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留学加拿大】与朱博士对话(二)

9034
朱凡,英文名Frank,加拿大籍华人,历史学博士,出生于广州,后移民加拿大,现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他在留学教育、规划、居住安顿等方面帮助过不少来加拿大读书的中国家庭。他的教育专著《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爸爸,你可以不一样》等出版后,受到家长们的广泛认可和推崇;其《中学就去加拿大—-我将两个女儿送入加拿大名校》、《轻松留学加拿大》和《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分析了多个详实的留学案例,从中提炼了很多从选择出国时间到择校、从监护人的职责到学生选课等等的经验和教训,力求帮助留学家庭提前看到未来3~4年的全貌,帮助孩子不仅能够成功留学,还要留学成功。

凯茜,英文名Cathy,来自中国大陆的高一学生,出国前考入本省重点高中,现就读于约克天主教育局St. Robert Catholic high school十年级 。

写在前面的话:
我在这个秋天,把未满15岁的女儿送到了枫叶国。我的女儿凯茜,是一个非常聪明又很单纯的孩子,她积极向上努力证明自己。此时,我的女儿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内的一所以文科见长的重点高中就读。
面对诸多的亲朋好友的不解,在他们眼里,女儿是已经跨入985院校一支脚的优秀学生,为什么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又最后能读成什么样子?我的内心其实也非常忐忑不安,恐惧、忧愁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让我辗转反侧;直到读了朱博士的《轻松留学加拿大》,托书之名认识了朱博士,且得到了朱博士的很多帮助后,心才略略的安稳下来,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帮助那些和我一样曾经焦虑不安的家长,我会把朱博士与女儿的对话整理出来,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家长朋友们。本专题配合朱博士与你面对面系列,会更加有助于家长理解。

专题二 入学测试和ESL等级

[Cathy]:朱老师,我今天在约克天主教育局做了测试,我们考了三个小时才出来,我考试之前还很紧张,但后来发现还行,尤其是数学题,太弱了。哦,我的ESL级别是D,我考之前感觉自己得个C就可以了呢。
[朱博士]:Cathy,祝贺你,这个成绩还不错!D级表示你已经有了在英语环境里面的学习技能,在你选课的时候,选择的机会会多一些!ESL就不会限制你跑的快了,老师还跟你说什么了?

[Cathy]:朱老师,教育局的老师说我写作的能力强于我语言表达的能力,说我的数学非常非常棒,她用了两个very,哈哈!另外朱老师,这个考试还真象我们国内的现场考试,老师在考试结束后,非常细的一条一条的点评我。让我强化说的能力,还有啊,别的同学都有翻译老师跟着,只有我是自己一个人听老师点评我呢,我妈妈是陪我的,但她只会听单词。哈哈。
[朱博士]:Cathy ,你做的确实很好,在你这个年级(十年级)C和D都是正常的,关于ESL的五级不同标准,你再看并对照一下。其实这个ESL的测试,已经是非常细化,也可以这个真的是一种量化的东西,完全可以作为应试的东西,但是这边没有把这个做为一种应试的工具,只是做为一个评估的工具和手段。你有没有感觉给你的级别低了呢?

[Cathy]:朱老师,我感觉还行,D就算是给的比较正常的标准吧!我感觉C也适合我。我在国内是考试型的,因为忙着中考,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所以测试的结果已经超预期了,我妈妈告诉我,她也以为我是C,因为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孩子有C也有B,还有一个比我高一年级的同学也考的是B,我妈妈说她是很难过的样子。朱老师,教育局老师说我的数学可以上12年级,我到时要选12年级的数学吗?
[朱博士]:我今天这边还有是A的同学,也很难过,但是我跟他讲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这边是学分制,所修的每一分都能得到成绩,中国的同学来加拿大是为了读大学而不是为了毕业,这边毕业很简单,30个学分就可以毕业。还有省考,只是考9年级的英语水平。所以我跟他说,尽快学好英语,什么都不会受到影响。关于选课我给你的意见是:你听从老师给你的分配没错,我估计老师会给你选10年级数学,因为排到11年级数学你不会得到高分,你的英语会限制你在课堂上的表现。而申请大学要看11年级和12年级的成绩,所以还是那句话,在学分制制度下要记住,留学先学好英语,只有学好英语,你才可以明白这种学分制带来的好处。

[Cathy]:朱老师,您能给我讲讲为什么您刚才说十年级的学生ESL等级是A 也没有问题吗?也许以后我会讲给我身边的同学们。
[朱博士]:好的,我曾经在我的书里说从ESL到正常学生起码要三到五年,可是一个教育局的老师说我错了,正式的研究应该是七年时间。我把小A的情况说给你听,你就懂了。小A这次测的是A,他是10年级的学生。听到测试结果,他都要哭了。我是这么对他讲的,我说这其实是好事情,要把很多精力投到英语上,虽然得的是A,但第一因为在总体时间上他没变,还是读三年高中;第二来这边不是为了中学毕业,而是为了读大学,读大学是一定要英语好;第三英语不好的话,其实真的是没有办法读好大学的。那还是那句话,我重复一遍又一遍,来加拿大留学先别想学什么?先学好英语再说!

[Cathy]:朱老师,我明白了,我先上网看一下我们的课表,已经预约了选课,等有了问题再问您。谢谢老师,再见! 
[朱博士]:再见!

【高中开学季】朱博士与你面对面(二)

9032
写在前面的话:
做为一名对加拿大教育有所研究的人,我感觉到当前对加拿大教育的科普工作的进度已经赶不上小留学生或低龄留学生的涌入加拿大中学的速度。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每一天我都会收到很多家长的信件和电话,内容大都是关于中国教育和加拿大教育差异所带来的困惑和焦虑,从这些信件我感觉到,科普的进度是滞后的,因为家长们总是重复问些很简单的问题,所以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很有必要写一些文字,以帮助家长们了解加拿大高中与中国高中的不同,以便家长们在开学后能够帮助到留学的孩子们,给孩子准确和给力的帮助。
但是我有时觉得非常伤心,原因是什么?我花了许多精力写了放多书讲了好多知识。但很多时候,很多家长根本不会仔细研究,他只知道我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讲的一些东西,他不会关注或者不会听,他不会仔细的琢磨,我讲了什么东西,更多时候他只是觉得他有困难的时候会发问题给我,然后他就希望我能迅速马上给他一个好像百度的答案,他更多的是把我当成了度爷!鉴于这种情况的经常发生,我将从今天开始做这个朱博士与你面对面的系列,和各位家长们重新聊一聊有关加国高中与国内高中的差别、入学测试、选课、怎么上课并得到较高的分数、分数与申请大学的关系等方面的话题。

专题二 入学测试和ESL等级

通常来说,在加拿大这边新生入学报道之后都会做一个关于ESL英语和数学水平的测试。关于这个测试的内容和测试的方式,已经在我的几本书里面都做过介绍了,这里再写出来,大家需要的再细细看一下。
国际学生入学后首先进行入学英文考试,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分班。这个英语测试课程共分5 级,即:ESL A、ESL B、ESL C、ESL D、ESL E 五个级别,ESL E是最高级。该课程根据安大略省教育部学分课程规定而设,学习内容涉及英语听、说、读、写四个重要领域,注重语言技能与学习技能的提高。为便于国际学生随时插班,ESL 课程每月开班,ESL A、ESL B、ESL C 为全天班,每一个月学完一级,考核合格者升入高一级学习。ESL D、ESL E 一般为半天班,每两个半月一级。学生ESL 水平达到D 级,便可同时修ESL 和高中课程。ESL课程为学分课程,但根据安省教育厅的规定,最多只有3个ESL学分可以充作高中毕业所需的学分。多伦多教育局大部分学校都有ESL Programs,程度从A 至E分5级:达到E级是属于最高,一般中国学生刚进加拿大学校约在C或D程度。ESL与高中其他课程同时进行。
A, 我们称之为英语初级班,这是很简单的第一级;
B, 日常的英语,这会增加学生日常用的词语、语汇,学习课堂用语、课堂用语;
C, 第三级学校或者功课上面常用的一些英语,帮助学生在所有科目上英语的应用能力;
D, 具有在英语环境里面的学习技能,为了学生将来要选修学术类课程或者应用型课程做准备;
E, 最高的级别,也有称为英语之桥,因为学校要升大学、大专,需要高水平的英语,所以这个级别的英语课程就是为那些升大学和大专的学生做准确的。

我这几天一直在忙着带孩子及他们的家长在各个教育局和新生入学水平测试中心穿梭,有了很多收获,现在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留学生经过ESL英语测试之后,必须读ESL课程。可以这么说,所有的留学生,即使你英语已经非常好,也必须要上ESL课。除非你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雅思六级,才可以作为一种赦免。曾经我就用这个方法来赦免了一个同学的ESL课程,但最后他觉得他的英语水平还是不行,所以他重新申请回到ESL里面放慢进度。因为雅思的考试跟实际上的写作不一样,上课达不到他认为的水平,以至于我现在感觉到有点自责,好像帮了倒忙。所以现在即使有的同学雅思已经六分,我都不会再鼓励他们不修ESL课程,因为我自己感觉到学习ESL课程是对于留学生一种优待。
但是更多的家长,却说这不是一种优待而是不公平的待遇。为什么要上ESL等等这些,我们就不再做这些的讨论,等于你来加拿大必须为什么要签证,为什么过海关一样的道理,为什么有些学校要穿校服,有些不用穿校服一样的游戏规则。可是很多时候,国内那些来读书的孩子中非常厉害的也有很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霸,但是往往那些自我感觉非常厉害的同学,来到这里时都高估了自己的语言水平,十个学生起码有八个都认为这次ESL测试出来的等级给他们评估低了,他们都认为自己的ESL应该是比他得到的评估的等级要高一级,甚至两级,所以他们要求复查,甚至要去抗议等等这些,甚至讲出了很多过激的语言。
这几天我带着做测试的同学中的一个同学小A,他过来读十年级,他的ESL测试成绩是最基本的A级。当他听到这个结果时,脸色非常难看。我问他,你有没有跟家长讲今天的测试结果?他说我不敢,而且不好意思,因为我觉得我真的不应该那么低,我应该是中级甚至更高一点的,我从来没想过我会是最低的A。我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为什么会觉得尴尬或者说觉得有点耻辱呢?因为咱们国内的教育里边就是一定要一争高低,在分数面前是一争高低,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我们输不起,我们觉得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我跟你说,你其实要更全面的看这个ESL测试结果,你在ESL分数里面的输不等于你整体的输,或者说在年级上输或者在分数上的输,你在这边在学分换算上你没有输!
我跟他说,其实从时间表来说,你完全不用担心,第一因为你整体时间没变,不象那些十二年级的同学如果测试A,那就非常被动,需要重新规划。你基本上不用重新规划,只不过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英语里边,也就是等于每一个时段都有英语。第二你来这边不是为了中学毕业,而是为了读大学,读大学是一定要英语好;第三英语不好的话,其实真的是没有办法读好大学的。那还是那句话,我重复一遍又一遍,来加拿大留学先别想学什么?先学好英语再说!
关于ESL测试,我觉得一个学校的顾问老师说的很清楚,非常让我感动。他说你放心,我们不是Hold down他们,(Hold down就是要把他们拉下来的意思)我们不会这样的,我们是不想他坐在课堂里面很无聊,我们是推动他,其实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拉着你下来,而是把你往上推(Push Up)。怎么样推?推到哪个位置,一定要根据我们的教育经验去推。推高了,你就不能进步,你会听不明白课。所以我今天跟他说,是啊,我曾经在我的书里说过了从ESL到正常学生,起码要三到五年!他说你错了,正式的研究应该是七年的时间。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告诉大家,测试结果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在这个测试中学会了什么?你懂了吗?我自己感觉到学习ESL课程是对于留学生一种优待!

Cathy与朱博士对话(一)

9023
朱凡,英文名Frank,加拿大籍华人,历史学博士,出生于广州,后移民加拿大,现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他在留学教育、规划、居住安顿等方面帮助过不少来加拿大读书的中国家庭。他的教育专著《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爸爸,你可以不一样》等出版后,受到家长们的广泛认可和推崇;其《中学就去加拿大—-我将两个女儿送入加拿大名校》、《轻松留学加拿大》和《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分析了多个详实的留学案例,从中提炼了很多从选择出国时间到择校、从监护人的职责到学生选课等等的经验和教训,力求帮助留学家庭提前看到未来3~4年的全貌,帮助孩子不仅能够成功留学,还要留学成功。

凯茜,英文名Cathy,来自中国大陆的高一学生,出国前考入本省重点高中,现就读于约克天主教育局St.Robert Catholic high school十年级 。

写在前面的话:
我在这个秋天,把未满15岁的女儿送到了枫叶国。我的女儿凯茜,是一个非常聪明又很单纯的孩子,她积极向上努力证明自己。此时,我的女儿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内的一所以文科见长的重点高中就读。
面对诸多的亲朋好友的不解,在他们眼里,女儿是已经跨入985院校一支脚的优秀学生,为什么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又最后能读成什么样子?我的内心其实也非常忐忑不安,恐惧、忧愁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让我辗转反侧;直到读了朱博士的《轻松留学加拿大》,托书之名认识了朱博士,且得到了朱博士的很多帮助后,心才略略的安稳下来,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帮助那些和我一样曾经焦虑不安的家长,我会把朱博士与女儿的对话整理出来,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家长朋友们。本专题配合朱博士与你面对面系列,会更加有助于家长理解。

专题一 不一样的加拿大高中

[Cathy]:朱老师,我知道您说了国内高中和加拿大高中有很多不同,在我去做测试前,我还没有理解您说的话,现在我明白了一些,您听我说,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第一点是我上的是教会学校中的公立学校,我要接受本学校不同于其它学校的特殊规定,在这边不是一个教育局下面的学校可能规定都不会一样;第二点是我的同学不是都和我一样要考大学,他们中有很多人会在高中毕业后就工作,所以这里的学习要靠自己约束自己而不能象在国内读高中的我的同学们那样,老师天天跟在身后,告诉你该如何如何?同学彼此之间也不会象国内同学那样互相比着学习,都是为了考上大学这一个目标;第三点我不太明白,您说只要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那我如果一年内把学分全修完,也可以毕业吗?不用象国内那样等三年?
[朱博士]:Cathy,你说的前两条是可以这么理解的,第三条呢,理论上是这样,但是这里涉及了一个问题,国内考大学是一考定终身,在这边不是考大学,是申请大学,要用你在学校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的指定科目和一些必修科目成绩。在这边毕业很简单,可是升大学却不简单。这里面会涉及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我们以后会慢慢讲到的。目前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还是要努力把英语学好,一步一步的走,在这边要运用这边的游戏规则,才能获胜,懂了吗?所以还是那句话,在学分制制度下要记住,留学先学好英语,只有学好英语,你才可以明白这种学分制带来的好处。

[Cathy]:朱老师,这边的高中不象国内那样按学年学习同样的课程,是可以自己自由选择吗?那我们有国内班主任那样的老师吗?
[朱博士]:Cathy,国内中学采用学年制。课程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学生有固定班级,生活在集体中。每班配备班主任,便于管理,可以说你们有一个保姆型的老师跟着你们,随时提醒你们做应该做的事情。你们有固定的同学,固定的学业水平,甚至固定的坐位。但是加拿大中学采用学分制,学校当局规定毕业应达到的学分,开设各类必修和选修课,学生自由选课。这些课几年级修,怎样修(学校听课,网上拿课,或成人夜校等),都有灵活性。但学分制使得固定班级不再可能。更没有班主任,只设辅导员,管的很少,是一种开放型的管理,所以学习真的全靠你自己,这种管理方式在国内是要到大学才有的。

[Cathy]:朱老师,我看了我们的课表开了好多课啊,十年级好象没有物理化学生物课,这是怎么回事?
[朱博士]:加拿大中学的课程种类比中国多很多,而且课程设置上差别也很大。你在初中就学了物理、化学和生物课。可是在这边的高中,八年级至十年级是科学课,包含理化生内容。科学课讲授的知识属于描述性的,极少概念的探讨及公式的讲解与运用,你会发现你在国内学的比这边要深许多。而物理、化学和生物要到十一级才从科学课中分离出来的。

[Cathy]:朱老师,我听说这里上学晚,放学早,作业少,理科题简单的很,还没有最终的高考考大学,这很轻松是吗?
[朱博士]:这里倡导学生自学,授课方式比较松散,讲得少,不够细致深入。以后我会慢慢告诉你一些具体的东西,但是我想说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来到这里,要明白这里的游戏规则,各方面不一样,不能用轻松来说。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国内的应试教育好比一个孩子进到餐厅里,端给他的是套餐,孩子只要拼命吃就可以,老师负责给。而这边的教育呢,是你进了餐厅没有人端盘子给你,你自己要学会用食材做食物,知识就是食材,想要享用,自己做。懂了吗?加拿大中学的目标则是培养能够立足社会的人,为各行各业培养从业人员,为升学类学生的深造作准备只是其任务之一,而且不是最主要的,故可以定性为大众教育为主,精英教育为辅。加拿大的中学注重全面发展和多样化,注重独立性和社会生存能力;注重培养爱心,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等等。

[Cathy]:朱老师,我大概明白了一点,打扰您了,我自己消化一下,有问题再问您。谢谢老师,再见! 
[朱博士]:再见! 

【高中开学季】朱博士与你面对面(一)

images
写在前面的话:
做为一名对加拿大教育有所研究的人,我感觉到当前对加拿大教育的科普工作的进度已经赶不上小留学生或低龄留学生的涌入加拿大中学的速度。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每一天我都会收到很多家长的信件和电话,内容大都是关于中国教育和加拿大教育差异所带来的困惑和焦虑,从这些信件我感觉到,科普的进度是滞后的,因为家长们总是重复问些很简单的问题,所以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很有必要写一些文字,以帮助家长们了解加拿大高中与中国高中的不同,以便家长们在开学后能够帮助到留学的孩子们,给孩子准确和给力的帮助。
但是我有时觉得非常伤心,原因是什么?我花了许多精力写了放多书讲了好多知识。但很多时候,很多家长根本不会仔细研究,他只知道我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讲的一些东西,他不会关注或者不会听,他不会仔细的琢磨,我讲了什么东西,更多时候他只是觉得他有困难的时候会发问题给我,然后他就希望我能迅速马上给他一个好像百度的答案,他更多的是把我当成了度爷!鉴于这种情况的经常发生,我将从今天开始做这个朱博士与你面对面的系列,和各位家长们重新聊一聊有关加国高中与国内高中的差别、入学测试、选课、怎么上课并得到较高的分数、分数与申请大学的关系等方面的话题。

专题一 不一样的高中

我曾经在《轻松留学加拿大》书中讲过,加拿大高中与中国高中存在不同的三个方面:

一、体制上不同
加拿大高中有三大系统:公立系统、独立系统和教会系统。公立系统指的是各级政府教育体制,例如中国家长较为熟悉的温哥华市公立教育局和多伦多市公立教育局,这些教育局管理属下的上百所高中,当中有数量不多的学校会接受来自中国等地的国际高中生。独立系统指的是政府以外的私立学校,包括走读和寄宿学校。教会系统的学校也有相同的影响力,例如多伦多天主教教育局属下的学校不少是当地名校。

二、办学理念不同一样
表面上加拿大公立高中与中国国有高中相似,但加拿大公立高中以公民教育职业教育为指导,没有运用小升初、中考作为分流手段,以高考作为办学的指挥棒,当地学生升学压力相对减少。当地毕业学生并非象华人学生那样以升读大学为最终目的,不少人毕业就去就业。

三、学习制度上有区别
中国高中是学年制,加拿大高中是学分制。你来加拿大读高中,只要修满当地教育局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例如,在多伦多读高中,你只要在高中四年内修满40个学分,就可以拿到高中毕业文凭。修满学分可毕业,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即使没有读够四年时间但因为之前在中国的学习成绩可以转换成加拿大高中学分,学分满了也一样毕业,学制较灵活。

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是不是感觉还是有点迷茫?好的,请继续向下看,我来说一下基础教育方面的差异,会让你更明白一些。

加拿大高中和国内高中在基础教育方面,主要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轨制与单轨制
中国大陆在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实行了两次分流。除大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外,一小部分学生读技工学校,中等专科学校,或师范院校,进行职业培训,是为双轨制。因而普通中学的学生程度相对比较整齐,课程设置和教学也更多的向升学类学生倾斜。而加拿大的中等教育不分流,各类学生混杂在各个高中里。不论职业取向如何,均须读完普通中学,才能接受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或加入劳动大军。所以中学还须承担某些基础职业教育的任务。这样的中学,不可避免地顾此失彼,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学年制与学分制
中国大陆中学采用学年制。课程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学生有固定班级,生活在集体中。每班配备班主任,便于管理,可以称为保姆型。这样的制度下,整体层面上学生学得比较扎实,学业水平比较整齐。加拿大中学采用学分制。学校当局规定毕业应达到的学分,开设各类必修和选修课,学生自由选课。这些课几年级修,怎样修(学校听课,网上拿课,或成人夜校等),都有灵活性。但学分制使得固定班级不再可能。更没有班主任,只设辅导员。这样的体制管理不便,管得少,为开放型。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加拿大中学除课程种类比中国大陆多以外,课程设置上差别也很大,特别是理科。中国大陆初中即设物理、化学和生物课。加拿大中学八年级至十年级设的是科学课,包含理化生内容。科学课的宗旨是科学普及,不在于奠定理工科基础。讲授的知识属于描述性的,极少概念的探讨及公式的讲解与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迟至十一级才从科学课中分离出来,繁多的内容一带而过,难以消化吸收。

四、教学方法
这里倡导学生自学,授课方式比较松散,讲得少,不够细致深入。一般来说,公式推导或者来龙去脉不讲,如何深入理解不讲,一题多解更不讲。课堂教学以外的其它环节:作业一般不予批改,公式亦不要求记忆。但考试,尤其是小考相当多,以此来强制学生学习。学生们的学业基本功很弱:如计算能力, 代数推演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作图能力,等等,与中国大陆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

五、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
加拿大中学的目标则是培养能够立足社会的人,为各行各业培养从业人员,为升学类学生的深造作准备只是其任务之一,而且不是最主要的,故可以定性为大众教育为主,精英教育为辅。加拿大的中学注重全面发展和多样化,注重独立性和社会生存能力;注重培养爱心,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等等。但智育方面,确实是相当薄弱的。

新生报到:2017年来加拿大读高中的新情况

8254
开心:收到月饼、茶叶,还天天见到新来的网友
这些日子,带着留学生和家长穿梭各教育局和新生入学水平测试中心,忙碌之余,意外的收获是遇上不少在网上认识的家长们。有机会同他们交流,我对2017年来加拿大读中学的留学家庭,又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说起低龄小留学生,我在温哥华的妹妹也可说得上是历史见证人(对不起,Sharon暴露了你的年纪)。她一直支持我从事低龄留学工作。几天前,她转发了当地华人的报纸上的一篇文章给我。说是2017年,来加拿大念中学的人数比往年又猛增了许多,我们多伦多当地的主流媒体都有很多的报道。他们讲得最多是低龄学生对加拿大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持。我妹妹是最早期的那批低龄留学生,上个世纪1980年,作为国内第一批自费留学生,来加拿大念中学。当年在加拿大,来念中学、大学、研究生的人数,加起来不会超过2000人,其中读中学的寥寥无几。今天,从国内来加拿大留学人数中群中,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合计人数是66000左右。有统计数据,说在各国来加拿大留学的人群中,中国留学生人数在2015、2016连续两年中居榜首。我估计2017年仍保持这样的记录。因为,同加拿大最大的教育局多伦多教育局国际部负责交谈中,了解到近年他们己经无须再到中国推介自己,直接找上门的学生足够他们忙个不停(具体数字,你们大胆地猜猜看)。
过去几年,我一直透过不用形式,帮助大家认识和了解加拿大中学教育。从见面网友的鼓励中,我觉得,自己还真的是做了件有意义的事。
图一,还来到中秋,己经收到月饼。家长说,这盒本来被海关没收,后束求请,说是送给加拿大一位老师的,海关特别放行。

担心: 加拿大中学教育与中国的差异,仍有众多误区
这几天我跟这些孩子还有陪着孩子的家长们在聊天时,我发现,按理说互联网的时代最不应该缺乏信息,但是,我发现很多家长的对加拿大教育的信息,有许多不对称的地方,很多信息可以说是对加拿大的高中教育的错误的解读。
原因在哪?
原因在于教育。当前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加拿大教育的科普工作的进度,赶不上小留学生或低龄留学生的涌入加拿大中学的速度。
每一天我都会收到很多家长因为中国教育和加拿大教育差异所带来的困惑和焦虑的信息,从这些信息我感觉到,科普的进度是滞后的,因为家长们总是重复问些很简单的问题。
2016年,我的书《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从新生报到、选课规划、学好英语新途径、适应课堂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与同学老师保持良好关系、参与校园内外活动等方面入手,一共6章,合计27万字。可以帮助读者认识和了解一个与中国有所不同的加拿大中学教育(《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目录, 见本文延伸阅读)。
可惜,该书已经网上无货(有义工存有极少量存货,需要者公众号上留言)。我暂不打算重印,因为在忙着修改《带你走进加拿大大学》这本书。这本新的书是《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的姊妹篇,讲述了留学生们在加拿大高中的最后一年的故事。我们的孩子来加拿大读书,大是冲着读大学来的,关于如何规划学业、选择专业、被心仪大学录取,有许多话题可讲。而且,如果我们站在大学的高度,谈论中学的学习生活,角度和视野完全不同。
所以,这些天我与充满迷惑的家长学生交谈,除了强调给一定时间,比如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适应调整外,其余的都是瞄准大学为目标而延伸的内容了。

两个误区:
1, ESL班不是故意为难你,而是因为你的英语水平拖了你的后腿
有一个家长朋友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的孩子来这边是读9年级,在入学测试时,他的英语ESL测试等级是C,他的数学可以上11年级。但去学校选课时,老师说,孩子的数学上9年级,英语上ESL 的C。这个家长的问题,这样的话,孩子会不会因为感觉太简单,而没有办法提起兴趣?
我跟家长解释,因为孩子的语言程度限制了他跑得更快。
我给他的意见是:你听从老师给你的分配没错。
ESL的 C级别,限制了孩子选课程。老师给你孩子选的数学9年级,是因为数学要有ESL辅助的,11年级数学就是本地学生了,根本没有ESL学生概念。老师不给孩子一下子排到11年级数学,否则11年级数学不会得到高分。申请大学要看11年级和12年级的成绩,那个时候你才会明白,老师是用心良苦
另外一个同学来读11年级,他的英语ESL测试等级是B,他的学分转过来18个学分。他感觉按照这样的速度,ESL的B,C,D,慢慢这样什么时候才可以走出来呢?他觉得他没有时间,所以他想尽快完成ESL,进入主流课程中。
我说劝他,你来加拿大是为了读大学而不是为了毕业,毕业很简单,30个学分你就可以毕业。当然还有省考,对于英语不好的你肯定是一个挑战,但是那个省考只考9年级的英语水平。所以我跟他说,留学先学好英语。只有学好英语,你才可以享受来加拿大留学的自由福利和宽松环境。

【常识】安省ESL级别内容及课程代码
A级:ESLAO
该级别的学生具备非常初步的英语沟通能力,例如可以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等,基本上未能作日常交流,也能读和写一些简单字词,但未能掌握语法规则。
B级:ESLBO
该级别学生应能参与简单的对话,对熟悉的问题能用简单句子表达意见,能阅读浅易的英文书籍,短文等,也能写作语法较正确的短文。
C级:ESLCO
该级别的学生可以应付各个科目上的英语水平要求,流畅地用英语演讲,读和写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不同类型的英文书。这个级别是一个转折点,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准备投入主流英语的环境。
D级:ESLDO
该级别学生应具备一定流利,流畅程度的英语能力,完成各种口述报告,例如讨论,演讲,报告等。学生也能阅读并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感想等。写作方面除了语法正确外,学生能写作不同体裁的文章,例如论说,记叙等。在这个等级学生要研读文学,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
E级:ESLEO
达到这个级别学生相当于普通正常的10年级英语水平,能流利地与人沟通,能独立进行研究探索,搜集资料等。也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辩论,研讨。在读写方面,能研读文学,媒体资料,并做评论,分析等。
备注:所有ESL课程的类别都是开放类型(OPEN)

有家长问及,学习ESL课程能不能跳级?完成了E级课程,学生应该有等同10年级英语的水平,能不能不上10年级英语?直接上11年级英语??也有学生投诉家长给他们压力,要求孩子尽快脱离课程。家长希望加快速度,这是人之常情。揠苗助长,反而害了孩子。饭要一口口地吃,才会消化掉,路要一步步走,才能到达目标。所以,不要着急跳出ESL班
学生心里很清楚,在ESL课堂上老师知道英语不是你的母语,在用词、语速都会对你有所迁就,例如用较简易或重复的字词,说话速度较慢等。可是你进入了正规的普通英语课堂,老师只会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使用教导母语的方法,进行正常的教学的,对你没有之前那份的“特殊”照顾。很多同学在进入正规英语课程后,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跟上全班进度。我的一个女学生PAM就是一个例子。她从D进入10年级,一段时间内叫苦连天,提出要求换课。后来,我们一齐去见她们英语老师,老师了解Pam的实际英语水平,建议她调低一级,先读C级,打好基础。

2, 学分制不同于年级制,不要纠结在你是报读几年级,而是搞清楚你还欠多少个学分毕业
许多中国孩子不太明白,中国的年级制同加拿大学分制下年级制有什么不同,因为是留学生,在学分转换的操作。
第一,除了年龄以外,你在国内中学所完成的学历部分须要获加拿大的教育机构认可。孩子的学分置换,公立学校教育局和私立学校都有不同标准,大致而言,你念完初三(9年级),被承认最多学分8个学分,距离安省高中毕业要求的30个学分你还需要再修22个学分。加拿大高中实行学分制,如果你一年修8个学分课程,你至少要读三年的高中。也有学生是在国内念完高二上学期,来到加拿大念11年级下学期,教育局评估给了20个学分。孩子再读一年半就毕业。三个学期只需修10个学分,相对轻松。按照一学期上四门课,这个学生毕业时会多选修了二门,选择的余地多一些。中国学历成绩如何套换成加拿大学分,新生报到时,学生可以直接向老师查询的。
第二,看孩子的英语水平。我的一个学生Mable在国内念完高二(11年),原计划来读一年12年级的,但在新生入学测试,她的英语只得B级水平,相当于初级的程度,这样,Mable无法按原计划上正常的12年级课程。学校先交排她重读11年级,希望她通过上暑假班或者夜校,先提高英语再做安排。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孩子即使在国内学习成绩很好但因受语言的限制,还是要接受加拿大教育局决定。加拿大学校要根据你的英语水平,将你编进合适的年级。

中国孩子来加拿大读中学,第一年主要是用来学习英语和适应当地学习生活。后来,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留学生,我开始注意到许多低龄的孩子英语水平强差人意,尤其新生上课听不明白老师所讲,一段时间内,孩子家长都是压力很大。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家长和学生,要有心理准备,念高中的时间长短要有一个预留的空间。

年级衔接不是小问题。如何解决年级衔接,我专门向加拿大的教育专家讨教。他们告诉我,年级衔接变化要因人而异。如果你的孩子英语不是特别优秀,新生测试英语水平从ESL的初级A或B级别开始,他们建议孩子的年级平级衔接,即是说,孩子在加拿大复读多一年,打好英语基础之后,才继续升级。当然,也有例外继续升级而成功的。

一年前,我有机会就年级衔接这个问题同一些陪读父母交流。有些家长后悔当初急于替孩子升级,以致后来孩子学习跟不上,失去自信,花更长的时间去适应。也有些家长分享道,即便孩子的英语水平在新生测试时被评定在ESL的较高级别,例如D或E级别,并不代表孩子真的没有语言障碍,如果留级多读一年,可能孩子在学业、交友等方面更有自信。还有一个家长说得更直接,加拿大没有高考,高中4年就是为了考取大学而准备的,我的孩子从初三(相当于9年级)过来,如果升读10年级,将来申请大学因在加拿大英语成绩不足4年,他还要考雅思,我她听了我们意见帮孩子调整一下,重读一年,从9年级开始。后来证明这种调整,对她的孩子英语真有帮助,孩子在11年级己经各科成绩优异,还有机会参加课外许多活动。。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想法固然好,但因父母帮孩子报读中学年级,在国内申请学校时已经完成年级衔接程序。新生水平测试后,父母主动提出调整的只属少数。不过,我在后来辅导中学留学生的实践中,也感受到年级衔接的重要性。所以,如果学生时间许可,家里经济条件成熟,我还是建议,新来的学生不要急于继续升学,而是预留多一年时间的。

建议:英语不行,不要介意留级重读
再说另一个例子。
Wendy在国内念完初三,被录取到加拿大公立学校读10年。开学第一节ESL英语课,她发现听不懂老师所讲的,虽然在国内学了9年英语,新生水平测试成绩是D,她还是自知之明,主动找老师调低一级,从C级水平开始。上了几天课英语还是听不明白,Wendy再次向老师诉苦,又被调换课程从B级开始,终于,她可以安心坐在课室里。Wendy心里很清楚,英语不行听不懂老师所讲的,上课也是白搭的。第一周结束前,指导老师给了她最新一份课程表,英语降低了级别,其他的课程也相应做了调整,难度降低了。这本来是件开心的事,Wendy却不知从那里道听途说,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迫降低一个年级,变成是8年级的学生。我向她解释道,ESL的本身课程以及有ESL辅助的课程,不是取决年级而是根据英语整体水平和阅读开发程度而设置的。我指给她看的其他课程编码仍然是10年级的课程:视觉艺术、戏剧和数学。我还开玩笑地说,你要感谢老师把你的英语难度一再调低,一方面让你有自信地上课,否则你坐在课室里只会是聋子和哑巴的,你提不起劲头去学习的了;另一方面也让你可以轻松地学英语的同时把精力投入到你不熟悉的其他学科中,4科当中有易有难,齐头并进。Wendy开心了几天,她又接着追问:什么时候我才不用上ESL英语,上正常英语课。这一回,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让她看了我之前写的关于ESL的文章摘要。
“刚抵加拿大,孩子都能够用中文听说会写,但英语的程度有限。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简称ESL)的课程,可以帮助留学生学习英语,让他们能够同讲英语的同学一起学习全部课程和参与学校生活。
中学生有哪些 ESL辅助课程? 特别改编的课程有:历史、科学、职业研究、公民,以及其他的必修科目。要留意的地方:1.中学ESL辅助课程不是取决年级而是根据英语熟练水平和阅读开发程度所设置, 2.学生可以将多达3科的ESL课程用来代替他/她毕业文凭所需的必修英语学分。
如何选课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学校有一个课程表,列出每个年级可选的课程你要特别留意。详细情况你可以问你的辅导员或者英语老师。”(引自拙作《中学就去加拿大》,第51页)
ESL要上几年?视乎你的学习能力水平,通常三个月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英语能力有所提高,一年之后,学习上用英语沟通己经畅通。当然,要完成ESL英语课程和辅助性课程,我估计也要三年时间。掌握好英语,所花的时间恐怕要更长些。

加拿大教育专家普通认为:“Research has shown that it takes five to seven years for most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to catch up to their English-speaking peers in their ability to use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 page 34,2009.留学生一般花在5-7年左右的时间,英语水平才充以应付日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引用一位老师给我的分享:”来加拿大留学,学什么?学英语!”节录来, 结束这一章节:“加拿大的小朋友,从幼儿园就有写日记的作业,并且年龄增长会不断展开,从一句话变成短文然后文章。一年级就有演讲,并且要有逻辑性和描述能力。到高中就能很清晰的有论文的表达,包括如何引用的说明。非常符合他们做事情讲求程序和规范习惯。您的孩子如果要进入大学学习,没有15000词汇,坐在课堂里听课、课后做课业及参与集体的项目,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您要知道,别的孩子在加拿大一直接受教育,他们发展英语听说读写、在英文文化里耳濡目染已经很多年,而您的孩子来加拿大短短几年,您就让孩子去和其他人去平等竞争,这恐怕不科学,也不客观。这样对孩子也不公平,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也不利。”

延伸阅读
《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
目录
写在卷首的话
第一集,新生怎样去报到?
一、入读只考英语和数学?
二、跳级、升级和平级,三种年级过渡衔接选择,专家认为看孩子的能力水平。
三、加拿大中学不是按成绩分班级的,家长差一点在校长面前出洋相。
四、选好课,进课堂,只是没有固定班级的“走班上课”。
五、新生报到以后,孩子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安置事项?
[延伸阅读] 加拿大中学教育制度与中国的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集,孩子来了以后如何选课?
一、儿子数学规划和四大选课技巧
二、享受选课自由,发掘个人兴趣
三、没选好课,结果要多读一年才被大学录取
四、9–12年级如何选课?听听专家的建议
[伸延阅读] 选课和学分制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第三集 开学给孩子“打包午餐”(pack lunch)要低调!
一、,爸爸:开学第一天陪孩子上学
二、儿子:“走堂上课”找不到教室,差一点迟到
三、邻居: 给孩子“打包午餐”(pack lunch)要低调!
[伸延阅读] 因为一份免疫记录,学生差点被暂停上学
第四集 开学第一天,上课听不懂,怎么办?
一、第一天上课听不懂,怎么办?
二、加拿大老师给新生的三个建议
三、开学以后,家长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伸延阅读] 加拿大高中最难和最易的一门课是什么?
第五集 来加拿大上学,什么都先别想,先学好英语再说!
一、曾经在ESL班,她从ABC学起,今天她已是加拿大名校毕业生
二、不要着急跳出ESL班
三、英语不行,不要介意留级重读
四、学好中学英语三个途径
(1)提前过来,读一些新生适应的英语课程
(2) 第一年,一对一的辅导,尽快解决英语困难
(3)来教会练习英语吧,保证你进步神速
[延伸阅读] 我在教会学英语,收获丰盛
第六集 加拿大高中课堂是怎么样的?
一、课堂纪律松散,自由自在?看完“校规”和“班规”,你就知道自己错了!
二、留学生想做沉默“羔羊”,老师偏要提问、逼我参与讨论、参加演讲……
三、花钱来“自学”,怎么一回事?
四、上课前,先看明白课程说明表,一个容易忽略的细节
五、留学生如何做堂上笔记,Peter老师有10点建议
[延伸阅读] 逃学旷课,等着去教育局接受处分吧
第七集 加拿大高中是如何做作业的?
一、搞懂评分标准和要求,才动手做作业
二、重视成绩比重较大的“大作业”
三、小组作业学习沟通、合作和协调的团队精神
四,每一份作业都有背后的意义,这就值得做好
[延伸阅读] 孩子不会做作业,怎么办?
第八集 加拿大高中是如何测试考试的?
一、拿高分秘密,靠的是70%平时努力和30%期末考!
二、知识理解、思考探索、沟通和联系运用,测试和考试都是围绕这四大内容的
三、谁说加拿大高中不重视期末考?看看校长和老师分别给家长和学生的电邮吧!
四、“省考”怎么一回事?
五、考试不及格怎么办?
[延伸阅读] 如何全面综合地看孩子成绩?
第九集 读书,在哪都不是件轻松事
一、加拿大课程把我孩子的自信全摧毁了
二、读书,在哪都不是件轻松事
三、如何引导孩子面对留学压力
[延伸阅读] 来加拿大读中学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些什么人?
第十集 新生如何跟当地同学交上朋友?
一、左邻右里,结伴上学
二、寻求帮助,旧生帮新生
三、上课专挑坐在当地学生旁边,下课参加学生俱乐部
四、英语差、数学强,做“小老师”用辅导当地学生的数学
五、到本地学生家做客,体验多元文化
六、我家老二Garbo的分享
七、留学生在中学跟同学交往中的困惑
[延伸阅读] “老生”常谈:作为留学生,我是如何同当地学生建立友谊的?
第十一集 孩子该如何投入校园生活和参加课外活动?
一、花点时间带你逛一圈学校(School tour)认识你就读的学校
二、你知道你所在学校的优势“王牌”学生社团俱乐部吗?
三、我们这一年参与组织的一系列校外活动。
[延伸阅读] 感恩,因为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
第十二集 我们该怎样跟学校老师沟通?
一、我们是这样同学校、老师沟通的:
二、留学生家长不懂英语,该如何跟老师沟通?
三、一个加拿大老师对学生的5点要求和家长的3项期待
四、当渥太华发生恐怖枪案后我孩子就读中学校长做了2件事
[延伸阅读] 加拿大的校长和老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十三集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被寄宿家庭赶出门
一、事实:我们的孩子从头到尾很少参与选择寄宿家庭
二、隔山买牛:我们父母如何选择寄宿家庭的呢?
三、选择寄宿家庭最基本的六项条件
四、为什么与寄宿家庭总有矛盾与冲突的?
五、四个故事:我们的孩子如何同寄宿家庭相处
六、因为学生不守约,我被迫领受“逐客令”
[延伸阅读] 寄宿家庭的家长教孩子如何收拾房间
第十四集 当青春期遇上留学期,家长们切记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
一、懂得为自己规划的孩子,为何父母反而不高兴
二、辣妈讲述:陪读生活中的迷茫与困惑
三、留守家长:当青春期遇上留学期
四、李妈妈:我家儿子抗议学校收费一次行动
[延伸阅读] 一顿西餐吃出来的领悟
第十五集 如何和留学的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一、当年,我是这样做留守家长的
二、“三多三少”:我们和留学的儿子是这样沟通的
三:孩子,我要对你说:适合你的,才是幸福
四、“隔洋”沟通,不“失联
五、西安妈妈:陪读这半年,我的八大收获
[延伸阅读] 第一次与女儿“隔岸”过年
第十六集 北上广等地的分享:带你走出留学误区
一、北京(新浪网):如何规划孩子的留学之路
二、上海(沪江网): 工薪父母帮孩子留学成功的故事
三、广州(省电台) : 留学教育,先教育父母
[延伸阅读] 1,腾讯专访:好的规划是孩子留学成功的关键
2,《看世界》杂志专访:“猪爸”朱凡:“父亲的角色”很重要
3,《虎妈牛娃》杂志专访:如何成功留学,对孩子和父母的心里话
尾声:一年后的故事

八月,我在多伦多“后院旅游”的感悟

8207
加拿大多伦多的八月份,是人们出门旅游的季节。如果说旅游的目的是为了风景,那其实很多时候大可不必走那么远去看风景。就像今年,我就选择了“后院旅游”这个特殊的旅游项目——欣赏自家门前后花园的美景,也可以让八月份足够艳丽。
说起我家的花草,前段时间上了几张图片,引来一片赞美。不过,我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一、先说草
1, 接手杂草丛生的草坪
在我的老观念里,一直以来觉得只要地是绿色的地就算足够绿化,但没有想到还有杂草的存在。刚买到房子的时候,后花园杂草丛生,经过左边邻居提醒后才发现跟右边邻居的“杂草园”脱不开关系。左边邻居说,因为我家离着“杂草邻居”比较近,风会把杂草种子吹来,导致我们家也遍地杂草。
怎样除草呢?第一年,什么都不懂,只能人工除草:一颗一颗连根拔除。后来发现不行,不但累,草坪反而更加难堪。第二年长了记性,买了锄头,把地整个翻了一遍。这样一来,左边邻居说有希望了,杂草邻居反而说有压力了。
耙一方小小草坪,工作量看起来不大,真的做却做了一个月。光步骤就可以分为筛土、铺新土、撒石灰、撒肥料、用压土机把土压平,最后再撒种。
撒种,又有一番学问。最常见的做法是根据自家花园受日光照射的情况,来判断种什么样的种子,因为不同的草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撒完种要铺一层肥料,然后还要用压土机压上去,再每天一早一晚洒水。
8201
2,新草发芽
种子发芽了,但是感觉悉悉索索,因为新草长很嫩(像韭菜)。邻居又来给建议,说不如买现成草坪,平整还方便;但打听过知道现成草坪的根是很多野生动物们的盛筵,于是这条路也只能作罢。
今年是第三年,最开心的是经过整理的后院已经没有杂草了。秘诀就是:开春之前4月左右,地暖了,抓紧时机,重新播种、施肥、灌溉。失去最佳时机,撒种太晚,象前一年,五月才撒种,怎样施肥、洒水,都是白搭的。绿草密密麻麻的,杂草没有空间长了。
看着到了八月份,绿茵茵的青草长得很密很结实,让人看着都心生喜悦。
8202

感概: 从草坪联想到留学生
如果说加拿大是一块土地,那现在的这些小留学生就很像这一方草坪。过去被国内教育养成的习惯就宛若杂草,唯有连根拔起才除的掉。就好比东方文化推崇的“沉默是金”,放到西方教育的体系下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国外很多人,读书不够厉害——这里是指他们不会刷题应付考试。但他们有的却是“5分钟创意“:课堂上不懂什么就问什么,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可能他们考试成绩不如你中国学生,但总成绩最后比你高,为什么?因为分数里暗含participation mark,也就是看你的参与程度高不高。
同样,在这边上学,没有人会追着你交作业。于是很多小同学就不交作业,没成想到最后“秋后算账”才发现因为没交的作业被扣掉很多分。这些国内教育养成的“杂草习惯”如果不除掉,那整片草坪都不会变好。反而是注意观察别人的学习方法,用新的方法学习,成长反而快一点。即使新的草坪最初很嫩,但不出一年两年就会长的强壮了。

一切清零,重新开始,把地翻一遍。但忘记这些习惯,不代表否认全部的过去,更是要把不足的地方补足。
根据日照时间不同和草地范围,选择种子。扬长避短,才是留学的正确思路。
8201

二、说说花
1, 花园虽小,也要“四季俱美”
八月份一到,各家的花园都会特别漂亮。享受花园的时候,我就发现加拿大人种花有个特色:虽然花园不大,但是每家都会有一个主题。一个很会搭理花园邻居曾经说过:有主题的种花才可以安排布局。
在我家,主题就是“一年四季都要有花开”,避免出现有的季节有很多花看,有的季节却光秃秃一片的情景。最初不懂这一点的时候,总是买来当季的花栽种。但季节变化快,当季花很快就枯萎,于是我们的花园一直被时间和季节甩在后面。
8201

2, 细节决定成败
平日的花园,基本都是太太打理。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她会根据太阳晒的位置,把不同的花种到不同的地方。因为花的品种不一,有的花需要晒,有的不可以晒,有的只有在特定角度的照射下才会最美。
这样一来,所有的花都可以以最美的样子绽放。如果一开始没有研究好这些,总要把花搬来搬去,花很容易死,主题也容易乱。

3,学会像专家学习:园艺和留学都一样
我家的花园之所以可以现在这么好看,少不了的是太太的一种“专业精神”。每每遇到问题,她总会上网搜索,看园艺专家发的Youtube教学视频,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短板。
很多留学生家长,即使有心查询,也往往最终迷失在当今网络的大数据里面。很多信息虽然容易找到,却不一定是真的。问了中介,中介也给不出什么有效建议,因为中介不了解什么样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那么留学专家去哪里找?其实很简单,找到一面镜子就足够了——了解自己家孩子的专家,只能是自己。不了解自己家花园的园丁,不论怎么尝试总会失败,因为他不知道哪里的土适合种什么样的花。留学,如果连自家孩子都不够了解就盲目为TA选择一条路,到最后也只能是白白走弯路而已。
8205

4, 这朵花,真的适合这片土壤吗?
不是所有的花都适合你家的花园,留学也一样: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有的孩子英语水平不够,即便在国内的时候已经集中培训过语言,来了之后还是无法短期之内跟上课程,但家长却天真的以为过来读一两年高中,毕业后就能顺利升入大学。
更有的孩子,为了逃避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事实,仓促的准备就出了国。这些学习能力不够的孩子,连母语教授的课程都不能学好,现在跑到了非母语的地方,难道学习就会奇迹般地变好吗?当然不会,但没有人想承认这个事实罢了。
感悟:回报总会有,但你要肯等待
我家的后院,在三年的精心栽培下,今年终于可以拿出来欣赏。更让太太有成就感的,是可以把花剪下来放到花瓶里;这样收获的喜悦远超过买花回家的喜悦。
8201

三、做了三年的园丁,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种植如同育人!
辛勤固然重要,但耐心更加考验人。孩子如同花朵,但什么时候盛放,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做家长的千万不要把自家孩子同别人比较。
花能长的好看,除了我们的栽培,更是因为花自己努力生长。就像出来留学的孩子,他们经过努力的出来的成果,才是最让人有成就感。他们可能成长的很慢,但是万万不能着急,不然结果就只能是拔苗助长。花上精力观察和栽培,然后静静等待孩子自己的成长,最后的收获才更让人满足。

加拿大国庆有感五则

7011
今年是加拿大国庆150周年。身为移民,在这新家园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有感而发。

1、加拿大,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20多年前,我随父母移民加拿大,我后来返回中国创业,我父亲移民后曾在唐人的超级市场帮忙做过工,我母亲则在家帮我妹妹带孩子。我父亲已过身,母亲在温哥华妹妹家,安享晚年。
移民加拿大,我父母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

从登陆那一天开始我母亲就喜欢上这里,回广州探亲,住不到十天就想回去,而我父亲却是不太喜欢加拿大,总有一种“坐牢”的感受,但因为加拿大老人福利好,他只能委曲求全,呆在那边。

曾经有准备移民的朋友问我,你认为,加拿大对于我们是天堂还是地狱?我笑着回答,对于移民来说,加拿大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跟你移民之前相比较的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的确有人会视加拿大为移民天堂,不信你去咨询一下移民顾问公司,他们起码会告诉你移民加拿大“十大好处”。客观地讲,相比起中国,加拿大环境好、资源丰富、福利国家,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养孩子不会成为你的负担,养老人用不着你操心。
但同样也有人视加拿大为地狱,尤其是那些在中国事业有成者、享受惯了的人,如果不是来加拿大退休的话,可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即使你身怀绝技,也会怀才不遇,原先优势或许多成劣势。
20多年前,我在国内带来的一张博士文凭,还不如朋友在饮食公司学了3个月得到饮食证书吃香。新移民在加拿大想找专业工作,这里样样要专业证书、处处要求具备当地工作经验,一切被清零之后的你想在这里立足会有一种从天堂堕入地狱的感觉。

我在《加拿大打工宝典》一书里充分披露自己这种错位失落的凄惨心景。

某种意义上,乡下人进城与国人移民加拿大有共通之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实现梦想,农民离乡背井进城谋生,同样,我们通过留学、家庭团聚、技术移民、劳务输出等途径来到加拿大,看中的就是加拿大那好山好水好地方。 所不同的是,加拿大不是乡下,我们并非是“洋播队”。在异域外邦里要经历先求生存,再求生话,最后求发展,这三个“五年计划”。语言、文化、种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历史背景等等人的因素,决定了移民加拿大比起民工进城困惑更大,付出代价更高。
对于这些同胞来到,我还是那句忠告: 加拿大,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但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艰辛地方。

2、去麦当劳饮早茶 ,适应
一早起来,妈妈对我讲,走,我们去饮早茶。
好呀,什么时候温哥华也有喝早茶的地方?我去取车。
妈妈讲,不用开车去就在附近的。
我印象中只有唐人街有几家茶楼8~9点开始有早茶喝,我父母他们住在Kimgsway,离唐人街还有一段车程。
从他们住的公寓往前走几分钟,,妈妈带我进入麦当劳。
这家位于十字路口的麦记,门口的椅子早已坐满了一大堆的华人,推门进去,大半个餐厅都是华人,五邑话、粤语、普通话和国语从不同角落响起,一早起来晨运完毕的老人家们,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赶来这里聚集。
妈妈向我介绍道,这里环境一流,地方宽阔,洗手间比中餐还干净,还有免费中英文报纸,你只需花上几毛买杯咖啡或西式茶,和大伙儿海阔天空地聊上半天。
原来,这就是她讲的饮早茶。
在广州我喜欢饮早茶,一壶普洱、一笼叉烧包、一张早报、一桌认识与不认识的茶友。吃饱、喝足、读了、聊完,起来开始一天的干活。
在加拿大麦当劳饮早茶是一种新体验。我买了一份特价早餐:咖啡、汉堡包、薯饼,加入他们的行列。
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在这里都呆了好几十年,称得上是老移民老华侨了,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与众不同的故事。
中国人适应性很强,没有中式心饮早茶,他们用麦当劳咖啡代替之。我那位老妈妈出国前在茶叶公司做会计,饮了几十年的中国茶,但移民来到加拿大后,她学习喝咖啡,后来爱上咖啡。
新移民要生存下来学会适应是第一步,去麦当劳饮“早茶”就是一个例子。

3、剪发不洗发 ,加拿大,艰难大!
朋友约我在华人聚居的列治文吃晚饭,我趁着还有一个小时的空隙,在该酒楼对面的一个发廊剪头发。发廊虽有4~5张椅,但只有老板兼发型师一个人。他同一个男的剪完一个平头,边干边用粤语聊天,感觉上,你仿佛就是生活在香港或广州一样。不一会就轮到我,我坐上去,师傅他用喷筒喷湿了我的头发,开动电推子吱吱地剪起来,不到10分钟剃完了。平常我在广州,发型师师傅除了用推子剃剪发脚,大部分都是用剪刀一块一块地修剪,如同一个园艺术师在精心打理剪辑他的作品一样。没有半个小时,你是根本没有办法从理发椅上下来,虽然我每次都是剪小平头。
发型店与理发店真的不同,虽然这家理发店装饰不亚于广州发型店,外面的英文招牌是Hair salon,我心里在嘀咕着。望了一下眼前镜子,马上我又发愁,我总不能满面碎发,这样同人吃晚饭吧?
转身,我问师傅讲,你这里有洗头的吗?在广州,师傅不会同顾客洗头的,那是小工做的事。要发型师帮你洗头发,好大的面子,而且多少有点那个。但我见整个店都没有一个小工帮忙,只好小心亦亦地试探道。如果你忙,我可以自己洗的。
不不不,你是客人,怎么会让你动手。我们这里当然有洗头这一项,价目表上都注明。不过,每一个进来的男人都不要洗头,我还要多谢你,让我多赚一份洗头的钱。
这里的人不洗头?我不明白反问道。
男人大都剪完就走,12元左右剪个发,该舍得再花10元洗头呀。不仅男人,有些女人也是剪完回家自己洗的。加拿大,能节省下来一元就算是额外多收入一元的了。
我坐上洗头椅,所谓洗头也是随便洗洗,不似在广州,洗头你是躺在洗头椅上,洗发护发再加头部按摩,半天时间,确定是一种高级的享受。一会儿功夫,前后洗了两趟,师傅说好了。
晚饭时同朋友讲起这段经历,想不到对方瞪大眼望我,哗,你那么奢侈,要人帮你洗头。原来,他也是剪完发回家自个洗头的。
一般人理一次发才10元左右,我却连剪带洗一共花了28元,太奢侈了,同桌吃饭的几个朋友一齐声讨我。
加拿大,我又学了新的一课。

4,我的移民第一课:学会垃圾分类
我初抵温哥华是住在妹妹家的。为了争取表现,我抢着做家务,吸尘、洗碗,完了,我把所有垃圾放在一起,准备拿出去,我妹妹立刻制止我。她对我说,垃圾先要进行分类,市政府会在不同日子分类收集垃圾的,如果被发现没有垃圾分类,他们有权拒绝收集的。我从小受的教育: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没有用的东西放在垃圾箱。我第一次接受垃圾分类的概念:可回收的垃圾:如纸板、塑料、瓶子、报纸;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厨房食物的残渣,如果皮、剩饭、烂菜叶子;生活垃圾,如吸尘机倒出来的、洗手间卫生纸、房间里垃圾桶。妹妹这样仔细地告诉我垃圾的分类,因为她不想我“乱倒垃圾”:不同垃圾放在不同装置器具里,放错地方就是乱倒垃圾。
知道我们国内无垃圾分类的习惯,妹夫带我车库里,指着墙角几个箱子告诉我:蓝色的箱子用来装纸类可回收物品,这是政府统一发的;易拉罐、装塑料瓶等可以换钱,用纸箱盛放。然后,他又带我到厨房,逐一指给我看,洗碗盘下面有个盛装食物残渣的垃圾桶;厨房角落里的垃圾桶是放其他生活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要用黑色垃圾袋扎紧挷好,再放入车库旁的政府派发的有盖大垃圾桶里。
刚开始一段时间,我不习惯,老是忘记准确的垃圾分类,好几次被妹妹发现,她要纠正我,她和我一齐打开垃圾袋,重新垃圾再分类放好。
后来,我随妹丈将可回收的垃圾开车到购物中心,那里有个回收站,桶纸盒、铝易拉罐、铁易拉罐、有机玻璃、塑料、塑胶,一长排可回收垃圾分门别类,我们分别投放好,然后可以领取几个小钱回来。
有一次,一个和我一起读书的留学生把一团草稿纸扔进垃圾箱,但他放错了地方,老师毫不留情叫住他,让他捡出那纸团,重新扔进正确的垃圾桶。每一个教室都配有三个垃圾桶:有机不可回收垃圾桶,无机不可回收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
20多年过去了,加拿大垃圾处理分类又有什么变化呢?不久前,一位住在温哥华的朋友告诉我,她们那里光是厨余垃圾都要再细分类摆放:有机的和无机的,果皮、果核一类要同骨头、剩饭分开……。据《温哥华太阳报》报道,“到了明年年底,居住大温地区的居民,将不能再把厨余当作垃圾般置于垃圾桶弃掉。换言之,由苹果核以至鸡骨、面包、蛋壳、咖啡渣、茶包及用来盛载薄饼的纸盒,居民都须要放进大型环保箱,而非垃圾桶。而且,收集垃圾次数将可能会由目前每周一次,改至每两星期一次。” 垃圾分类越细,不可回收的垃圾更少,收集垃圾的次数也减少了。
不过你放心,经过多年的教育,大部分的加拿大人已经养成这么精细、严格的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5、加拿大寻根,读点早期华工奋斗史
几年前,加拿大一个名为《同根相连》的网站(The Tie That Bind),正式开通,向公众细说华工及华裔家族奋斗史。网站特别选择了1个家庭,述说他们早期在协助拓建加拿大的故事。
约在150多年前的19世纪,加拿大最古老的华埠“唐人街”,出现在维多利亚。当时约有2万多华人淘金者来到维多利亚。其后,1881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开建,先后有15000个华工参与工程,4年多建铁路过程中超过4000多华工献出生命。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在加拿大建国史上是重要一章,有人认为,早期华工历史也是“加拿大建国史的另一半”。
重现这段历史意义深远。因为在全加拿大167个“国家历史遗址”(National Historic Sites),没有一个与早期华工有关。维多利亚华埠、温岛哈宁角华人坟场、巴克园致公堂,这三地列为“加拿大国家具历史价值景点”(Designation of National Historic Significance in Canada) 。前者份量大于后者。
对于大多数的移民尤其是新移民,要明白当年华工华人的辛酸奋斗史是不容易的,但作为150年后第二、三或四代的中国加拿大人,应该要学一点加拿大华人历史。
寻找的前辈他乡的故事,发掘在先人加拿大本土源头,我觉得,有助于增进加拿大华人对于文化上的认同感,并会帯来一种血缘上有根的感受。
重视早期华工历史,及研究当今华人现状,密切相关。

陪读生活完美收关,盘点留学路上你该避开的大坑小洼

Fred妈妈,2015年8月,与儿子一起登录加拿大,开始自己的陪读之路,如今,Fred已高中毕业,并拿到了多伦多大学主校区的offer,多年的辛苦付出,也有了回报。

让我们听听Fred妈妈讲讲她与儿子的坎坷留学路~~

墨迹晕染分割线

儿子Fred的留学生活,一开始就是不顺畅的,而我也因为自己的无知而陷入了更多的烦恼、焦虑与自责中……但最终,我和儿子相互鼓励,战胜了困难。
记得那年8月份,一登录加拿大,我们就掉进了戏剧性的剧情里。

先是被监护人告知,公立教育局教师罢工,孩子的选课可能要等到9月份开学后了。当我们经过努力,最终顺利地提前选好了新学期的课程时;当我们还正在得意自己的幸运时,又一个糟糕的炸弹砸到了我们,我们差点被砸得乱了阵脚。

我们得知,儿子Fred入读的公立学校,竟然是排名500多名的三流高中(该校所在地区公立教育局一共600多所学校)。

接下来的各种不适,也令Fred真有点应接不暇:

环境适应
孩子一入学,环境适应上就遇到很多问题。

这所公校对每一个学生,包括国际生,都没有太多特别的关照。孩子在第一天去就可能会找不到教室。学校的指导老师,通常都是要提前预约,才能够见到,并解决问题。但孩子刚去,还不太懂这个程序。

所以,首先是学校的环境,让孩子感到非常的陌生! 还有,管理方法也比较陌生,孩子刚开始都不知道如果自已遇到问题,班主任该找谁?与原来在国内时的模式完全不同,这里的很多事情,都会在学校广播中通知,也会在学校教育办公室外的公告栏里贴出,大多不会有老师面对面告诉你。

除了语言,最大的挑战竟然是体育课

语言问题是每一个国际生都会遇到的,也是很难跨过的一道坎儿。

无论课上课下,大家都是正常的语音语速,可能还会有一些口音,在听的时候孩子难免会有些吃力,Fred不仅仅要在课堂上适应老师的口音,在学校的正常学校生活中也会有一些问题。

但是对于Fred来讲,最难的还不是英语,而是来自于体育课。

以前我们以为体育课是一种放松,后来孩子去上课才发现,公校高年级的体育课,没有一些常规的项目,比如教你点什么体育技能等等,而全部都是分项目竞赛型的课程。
每周课程会不同。比如,这周是篮球,那么就分小组篮球赛,下周是棒球,就分小组棒球赛,这样就出现了问题,有的项目,比如像篮球、游泳这些, Fred没有问题,但有的项目比如棒球、飞盘就不太熟悉。但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体育项目规则不明确的问题,而是竞技比赛中很难避免的冲突与对抗。

课上,分组比赛中,如果说你技术不行、不熟练,拖了大家后腿,身体上关键是言语上都会有些攻击,对于Fred来讲,他进到这种环境,有时候听明白了,有时候都有听不明白,但他自己能感受到周围很野性的状态,这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子来讲,这种心理的压力甚至大于其它情况的压力。所以,他认为最难的课程是体育。

因为孩子一入学就遇到这种压力,我是一个陪读妈妈,作为家长的焦虑紧张的心情,我想大家肯定能理解。但是我又觉得虽然焦虑紧张,又不能坐着干着急,所以得想办法,就在这期间,我跑了好几趟教育局,希望给Fred换学校。

然而,我得到的答复是,难度非常大,几乎等于不可能。

其一,公校之间的转学几乎没有可能,难度非常大,其二,九月份来要求转学也没有合适的学校了,你所谓的名校早就排满了。

理性分析学校好坏,不要盲目转学
下面是一位教育局老师给到的建议:

1、 公立学校在管理模式上差不了太多。

2、 老师建议,可以登录TDSB公立教育局的网站,把这个学校调出来,关于学校的排名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网站上有很多分类,在数据上也有很细致的分析,比如说这个学校母语是英语的学生占了多少,第二语言是英语的学生占了多少,男孩子的比例女孩子的比例,所以学校好不好,要综合这些数据看一看再下结论。

3、 孩子刚来先不要转来转去,不管是公校转公校还是转私校,先不要有这样的情绪也影响孩子,先安定帮他适应一下,过一学期再说。

听了这个老师的建议后,我真的去查询了Fred所在学校的各种信息,结果发现,这个学校母语是英语的人数占的比例的确不高,因为他是移民区,第二语言是英语的学生比例非常大,当然也包括国际生。

但,同时,我也发现了这个学校也比较长项的一面:

ESL的教学比较正规,因为很严格,所以很多孩子迟迟不能从ESL班里毕业,但如果这个孩子能从ESL班里毕业拿到一个好的分数,他进regular班里学习,就不会有任何障碍。

另外这个学校教学方面数学是一个强项,这是我当时听了这个老师的建议搜集到的一些信息,然后就赶紧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孩子的爸爸。

全家一起,迎接挑战

爸爸出马,做理性分析与情绪疏导

孩子的爸爸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在关注,非常操心,他分析问题比较理性。

他把我给他的信息分析之后找孩子谈了一次话,帮孩子分析了一下,目前对孩子选的数学化学课程内容方面,实际上对他来讲比较简单,这个其实特别感谢他在国内高中的理科教育。

他目前主要问题一个是适应环境一个是语言,爸爸还告诉他,他目前所面临的是一个男孩子走入社会必须要面临的一些问题,你现在不经历将来也要经历,必须要你自己动脑筋发现他面对他去挑战,爸爸和孩子做了一次很认真的长谈,孩子呢我发现他也是听进去了。

孩子的孤单,必须有朋友的安慰与鼓励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联系上了朱博士,朱博士给孩子引荐了一些在教会里的孩子,也就是现在加高党的小成员们,这些孩子都心地友善、非常阳光。

当时Fred总说在学校感到非常孤独,这些孩子对Fred的鼓励与帮助非常大,同时他也会去参加教会的活动,可以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人,并愉快的交流,这对他当时的处境也有很大的帮助。

之后,孩子也慢慢地在学校认识了一些学哥学姐们,这几个学哥学姐对他影响也非常大。

两个学哥都是在9年级入读他们学校的,他们非常了不起,4年的高中假期都没有回过家,一直在这边参加社会活动,做义工。他们在学校非常活跃的,学习非常棒。

还有一位学姐,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打成一片,同时也很帮助新来的学弟学妹们,他们组建了学校的Chinese Club,孩子就是通过去参加 Club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个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非常鼓励,后来这两个学哥分别去了约克的舒立克商学院和多大的Rotman商学院,学姐去了滑铁卢学精算,非常厉害的,学哥学姐确实给他了很多鼓励。

逆境中,会激发出孩子更大的潜力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也很认真的在想办法,积极应对自己面临的状况。

他去上体育课后发现,课上没有国际生,亚裔都相对少,有一个朋友也是受不了体育课的情况就直接不上了。

我其实很佩服他一直在坚持,几乎是一学期没有旷过一节课,有一段时间他跟我说,妈你知道吗?我每天晚上都要预习,我说你预习什么呀,就是躺在床上想飞盘从哪个角度更容易接到,棒球从哪个位置跑更有效,每天都想这些问题,我真觉得他挺用心的。

由于我的无知,给自己添了不小的麻烦,但确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这期间,我给Fred报了一个学校组织的欧洲游的活动,原本以为,就像Fred以前参加的国内的出国游学一样,就是缴费之后,办签证这些事都全包了,所以就给孩子交了费报了名,等缴费报名之后我才知道,他们的行程要去欧洲,因为从爱尔兰入境,孩子需要办爱尔兰、英国和申根签证,而所有这些签证手续我都得自己搞定,当时让我非常头疼。Fred专门学校的学习,而我就忙着搞签证的事情。

在这其中我慢慢发现,在做这些事情时,在前期我对孩子状态的焦虑反而减少了,我的注意力全部关注在办签证这件事情上,后来也是波波折折的把3个签证都办下来了。

之后我发现,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相互鼓励的过程,孩子在忙,他在认真地适应,我是因为自己无知给自己找了个事,也在忙,但是两个人都在很努力很认真的做这件事,这个对我们双方来讲都是一种挑战。

我们觉得新到一个地方情况就是这样,凡事不管多头疼你就得耐下心来做,所以就是这种心态,这种相互鼓励,也就无形中帮助孩子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我和Fred收获都很大。

在第一学期结束之后,孩子自己的感受已经非常好了,第一个就是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另外就是体育课,他后来的口头禅就是:这有什么难的,体育课这么难的事我都熬过来了。

他非常自豪自己的体育课,体育课他最后得到了92分的分数,后来我问了周围的朋友,说在公校的体育课上能拿这么高的分数其实真的是很大的鼓励,他老师还专门表扬了他,Fred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

他当时的那种坚持那种努力,大家是看在眼里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课程成绩不错,基本上完成了他所需要完成的义工时间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也为来年到欧洲的旅游也做好了一切准备,所以第一学期结束之后,我们俩坐在那一想,哎呀,觉得收获满满的,我开玩笑问他:你还想不想转学?妈妈这还有后备……

孩子和我说不转了,我就在这里好好适应吧。其实适应之后,接下来的日子,校园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有趣的事和有趣活动。

小经验:公立校管理宽松,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操心

公立学校的管理过程,不会特别针对几个学生组织起来做特别的指导。

但也有优点,学校流程很规范,每学期开始就给一个时间安排的课程表,什么时间是选课时间 什么时间是drop课的期限,在这个时间之前放弃课程没有处罚,会有时间点,什么时候期中考试,甚至哪天早放学早上学。

包括大学申请的过程中,学校是不给你具体指导,但是很早就给书面的详细的时间点,什么时候会收到OUSA给予的学生代码,什么时候开始申请,什么时候会截止申请,什么时候学习成绩上传,慢慢我们就学习了。

我们找了小日历, 把deadline 标出来 ,每两个礼拜看一下时间点有什么活动,有时候我也会去看,提醒孩子。所以虽然在公校适应之后就发现虽然没有特多的指导,但是其实是有规律和正规管理的,是要你去适应。

遇事心态平和,想学东西到处都是机会

在孩子的日常学习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适应之后就觉得而很有意思,因为心态平和之后,想学点东西,到处都是机会。比如说group work, 是这边的孩子从小就做的作业。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时候会被分到大家都比较认真的小组,做起来就很上手,有的时候出现组员不太上心,觉得是个普通课程,配合度差一些,合作就不那么愉快了。

刚开始孩子比较头疼,回来我们讨论。

我就说,这种作业对当地孩子来说有经验,但是对你来说是短板,没有太多经历,所以以后再和同学合作,需要把心态调整一下,既然来了就要多做,多做是在补你的短板。无论什么活,多做就是对自己有好处,是补了自己的短板。

孩子自己也发现无论什么group work,如果你比较有创意,比较动脑子,合作的过程一般都比较愉快 。

最有意思的是上学期的英语,学完哈姆雷特之后要用现在的媒体手段表现哈姆雷特的某段场景,他们小组是三个男孩子,另外两个男孩子淘气,不上心。

Fred就大包大揽,台词设计,拍摄场面,人物分配,后期制作,创意。两个孩子实际拍摄的时候很配合。

他们从哈姆雷特中去了部分拍了个现代剧, Fred自己是警官,那两个孩子是罪犯,举着牌子,拍剧的时候很配合,也很高兴,老老实实回答问题,Fred剪辑,当时的作业不仅得了很好的分数,老师还表扬了他们的创意。

鼓励孩子打破自我舒适圈,勇敢挑战自我
五月份是学校的毕业舞会,需要找舞伴,本地的孩子邀请舞伴会很隆重,比如心形蜡烛,玫瑰花,单腿跪地,西人的孩子比较性格外向,会搞很重的仪式。

Fred这段时间的经历也有很好的朋友,平时也是在一起嘻嘻哈哈开玩笑,但因为是邀请舞伴,就必须正式,对Fred 是个难关。

Fred要求其他同学都回避,红着脸对小姑娘提出来,庆幸的是小姑娘爽快同意了。上个月毕业舞会玩的很开心。对其他孩子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他来说以前从来没有过,也是一个小小的挑战,他说请个舞伴很不容易。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带给他很大的喜悦,舞会上玩的也很开心。

上周Fred从学校回来说要选优秀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由老师进行推荐。经过几轮筛选,Fred被老师推荐,进入第二轮第三轮的名单。
虽然没选上但对他来讲真的是特别大的鼓励和荣誉,他是一个留学两年的国际生,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连他的老师都为他高兴,虽然这个事情并没有在同学之间公布,最后投票阶段才有学生,前期都是老师在讨论。这个对Fred来讲是个非常大的鼓励!

总结孩子两年的公校生活,感受颇深

在留学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总觉得挺孤独不适应、面临大的压力时来自外界的帮助给他太多太多鼓励,像他说认识的加高党的小朋友们在精神上的鼓励,还有学哥学姐们榜样的力量,还有通过关注朱博士的书籍、微信公众号,当我每次有问题向博士求救的时候,面对我这个陌生人他真的是有一颗慈爱之心,特别大的大爱之心来帮助这些孩子,所以每次都能得到他最无私、最有效的帮助!

感谢孩子爸爸及时化解矛盾
还有就是家人之间的相互支撑。事情一多,我脾气也急躁,相处过程中难免出现冲撞,这个时候爸爸永远是第一个出现的化解矛盾的人;还有就是孩子面对困难的耐心与坚持,像他讲的体育课那么难,经常会讲真不想上课,但他一节课都没落下。我看到了他身上,我以前不知道的一些我们很自豪的一些品质。真的是这些帮助我们一步一步走下来!

入读非名校,学会最大化利用现有条件
名校会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大的空间,所以如果有选择的时候帮孩子选一个好学校真的很重要!

但是,入读非名校,学会最大化利用现有条件,将是另一种能力的提升。

而我们当时孩子来的时候已经11年级了,他又想如期毕业所以就没有多少宽裕的时间可以选择,当没有选择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换个心态来面对这件事情。

非名校提供的条件比较有限,即使是有限的条件我们是不是能够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条件,如果发现还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为起点再去发现更大的空间。

提醒:自律与金钱管理能力,是很多孩子缺乏的

我在这边接触了很多孩子,有的非常优秀,也有的很极端。

我发现这些优秀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律。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时间的把控管理非常好。再就是金钱,出国之前我们都会提高孩子的语言,在生活方面不太注重了,所以孩子会觉得国外功课很简单,其实真的不是这样。

比如,有个孩子刚到这边上课时,数学测验超简单,成绩也高。到后面上课就打游戏,到了数学第二章测验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停地处在补笔记、不停追赶状态,成绩一直没有提高。另外一个孩子家长给的钱,家长真的是要一些功课,要教会孩子学会怎么安排生活,怎么花钱。

再举个例子,Fred在学校的一个好朋友,跟他同一年自己来到加拿大留学,比他小几个月,目前顺利通过高中毕业也拿到自己理想大学和其他大学几个通知书,自己还订好了宿舍。

这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小男孩,无论是时间的分配还是经济上的安排,自己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在他申报大学期间,因为学校并没有太多的支持,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语言考试没报上名,他就写信跟大学跟语言中心沟通并最终解决了问题。

前两天听Fred讲,暑假爸爸妈妈来看他,他又帮着找旅行社安排行程,说他看起来学科的分数比我低几分,但成绩的含金量非常高!

这样的孩子,拥有这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抗压能力,遇挫后的应变能力,无论进入什么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未来的发展一定错不了的,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期望自己孩子达到的状态啊。

接下来我再讲一讲陪读生活……
对于我来说,陪读生活是人生中非常独特的一段经历,看似放下了国内工作,看似在这除了陪孩子也没别的事,因为身份不允许在这里工作。

但我发现身边的陪读妈妈还是生活得蛮精彩的,或上英语课、或参加各种学习班,大家都没有虚度,并没有作为一个局外人、旁观者在这里生活,我个人更觉得这是一个契机,可以去观察、去适应,从而得到对这个社会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陪读本身最有利的一面就是能够得到第一手的信息,帮助孩子第一时间做出调整。

曾在一次大学推广活动中,在滑铁卢大学遇到一位教授,我问他,加拿大很重视义工文化,像Fred这样,才来两年的留学生,要申请大学在时间上机会上都没有长项,大学在考量上有没有考虑这类问题呢?这是我一直焦虑的问题,他的回答让我更加明确了孩子的努力方向与重点。

他说,对于大学而言学术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你需要其他的附加值提升,学科竞赛也可以,大量的volunteer也是一份证明,当然这些也是优选,但大学毕竟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可能会很看重英语学科的成绩和学科竞赛的成绩。

受到启发,Fred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的学科竞赛,一方面为申请大学做准备,另一方面,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在学校排名不好,他自己想通过学科竞赛,明确自己的实力水平,我们没选volunteer是因为时间太有限,这就是当时第一手收集到的信息,所以才能有这样的调整,对他后来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

很多不能陪读的家长,常常陷在焦虑中,有的是焦虑孩子们这个那个办不好,还有的父母就总是觉得,我孩子好可怜啊这样的负面影响,其实最有效的就是当孩子遇到具体事能给到孩子具体建议,这个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这是我通过自己的事得出的想法!

大学生活与高中不同,不同阶段要区别对待
前几天参加了多大举行的新生开放日,让我收获熟的寺,每次都会有新的视野。

针对家长的讲解点重点讲这么一件事,通过大数据分析,孩子到了大学后每个阶段状态不同:刚入学时,交友活动最活跃,学习压力还没有意识到;又或者学习压力最大,交友活动降到最低,同时开始想家;家长要有心理准备,住校的学生可能跟你联系少了,不住校的学生回家可能话少了,因为会面对更多学习压力……

我们几个家长也在议论,大学功课很难的,对家长来讲,要学会帮助孩子减压,大学是在传递这个信息。今年还有不少美国国际生的家长,中国家长关心主修的专业对未来就业和发展会好,而美国家长关注学分在什么时间之前才没有罚款?大家关注点不同,文化与思维差异的存在很有意思。

讲了这么多,在我们眼里Fred是很优秀的,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但是,在千千万万的小留学生中是非常普通的一个。

行走在留学之旅上,他们非常需要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对于我来讲是一个特别的陪读经历,让我以一颗开放的心去听、去看、去思考,让我的人生也得到了一段美好的丰富!

朱博士总结

谢谢嘉宾的丰富的分享,说老实话两年的陪读生活用一个小时来分享怎么都是不够的。

嘉宾的分享讲了三个方面:

1.在第一线帮孩子搜集资料,让孩子尽快投入新环境去学习,因为没有距离所以更及时的帮到孩子;嘉宾的分享讲了三个方面:

2.在生活上的照顾。(一日三餐、日常起居)

3.还有就是不仅仅是陪读,还有自己的生活天地和空间,让孩子在努力的同时还看到家长也在努力,彼此互相鼓励、支持,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

假如不能陪读也可以透过现代通讯工具做到这一点,前面很多家长分享有提到,我再次也特别感谢做分享的家长们。

刚才嘉宾提到了加高党公众号,家长可以把公众号推荐给孩子,唯一希望家长不要进入到群里,由孩子们自己去互相勉励与鼓励,一有大人参与的话,孩子们的话语就会觉得尴尬不太自由,这些群包括阅读、活动、学语言等等,大学生帮着中学生读书会已经开了两期了,暑假会开第三期,这样的活动体现孩子们之间的互助,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

在过去一年,有关留学及大学申请的直播做了十几工作服,所有语音文章都已经整理并发布。

1185169104
这一年我们共同走过来,有家长的强大力量与支持,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为了未来、为了我们的孩子!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揾食”与“凑仔”

6172
父亲节前有位广州的朋友问我,你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曾经出了一本书《爸爸,你可以不一样》,创建微信公众号“爸爸帮”。今天是父亲节,你有什么心得体会与80后的父亲分享的?
我心急口快地回答:“我的体会就是两点:做好“揾食”与“湊仔”。
“揾食”是广州话,意思就是,挣钱养家;“湊仔”就是教养孩子。这是每个爸爸的肩膀上那付“父担”:事业和孩子。

第一个女儿在加拿大出生不久,我做了大半年的太空人,全家移民回到中国。
回到广州,我忙于创业,每天像只勤劳的蜜蜂,早出晚归,但在育儿方面我抓住重点,做太太的好助手,很快学会喂奶、換尿片、哄孩子的“三板斧”,爸爸做好帮手,妈妈孩子也开心。
三年后,第二个女儿出生了,我卖掉了生意,帮一个国际跨国公司打工,做高级管理人员,四处出差,我仍然学到6个育儿锦囊:和BB做操、按摩、学讲儿语、先学爬后学行、带孩子看病。
又过了三年,第三个孩子在中国出生,我在中港两地跑,对于自己企业充满激情的投入;同时也不忘陪伴孩子,而且发现“育儿原来如此好玩”。并将自己经验写成书《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同大家分享。
现在我三个孩子,老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二女儿在大学读建筑专业,只有小儿子仍在读11年级。
我最大的收获,三个孩子都热爱中文。因为我们要求自己的孩子,学好中文才回到加拿大的。我回流加拿大,在多伦多从事照顾中学留学生服务工作,做自己的团队。
大家看我这付“父担”:事业和孩子,似乎担得很轻松,其实你也可以这样的啊!

“揾食”与“凑仔”是一对矛盾
一天24个小时,除去8小时的工作,剩余时间我们都想干些自己喜欢的事,但是有了小孩,一切都改变。我十分怀念没有孩子之前的两人世界。但如果再往前追溯,我更怀念在大学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
不过,工作与孩子最大矛盾反而是一个有备而战,另一个却是临阵磨枪。我们出来工作,无论是帮人打工还是自己做企业,都会有个准备阶段。想一下,起码我们经过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加上了4年的专业教育,然后投入职场,经过试用期,才学会职场游戏规则,经过经验积累才会自己创业。但“爸爸”这个“非职业”的工作,我们似乎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匆促上阵。
多年前,我在国内金宝贝早教做分享。互动环节我问爸爸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学
做爸爸的?答案是:大多数“无师自通”,“摸着石头过河”。
让我们陷入两难之中,不仅是缺乏教子良方,而且令我们分心的是我们天天面对的工作。你
的孩子正需要你陪伴之时,也正是你的事业正需要你大展拳脚的黄金时代。
大都数人都会觉得分身无术,压力沉重。所以,不少父亲选择逃避,以 “揾食”为理由,推卸“凑仔”责任。

事业和孩子,二选一,还是二合一
挣钱重要也很实际。
不过我们通常不会两手空空,没有一定经济基础就要孩子,所以先有事业才有孩子。有了孩子,事业就要做出调整。我回中国多年一直是租房住的,到了第三个孩子出生,确定我们会稳定在广州一段时间才去买房子。少做了几年房奴,可能会买贵了房子,但我却挣钱压力减少,陪孩子时间多了。因为我知道“三陪”(陪玩、陪读、陪聊),对孩子成长最重要。
房子是租来还是买来的,孩子不会太介意,如果你常常在家陪伴他们一起。有一段时间我们租住在立交桥上,向垃圾回收站旁。老二对同学讲我家住在垃圾岗上面,一家几口加上保姆挤住一起,但我和太太却花尽心思,让三个孩子有一个开心难忘的童年。
孩子曾经自嘲我的第一辆小车象荷兰豆那么细小,但在小车里我们十分开心,四处郊游,孩子一上车就在车内玩成语接龙、猜地名、唱歌等,开心载满小车。

什么对孩子成长最重要:
不一样的爸爸=有信仰、有爱心,懂规划,舍得掏时间。

我曾经在中山大学MBA对一帮CEO总裁爸爸讲课:
创业难不难?难,你们仍选择了创业,为什么?因为你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梦想
生孩子难不难?难,优生优育十月怀胎,虽然是妈妈的事,但也有风险。不要以为生孩子只是妈妈的事,不一样的爸爸陪伴太太怀孕的,但生孩子咋没份,养孩子就一定参与,“子不教,父之过”。
创业难,守业更难,守,需要时间。生孩子难,养孩子更难,因为养需要时间。

我应邀在不少企业,同双职工父母交流。我说,花时间陪伴孩子的事,懂得规划。
1、 心态很重要,我是用“倒计时”激励自己
2、 抓关键时段很重要,我是做“三陪爸爸”,三岁前“陪玩”,三年级之前“陪读”,初三之前“陪聊天”
3、 每天亲子十五分钟。
4、 一至五勤力工作,周末不接工作电话。

我们为何生孩子?我们如何教养孩子?
这也是我在不少场合上问年轻父母的问题,妈妈会认为“传宗接代”“孩子好可爱”,爸爸会觉得“成为孩子心目中英雄”这些浪漫又感性的想法,很快被尿片、哭闹、24小时照顾打散。
我和太太有个共识,生孩子是为了同孩子交朋友,所以有大朋友,小朋友之分,但同时我们很明白,同人沟通最难。许多父亲为什么不乐意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留在家里陪孩子,找借口回避,就是因为不明白孩子需要沟通。
小时候我们明白婴孩需要母乳、母语,却不知道孩子需要父爱、父教。

工作影响生计,父母影响孩子生命。
其实在我近二十年同孩子一起成长中,我觉得,不仅我在影响孩子,孩子也在影响我及我的
事业。

诸位,如果你一直平衡双肩挑起“父担”的,继续努力;如果你偏重一方的,要作出及时调整,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那是容不得平点闪失,不可重来的事情。

虽然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我们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对打工之初,试用期口号“一天才犯一个错误”;正式开始工作口号“一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接着下来,三年计划、五年规划。每一个人心里有一个梦想。
同样,我们帮孩子规划,亲子关系需要“保鲜”:一对一,“子唱父和” 孩子从小到大,十多岁一直都是“父唱子随”,大人讲什么他接收什么。待孩子长大,我们不妨同他交换一下位置,让他成为主角,我们大人成为听众,不妨来一段“子唱父和”。

诸位从工作与孩子这组关系中给我很多启发!

为什么现在父母凑仔特别累?
1、过分紧张过于关注孩子,我在小学讲亲子关系,发现一大批“直升飞机父母”;
2、过分“溺爱”过多呵护;
3、不是陪伴孩子一齐成长而是代替孩子;
4、没有主见跟风,心浮急躁。
成长不是食快餐。我在许多咨询中强调每个人故事不同。尽快做好自己本份。

我回国创业二十多年,追逐好多事已经忽略忘记,但十多年和孩子一起快乐时光,常常在我脑海中重复!

揾食只是这一生的事,湊仔却是未来的大业。

节录一段5年前我在《南方日报》开设了一年“子唱父和”专栏的一段文字:
子唱:分数,我知足。
今天放学回来,向爸爸递上数学考试卷。“怎么回事,才90分,为什么不是100分!”爸爸有些不满。“我已经尽力了,好多同学都在90分以下。”我争辩回答。“你平常不是说,如果我尽力就可以的吗,这个分数我好知足啦!”
六年级小学最后一年,我们班大多数同学放学都去补习班。我爸爸妈妈对我绝对信任,我没有去补习班。即使在家我完成作业就OK,不会做额外辅导材料。做多练习当然可以考高分,但我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我宁愿看多些其他课外书,周末同小区朋友玩三角杀。
父和: 对孩子学习我要“知足”。
儿子批评我,爸爸你“不知足”,对我的学习期待很高,如果我靠90分你要求再高些,我考班第一名,你就期望提高一点,要我去考全年级第一名,儿子指出我的贪心,拒绝合作,不争第一但会保持在班的前列。
我开始听了很不舒服,但细想一下,当有人劝我将公司做大做强时,我不振振有词,讲我不会这样无止境扩张生意,反而告诫自己,公司做大做强,不如做健康。
但讲到对孩子学习我就这样贪婪不知足,要知道过分的竞争是有代价的,看着不争第一但会明亮的眼睛要戴上眼镜,我觉得自己真的不应该那样逼他们。
爸爸对自己的工作都也知道有个“度”,过分竞争会赔上健康,使你赢得全世界,却赔上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

逆天了!加国留学生放弃UBC 6.4万奖学金 去香港读大学

6101
Jade绝对是学神级人物,10年级开始规划大学申请,11年级修完所有大学预修课程,裸考雅思7.5,厉害了!
Jade,12年级,就读于温哥华一所天主教私立高中。
今年年初,她陆续收到了UBC、多大、港中大、SFU 4所大学的OFFER,UBC还提供了6.4加币的国际生入学奖学金,多大给了2000加币的奖学金,但最后,Jade却决定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医学专业,同时没有任何形式的奖学金。

Jade为什么要放弃UBC和多大,而去港中大读大学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分享吧。

10年级开始规划大学,让我很从容

先从一开始选择大学时说起,从10年级我便开始筹划将来的大学申请,当时有把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香港都考虑在内,从而刷题和背单词时雅思和托福都有一起练(后来证明其实单词使用率都差不多,题型才是真正需要刷的)。

一个一个地研究学校和专业,最后我把视线缩小到美国,加拿大和香港。在刷过一次SAT后我放弃了美国,个人觉得学业负担太重,同时抓SAT和GPA两边都效率不高,于是把目光完全放在了加拿大和香港,准备两个地方各报三所大学。

这时候的11年级我已经修完了pre-calc 12, chemistry 12, biology 12, marketing 12,能够用来准备雅思和自主研发项目的时间已经绰绰有余。于是在有序完成前半部分的规划后,我就进入了紧张可也放松的12年级。


大学申请要突出学术成绩以外的优势

大学申请要趁早

在2016年的圣诞年前,我就已经顺利提交完了3所香港巨头学校的申请,港大、港科大、港中大。SFU、UBC、U of T也都是在early round完成入学申请。

雅思考试写作是难点

但是雅思的准备我确实比许多人都晚,大多数同学都早在11年级就完成了雅思的考试,我等到17年2月份才第一次考试。但所幸的是对应试教育确实有一套,研究完别人的攻略之后,我下载了两个app,把剑雅7-11的听力和阅读都有事没事过了一遍,(听力从一开始就快进两遍听,很好笑并且到后面慢下来之后会感觉很轻松),口语和写作我并没有多下功夫,自以为学校seminar 和 term paper 就足够了,但最终成绩告诉了一切。

2月份的总分出来是7.5,听力8.5,阅读7.5,口语和写作都是6.5,因为分数达到要求,我就没有继续往下考试,重新回到正常的学校学习状态。

学术成绩以外的优势也很重要

除了雅思这门语言量化考试之外,我也有注重在自己的专业选择上增彩。

因为学校不提供AP课程,我向学校申请了一门 independent directed study,由导师带领指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年研究。

因为年前爷爷有过胃出血,于是我便开始研究幽门杆菌和胃溃疡的形成,提出了制酸剂/抗酸剂在治疗胃溃疡中有效作用的质疑。在经过五个月的资料搜集和研究中,我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见解,也有幸能在与和2012年曾研究过此项课题的港中大的面试中分享和讨论 (在后来到香港本校与港中大的教授交流中证明,那场面试真的起到了booster的作用)。

确认OFFER之前,校园参观很重要

选择专业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择的大学,专业排名(看QS,QS是颇具权威的与英国泰晤士报合作的世界大学排名为主),师资力量、学习资源、实习机会,都是考虑的因素。

UBC录取的是applied biology,多大录取的是life science, SFU,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然而因港中大录取的是医学院,没有人能够对医学院说不,所以其强大的诱惑力从一开始便驱使我偏向港中大,直到收到所有offer后的两个月我才可以平静下心来参照两边大学的水准。

4个OFFER,让我很纠结

UBC 6.4的奖学金确实极具诱惑,使其学费减半,几乎与港中大学费扯平,多大学费高不胜寒,即便其各项指标都在前头,却断想了我想早日独立的意愿。在排名上UBC和港中大并列44/45,两个专业我也都十分钟意,各项指标都平分秋色,一时间也无法确立。

于是在四月初我与UBC的advisor预定了时间答疑,UBC离的近,也确实经常去参加他们的活动,所以掌心掌背都挺熟悉,然而港中大却似乎在云里雾里。

飞去港中大参观,解开心中的迷雾

于是四月底,在花费一个月时间查询网络还满足不了我对学校的认识之后,我决定到香港与专业的counsellor面谈,(有的时候,亲眼见到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亲自跑到中大去看学校恐怕是我目前为止做过最明智的决定。就好像深入了解一个人需要面对面交流,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一样,真正到一座学府才能感受到它吸引人的所在,它的文化底蕴。

在港中大,教授与学生之间几乎无话不谈,交往如好友,对于生物医学系,专业课学生一节课只有不足30人,这样的小班制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授之间关系都非常好,教授不仅是学业上的老师,在学生的人生规划上也能起到指导的作用,亦师亦友便描述了这里的教学氛围。

最终选定港中大,医学之梦在这里起航

想想如果就读在UBC,第一年的三百余人的公开课,我实在心有胆怯。其次港中大后期的奖学金和实习机会非常丰厚,并且在和学姐学兄的交流中认识到大一便有实打实的解剖课,逛了好几层实验室之后,我真正的开了眼界,这地方是医学生的天堂啊。

其次我希望能在后期专修生物医学研究和管理与企业策略,港中大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而如果就读于UBC,我需要就读四年后才有可能进入医学院,而国际生在加拿大能进入医学院的案例却是少之又少,更别提有空余时间去攻克商科的课程了。

在参观完港中大后,我对加拿大和香港的这两所大学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做出我的决定。

Jade小结

希望各位同学在参考大学的时候可以各个方面都去考察,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即便在多方面和有经验的人沟通谈话之后,自己也得有自己的立场主见。毕竟上大学已然成年,上个学校怎么能自己没有主意呢?

朱凡博士有话说

相信,很多12年级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没收到OFFER时着急,当收到多份OFFER时,又很纠结,不知道到底该如何选?下面我给大家一些建议:

1. 开个家庭会议

每年的四月前后,每个星期我都会被邀请到不同的家庭中参与家庭会,如果你也有这样经历,估计会发出内心的微笑。

在近两个月时间里,我不停的被家庭邀请去做群聊的角色,其实我能做的就是听众,也很感谢大家的信任,只要我能抽出时间,我都愿意在高中最后一年陪伴孩子,孩子上大学之前在家庭中做分享的贡献,也是一种使命,谢谢大家的信任。
面对多份OFFER时,建议家长与孩子坐下来一起沟通,分析每所大学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仅仅是以未来的就业或移民为目标,因为孩子未来的路还是要靠TA们自己走的,未来遇到的困难也需要孩子们自己去解决。

2. 鼓励孩子看学校,同专业老师沟通,关注在读学生声音

有一点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我最近在邀请同学上来做分享都会特别提出了校园深度游的话题,其实在我们学生分享的第一个嘉宾Jasmine,她分享的里面最大的特点就是知道在几个大学同时录取她之后,马上就去看这些大学,然后再确认自己的最终选择。
今天的Jade的分享就更加明确了,她亲自飞到香港去,去看学校并且跟教授交流,近距离的去接触实验室、课室等等,我相信这样一个对学校做深度的了解,对孩子的选择是会有所帮助的,要是大家记得,我在很多讲座都在说我们只是导演,主角是孩子,孩子能不能把自己人生的这部戏演好,取决于孩子自己的感受。

3. 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一直强调,选择大学时首先是要看专业的,专业才决定大学,这个跟中国或者以往我这辈人选择大学是有点不一样。

想当年我自己选择大学时,我就是先看大学再看专业,以至于在这方面的冲突,尤其是与我父亲是有很大的冲突的,以至于我在中山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当中也是有很多的纠结,当我决定要去读的中山大学历史系,父亲问我学出来做什么,我自己真的不知道学出来能做什么,我当时想,大不了就是去做历史老师啊,或者去做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

假如我们当中有学历史的孩子的家长请你们也不要自卑,因为大家都明白其实专业不等于职业,职业又不等于事业。

而对于我自己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在读大学选专业时,我自己也稍微有一点纠结,尤其是大女儿在美术方面,她有自己的造诣,音乐艺术方面也有造诣,但最后她却选择了读心理学。

所以我非常理解Jade父母,她妈妈也是我在暨南大学的校友,对于父母他们能够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来多伦多大学比如天气原因等,UBC的六万多奖学金也放弃了,最纠结的是去到香港读大学,因为家长希望在加拿大留学读书都有个想法是留下来移民。我跟这些纠结的父母是一样的,当年我跟我两个女儿讨论这个话题,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说我的故事我是主角,我自己的选择我不会后悔!

上面图在我的新书里会用到,我们花了心思收集了64所大学学生会网站和当地学生非常流行的校园文化网站,如果不能来到学校亲眼看一看,可以通过这些网站对当地的文化都会有所了解。

4. 父母的好意孩子会一辈子记在心里

当父母们开心又痛苦地帮孩子选择大学选择专业,在纠结过程中,很多孩子向我提出“投诉”,“父母把我们送来留学是为我们好,为什么在大学选择的时候不能听听我们的想法呢,我们在这边也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虽然我们的功利心没有父母那么强,远见没有父母那么厉害,甚至人生阅历没有父母那么丰富,但是有一点请让我们从心出发,否则我们怎么知道对与错呢,我们的选择我们不会后悔!”这是孩子们的心声。

家长把孩子送到加拿大念高中的时候,就会经历从讲员变成听众的角色转变,但还是想继续自己的话语权,在大学选择的时候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去影响孩子,我们总以为我们了解孩子,我们总以为自己的决定是为孩子好。
没错!我跟你说,你的孩子会一辈子记得你的好,记在心里!

我这样讲并不是想推掉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是想让大家知道一点就是我们作为父母到了选择大学的这个分水岭,我们能做的并不多,倒不如务实一点,认真听一听孩子的选择,从今天Jade的分享,包括之前的分享,孩子留学成长这一点恰恰是留学的价值!

当你的孩子对自己的专业有所选择,当你的孩子对于未来的方向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不成熟但是有成长,而这种成长正是留学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