内没有经历,能够读上心仪大学专业。那出来留学就有价值!

留学路上,没有“学霸”和“学渣”,只有奔跑的学生!

1065
朱博士和我们一起讨论采访名单时,提醒我们小心将采访对象标签化。以前,我喜欢将自己同学分成两大类“学霸”和“学渣”,来到加拿大,我才意识到,我们所有人都是在留学路途上向前奔跑的留学生。在我加拿大中学老师眼中,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无论我们这班留学生是否升学入了名大学,我们获得老师的恭贺祝福都是一样同等的。在我的采访过程中,我同样感受到,每一个少年留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求学者。我只是把他们的分享,无论精彩还是平淡,尽量原沫原味奉献给你们。

采访对象:Arthur
12年级,来加拿大三年

我是因为父母要我出来,所以我就出来了。我来自石家庄,那边的空气环境无法跟这里比,所以,来了之后我挺喜欢这里的。


一、国内和国外高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1,上课的方式不同。
国内的话是按照分班制度,而且一星期的课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这边的话,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大学所需要的专业来进行选课。更加自由了一些。然后就是同学们上课也不是按班级分在一起,而是像国外大学一样,不同的课去不同的教室。
我很适应这种方式。它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更加人性化。国内的话感觉比较强调各方面强行培养。
我的学习习惯是怎么样的呢?我就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做笔记,放学则是去各科老师的Tutorial(辅导)去写作业,不懂得就是问老师。

2,作业量不同。
这里作业普遍少。如果你习惯国内的作业量的话,这边的作业我感觉就好像基本没有一样。有人因此觉得这边念书轻松。当然,也要看你选什么课,有些课不是作业量多而是作业难度大。这边大概上午九点上学下午三点放学,作业还很少,学会管理好课余时间是一个挑战。

3, 作业形式不同。
经常会有小组作业,以及演讲这种作业,一开始的时候确实会有不适应的问题。但是后来做习惯了之后,发现这种作业也挺好的。比如说你在做演讲(presentation)的时候,你需要自己收集资料,写稿子,这样也可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另外一方面,这也锻炼了口语的表达能力以及其他一些技能。在小组作业方面,我们更多的是锻炼与其他组员的交流能力。因为在小组分组的时候,无论是老师分配小组,还是自己组队,你都有可能会碰到什么事情都不干,专门报大腿的人;或者是你催了半天,他最后一天才把他的那部分完成的人。你需要学会如何应对这些人。所以做小组锻炼还是很锻炼能力的。

二、说一下你认为最难和最容易的一门课

英语感觉最困难,最简单是数学。
数学为什么简单,以12年级数学为例。 它只是从11年级那里进行了一下强化和拓展知识。所以我感觉我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以及做笔记,下课自己做做练习,考试就会考得不错。所以我觉得这是理科最简单的一门课了。最难的一科对我个人来说应该是12年级的英语(ENG4U)了。我感觉这个比较难是因为我感觉突然多了好多东西。我们现在读的书(小说)很难懂,就是即使我看了中文版都感觉很难懂。12年级读哪一本小说,每个学校似乎都不太一样,我们学校读的是《美丽新世界》,这是一本反乌托邦的小说。
我们12年级的英语不再讲解英语语法,英语语法会在之前的ESL或者10年级英语时会讲到。11和12年级的话和中国的语文课差不多。上课就是专门读小说,读完之后写论文(读后感),做关于这本小说的海报。具体来讲,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读一些小故事,一学期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读完两本小说《美丽新世界》和《奥赛罗》。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读这本小说,每个人读一段。我觉得难点在于不容易拿高分。老师在这方面也要求更加严格了。有的时候觉得读小说很难理解,所以我很难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东西。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更多地停留在了表面,也就是理解不到位。做英语这种题目完全没有什么答题、套路之类的。因为每本小说都不同。题目会问你类似文中出现的某个专有名词是什么意思?然后要说下大概是文中里面哪里出现的每次出现都是一个什么的标志,然后解释它深层次的意思?有些问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我感觉你需要思考地方更多,主要就是考你对这本小书的理解。
12年级的英语课和国内的语文课有点相似吧。国内的语文课就是看语文课本,然后让我们写作文。这边是让我们看英文小说,然后写读后感,做一些海报。只是,我们一个学期需要读完三本语文书这么厚的小说。
除了理解上有问题之外,我觉得比较困难还有就是词汇量。可能也是我个人的原因,总感觉和同学相比,词汇量还是有点欠缺。

三、我自己曾经走过一段弯路

刚来第一年,读10年级,四门课也觉得很简单。开始时候,因为每天放学后空闲时间很多,我很不适应,结果,没事干,上网瞎逛,看小说、玩游戏,打发时间。
小孩子嘛,心一散很难收回来,学习也不进入状态。10年级的数学挂科,当时还觉得挺简单,上课不听课,作业也不写。到了11年级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到了12年级才意识到要急起直追。现在觉得很有压力。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感激父母送我出来,不管我未来如何,有一点我可以确定,留学,让我的视野开拓了很多。很多事情我不会局限在一方面去思考,而是会更加趋近国际化。你在这边可以认识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他们会带来他们各自不同的文化。我学会了尊重不同文化,以及相互的包容。我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

采访感想

如果你的目标是60分,那你最后很有可能不及格。如果你的目标是100分,那你最后很有可能会是优秀。出国之后,学习上最大的挑战不只是语言,更多的是学习时间的自我计划和安排。 上课时间,老师可以监督。而放学后的自由时间,将由学生完全自主安排,父母此时却是鞭长莫及,一切靠学生自律。

采访对象:Paul
11年级,来了一年

我是于去年中考完之后,来到这边就读10年级。我已经来到这边一年了,觉得这里还是不错的。 唯有在英语方面,一开始来的时候是有一点不习惯,但现在感觉好很多了。 出国与否,我一开始持中立态度,只要自己肯学,在哪里上学都是一样的。我父母支持出来,来了之后我发现,这边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一、两种教育模式各有优劣

我在加拿大的学习习惯或者方式与在国内相比差别不大。因为我上课还是会认真听课,不懂得话可以问。作业都会按时完成。有时候作业不是很多的话,我就会自学。态度上的话,就是来这边以后,一开始觉得很简单。 撇开英语,其他课都很简单。 因为我一般只上理科课,文科课也没上多少。

你的意思是你会侧重选修理科课吗?
对呀。因为我们在中国的话就是都要学。因为我也不算是偏科,但是会更擅长理科。所以来到这里可以自己选择的话,若不是学校强制要求,我肯定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

你觉得这边老师上课的侧重点会和中国老师不同?
很大不同。因为中国老师第一是为了考试,第二就是讲题了。特别是在科学类的科目方面有很大不同。这边的老师会更加着重于让你理解它,不会出一些让你背概念的题目。这边的老师会更加侧重于让你懂得这个科目在加拿大有什么应用。中国就是考试了。

可以举一个理解来解释说明一下他们是如何侧重题目在现实生活中的理解运用的吗?
比如说,他们不会考你背什么理论,而是会注重实际应用。比如说加拿大的什么机构或者公司,他们有运用这种知识或者(Skill)技能来干了什么。

二、10年级和11年级的课有什么不同

10年级理科(包含数学,物理和化学)相当于中国的初二,所以会简单一点。11年级数学的要求会更广一些,但也是从10年级的基础上再加深一些,也不会有很大不同。英语的话,10年级和11年级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看的书目以及写作要求都有不同。

11年级最难的课和最简单的课分别是什么?
11年级最难的课,对于我来说肯定是英语(ESL)了。最简单的课是数学。因为首先数学要求的词汇不是很多,所以比较容易应对。 大都所教的东西在中国都学过了。

英语是必修课,你为什么会觉得英语很难呢?
第一点,我们刚来和他们词汇量不同。英语等级也不一样。这边英语课和国内是不一样的。国内就是做题,比如语法,听力什么的都是做题。这边的英语课就是会教你怎么写东西和阅读,就是教你更加实用的英语技巧。所以,我们要真正把这个当成一门语言,就像学习语文一样运用。
阅读,他会要求你读小说,读故事。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不是很习惯读小说。我一开始看英语小说是看不懂的。即是我是拿了词典查了所有的生词,我还是不懂句子说的意思。因为小说很多情况就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你们小说的阅读篇幅有多长?是短篇还是长篇?
一开始的时候他会让你读故事,就是1000来字,几页的故事。 后来他会让你读一整本小说,就是专门适合青年人读的小说,难度就是正常,不是儿童读的那种。

三、从聊天话题感觉到和国内同学开始有距离

我和国内的同学在聊天,他们肯定就是说他们在刷题, 而且他们也要强制上自己完全不喜欢的科目,所以在他们看来,学习都是被逼的,或者学习就是为了追求一个分数。在这边的话,学习真的就是自己想学啦,而且我们就是可以在放学之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电脑编程,体育之类的。
我可以自己花时间学习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我可以自己上网,找朋友,找老师。 学校有老师会的话他们会很乐意教你。 国内的话,大家可能都希望我们把精力放在学校的东西上。
对我来说是值得的。因为最起码我可开阔一下眼界,而且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为了高考。 学的东西可能就是对于我自己以后的生活,或者是进入社会更加有用。 比如说我要学会当没有老师教的时候,我要自己学。在国内的话一般是不可能的,有问题大家都是问老师,在这边都是要靠自学的。第二就和同学协调能力的锻炼了。你可能需要和同学一起做活动,运动,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之类的,那你就需要组织协商。

那你和国内同学聊天的时候,有感觉到什么不同吗?
大家的关注点肯定会不一样。国内的同学聊的都是他们的成绩,怎么学习,上过什么补习班之类的。而我会和他们聊,我学到了什么新的技能(比如我喜欢电脑编程,所以在自学),我对什么很跟兴趣,比如生物,我很喜欢,就会自己认真学。 我自己也会弄点小研究。很多人会说,国外学的不如国内学的,因为国外的高中及以下的知识都很简单。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出来之后就发现眼界有开阔很多。你在国外学到的东西会更加宽广,比你在国内就专注学那么几门课会好很多。

采访感想

Paul同学在我的认知中,是一个如同“学霸”一般的存在。但是,最让我惊讶的不是他成绩的优异,而是他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通过知识,可以丰富我们的认知和眼界。 从来就没有所谓“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只有求学路上的学生呀。

留学,相约在加拿大

第01期
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
第02期
全人教育——90年代留学生讲述人格和心灵的成长故事
第03期
公立与私立学校,AP还是IB?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第04期
看学霸如何无缝衔接加拿大高中大学㈠
第05期
看学霸如何无缝衔接加拿大高中大学㈡
第06期
看学霸如何无缝衔接加拿大高中大学㈢
第07期
留学这一年,我学会坚强、重拾自信、勇于尝试,值!
第08期
父母是孩子出国留学最可靠的规划师
第09期
参加女儿毕业典礼后的感想
第10期
带你走进加拿大五大学院
第11期
名人话留学
第12期
从小留学生成长为多伦多学区房“分析师”
第13期
如何更有效率地做出符合自身要求的笔记
第14期
讲一讲我的留学故事,听一听我的专业建议
第15期
说出留守父母心声:大洋彼岸, 孩子, 我们彼此守护
第16期
手把手教你留学续签
第17期
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第18期
留学的价值
第19期
寄宿家庭——你在他乡还好吗?我好得不得了!
第20期
开学季——同学你好,启程前,听我说!
第21期
从体验式学习,看中加教育的差异
第22期
留学采访,让我们从迷路到沮丧到坚持到希望
第23期
我们是怎么样帮助留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
第24期
中秋节,让我们守护大洋彼岸的团圆(学签新政策解析)

少年留学,与你同行

11052
2016年是我们与少年留学生们同行的一年。春天,配合朱博士在国内10大城市巡回讲座,他的《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出版了(商务出版社出版、当当网有售); 夏季,我们邀请了近30位嘉宾,举办了24期的“留学,相约在加拿大”接力访谈(所有文章见加拿大朱凡公众号); 秋天,我们拉开“带你走进职业世界”系列的人物专题和语音相结合的分享帷幕(活动详见加高党微信公众号)。进入冬季,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少年人,留学路上有我们与你同行”系列报道。除了有我们陪你看飘雪之外,还有我们与在加拿大读9、10、11和12年级留学生们的微采访。诸位,期待今年的冬季,与众不同。

采访对象:liz (在读12年级)
整理:小羊

一、来加拿大四年学习上最大的收获

1、掌握好学习的节奏。
对这里课程的掌握程度,随着课程由易变难过程,同时进行的,对我来说,因为在慢慢适应,所以相对变得轻松。早点出来,还是有好处的。如果说有侧重点的话,感受最大的是从低年级的必修课慢慢侧重到高年级的选修课,个人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但是,可供参考的对象也越来越少,我指的是有相同经验的同学或者学长,更多时候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一句话,这四年的课程侧重点你感觉不同,12年级 最难。

2、培养了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我不属于特别用功勤奋的人,会给自己预留很多休息时间。一般来讲,会在留作业的当天写完,周末就会留到周日写。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会做一些复习。

二、12年级最难及最容易一门课是什么?

1、因人而异。
我自己情况,难度最大的应该是English Literature(英语文学课),因为之前对于英语文学的积累并不是很深厚,在表达上会有一些欠缺,很难和其他同学相比。比较容易的课程应该是语言课即第二外语:日语和法语,因为课程设计的关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易懂,平常也有很多练习的机会,自己对这二门外语有兴趣。

2、文学课觉得困难不仅仅是因为单词不懂还是文化背景问题。
文学课学的内容比较广泛,从中世纪文学到18世纪浪漫主义都有。不完全是文化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在于没有同等文学程度的积累。还有就是文学性的表达方式不同。例如,英语诗词方面、语言习惯,等等。我常常会犯夹带中式英语错误。我还是会觉得语言功底不够吧。现在的我,日常交流没问题,但是学术性那种非常考验语言能力的,我还是会觉得吃力。

三、国内和国外高中最大区别是什么?

1、选择自由。
无论是从课程选择,课堂氛围还是社会风气来讲,都比国内开放很多。我是比较偏科的,国内教育对我就会有些困扰。像数学、物理这些学科,有时候会力不从心。但是在这边的话,因为申请大学只需要四门顶尖课程,可以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自由对我来说比较重要。

2、高度自觉性。
这边老师不会象中国老师会在上课时间或者早晚自习时间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老师定期发review sheet(复习资料)或者安排复习任务。更多还是要看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规划。老师督促少了,压力也相应减少。

四、留学,你觉得最开心的是?

1、没人管,我的学习我做主,挺开心的。
2、尝试做过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创办过一个中学生文学杂志公众号,付出了很多心血,也经历了一些平时没想过的事情。
3、心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说,在成长的烦恼中,变得成熟。

Liz感悟:我的留学价值

第一,走的远、站得高,我对今后自己人生有不同规划。
第二,在全新环境中,扩展我个人视野和角度,到了这边以后,我会更多关注国际上的事件,或者从不同国家角度来考虑问题。
第三、父母不在身边,提前“断奶”,但个人的独立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留学,相约在加拿大

第01期
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
第02期
全人教育——90年代留学生讲述人格和心灵的成长故事
第03期
公立与私立学校,AP还是IB?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第04期
看学霸如何无缝衔接加拿大高中大学㈠
第05期
看学霸如何无缝衔接加拿大高中大学㈡
第06期
看学霸如何无缝衔接加拿大高中大学㈢
第07期
看学霸如何无缝衔接加拿大高中大学㈣
第08期
家长分享留学怎么来规划
第09期
家长分享留学毕业季精彩的喜悦与收获
第10期
专家支招大学选专业
第11期
名人话留学
第12期
加拿大学区房分析与多伦多好吃好玩新潮地
第13期
留学生必修课:时间管理、考前准备、从考试角度如何优化课堂笔记
第14期
加拿大专业金融支持为您的财务及早筹谋
第15期
大洋彼岸,我们彼此守护!且听国内留守父母心声
第16期
手把手教你留学续签
第17期
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第18期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19期
寄宿家庭——你在他乡还好吗?我好得不得了!
第20期
开学季——同学你好,启程前,听我说!
第21期
留学生作为国际公民,且听专家教你如何破解异国着陆的实力分析与指导
第22期
留学采访,让我们从迷路到沮丧到坚持到希望
第23期
教师节之英语方便面
第24期
中秋节,让我们守护大洋彼岸的团圆(学签新政策解析)

我在加拿大中学第一个月留学感受

10311
李凡同学,英文名叫Andy Lee,来加拿大念中学,他乐于和大家分享他在这里的不一样留学生活。

伴随着梦想和激动心情的我,已经开始了在加拿大Hamilton的学习之旅。从登上加拿大的第一步起,我就有了新的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在开学前的几周里,我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在一个新的国度,新的城市,新的高中上学,见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因此我需要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并且准备好接触新的知识和文化。

然而这正所谓:接触一个新的世界,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我所在的学校是Hamilton Downtown边上的一所公立中学,周围的松树聚群而生,搭配着学校红色的高大砖墙,就如一幅秋天的童话。

图为Sir John A McDonald Secondary School

不多说了,步入正题,也正是我想向大家介绍的——这里学校的风采。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课程供我们选择,课业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想起国内学习的紧张程度,我不由得叹了口气,顿时脑子里会冒出两个字:幸福。
轻松的课业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可以让我们以轻松的心态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这样乐趣就在其中了。
ESL,是可以让国际生自己的语言和英语接轨的一门课程。上课时,老师会不定时的提问;下课后,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在老师有时间时去向老师提问。渐渐发现,我们不必为向老师提问而担忧,因为老师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我们,耐心的解释我们提出的每个问题。

哦对了,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活动就是ESL Club活动。大概是每个月的月中吧,指导老师会带着加入club的学生出去,大多数是Nature Walk。
Nature Walk如同郊游,一路上可以欣赏到无数的美景……

在Nature Walk中还碰到了各种小动物……^_^

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比较有亮点的一科。大家在课上积极参加着各项有趣的体育活动,而且同学们在各个活动项目中体现的积极踊跃。每一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团队尽最大的努力,都想为团队的荣誉增添上自己的一笔。

建筑课也是相当有趣的一门学科。在课上,老师带着同学们使用各种特殊的工具,设计并制作出一个又一个让人惊讶的作品。每当我们拿起自己的战利品,都会为自己的努力成果和在探索道路上的新发现而感到骄傲。

作为一个刚抵加不久的新生,对我吸引力最大的还是一个很重大的节日-Halloween 万圣节。万圣节前夕,学校为学生专门准备了一场万圣节舞会,拿几张图片与大家分享^ _ ^

带你走进职业世界系列讲座(1)

10301
带你走进职业世界系列讲座(1)

专业人士:精算师
主持:@加拿大朱凡
主讲:@Carol

文字记录:@吃饭睡觉打豆、@人生若只如初见、@cherry、@卓梅、@Diana、@叶子、@Helen、
@天空、@管理员
编辑:@加高党

背景
今年初,在朱凡博士主持下,我们举办”留学相约加拿大”第一期系列讲座,先后进行24期接力访谈。我们邀请了低龄留学生、适龄留学生也就是大学生、曾经的小留学生、留学生父母、大学英语老师等专业人士从学业,生活、语言、寄宿家庭和留学生价值观,等大家关心的“小留学生”话题的分享。(24期文章标题见附后)

今天,我们开始”留学相约加拿大”系列讲座第二期。由Carol老师主讲,朱博士继续担当主持。访谈内容主要围绕职业世界、人物访谈,加拿大高中职业规划课程,如何帮助“小留学生”规划中学学业与大学专业,等等。

Carol 老师:我在采访完精算师这个职业后的感悟
Carol,她曾经是来自上海的小留学生,在多伦多读完高中,升入多伦多大学,是多伦多大学的教育硕士,目前在香港和国内从事同人式体验的教育。Carol 老师是我们群里的活跃分子,她曾经在群里介绍过关于加拿大中学留学的事情和大学的职业规划。她也在群里发过一次投票,让家长和孩子提出对未来职业的兴趣,就几天的时间吧,一下子列出好多家长和孩子感兴趣的职业。于是她主动请缨,要求对从事投票清单所列的职业的人物进行采访,今天选择的是大家感兴趣的精算师,关于采访的文章,@加高党公众号之前已经发布,关于采访后的感悟,她会在这些方面和大家进行分享。


家好,很高兴朱博士又邀请我,提供给我和家长一个很好的平台。来讨论对于留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议题,那就是专业选择的话题。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有必要在高中阶段,甚至越早准备越好。我们经过长期多年的学习和接受教育,是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做准备的。大部分人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会工作,工作会占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1、尽早了解职业大图画
职业,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选择。应尽早从各方面来了解这方面信息。家长非常需要在这方面适时和孩子讨论具体选择专业和职业规划。我们缺乏的并不是信息,而是人生经验。职业规划从某程度来说,就是考验人生经验。在座的家长都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但是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太了解国外或加拿大的就业啊,职业规划划分的信息,所以朱博士开创这个平台非常好,尽力帮助家长和学生了解这方面第一手的信息。在跟大家分享今天的精算专业前,我先为大家提供一些背景和信息,一些宏观的考虑。因为现在世界变化步伐很快,在职场上我们也经历了很多变化和新的形式。由于我圈子的缘故,我身边有很多大公司的高管,包括我的先生,他的朋友,我自己的朋友啊,我们到这个年纪,很多人都一把手二把手这样子,我很多时候都会听这些人CEO,CFO或者副总裁级别的这样的一些高管,他们会谈论现在职场上发生的很多变化,就像有一天我先生他也是一个保险公司的高管,他回来跟我说,今天有一个技术公司来我们公司演示一个关于金融分析方面的技术,我们开会的时候,对面就坐着两个我们公司负责金融分析财务分析这样的分析师。那边是技术公司的人来展示他们的技术成果,他看完这个技术成果以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应该把坐在对面的这两个分析师炒鱿鱼了,因为他们真的比不过那个技术来的更加的有效率,而且工作态度也不怎么样,工作潜力也非常一般,他已经不知道如何说服自己跟这个技术相比这两个人为什么要留在公司,对公司是更大的支出,老板跟他们的合作也不太愉快。

2、职业大于专业

我们现在谈专业,某一个专业或者专业的选择之内不能忘记,现在所学的专业和将来的就业,其实不是一回事情。
右边这张图,阐述就业和专业关系,专业是就业当中一小部分,就业一个很广泛的范围,决定我们就业或事业的,并不百分之百是我们本科所学的专业。
说实话,我们如果现在要拼专业知识,我们已经拼不过技术了,已经拼不过人工智能,很多家长应该考虑的第一件事,未来职场中最重要的竞争力是什么,我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之前也一直在重申的就是一些软实力,比如沟通力,跨部门合作能力,抗压能力,从失败中寻找经验然后重新起来,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性格,这种软实力恰恰是以后对人才的最重要的要求。
我们不可避免要选择专业,我们读大学要选择一个专业来读。加拿大的大学基本上第一第二年都是学公共课程的,跟你进的那个学院有一定联系基础课程,从第三年开始学习专业的课程。你在专业选择摇摆不定,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到那个时候调整也是可以的。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会经历很多次调整。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也转过行,我的本科是读商科的,后来经历了一系列思考,进行了职业上的调整。

3、专业人士:精算师,到底“牛”在哪?。
我采访完精算师后,我第一个感觉和建议是:请大家轻易不要读精算专业,真正能胜任精算师这一岗位,能够从精算专业上受益的人是非常少的,可能占我们总人口不会超过5%。精算专业是正宗的学霸专业,它对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智商和毅力三方面都是非常非常大的考验。我从我身边认识的精算师说起吧。
我先生在保险公司从业多年,我们的圈子里有很多精算师,在我们这个年纪已经做到高层。通过平时私底下朋友间的接触,了解他们从小到大是怎样的人生轨迹,基本上都是从小就品学兼优、根正苗红的学霸。很少有精算师会跟你说“我读精算师是因为大学其他专业不太感兴趣或者读不好,想换一个专业,就换到精算专业来尝试一下。然后碰巧读得很好,毕业后也碰巧考试都很顺利的过了,也碰巧进入大公司,然后职业道路发展非常顺利。”我可以告诉大家,没有这种人。全部都是从小学家里管理非常严格,成绩非常优异, 坚持不懈地到大学,精算专业大学毕业后还要参加5-7年的专业考试,专业考试难度非常高,能坚持下来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精算师的专业考试不但内容非常难,对一个人的毅力也是极大的挑战,毕业后边工作边读书跟在学校读书完全是两回事,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我第一个专业的本科读的商科,我的专业是会计专业,我毕业后在会计行业做过很短一段时间,那时要求要考注册会计师。也是跟精算师一样,需要持续几年。注册会计师的考试难度是不能跟精算师比的,简单很多。但是这样难度并不大的考试,我都不能完成,我觉得太苦闷了。下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唯一可以娱乐休闲和放松的时间要用来读书,坚持这样几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是最大的挑战,如果你对这门学科兴趣不太强列的话简直是一种煎熬。我在考注册会计师时觉得非常煎熬。我是个会读书的人,从小应该是读书非常自觉的,成绩也不错,在上海我初中进入市重点,在市重点我的成绩不差。在多伦多大学读书期间我的成绩也比较靠前。但是上班以后再读书,读一个自己本身不太感兴趣的东西,真是非常大的挑战。我没有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我半途放弃了,我无法想象我的整个人生要花在我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专业上,所以我放弃了。
我是商科出身,加上我先生的专业背景,我身边确实有很多在大公司里就业的朋友, 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上最普遍的道路,50%-60%的人以后有可能走上这条在大公司打工的道路。以我个人经验来说,如何去判断一个职业是否适合你。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找现在在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多聊天。
你聊天的内容不一定要是这个职业它在工作中的现实情况,或者是这个行业如何,聊一下你觉得你跟这个行业当中的人,当然你要多聊几个呀,一个人不准,多聊几个,你觉得你跟他们这些人合得来吗?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一个方法。就我自己来说,我以前在商业环境中做会计、审计这些工作的时候,我跟我的同事非常的合不来,但是呢后来做了教育以后,我就觉得每天的工作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有一帮跟你很合得来、趣味相投的人一起工作。
高智商、异常的努力,头脑非常冷静,就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精算师的一个形象,你可以评估一下你们家的孩子是不是符合这种气质,是不是符合我刚才描述的这样的一个形象。
这个专业它的职业前景是非常好的,不管是在加拿大还是在亚洲,特别是在亚洲、中国、香港这样的地方,它们非常需要有国际背景的优秀的精算师,精算师它主要是为保险公司服务的。加拿大、亚洲都有非常大的保险行业,所以在两边都不是问题,职业前景都是非常好的,可以说是AAA这样子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精算师进入了保险公司,比其他的员工更加确凿的一个发展成高管的这样的一个上升空间。因为拥有精算师牌照的人是很少的,凤毛麟角,相比其他销售人员、其他金融投资人员,精算师在保险公司的地位要高一些,他们能够做到高管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就算你是精算专业毕业,你没有通过精算考试,50%都不会最终通过精算考试,成为一个真正的精算师,面临转行也是非常容易的
精算师在加拿大相对来说是个公平竞争的行业,在加拿大有些高端企业,非常看家庭背景的,比如律师、投行和其它的一些金融相关的工作,如果你的家庭背景好和社会网络,对你职业发展是有帮助的。精算师却不太讲究这些家庭背景和社会网络,说白了它从刚刚入职的时候来说呢,还是算是一个技术活,不牵涉到销售或者网络的建立、业务的发展之类的,只要技术过关,你在公司会有非常稳固的位置。认为从第一代移民、从留学生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很公平竞争、可以实现自我的这样一个有效的途径。这篇文章里面我所分享的朋友,他12岁以难民的身份登陆加拿大,一穷二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CEO首席执行官这样。

朱凡老师:职业规划,在加拿大是从高中开始的
记得曾经在我女儿就读的女子学校,同一批留学生交流一个未来的生活和职业的关系。当时,我问他们将来想做什么工作,一个天津孩子说,我们学校不是这样教我们的,我们有一门Career study,老师会问我们,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做什么样的职业,想做什么样的职业就必须和大学有关系,大学的专业必须和现在读的高中有关系。从末来“倒过来”,教学生规划现在。
曾经有家长问我在加拿大读高中与在中国读高中有什么区别。我三个孩子都在中国读过初中阶段、小学阶段,老大还在中国读了高一。三个孩子又在加拿大读的高中,中国高中与加拿大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职业规划。


们如何在高中阶段就为择业,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加拿大中学有一门课叫做career studies,这个是指定必修的课程。加拿大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职业规划刚刚carol老师的分享有一点:职业规划是越早开始越好,加拿大的职业规划是从高中开始的。

1、高中一年级即Grade9,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作业:”带孩子到父母工作岗位体验日”
第一学期都会有一天是“带孩子到父母工作岗位体验日”。10月份第二多伦多教育局会向9年级家长发邮件:“Take Our Kids To Work day — Wednesday, November 2nd. For participating grade 9 students. A separate message was sent to all grade 9 families.”体验式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育,所以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工作单位去,让他体验父母是如何工作,工作的常识、工作的性质、如何与人沟通。
我自已是比较重视职业角色体验的家长。还在中国做企业时我会让孩子去我的公司,看看父母的工作场所。不过,孩子太小,意义不大,反而造成一些错觉,幼儿园阿姨问孩子,你爸爸在公司里是干什么的?他会说我爸爸在公司里就是骂人的。因为他去时正好看到我在给员工开会,他感觉到板着脸的爸爸跟平常家里看到友善的面孔不太一样。阿姨听完,接着又问,你妈妈是干什么的呢?我太太在公司里负责会计工作,孩子到我们公司也接近下班时间,临近下班时太太会喜欢看看报纸,孩子就说妈妈是看报纸的。
孩子太小不明白职业是什么一回事,到了15岁左右也正好在加拿大孩子九年级,刚进入高中这个阶段,到父母的工作岗位体验是恰到好处的时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职业规划师,通过对父母的职业体验或多或少从父母的人生经历当中给孩子一些关于未来职业的导向和建议。
另外也可以通过聊天来进行这项工作:我儿子以前对于精算师非常感兴趣,一年前他在教会认识了一个朋友,是从香港移民来加拿大的,在加拿大最大的保险公司做精算师。儿子在和这个精算师的几次讨论聊天之后,打消了要做精算师的念头。我的孩子,既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只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他觉得这个工作太沉闷了,不大适合他。
跟职业人物进行交流来做一个判断,这个在加拿大是很鼓励的。因为留学生的父母大多不在这边,所以不能将孩子带到工作岗位去,所以孩子回到国内时家长可将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让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是比较好的。我有时会很八卦的问一下这些孩子他们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十有八九的孩子对于父母从事的工作搞不清。孩子只知道父母经济来源不错,但具体做什么一问三不知。

2、10年级会有一门必修课Career Studies职业学习
Career Studies安省教育厅高中课程编码Course Code: GLC2O1安省的高中职业规划是制定性必修的,和公民教育四门是合在一起学的,总共占1个学分,其中公民教育占0.5,职业教育占0.5。那么为什么加拿大高中里要强制修职业教育呢?

在这张图里大家可以看到不仅十年要修这种课程,十一年级十二年级也有这种职业教育的课程可以选择。
作为留学生可以修这门课吗。请大家留意这张截图。

3、公校、私校都重视此课程
加拿大高中毕业是“两条脚走路”:就业或继续升学,所以,职业教师在高中四个年级都有相应的课程。其中他们为什么重视职业规划,因为他们的学生后有相当一批人毕业后就就业,而我们的孩子是高中毕业进入大学。

就算加拿大私立的学校都很重视职业规划的教育,有些私立学校会把每位同学将被分配到一个技能小组,指导老师将引导如何通过使用Career Cruising这一工具,参与目标制订和职业规划。选择并锻炼一门技能,向小组成员展现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制订目标
私立学校重视职业规划的,其中有一点对中国家长和学生比较陌生的工具,私立学校希望就是通过老师一对一或者小组,运用一个工具CAREER CRUSING,这个网站是全球通用的职业规划的网站。
希望同学们在这个网站上做职业漫游,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大家尝试使用,这是一个很好用的网站,相信在中国也能登陆,我给大家一个截图。

我为什么要把这些资料给大家,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近来也有不少家长对多伦多天主教公主教育局的co-op课程、学徒课程,感兴趣,我也认识同学就读专门开放给11、12年级的特别技能课程SHSM(Special High Skill Major),毕业后直升College。有些家长对多伦多天主公立教育局里的co-op的课程学徒课程很感兴趣,尤其是SHSM(SPECIAL HIGH SKILL MAJOR)多伦多公立天主教育局也开设这些课程,这些课程也很特别,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学校网站做了解。
你把孩子送到加拿大读高中,目标是将来他在这里读大学,更远的目标是将来留在加拿大也是从事孩子喜欢的专业。很多父母都清楚,现在的孩子和父母不一样,更多的希望在自己的兴趣中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是他们喜欢什么职业,做父母的要做一些引导交流和沟通,我记得曾经在我女儿就读的女子学校, 同一批留学生交流一个未来的生活和职业的关系,当时我问了一个成人化的问题,我问他们将来想做什么工作 ,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天津孩子,说我们学校不是这样教我们的,我们有一门Carrer study老师会问我们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做什么样的职业,想做什么样的职业就必须和大学有关系,大学的专业必须和现在读的高中有关系。高中四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生不会超过20年, 但是职业会在人生中占相当重要的阶段,比如加拿大65岁才退休,所以三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怎样规划,往往始于现在的高中生的规划。

第一,哪所大学的精算专业比较好?申请条件是什么?
Carol:据我的采访对象所说,在加拿大最好的精算专业在滑铁卢和多伦多大学。当然,别的大学也有精算专业,基本上是有巨大的保险公司的地方, 就会有很好的精算专业。滑铁卢是一个加拿大保险公司的聚集地, 很多总部都在那里。然后曼尼托巴大学也有很好的精算专业,那边也有很大的保险。我自己又去搜索了一下,查到一个加拿大精算师协会的网站, 他们精算师协会有和大学合作的认可的课程, 就是说,有可能你去读某些大学的精算专业,毕业出来一些学分是可以抵精算师考试的前几门课程的。这个信息我稍后会在群里为大家分享,会把网址给大家

第二, 精算专业在高中需要准备哪几门科目?大学需要学哪些课程?大一大二的学生保持率和最后的毕业率是多少?
Carol:精算专业在高中方面的课程没有太多的要求,基本上就是英语和微积分,大学一般精算专业是在数学系。基本上是修数学的课程, 第一第二年修的是公共数学系的课程,这些数学课程有可能可以用于别的专业。第三第四年就在精算的课程里面学精算这样的内容。精算其实就是数学的一种。 加拿大第一第二年大学很多都是公共课程,很多公共课程都是跨系跨学院的,比如说,最popular的一个课程,可能是基础经济学,经济学,ECO100, 那这个经济学是非常非常多的专业都会在一年级的时候修这个。商科修,经济学的文学士修,经济学的理学士修,然后有一些工程系的人也需要修,精算系的也要修。这些公共课程其实是服务于多个专业的。所以说,有可能 修了一门数学以后,以后不读数学系,比如你去读物理或读工程,相关的学分是可以一起带过去的。大一大二学生保持率和最后的毕业率是多少?这个没有具体的调查,但我问了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说,本科的精算专业不算难读,基本上都是能毕业的,当然人家是学霸, 非学霸也读不了精算专业。 他认为和今后的精算考试作比较,本科的精算课程算是小儿科,没有难度。

第三个问题是文章里说大学精算专业毕业以后就可以找工作,是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工种。
Carol:这个文章里有写, 毕业以后一般在保险公司,或者精算咨询公司,或者联合国,政府,世界银行,这样一些大型机构工作,主要是做关于保险和养老金的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些计算。

第四个问题,毕业后需要通过精算考试的难度,文中指边工作边考试,需要5至7年,如果专心攻读精算考试通过率是不是更高?
Carol:考试是非常有难度的。即使你通过专心学习,不能减少这个考试的5至7年的时间,因为5至7年的时间已经是缩短的,之前的话,需要10年的时间, 10年的时间才能通过精算考试,目前的新形势是5至7年,但这已经是最短的时间。

第五个问题,精算师通过精算考试以外,还需要哪些资格证书?
Carol:不需要。精算资格证书已经是业界王牌了,不需要任何别的资格证书。

最后一个问题,大学期间,数学专业是不是能转到精算专业,还是直接选精算专业?怎样规划更合理?
Carol:我之前已经回答了, 关于公共课,数学系,如何转学分的问题。今天关于专业的选择和精算专业方面的信息,我就分享到这里。

孩子留学是否正常?教你一招!从四份报表看懂加国高中全貌

10287
去加拿大读高中,是每天4杯咖啡,只睡6个小时的埋头苦读?还是完全素质教育,快乐学习的天堂?出国读高中究竟要把握好哪些内容?家长远在国内,怎么了解孩子在加国学习现状? 近日,我应邀做客新浪教育,同千多名中国家长介绍:孩子在加拿大读中学,家长怎么通过四张表格搞懂孩子是不是“优等生”。

1. 小表格大功用:被中国人忽视的考勤表

在中国的高中,往往不会涉及到考勤问题,因为高中寄宿压力大、管理也非常严格,不会出现“迟到早退”问题。而在加拿大,学生整体比较自由,而且小留学生一个人在外,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够强,迟到、缺课等现象偶有发生。但是私立学校的管理非常严格,学生无故缺席五次就会被劝退。我儿子有一次第一节课迟到,不到中午我就收到学校电话。学生第几节课迟到早退,家长/监护人都会第一时间收到学校电话或电邮通告的。我再次提醒所有的学生一定要按时上课,按时上课。否则,到了期未,你就会收到以下这类的缺课报告:

2. 学什么?选课表决定高中四年的学习方向

选课表是中国和加国中学教育的最大的区别,因为一张课表不仅决定孩子高中四年学什么,更和他大学的专业直接挂钩。在加拿大,学生升读大学主要依据高中成绩,一般是11和12年级成绩,除了数学和英语,其余四门“相关课程”会在大学官网中公布,比如准备学工程专业,那相关的物理、化学、机械知识就需要具备,学商科专业,相关的金融、会计、统计、国际商法也需要学习。
另一个在选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是选课的性质,朱凡老师特别提示,这个性质不是指必修、选修课,而是指是“学术类”课程还是“实践类”课程,因为加拿大高中实行两条腿走路,学校支持学生升读大学,也帮助学生读职业学校方便就业。因此,学生在选课的时候特别注意要选读学术类课程从而将来顺利衔接上大学。曾经出现过有男生喜欢汽车,但是学校的驾驶、工艺、维修相关课程主要针对毕业后直接工作的本地学生,这些课程不能帮助中国小留学生申请名校的工程专业,因此在选专业时要特别注意!

3. 你不知道的学习进度表:那才是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标准

加拿大高中有一个洋气的东西叫“学习进度表”,全面系统的反应学生每一次考试、每一次作业的情况。因为加拿大平时成绩占70%,期末试卷只有30%,因此很多小留学生吐槽自己天天像“期末”。

“学习进度表”也很容易看懂,老师会把学生每一周小测、每一次小组作业、每一次小论文的成绩都体现出来,在学期中开家长会的时候给家长看。孩子是一直80多分很平稳,还是时而90时而50大起大落?都说加拿大的学习比较“松”,其实不是孩子课业压力小,而是压力分解,他们不会看重高考、期末等某一次考试,而是一学期20周每一次作业都很重要,学生平时基础很扎实,真的到最后期末成绩也不会太差。

4, 真正的成绩单怎么看?高分不代表好学生

最后的成绩单是中国家长最关注的内容,和中国的成绩单只显示分数不同,加拿大的成绩单有两处综合体现学生的学业水平。一个是平均分,平均分不是期末考试平均分,而是全体同学的学术表现。对于初到加拿大的学生来说,最初英语水平一般,听课吃力,可能英语或者文科相关的课程分数不太理想,但是低于平均分10%之内都算正常,但是如果一门课低于平均分20%就要特别注意,可以找任课老师或者学校的顾问做一些辅导或者调整。同理,超过平均分20%以上就是班级的优等生,可以考虑作为将来的专业方向。

成绩单除了数字以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评语,老师会依照“责任心、管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合作、积极主动性和自我控制”六大习惯来写评判,比如中国学生刚出国口语一般,不喜欢参加讨论,与小组同学团队合作就会受影响。另外小留学生在自控能力上也会被批评,最常见的是上课玩手机或者玩iPad,学生认为数学课太简单,但是老师认为学生没有认真上课写差评。

结论:看懂这四份报表,争取做个内行的留守家长

对于14、15岁就出国读高中的小留学生来说,家长会关心他们在外面的学习情况,最后能不能考上名校,但是一句“你最近学习状态怎么样”得到的肯定是“还好”或者“差不多”的答案,家长让孩子把这四个表格分别发来,就清晰的掌握孩子的学习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