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被寄宿家庭赶出门

7
一大早收到John的短讯,“你最好尽快帮Jack和Tom安排新的住处,他们俩今天又犯规了,把我和太太吵醒了。这样的事连续发生,我们实在无法忍受下去”。John夫妇是医院护理人员,三班倒的作息时间。Jack和Tom搬进入住前,和他们“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周日早上十点钟前保持安静。John做寄宿家庭多年,之前入住都是女孩子,但这个学期换了男生,情况就不妙。这俩少年小子早上迟起床,火烧脚式的匆匆忙忙赶时间。人一心急自然动作大,加拿大房子木结构,隔音效果差,关门、下楼,声音特响,不把John夫妇吵醒才怪呢?
开学不到一个月,又要搬家,谁叫我们的孩子不好好地守规矩?我在电话里答应John,我们尽快处理妥当。

正当我打算讲中学留学第四周故事,就碰上了上面的事件。而且更加凑巧的是,当天晚上我收到一个邀请,参加一家多伦多中学召开的新生寄宿家庭见面会(Home stay orientation)。该私校国际部总监Andrew知道我想对加拿大中学多方面的了解,特别通知我的。他还补充道,这是该校多年来第一次举办此类活动。图中我与寄宿家庭代表合照
新生见面会(student orientation)、新生家长见面会(parents orientation)、新生寄宿家庭见面会(Home stay orientation),围绕着如何让中国留学生适应当地学习和生活,加拿大的学校真是费尽心机!加拿大学校没有围墙,学校与社区关键密切,当晚来参加活动的家庭十分拥跃,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本社区的重要事情,他们必须要参与的。正如校长Micheal告诉我,学校再出名,老师再卖劲,作为一所走读私校,没有社区内家庭支持,提供安全优质的寄宿服务,国际留学生不能安心读书,家长也不会放心送孩子入读的。
这话提醒了我们中国的家长们,你们在精心选择加拿大学校同时,有没有也要细心选择学校附近的寄宿家庭?
既然寄宿家庭与留学生关系那么重要,那我们就讲讲如何和寄宿家庭相处吧。

插图

事实:我们的孩子从头到尾很少参与选择寄宿家庭
开学以来我有机会跟不少的走读少年留学生聊过,他们告诉我,来加拿大读书之前,他们的父母会在选择学校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但选择寄宿家庭方面他们较少参与。说实在话,家长很难参与何况孩子呢?
来到加拿大,孩子们马上面对两方面的挑战:学校与寄宿家庭,而这些挑战远远超过他们在国内备战中考、高考的小伙伴所面对的挑战。他们在校园里已经历选课的困惑、上课听不明、作业不一样、交友有困难、课外活动不知从何入手等,前所未有的挑战。搬进学校安排或中介机构介绍或亲朋戚找来的住宿家庭,这些孩子还要学习如何同寄宿家庭相处。
同人打交道是我们这些15、16岁左右少年留学生最薄弱的一个生存环节。作为独生子女第二代,他们在唯读书至上的大旗下,被长辈们团团宠着、被父母辈们高度关注下,人情世故,这门生存的必修课,在学校教科书甚少涉及,在家中来不及传授训练之下,孩子出国,提前“断奶”,可以想象这些充满稚气的低龄留学生在加拿大的挣扎、矛盾和投诉。
不少家长规划孩子出国留学只会盯着英语培训,关心学校排名,中国留学生多寡,等,却忽略了对孩子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常识传授、与人相处的言传身教和“寄人篱下”的生存训练。
因为与人相处、人情世故、生存常识、生活智慧那是孩子们日积月累的功课,我们的父母们习惯代替包办,所以,在选择寄宿家庭方面,你绝少看见孩子的参与。

插图
隔山买牛:我们父母如何选择寄宿家庭的呢?
我的整理一下,我们的家长在我们公众号上留言,要求我们按以下条件替孩子找寄宿家庭的(我们不是寄宿家庭服务中介,但仍然有人问我们一些具体的服务):
讲纯正英语的纯白人、西人
会做中国菜式
家里有同龄孩子
有爱心、负责任,最好是基督徒
有接待过留学生经验,尤其中国留学生
对中国人友好,到中国旅行过
可以辅导孩子功课
步行到学校
独立洗手间
无限量高速上网
健全家庭不要单亲家庭
……

当然,我们总是这样告诉家长们,如同选择公立学校一样,你可以申请三所学校,但最后拍板在教育局。意思就是你有选择权但没有决定权。同样,忠言逆耳:你其实没有条件选择寄宿家庭!碰运气!我们帮过一些朋友探路,在孩子未入住之前走访他们提供的寄宿家庭,通常有口啤的寄宿家庭总是抢手货,好东西资源紧缺。而且孩子未入住之前,寄宿家庭总是很热情和客气的。加拿大人相对还是友善和简单的。

选择寄宿家庭最基本的条件
根据我们帮过一些家长们探访多伦多寄宿家庭的经验,我们认为,为未成年的少年留学生选择寄宿家庭最基本的条件:
位置,距学校和公共交通的距离,乘车距离,
空间,寄宿家庭住宅面积,公共活动面积,
设施,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设施足够,可供寄宿房间的大小,室内是否有宠物或存在有毒物质,
背景,屋主族裔及职业背景,
成员,家庭状况甚至兴趣爱好,饮食习惯,
经验,有无接待国际留学生的经历,与社区学校关系,
要求,他们对学生规定或要求,例如作息时间、进入规定,
………

插图

为什么总有矛盾与冲突的?
每个寄宿家庭背景不同,每一个入住学生情况不同,所以,大多的不同放在同一个空间,矛盾和冲突避免不了的。而且如同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故事,留学生里寄宿家庭的故事的版本也不一样。
很奇怪,如果你打寄宿家庭故事这几个字在网上搜索,你读到的多半是坏消息。投诉的、讲坏话的居多。寄宿家庭大都是收费的,无论是纯粹出租房间还是吃住全包,收费服务难免会有投诉,这是正常的。俗语说得好,好事的留十里,坏事传千里。坏消息比好消息传播力更大。我这样说是要安慰中国的父母们。否则,加拿大的陪读父母队伍更加扩大。
如同选择学校一样,我们尽量为儿女选择大多数人认为好的学校,但是否适合你的孩子还是要孩子入读后才知道。适合才能算是好的。选择寄宿家庭道理也是一样。孩子和寄宿家庭和睦才是最理解的,这里有寄宿家庭责任,提供足够的食物、安全居住条件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同时孩子也要适时做好调整,提出你的要求、意见,做好你的本份,实在不行,同你的监护人商量,更换新的寄宿家庭。一句话,让孩子也参与选择,待他们入住后学习协商、调整,尽快适应。

前不久,多伦多华人主流媒体,《都市报》关于多伦多寄宿家庭曾经采访过哥伦比亚国际学院国际部负责人谢燕萍.谢女士表示,10多年前到达本国的留学生尤其是华裔留学生还不多,本国许多住宿家庭主要以西人为主,他们乐意为这些新人提供协助,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和照顾,将留学生视作一家人,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能力得到很快提高,并逐步适应加国文化,而寄宿家庭本身也有机会接触东方文化,寄宿家庭与寄宿留学生间产生一种亲如家人的感觉,可谓两相宜。
谢燕萍也表示,时下的寄宿家庭,可能限于经济状况,不少均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忽视与寄宿学生的沟通,饮食、生活习惯,文化语言的差异,导致许多不愉快发生。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现时的留学生群体与十多年前也有明显不同,新一代留学生有待提高吃苦耐劳以及适应能力,以学业为重及谦虚谨慎的人格也应得到提倡。

我十分认同谢女士的看法,时间不同了,留学生年龄、结构、层次、家庭背景己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国”人,有钱就会任性。另一方面,加拿大乐意承接留学生的寄宿家庭阶层也在演变中,其中最明显的是功利性更加强。

插图
去年,我替一位贵州朋友去探望他们孩子打算入住的寄宿家庭。我们是谈话是从这家主人羡慕中国家长那么能力把孩子送出来。这位4个孩子的父亲感慨地说,“以前我们做寄宿家庭,都是大学生,甚至有些是研究生,现在我们忽然发现,研究生基本上自己会找,不用在寄宿家庭里面,跟几个同学一起,大学生也是这样,反而多了需要别人照顾的寄宿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出来,他们很多的自理能力都不行,我们有点担心,不过,不管怎么样,我真的看得出,这些孩子来这边读书真的是幸福的。”
我说,“你说他们幸福是因为他们年龄小,所以相比你的孩子,你不会把他们送出来到中国去读书或者到国外读书。”
“那真的是绝对不会的,在加拿大有多少中学生会到国外读书,可能会有一小部分,读私校的孩子会去国外做交换生,但是一般读公校的学生是没有的。但是我说这个幸福的原因不是说他们来到加拿大,他们来的时候都是拿最新潮的,新款的苹果手机,你看我们的孩子都是拿破旧的。第二,你看他们来到这边,都有银行卡,在我们这边,16岁以上的孩子就开始有银行卡,实际上里面的零用钱是少得可怜的。除了这些之外,你看他们多幸福,什么都是新的,新的电话,新的电脑,有些还有新的包包,LV的包包、coach的包包。我们的孩子相比他们来说,真的不如他们,他们连多伦多没去过几次,更不敢奢想游学、留学。中国孩子太幸福了,在物质上来说,我觉得中国真的比加拿大还要厉害,加拿大的孩子真的是很穷的。”
“你表面看他们很幸福,其实你有没有看到他们很不幸福。”
“那肯定的,不幸福就是因为他们跟父母分开了。”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我说,“他们还有一些不幸福的。”
“那是什么呢?”
我说,“说来话长了。所谓的不幸福,最简单一点,寄人篱下这个道理你明白吗?”
“我有点明白,但是也有点不明白。你看,我们给他煮了东西,他吃就行了,他还有什么不幸福的?”
“这点咱们在中国也可以,因为他们都有保姆,能够出国的这些家庭都是环境比较好的。但还有一点,他在他家里面,他上网没有时间限制,在这里可能有限制。”
“但是网速更加快呀。”
“在中国,洗澡没有时间的限制,他喜欢洗多久,就洗多久,他父母不管他,你看这里,每次洗澡一般限制孩子多长时间?”
“我限制他们,一定不能超过10分钟,最多15分钟。”
“第三个,你说他们幸福吗?他们吃的东西不是他们想吃的,他能幸福吗?”
“那是的,饮食习惯要归乡随俗。”
“他们小小年纪离乡别井,表面上他们叫你们爸爸、妈妈,其实你想想,他们会乐意这样叫吗?他只是把它作为老师或者英语老师教他们这样叫的,其实不可能跟你做朋友的,还是怎么说呢?还是陌生人,虽然在同一个屋檐里面,但是他们觉得你还是外人。你想想,从这点上来说,他们要是待在家里面,跟父母在一起,他们多幸福?”
“是啊,为什么他们还跑出来呢?享受这种不幸福呢?”
我说,“你有机会问孩子呀?”
……

四个故事:我们的孩子如何同寄宿家庭相处?
故事一:Allan入住一对英国移民家,男主人是退休教授女主人网上教书,俩老人没有孩子,希望家里有个伴。不少人羡慕Allan好运气。但Allan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读不出。Allan英语很差,从ESLA级别开始,他一点儿都听俩位老人家所说的。最要他命的他吃不惯老人家做的饭菜。用他的话来说,寄宿家庭好似喂兔子一样,天天煮红萝卜蔬菜。他们后花园有个菜园子,老人家把菜摘下来直接放在餐桌上,说是最健康的无机绿色食品。吃惯川味的Allan用“老干妈”拌着吃,中午则在学校附近中国杂碎馆吃外卖。
我的Tips:
1、与其叫你的寄宿家庭学的中国菜,不如你留学他们所做的荣式中有什么是你喜欢的,你记下来,然后告诉他们,让他们多做你喜欢吃的。做他们拿手东西总比学做新的东西容易;
2、你仍然保留“我的中国心”,但在“我的中国胃”里也慢慢加上新营养,想要英语讲得贼溜溜的,你起码肚里有些加拿大当地面包牛油疏菜诸元素。

故事二:Cindy是北京的女孩子,她的这个寄宿家庭是意大利人,能做很多中国人喜欢吃的东西。她一来这个寄宿家庭,他们就跟孩子说你不能碰厨房内任何设施(如灶头、微波炉等),过了一段时间又说,你不要要求我会做A、做B、做C,因为我们不是你们国家的人,但是我在做我喜欢吃的东西时,你要记住哪些你是喜欢的,我下次给你做。慢慢的,我再问你喜欢吃什么东西,我尽量去做我认为你喜欢的东西。不过,你要明白,你喜欢的东西,我做的东西不一定是很地道的,但是我会把你喜欢的东西记下来,这样就形成了为你说不上量身订做,但是起码是你喜欢的一个菜单。因为用这种方法,他们相处得还算比较满意。他们一起去购物的时候,这个女孩子告诉他们,比如她喜欢吃一些简单的洋葱炒蛋,寄宿家庭做不出她想吃的味道,她自己尝试在寄宿家庭里面做出来,然后告诉他,他在旁边看着她怎么煮这个菜,寄宿家庭也放心,从此,她也有机会做出自己想吃的东西。
我的看法:
1、许多寄宿家庭不允许孩子进厨房开火做吃的,因为孩子小,不安全,出了有他们负责不了。如果讲好学生不能碰厨房内任何设施(如灶头、微波炉等)你要在主人指导下有限度使用厨房设施,千万不要乱来。
2、同寄宿家庭交朋友你要让他觉得你有价值,除了每月交费用外,你还会教他们一些中国菜式,省得他们花钱去光顾中国杂碎馆,说不定他们还可以在自己朋友圈子里炫耀一番呢。

故事三:小王的寄宿家庭对她的要求可以列成一张清单:没有特殊事情,不能上到主人的二楼生活休息区;如不能在他们家招待同学;不回家或迟回家,必须打电话告。他们家有个同小王一样年龄的孩子,可是他们交流不多,各自基本是呆在他们自己的房间内的。小王告诉家里,她的交往除了在加拿大的同学外,估计仍旧是国内的同学朋友了。
我的观察:
1、不要奢望寄宿家庭对孩子的英语有很大帮助,他们只愿意提供一个住和吃的地方,不愿意承担任何额外的义务。孩子尽量在学校认识同学朋友。不是每个寄宿家庭都会成为“英语之角”!
2、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她是否喜欢同人打交道,她\他是否更关心吃饱、吃好,还是其他的呢。和孩子商量,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寄宿家庭,鱼与熊掌不能兼顾。

故事四:有一天我和太太去探望附近的三个学生,他们向我们投诉最近老吃不饱。之前我们见个屋主,是个年轻人,他那天恰好不在。太太叫他们事先做好晚饭拿出来。三个少年人吃这些也少得可怜。我们把三个孩子拉回家里,让他们美美地吃了一顿。然后教他们,你们要好好地跟屋主讲,你们吃不饱,加大份量。几天后问他们,才知道他们和屋主有沟通上误会。屋主旅游了,叫母亲代劳。老人家按本地孩子份量做了,屋主叫三个孩子实在不饱可以翻冰箱里东西,用微波炉加热可以吃。当然,我也听过有些寄宿家庭比例令色,例如,冰箱里的东西不可以动,煮了什么就吃什么,更加离谱的是在牛奶瓶里划一条线,规定留学生只能喝到线以上,线以下留给他家孩子喝的。
我的建议:
1、吃不饱一定要提出,不敢自己提出就向学校老师、监护人,甚至自己父母。少年正是发育长身体关键期,学习可以放慢点,身体健康最重要;
2、不妨每天都把正餐拍照发给父母或监护人,让他们有所了解,对于那些心怀不轨的屋主也有威慑作用吧。

总的来说,关于寄宿家庭除了住的条件要安全之外,吃的要可口,这对于很多中国的小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毕竟在中国,假如他们住校,他们没有任何选择,但是不管怎么样,起码口味上对得上他。在一个新的国家,在一个新的文化里面,假如他要住在当地人的家庭里面,口味对他是很大的挑战。不过可以这么说,你真的想要别人做你喜欢的东西,其实你是在给别人添麻烦。你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对另外一种文化不是很熟悉的人要做出另外一种食品,这是多么大的挑战,即使做出来,可能也都不是你满意的,与其那样逼他,制作麻烦,他做出来的不是最好的,倒不如让他做自己最好的东西,等他们做出来之后,你告诉他,你喜欢什么,他们记下来,一个星期有七天,起码有一半时间他做他拿手的东西,你又觉得是好的,喜欢的,起码你不会那么难受。
我有时候会跟那些孩子说,在你们家里面,你父母做的东西,你未必很喜欢,但是你每天也吃了,只不过你不会太多挑剔,而且你挑剔,也没有选择。来到寄宿家庭,你也要有这样一个概念,他不可能每顿饭都好像餐馆那样,或者量身订做的私人厨房、私房菜,你在外面吃东西,还可以点菜,在寄宿家庭里吃饭,你就当做在你家里吃饭一样,你父母所做的,尽量去迁就,但是你迁就不了,你也要正常吃,正因为我们有时吃一顿不好的,当我们吃到可口的食物,我们才会享受到美食,这个时候对寄宿家庭加以表扬,我相信他更加卖劲做可口、好吃的东西。
出于对未成年人的负责,有经验的寄宿家庭会制定一些“家规”,例如,作息时间,加拿大人习惯早睡早起;个人隐私,客人未经允许不能出入主人房间,或者动用某些私人物品、食品;帮做家务,剪草、倒垃圾、洗碗碟之类;清洁个人卫生,洗衣干衣、收拾房间,等等。这些“家规”有些写成文字贴出来,有些是口头讲的。入乡随俗,家长把这个道理灌溉给孩子;约定俗成,孩子们要清楚游戏规则不同在中国了。

延伸阅读:寄宿家庭的家长教孩子如何收拾房间
我去拜访Aden的寄宿家庭Eve,Eve说,“你来得真好,你去看看他的房间。我觉得惨不忍睹,但是因为这是我的家,所以我必须要他收拾干净,如果不是我的家,它怎么乱,就像垃圾岗那样,都与我无关。”
我进到Eden的房间,说老实话是没办法进去的,一推开门,床上是臭袜子,地毯上是一堆吃完东西的垃圾。最让Eve感到心疼的是,“你看,他竟然把球鞋、脏脏的鞋不放在门口,而是靠墙壁放着,我的墙还是刚刚粉刷过的,弄得脏、黑黑的。再看看他的厕所,它都已经堵过几次了,有一次它堵住了,我要叫外面的师傅来帮他清理,以至于他自己都要罚款赔偿差不多一千块加币。因为堵住了。”
这位家长说,“今天,我当着你的面教他怎么收拾房间。”于是,在Eve的督促下,Eden乖乖地把地上的书放到书架里,桌面上垃圾放到垃圾筒,洗完的衣服叠好,忙了好一会儿,房间秩序有点样子,Eve给了他一个吸尘器,叫他把地毯重新吸过,虽然他昨天才吸过尘。Eve说“怎么看得出你是不是吸尘干净的,我一看地毯吸纹路就知道的。还有鞋子放在鞋柜、被子放得整整齐齐,人也舒服。”Eve用英文跟Eden说,“我怎么觉得我好像你妈那样的啰嗦你”Eden傻笑。
我对Eve说,“你算好是好人了,你教他,他听你的,很多孩子你教他,他就是不做。”
“为什么他们不做呢?”
“在家里面他们不需要做。”
“怪不得,我叫他做的时候,他开始很委屈,他说在家里面,他从来都不用收拾这些,他只需要负责学习,其他的事情都是他的保姆,要是保姆不在,他的父母去做,他说他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的,没有一个人来收拾东西的。”
我说,“是啊。”
“照你这样说,我要表扬他,因为他愿意听我讲,去收拾自己的房子。”
“是的,所以你不要给他太多压力,一步一步来,不过有一点,他愿意听你的,说明他可以去教育。”
趁孩子下去倒垃圾的时候,我对Eve说,“你要忍受,他有可能几天之后又乱七八糟的,你可能要规定他一个星期要来检查,怎么样去做。”
他说,“Frank,你的孩子是怎么做的?”
“我的孩子也做得不好,不过我的孩子知道,因为他们都是在学校里面住校,学校里面有方法怎么样管理这些孩子。其中有一条就是用零用钱的方法,老师每天都要来检查他们是否做好了清洁,搞好了卫生,否则他一个星期就没有零用钱。没有零用钱,他们就没有办法上街去买东西。学校用这样方法来逼他们管理好自己住的宿舍卫生、清洁。”
“噢,”Eve等孩子倒完垃圾回来,从柜里面拿了一个冰棍,奖励这个孩子说,“你做得很好,叔叔说,你比其他的同学都要努力,我希望你能够一个星期保持做一次,我们看看要是你可以这样做,我们就一起去外面吃东西,我带你去吃中国菜,因为我知道你喜欢吃中国菜,而我做不出中国菜。好吗?”Eden点点头。
寄宿家庭有这样的心思去教孩子怎么收拾房间,这当中也看得出他的那份爱在里面。说老实话,中国很多的留学生来到加拿大,怎么样收拾房间,怎么样调理,这都是必修的课程,亡羊补牢未晚也

我后来有机会跟一个朋友分享这个故事的时候,他说,“哎呀,你不要说这些中学生,就算大学生也是这样的。”接着他讲了自己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来到这里读大学,我去接飞机,刚好看见那孩子就在那里打电话,他妈妈从中国打来的,他把电话递给我。你听,我妈要找你,那边我的朋友说,拜托了,麻烦你帮他看看怎么样打开那个箱子。打开箱子?什么意思?不是他收拾的行李吗?对方那头连声说不起,是我帮他去收拾行李,孩子他连箱子怎么打开都不懂。妈妈在收拾行李的时候,他在跟同学聊天。电话里那位朋友说:我已经把孩子交给你了,麻烦你帮他吧。听完这句,我觉得沉甸甸的。后面接着发生的事更令人惊讶,我帮他把行李搬回家,开了行李箱,对孩子说先把衣服挂起来。他说叔叔你可不可以帮把衣服挂起来,我不会,之前在国内读大学,我妈差不多每个星期的周末都学校帮忙清理房间、衣服,我不清理。我一听差点气炸了,撇下他就走。可是没办法,他新来乍道,我只是后悔答应了他的父母。这样孩子送出来不知是祸还是福。但我却给害惨了。

尾声:我也曾被寄宿家庭赶走过
今年中,我帮一个学生转校,在中学的学生指导中心取得一个寄宿家庭地址。我和读10年级的Wesley顺路探访这个未来3年住处。我们俩对这个新地方还算满意,Wesley还选定一个大房间。我和女主人协商6月中学放假前我带孩子过来办手续。
期末考试完了,我联系女主人,她却告诉我大房间已经有人给了定金,我们只有小房间。Wesley不高兴,我反过来劝说,可能我们没有说清楚,她怕房子租不出去吧!我开车接Wesley,并吩咐他记得带上1600元(一个月房和一个月按金)。到了那,Wesley看小房比大房间更安静,心情转好。但他告诉我,他忘记带钱了,马上去取银行己经关门只能在自动柜员机取钱。这里的自动柜员机一天只能取400元。我只好实情告䜣女主人。谁知她马上转了脸色,说,你们没有诚意要搬过来的,一点钱都没有带来,不守诺言,她不租给了。我还解释一下,她连我也骂,孩子不懂事,你这个大人为什么也这样不守信。她下驱客令,我们被赶出大门。我把孩子送回住处,把车开到附近银行,我觉得自己有错,打算我替垫上钱,打电话给女主人,她一口回绝!
事后,Wesley逢人就说,幸好我没有搬入,他说,这个寄宿家庭女主人脾气那么差,我只是做错了小小她叫我们立即离开,如果我真的住进来,难免有什么差池,她说不准叫我滚蛋,我不成了流浪汉!
哎,孩子必竞孩子,我心里暗暗想,你做错在先,不守承诺,连累我也被人赶出大门!

第三周,如何跟老师沟通?

9211
天高云淡,秋风萧瑟,多伦多开始转凉,早上温度12度左右。我要提醒孩子们出门上学多穿件衣服。看一眼墙上挂历,下周就是中秋节,时间过得真快,开学已经是第三周了。

来信回复
1、天津刘妈妈:我家男孩在公立学校念11级,开学那星期上课听不懂,后来再问他,他说还在适应中,再追问他有没有跟老师讲讲,他不耐烦,说会自己弄妥的。我有点替他担心。11一12年级是关键年级,在国内我早就跑到学校跟老师商量。但我在国内,不知道怎么样跟加拿大老师沟通?
2、9年级陪读妈妈:我家女孩已经适应这里的节奏,我看每天只上4门课,没什么作业。她那么轻松我反而心里没底。我想去学校问问但我不懂英语,乍样跟老师讲?
3、南京的Ellen:孩子被天主教教育局录读12年级,但来到这新生水平测试说他英语不行,他要改读11年级。我们是工薪阶层,准备的钱不多,我担心他明年上不了大学。其实他的英语可以的,雅思也考了6.5分。孩子说他测试只是时差没倒好休息不足才没考好,他听课没有问道。我要他跟老师说,他一直在拖,我不知他是害怕问还是不知道找谁。在国内他什么都不用管只顾坐在教室就行。后来,我再追问几次,他干脆不理我:要问,你自己去,问她为什么帮我这样选课?

简短回答:
1、懂英语的好办,写封邮件去学校,跟老师谈谈你的想法,加拿大老师喜欢家长高度参与孩子的学习。
2、在当地陪读的即便英语不好也可以去学校跟老师沟通,学校一般会提供翻译帮助的,实在不行,拉上孩子当翻译。
3、英语水平弱些,在国内的家长们,还是要靠你家孩子做拐杖,希望从孩子只言片语里拼凑成清晰图画,当然,你还可以委托别人帮忙。
我们这个星期的工作就是受留学生父母的委托,分头去不同学校,约见孩子的老师。我挑了一个最艰巨的任何,帮一个刚到12年级的孩子重新调整课程。

孩子们在加拿大上学,家长们如何跟老师沟通,这不仅是新生家长急切关注的,也是其他家长想了解的。

我们搜集了一下,新生家长们通常想跟加拿大老师沟通的内容: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不知道是语言问道还是学科内容?
—-孩子课程不是他兴趣的,不知如何选择?
—-怎么知道中国所修的课程如何换算成这里的学分?
—-孩子仍未能适应学校生活,怀念中国的学校生活?
—-孩子一直表现不错,但现在却与大人期待有手入;
—-孩子不懂得如何参加课外活动、学生社团和俱乐部;
……
当然,其他留学生父母想从老师那里了解的信息内容,主要有:
—-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选修课程是否目标一致?
—-ESL孩子如何同讲英语的同学相处?
—-如何知道我家孩子在校表现正常与否?
—-希望老师告诉我们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怎么样督促孩子学习?
—-孩子如何报考大学?家长怎样从旁协助?
……

同加拿大老师沟通途径:
—-邮件或电话;
—-约见面,一对一交谈;
—-参加学校开放日活动、或者新生培训周活动;
—-参加家长老师见面会:每个学期都会举行,相当于中国的家长会;
—-参与学校校务委员会:通常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家长随时可以参加,这是学校管理层、老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以及社区,多方沟通平台。

中加老师有别
在中国我们的家长大都知道如何跟老师沟通,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家长们习惯跟老师有沟通的。学校会通过校讯通、家校本、家长会和家委会等,跟家长联系。不过在中国通常家长的责任把孩子送上学,其余的事似乎都是交给了学校。
中国老师比较权威。
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手段等诸多不同,加拿大老师角色同中国老师角色不一样。教师只是一份职业,公立学校的教师还有教师工会,不时你会听到教师罢教、按章工作等消息。这一点在中国是非夷所思不可能发生的事。

在加拿大你随时可以约见相关的老师,包括:
—-Home room teacher班主任
—-Student adviser or counselor 学生辅导员、顾问
—Course teacher任课老师
—-School head or president 校长

一位在加拿大教书多年华人老师分享:加拿大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和家长的期待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1,、准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这个她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则,上课表现好坏、学习成绩优劣是另一回事;
2,作业须按时、按量完成,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讨老师欢心;
3、参与课堂上讨论,多与同学交流。她提醒少年留学生改变国内填鸭式等待被人喂食的习惯,主动参与,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打分除了出勤分外还有表现分、合作分的:
4、学会对自己负责,老师不是保姆。她又提醒留学生,这里老师不会督促你干这做那,象中国老师那样。(我有一个孩子做好作业忘记交,第二再补交,老师拒绝接受,孩子少了一次学习成绩。)
5、随时可以请教老师,直接同老师沟通的学生最受老师欢迎。

老师对家长的期待
1、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能把孩子推给学校“扔下不管”;
2、学校是传授知识场所,孩子的习惯培养、价值观形成还是靠父母;
3、老师乐于与家长定期沟通,不要出现问题才临时临急报佛脚。
结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老师、家长三方互动,各施其职各尽其责,但学生是主角!
故事一,新生家长要加压,学校老师却要减压
一对留学生父母见私校校长,我作陪做翻译。校长拿出一份学生报告表),说:“你们的孩子
成绩还算可以的呀。”
女家长撇撇嘴:“孩子数学只有60分,社会学只有55分,这也叫还可以?这样的成绩能考上大学吗?”
校长大致明白了这对家长的顾虑所在,向他们解释:“孩子进入学校只有半年时间,这么短的时间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他已经慢慢习惯了学校的学习方法。加拿大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很不一样,我们不仅仅只看成绩,最主要是看孩子是否在进步。”
顿了顿,校长补充道:“孩子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英语,要是他英语不好,上课时就听不明白数学或者社会学这些课程。”
这对家长的顾虑和困惑,让我深有同感。我的两个女儿到加拿大上学,除了英语是难关之外,第二个难关就是社会学,为什么呢?你想想孩子在中国读书,无论是文科、理科,有哪科他们觉得是最难读的呢?就是政治,因为政治孩子难以理解,都要靠死记硬背,不像数学靠公式,不像语文能靠阅读,也不像英语掌握一定词汇量问题就不大,加拿大的社会学有点像我们把中国的政治,把社会常识、通识教育这些东西放在里面,你想想一个孩子哪能一下子明白加拿大的一五一制度、原住居民,还有很多历史,光是人名就能把他们累得够呛。假如孩子还是用中国的方法学,那就更难了,所以我两个女儿在这科里都不会得高分。
我讲完两个女儿的经历后,校长连连点头:“孩子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家长依旧很担心:“照这样下去,孩子会不会留级?如果留级了会不会影响她将来考大学?”:校长”:我知道在中国学校和家长无形中会给孩子很多压力,但在加拿大恰恰相反,首先是给孩子们减压。因为孩子离开中国去了加拿大,本身对新的环境就有压力,而且语言也不是她的母语,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给她们减压,孩子觉得压力小了,慢慢地就会有自信。根据我们的了解和观察,你们的孩子除了语言稍差之外,也缺乏自信。看看老师给她的评语,完全没有分数的问题,而是希望她上课时多发言,多参与团队的活动,通过这些提高她的英语水平。如果英语一直不行的花,她怎么会有自信呢?所以我们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不要让她有太大的压力。”
校方的耐心解释,消除了这对夫妇心头的疑虑。

故事二,别老盯着孩子的缺点,要欣赏孩子的“闪光点”
有位家长见完老师向我投诉,加拿大老师太不负责任了,明明我的孩子学了快一年成绩还是一般,这位老师还说我的孩子不错,很好的。我明白这位家长的感受。
在中国,家长和老师沟通大都围绕孩子学习成绩,但在加拿大分数挂帅这一招行不通。在这里的老师眼中,每个学生都不一样,不能用分数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看重学生努力过程,成绩只是水到渠成结果。不少老师要我跟留学生家长解释,单看成绩是对教育偏差,只看成绩会阻碍我们看到孩子思想和心理。所以,这里老师更容易看到孩子身上“闪光点”。比如,这位投䜣家长的孩子,老师告诉我,他整天乐呵呵,喜欢帮助人,还是留学生中最受欢迎的。老师说,如果该学生报读社工,他一定会写推荐信。
加拿大老师不会只盯着孩子缺点,而是看到孩子闪光点。凭着这些条件,孩子上大学不成问道。

说到这,大家应该有个概念,知道如何跟加拿大老师进行沟通了吧?

留学加拿大不轻松:第二周一系列测验考试开始了

Photo 2015-09-19, 9 34 14 AM
“朱老师,我妈向我推荐你写的书,我一看书名《轻松留学加拿大》,马上放一边。出国留学,全新环境的环境需要适应,那来的轻松呀。开学第二周,我已经有好几个课有测验、考试。我读12年级,每科成绩都与报读大学专业有关,压力超重。我建议你不妨写一本《留学加拿大不轻松》的书,我向你提供素材,如何?”
这是我在自已的微信公众号:加拿大朱凡 收到的一条留言。

如果你是我收到这样的消息会是怎样的反应。坦白地说,我心里多少有些不爽快,你连我的书都没有翻一下,怎么知道我讲的是什么呢?
正如我在该书的前言所写道:“本书取名《轻松留学加拿大》是一位热心读者的提议,她期待通过我们这些先行者宝贵经验的分享,让那些打算把孩子送去留学的中国家长们,那些打算在加拿大读中学的中国留学生们,以愉快轻松的心情阅读本书的同时也有所收获。我采纳了她的意见,我希望能借助本书同中国的朋友们筑起新的沟通桥梁。”
求学问,要努力地付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加拿大都要是吃苦,绝对不会是件轻松的事情。但如果有人给你指点迷津,解决疑惑,减少你在前进路上的障碍,你是不是轻松些?
少年气盛,个性张扬,我气量大些,实在没必要与他斗嘴。自我安慰了一番,这件事也搁置一边。

吃晚饭时,我听见小儿子有意无意之间说道“妈咪,我明天有数学测试。”
妈妈有些不解,“奇怪,从未听说过你怕考试,为什么突然之间提醒我你要考试?是不是你觉得在加拿大念书有困难吗?”儿子在中国上了7年学,回来在加拿大读书有一年时间了。
“10年的数学我在中国学过一部分,一点都不难。”
比起中国的应试教育,即使是开学后不久的测验在妈妈的眼中只是小菜一碟:容易的事。“你肯定想找个藉口饭后不去洗碗的!”妈妈识破了孩子的“阴谋”。
孩子欲要开口争辫。
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走吧,我帮你洗碗,复习去!”
“还是老爸了解我,在国内,从小学到初一,7年的我已经’百考成精’,习惯了考试。只是在加拿大,英语我刚从转到正常英语,还是有点难,担心考不好。10年数学我学起挺轻松,不过,越轻松越有压力,因为我对自己有要求:我要考高分。老师和同学似乎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学生有一种印象,我们数学特别厉害,所以我不考好,也辜负了自己和大家的期待!”
英语难,学起来压力,数学简单,考试却不轻松,我在琢磨这当中的关系。

“我回来啦!”二女儿风风火火地推门进来,还未坐下,她急忙地说:“今天教授又布置一批作业要明天交的!” 她读设计,今年刚进大学。开学二周我看她比谁都忙碌,每天早出晚归,嘴里老是唠叨“作业、作业”。从前读加拿大中学那种优悠的日子己经不再重现。
5年前二女儿在加拿大读高中,除了第一年要过英语关之外,没听她说过加拿大中学的辛苦和压力,升上大学情况完全不同。
二女儿放下饭碗,忙她的作业,我估计又要忙到半夜。

剩下我和太太收拾枱面。哦,对了,大女儿还在学校没回来。大学最后一年,也够她忙碌的。
看来,开学进入第二周,学生们忙碌的生活己经是进入常态。

平心而论,加拿大上中学比中国上中学要轻松一些。你看,我那读10年级儿子的课程表与他读初三的中国同学比较,课程少了,时间多。
1
儿子一年课程表
3

2
国内朋友带自己孩子制定一周作息时间表
Photo 2015-09-19, 9 34 02 AM
网友传来广州高一课程时间表。
今年从武汉来的小刘,她告诉我,在中国读高中,早上八点钟开始上课一直到下午4点到5点钟下课,中午有休息,但是晚上还得回学校去晚自修。高中大部同学都是住校的,专心为高考冲刺,所以从睁开眼睛七点钟开始起床,到了晚上十点钟结束, 上床休息,一共是15个小时,当中花在学习上起码有12个小时。她才来不久,最大的感受是在这里读高中,九点钟上课,下午三点下课,中间有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加起来也就是6个小时,但在学校里只呆在5小时左右。作业大都在学校完成,晚上回到寄宿家庭再做些自习,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结束。也就是说,在加拿大读书学习的时间要比在中国少了一半,多出来的时间我们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从杭州来多伦多读12年级的小菲,是学校的文科尖子。虽然才来不久,她感受到加拿大高中毕业班的紧张节奏,但与国内她的高三同学备战高考最后决战前夕,缺少了浓浓的火药味。她特别叫同学传了2张上课表给我,一张是公立学校,另一张是国际学校。
scan_0000_6

5
同她语言之间,小菲给我有一种胜利大逃亡的感觉。

一段插曲:吓倒洋校长的高考班
今年4月,应邀我们参观南昌最有名的四中。步行到了教学楼,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醒目地写着:离高考还有100天!教学楼的墙上还挂着几条硕大而鲜红的横幅,上面写道:“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为了明天,拼命了!”、“没有高考,怎么拼得过官二代、富二代?”……我把这些翻译给洋校长一行,洋校长张大了嘴巴:“这有点像古罗马的竞技场啊,是要打仗的节奏吗?”然后非常好奇地拿出相机来拍照。
我们进入一间教师参观,这是一个高三毕业班,教室的同样挂了一些非常骇人听闻的标语。洋校长边看这些标语边问我:“在这种氛围下读书,孩子们怎么会有快乐?他们拼死拼活的,是要和谁拼呀?”
我告诉她:“不仅要和别人拼,也要和自己拼。因为在中国就是一考定终身,所以这样紧张的气氛,大家都习惯了。”
“你们一直都这样?”
我说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就是这样,一考定终身。在古代的时候,北京有一个国子监,考生是从县里考上来,考到省里后再到京城赶考,就在国子监里面,这是一个国家级的考场,吃住都在这里面。
在教室里我们看到,每个学生的桌面上都堆满了各种课本和复习资料,站起来齐腰。我们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时候,学生们都在埋头做作业,好像我们根本不存在一样。这让我想起了我大女儿中考那年,我去过他们课室,我开玩笑说,我看你们所看的书,所读的资料堆在书桌上真的比大学教授的还要高。她说她已经不算夸张了,有些同学除了教室里的这些复习资料之外,宿舍有一大堆,起码有一米高。我说这样是什么感觉,她说是一种想快点解放的感觉,所以中考一考完试,他们把这些书全部都扔到课室的一个地方,然后一起去踩,一起去狂叫,甚至有些同学不顾学校的规定,把书从楼上扔下来。我能够想象孩子们的那种痛快和宣泄,在这种环境下读书,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是一种扭曲。
出了教室后,学校李校长好奇的地问洋校长:“你们里面张贴一些什么样的标语或者口号呢?”
我把这话跟洋校长翻译了,洋校长说:“我们学校里面没有任何张贴,以前会贴一些不准抽烟的宣传语,因为校园里面不能抽烟,当然中学生不会抽烟,所以我们只是在饭堂里面——因为有些是教职员工——张贴一些类似的东西。在课室里现在会贴上‘不准吃花生’,因为在北美,很多人对食物过敏,发生过有人吃完花生,包括花生米、花生酱,反正跟花生有关系的东西都会有过敏,并送过急诊,从此之后,学校的董事会就规定,校园里面不允许吃花生,大概就是这样的东西。”
李校长有点不大相信:“是吗?”然后面向我,我说是的,加拿大的学校里没有这种标语,就算是考试前后也没有,因为他们觉得学习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没必要搞得好像要上战场一样。
这让李校长有些不好理解:“如此一来哪有竞争力呢?人没有压力是不行的,没有压力就轻飘飘的,学生有压力的话才能够有所努力,力争上游。”
她的话也有道理。
我们离开了学校。
回到酒店,洋校长还在回味参观的事。用她的话来说,不是亲眼看见,她不敢相信传闻中的中国教育,震撼的一幕,她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她那间收费昂贵的加拿大百年女子学校那么多中国家长把孩子送过来,因为她的学校不是战场、擂台、竞技场,而是一个学生求学问,学习与人相处,老师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潜能的地方。不过,对于中方校长的压力论她有不同意见:压力就像一个球,你往下按,它是会反弹的,压力越大可能反弹就越厉害了,所以为什么中国校园里会出现学生自杀的事件,甚至到了大学之后不愿意读书,因为孩子觉得不能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我不知该如何评价洋校长的话。假如你是中国的家长,你要是身处其中,你也会明白中国的这种制度,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是很关键的,所以很多人甘心情愿让孩子们承受这种压力,谁也不愿意在这时候输掉。
—-节录2015年华文出版社《轻松留学加拿大》(下篇)

当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社会的制度,不同的教育传统,简单或表面的把中国和加拿大教育做个比较意义不大,真的要作比较只会是满足某些人的出国愿望,成为他们做出某些决定留学的藉口。我把三个孩子送回加拿大读中学,出发点只有一个,希望他们经历过多年的紧张学习气氛和环境后,来到相比宽松的地点,体验另一种的文化传统。
学习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没必要搞得好像要上战场一样。创造能力和想像能力同样与应试能力一样的重要!上周我在滑铁卢天主教公立教育局属下一所中学辅导一位12年级的学生学习,他让我看到一份学校学生活动单张,一所几百人的学校光是学生俱乐部就有好几十个。中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7
只是有些家长和孩子曲解了加拿大中学这种宽松的自由,以致一些少年留学生逃学旷课、不求上进、无心学业,末成年却敢去飙车、聚赌、醉酒、吸烟……我目睹过个别少年留学生干尽“坑爹”事,真的令人痛心疾首。
中学就到加拿大,你在这里就要按这里的规矩,上学、念书、做作业和面对测验、考试。不是我没提醒你,在加拿大中学,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可是五花百门的,例如:Exam, Quiz, Common Test, Essay, Paper, Assignment, Individual Project, Group Project, Presentation, Lab, Report, Summary, Practice, Form, Diag ……一连串的学习术语对于加拿大中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对于中国来的留学生大家须打醒十二分精神,加拿大中学与中国“应试教育”略有不同,这里不会只用一次性考试例如期末考,去地衡量你一个学期的学习,而是综合运用上述那些考核手段和方法,1%5%10%地累积最后得出你在一个学期的总成绩。即便是12年级开学第二周就有一连串的测验、考试,总比“一考定终生”多了些选择的灵活性。
……
晚上忙完了家务,我安静下来,打开电脑,收到一份教育机构发来的邮件,提醒中学家长们,开学了,你要留意身边孩子的情况。原来,加拿大的青少年也有不少压力的。
8
立即,我意识到要对网上那位留言的12年留学生有个回应。我是这样回复的:朋友,你的看法是对,出国留学,从登陆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不是轻松的,开学后二周的测试也罢,未来一年的学习也罢,只要你朝着学有所成的目标前进,你注定比你原居住地和新居住地的同学付出额外的努力。因为你是留学生。但你也注意平衡,注意休息和饮食,对了,我接受你的提议,从现在起搜集素材,说说留学不轻松的事,你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告诉我,我争取明年完成这项新任务。如果我有机会出版,新书的书名《留学加拿大不轻松:中学最后一年的故事》,你觉得如何?

开学一周后,开始困扰我们留学生和家长的几件事情

201409 225
转眼间到了星期六,来加拿大读中学第一周结束了。中午,在多伦多唐人街约了几个新生谈话,了解他们在第一周上课的情况,从他们口里得知,英语、选课和交友是最令他们困惑的事情。晚上,约好和几个家长用微信沟通,,我发现,课外作业、和老师沟通以及补习则是家长们焦虑的事情。
来加拿大念书才不过几天,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已经被一连串的事情纠结上了。

学生篇
什么时候我不再上ESL英语
Wendy在国内念完初三,被录取到加拿大公立学校读10年。开学第一节ESL英语课,她发现听不懂老师所讲的,虽然在国内学了9年英语,新生水平测试成绩是D,她还是自知之明,主动找老师调低一级,从C级水平开始。上了几天课英语还是听不明白,Wendy再次向老师诉苦,又被调换课程从B级开始,终于,她可以安心坐在课室里。Wendy心里很清楚,英语不行听不懂老师所讲的,上课也是白搭的。第一周结束前,指导老师给了她最新一份课程表,英语降低了级别,其他的课程也相应做了调整,难度降低了。这本来是件开心的事,Wendy却不知从那里道听途说,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迫降低一个年级,变成是8年级的学生。
看到她传来的新课程表,我知道向她的忧虑是多余的,我向她解释道,ESL的本身课程以及有ESL辅助的课程,不是取决年级而是根据英语整体水平和阅读开发程度而设置的。我指给她看的其他课程编码仍然是10年级的课程:视觉艺术、戏剧和数学。
我还开玩笑地说,你要感谢老师把你的英语难度一再调低,一方面让你有自信地上课,否则你坐在课室里只会是聋子和哑巴的,你提不起劲头去学习的了;另一方面也让你可以轻松地学英语的同时把精力投入到你不熟悉的其他学科中,4科当中有易有难,齐头并进。
Wendy开心不到一会儿,她又问:什么时候我才不用上ESL英语,直接读正常英语。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让她看了我之前写的关于ESL的文章摘要。
ESL分为五个级别,每一级别内又细分初中高三个阶段:
A,我们称之为英语初级班,这是很简单的第一级;
B,日常的英语,这会增加学生日常用的词语、语汇,学习课堂用语、课堂用语;
C,第三级学校或者功课上面常用的一些英语,会帮助学生在所有科目上英语的应用能力;
D,具有在英语环境里面的学习技能,为了学生将来要选修学术类课程或者应用型课程做准备;
E,最高的级别,也有称为英语之桥,因为学校要升大学、大专,需要高水平的英语,所以这个级别的英语课程就是为那些升大学和大专的学生做准确的。
刚抵加拿大,孩子都能够用中文听说会写,但英语的程度有限。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dguage ,简称ESL)的课程,可以帮助留学生学习英语,让他们能够同讲英语的同学一起学习全部课程和参与学校生活。
中学生有哪些 ESL辅助课程? 特别改编的课程有:历史、科学、职业研究、公民,以及其他的必修科目。要留意的地方:1.中学ESL辅助课程不是取决年级而是根据英语熟练水平和阅读开发程度所设置, 2.学生可以将多达3堂的ESL课程用来代替他/她毕业文凭所需的必修英语学分。
如何选课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学校有一个课程表,列出每个年级可选的课程你要特别留意。详细情况你可以问你的辅导员或者英语老师。

完了,我告诉Wendy,ESL要上几年?视乎你的学习能力水平,通常三个月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英语能力有所提高,一年之后,学习上用英语沟通己经畅通。当然,要完成ESL英语课程和辅助性课程,我估计也要二、三年的时间。

凭兴趣选了课,选错了要多读一年
Paul是国内高材生,来加拿大读12年级。他听说加拿大高中可以自由选课,去学校报到后自己上网选了慕昧已久的烹饪、木工和汽车修理等应用学科。学校老师告诉他,你这样选课一年后毕业没有问题,Paul一听可以按时毕业,一高兴,没有听下去老师说的下半句话,这种选课有可能读不上他的心仪大学的会计专业。我发现了,马上要他找老师改过来,他拖拉了好几天才去办公室找老师。开学第一周学生调课特别多,轮到他时,己经晚了。他应该选的11年级二门数学、会计、经济己经满额,老师只能安排他下学期再上。这样一来,他有可能要多读一年。我叫他星期一再去找老师,看看有什么补救措施,实在不行也先排在轮候名单上,有可能别的同学再调课他可以补上空缺。这个周末他被父母狠狠地训了一顿。
我给PAul解释的大意是:
1, 加拿大高中实现的学分制就是用“两条腿走路”来办教育的。学分制的优越性在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未来发展来选课,假如将来你要读理科类大学的,在选学分选修课的时候你就要考虑选学术类的;假如你只是中学毕业后就出来工作,可能就会选择一些实用型技术的系列。为此加拿大很多高中还专门设立了开车驾驶课程,因为在加拿大16岁以上的学生就可以领取驾驶证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驾驶的课程得到学分,其他还包括一些烹调的学分、男孩子做工艺、修理的学分等等。学分制下“两条脚走路”,一条是升学,另一条是就业。学校教会同学做出两种选择所具体的知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和继续深造的学业做一些规划和设计的,让孩子们在高中阶段里有一种灵活性的选择。因为并非每一个加拿大学生都去读大学,他们可能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读职业大专或直接就业。学分制“两条脚走路”无形中把学生未来去向做了一个分流。这与中国通过中考把学生分流有所不同。
2,每个新生来报到,学习顾问或辅导员都会发一本学校选课指引手册给你,然后他们会教你如何进入学校网站登记,用自己的学生身份号码登录,为自己在新学期里选择要上的课程。所有课程都是用代码的,每个课程都会有5个编号来显示课程的名称、年级和种类,例如9年级的基础数学课 MFN1P, MFN是课程的名称,1代表年级,P表示应用类的。你只要花点时间明白这些代码编号,下次选课你一定会得心应手的。
3,加拿大中学无论哪个省份的中学都会同时提供两套中学课程给他们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去选择,这个选择是从9、10年级开始,我们把这两套课程分为 Applied(应用) 和 Academy(学术)。 应用课程是给那些学生为了满足中学毕业或者进入社区学院(大专)而用,学术课程是为了给那些学生想到大学就读本科而用。教育部门在学校课程代码上会把这些课程分为U 课程(申请大学,大专通用),C课程(只可以申请大专),M课程(介乎学术和应用课程之间)。其中M课程在申请大学时限定不能够有多于3门左右。而大学申请时录取办公室只会看学生在中学时期的U课程,大专录取办公室的人会同时看U课程和C课程。
4, 大都数来加拿大读高中的留学生都是为了继续在加拿大读大学,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高中课程中学术类的课程,对于中国的留学生来说特别重视。从9、10年级开始选学术类基础课程,到11、12年级选修与大学有关的预科类课程。
来加拿大读高中,除了英语,学习上我们还会遇到什么挑战?选课。在中国学生习惯了教育局统一安排,指定上什么课,就吃“大锅饭”式去上课。但在这里9年级开始的学分制,要学生自己选课,而且越往高年级自己选课责任越大,因为同将来大学专业要求有关系。只不过,如果你是高二才过来,只能专心用“倒计式”方法:大学专业要求什么中学成绩你想尽方法去满足,你基本没有机会享受选课自由的“福利”!
Paul很感叹,他只知道来加拿大念高中要练好英语,却不知道还要花些时间了解加拿大学分制下如何选课的。在此,我提醒各位,加拿大各省的中学课程要求各有不同,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课程设置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所学校里,当地学生和留学生取向也不一样,同样是留学生,ESL学生和完成了ESL普通留学生选课上条件要求都有出入。

通常,选课技巧留意以下几点:
第一, 认真读明白学校发给你的那些可提供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指导、说明;
第二, 约见学生顾问或ESL老师听听他们对你规划课程的意见、想法;
第三,向高年级师兄师姐们讨教,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交友:交中国朋友还是交外国朋友?
Timothy和Thomas都是来自中国同一个家乡的,Timothy入读私校,Thomas就读公校。我听他们俩个聊到新学校的印象。
Timothy投诉学校11、12年级大部分是中国来的留学生,很快这些中国同学按原居地、普通话和粤语“扎堆”了。Timothy想假装是不懂中文的韩国学生,但他的姓名用了拼音,出卖了他的身份。没法子,他只能在学校不讲中文,一下课奔回寄宿家庭。寄宿家庭是意大利人但讲一口流利的英语。Timothy父母要他不要交中国的朋友,但他又担心长期下去会被孤立。
Thomas却羡慕Timothy学校有“同声同气”的同胞。他形容自己做了一个星期的“独行侠”:独自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吃饭,他也是一个人生在角落。他来到上10年,但那些班上的同学从小就一起,各自形成自己圈子。教会公立学校留学生不多,他也不想往中国人里扎堆,但又没法跟西人同学套上热呼。于是他只能扮“酷”,整天头戴着大耳机,掩饰自己的孤独。他想同父母讲要转学校。
我没有加入他们的谈话,只是轻轻地问了一句:兄弟,你还记得为什么你要出国?
学英语,练就一口流利英语,完成学业,周游世界,结识不同的朋友。两人答道。
对,如果在中国同学圈子里打混,能早日完成这个出国目标吗?我望着Thomas。
Thomas摇了摇头。
学校中国人多与少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不妨碍我们找些志同道合的中国同学。志趣相同、少而精的中国更能互相支持,互相竞赛。我是这样对Timothy说的。
Timothy在沉思中。

一个过来人的分享:
结交学校当地加拿大朋友,最好的方法是提早到学校报到,参加学校举办的新生培训,同学之间都是陌生人,同一条起步线上。同西人同学交朋友的途径之一是上课,尤其是上体育课。运动是团队合作,运用身体语言,交谈的语句也不会太复杂抽象。另一个好的场合是午饭时间,你专挑那些也是一个人戴着耳机的单个同学,他/她也有可能发愁没人聊天,才把自己用耳机封闭起来的。

家长篇
我是陪读家长,我的孩子一放学回来就玩电脑,问他作业他就说没有,一个晚上都泡在电脑前玩—-没有课外作业,家长开始着急
加拿大小学六年级以前都是玩,在学校里面完回到家里没有作业。但是到了高中就不同了,以安大略省高中9年级为例,几乎每个晚上都会有作业,作业的多少视年级的高低而定,低年纪少一点高年级多一点,到了12年级的时候每天可能晚上都要做很多。
按照安省教育厅的指引,9年级作业至少需要45分到一个小时每天晚上的作业,12年级最多也到两个小时。学校则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必须读书。
我大女儿跟我说她们到12年级的时候每天晚上读书读到一两点钟,跟大学比较起来没什么区别,当然她是读私立学校。我听一些读公立学校的朋友也说,假如你想升读大专大学的话,那10年级就已经有功课的压力,而且越来越大,假如你真的想读一些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可能就是从9年级开始,因为是算学分的,你就开始去做作业了。为什么他们这些孩子到了大学的时候不会觉得吃力,因为他们做作业的强度已经慢慢增加了。

这次新生入学测试我家孩子英语差些,我想帮他找个补习,但我发现学校附近没有补习班或者补习机构——对于习惯补习的中国学生在加拿大不补习,家长怕自己的孩子给耽误了
来到加拿大总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给孩子一段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记住,你为什么把孩子送出来,不留在中国,你是想让孩子在全新的教育环境里成长。加拿大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的不同就在于是教会孩子学习的本领,你的孩子在加拿大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才会学会学习了。家长不要不剥夺孩子成长机会,也就是说假如你给孩子太多的辅导,太多的补习,将来她就不懂得怎么去学习了,这也就失去了把孩子送来留学的意义。教育必须要有认知的过程、改进的过程、实践的过程,然后才会有收获。”
我不赞成孩子去补习,学校里基本上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不同的策略指导,但是不会有补习,不仅是因为好学校不需要补习,而且正常的学生也应该通过自己的摸索来获得学习方法。如果依赖上了补习,她就没有心思在学校里听课,甚至干脆就不用来上课,因为她知道事后补习就行了。

在中国我们对孩子在校的情况可以问老师,孩子来到加拿大,我们英语不行,无法跟学校沟通——家长担心与学校“失联”,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解决这个担忧只有两个途径:
透过同孩子的沟通,和购买本地的留学服务。这两个途径或许我都可以帮上忙。
我们会跟你的孩子交朋友,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明白,父母花钱送他们出来读书,并不容易,爱父母就要尊重他们的付出,爱父母就是要理想父母的难处,有话好好话,把学校的情况,是好是坏,和盘托出;老师的建议,原文直译。
我们也可以代你参加家长老师见面会。
……

开学第一周,要费心、担心和操心的事还真的不少。不过,如果大家还记得在教育局看见这样一张海报:第一周要做的诸多事项中最后一条竟然是:紧张的一周活动结束后,到了周末,看一场新的电影,放松一下。
开学季也是加拿大最美丽的秋季。建议大家放下困扰和烦恼,去湖边欣赏一下大自然的风景,去市区参观多伦多电影节,说不定你还能见到个国际明星,又或者好象我那样,去唐人街逛逛……

参加新生家长培训活动有感

Photo 2015-09-05, 9 17 48 AM
周末我从东部大都会多伦多飞到西部宁静小岛的维多利亚,应邀参加二个女儿曾经就读和毕业的圣玛格丽特女子学校(St.Margaret’s School)2015年新生家长培训活动(Students/Parents Orientation)。几年前我分别送两个女儿入读该校,学校只有新生培训活动,今年增加针对家长的父母培训,皆因学校近年来从中国慕名而来的来念书的孩子增多了,而国内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学校也意识到对留学生父母培训的必要。校长立即想到我,她认为我是最佳人选:二个毕业生家长、该校中国家长联谊会召集人、我的《中学就去加拿大》和《轻松留学加拿大》都有大题素材取于这所加拿大的百年名校的。
我拖了近一个月,最后还是答应了。因为,我回想起当年我们的情形。经过一年多的择校、填表、订机票、打包行李,我把女儿送入圣玛格丽特学校,满以为可以轻一口气,却不知道真正的困扰我们的不是申请入学的过程而是入了学之后,孩子在新环境面对一系列的挑战,我们却帮不上忙;真正的折磨父母的是孩子每周跟我们视频,从开始时她们觉得新鲜好奇到三个月后的种种埋怨和理由充分的投诉,让你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新生家长们比起我们的孩子更加的焦虑和担忧。

我在三天的时间里,有机会同来白中国的家长人们见面交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天晚上我们围坐在维多利亚市区万豪酒店的大堂里的分享。
我对新生家长们说,如果你进入加拿大私立学校,你仿佛身处在国内“麻雀学校”,那就对了。前天我陪一个广州来的朋友和孩子去一家著名私校报到,孩子在学校门口转了三圈不想进去,他投诉父母,什么名校,只有一座楼房,一个操场,不如他国内母校一个年级大楼豪华漂亮有气势。这次有个家长陪孩子去报到,夫妇俩人拉着老师的手说,老师,我们是冲着学校的名气来的,现在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你该打该骂我们没有意见,他都会听你的。老师一听这话,连忙摆手说,我们不允许打孩子。在加拿大,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并非没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么崇高地位。管教孩子是父母的责任。短短的时间里我们的家长已经经历了不少全新的体验
高投入高期待,出国留学是一项花费不菲的投资,家长们自然会有更高的期望值。家长的问题比起学生还要多,这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我解释了中国和加拿大高中有什么不同的方方面面,介绍了加拿大中学的学分制、选课与大学的关系;中学生的留学安全、交友和理财知识;私校学生如何购置校服、二手课本……

交流当中,我对新生家长提出4个意见:
1、用一年的时间你的孩子去适应,让她们学会在全新环境里生存。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时间是孩子成长的见证。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和孩子有个“一年的约定”:一年后,她会有什么收获:英语?专业学科?新的兴趣爱好?交上不同的朋友?
2、你的孩子与众不同,不必因为孩子英语级别被分到的低班,觉得没面子,从而想提早退出ESL。英语基础没有打好,其他各科成绩也不会理想的。加拿大没有高考,绝大多数中国孩子在这所名校里努力学习,读大学是没有太大的悬念的,但读什么专业、大学,看你孩子的平均成绩。
3、留学的主角是孩子而不是我们,即使我们搜集各种学校资讯,对加拿大深入研究,只是为让我们和孩子有共同关心的话题和沟通的内容。如果孩子不乐意接受你的提议,只是说明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小心我们的包办成长的做法。
4、几个星期的好奇新鲜感没有了,我们的孩子会有诸多情绪、负面的投诉,我们要做个聪明的聆听者,让孩子有个宣泄机会,也要有合宜引导,不要担心孩子受苦、吃亏而出面找校长、老师。困难和错折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

最后的一天分手前,我留意到在学校的微信里,家长们互相邀请加入。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能与留学生父母有更多的交流。

同时,我也向家长透露,我正在修改新作《中学就去加拿大(三):头一年的故事》,记录发生在我身边的第一年中学留学生的各种故事,有我孩子的也有其他同龄留学生的。家长们不妨试试动动笔,写下未来一年你和孩子的故事。届时,我会邀请大家一齐出版一本"第一年留学生与留守父母的故事"的专著的。此提议得到当中有不少家长响应。如果真的成事,这也算是我参加这次新生/家长培训活动意外收获吧!

看了儿子的“班规”,我对加拿大中学课堂又有新的印象

Photo 2015-08-20, 1 37 07 PM
当我们把孩子送入加拿大中学,我相信不少的家长都同我一样,对孩子就读的学校一切充满期待,同时也会好奇想知道,孩子上课的课堂会是怎么样的呢?
在我的脑海里忽然出现一个个镜头,那是从美剧、国外电影里看到的画面:教室虽有门但中学生可从自由进出,没有固定的座位,你跟谁都可以聊上几句,喜欢的课随意参与无须规规矩矩举手发言,不喜欢的课那就戴上耳机听自己音乐或者睡觉或者干脆找个借口溜出去呆在洗手间里。哦,对了,饿了,吃块薯片,渴了,开一瓶可乐,不吃不喝也要嘴里嚼着香口香糖。下课了,男生把废纸搓成纸团,比赛谁可以投中角落废纸筒;女生互相取笑谁穿的衣服最出位……我的地盘我做主,喜欢干啥就干啥,孩子们肯定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课堂。
与此同时,我的脑海又浮现另一幅图画,那是我们国内中学课堂的印象……相对比之下,我们国内的课堂有点象军营,呆板、沉闷,充满严肃、紧张气氛。记得小学时课堂秩序出现混乱,我们的老师在讲台上大喊一声:“一二三!”同学们触电式地全体马上回应:“闭嘴巴!”老师再说一句:“眼睛看那里?”下面的异口同声地回答“看老师!”班里很快安静下来。你会看见同学们挺直腰杆眼望前方,双手平放书桌上。什么吃东西、喝东西,随便走动,甚至溜进洗手间玩手机,那是不可能的事。人多,大班,习惯了统一性的严格管理,哎!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潜意识中,我承认自己是崇洋的。不过,我心中那幅加拿大课堂想当然的图画,很快被读9年级的儿子Donald从学校带来的第一份“课堂规则”改变了。
scan_0000_rule3
这是Donald学校发给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纪律要求,一共有7条:
1、发言先要举手,
2、老师讲课学生不可随便讲话,
3、电子音乐播放器、电话等不得堂上使用,
4、维护好课堂学习环境,
5、做好上课准备,只可带笔记本、稿纸、文具、电脑移动储存卡等入教室,不准带食物进教室,
6、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
7、请在上课前或下课后去洗手间。
听儿子说,有同学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请”到课室外的走廊,也有的同学忘记将手机锁在储物柜里(locker),刚好有来电,电话铃响,结果电话被老师收缴,同学下课后检讨一番才能取回电话。Donald他自己也因为去洗手间迟到一分钟,被老师发现,当天放学后我们收到学校打来的电话。
加拿大中学的班级概念同中国不一样,因为实行学分制,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同选一个课程班学科的自然成了同班同学。流动性的“走堂”,十分自由,但每一科的老师在学生上课前也会向每一位学生派发自己任教班的“班规”。
没过几天,儿子拿回家第二份课堂规则。
scan_0001_rule4

scan_0000_rule5
与前一份干巴巴的“班规”不同,这是科学老师发的“课堂协议书”,不但学生要“细化”老师要点,家长还要跟学生一样,签上大名。在12项的规则中,该老师先提出他的要求,然后空出位置让同学填写上自己的具体行动内容。例如第一点,他要求:“进入课室前做好一切准备”,你会看到儿子补充“细化”:“带文具、课本,及缴交的作业”。
最让我掉眼镜的一份“班规”是Donald英语老师那写得满满的两页纸的规定。
scan_0001_rule1

scan_0000_rule2
大致意思是:课室限制使用电子产品;饮品食品不允许,嚼过香口香糖绝不能玷贴在桌椅下面,课室保持清洁;上课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教室,迟到者须得老师批准才准进入教室,无故缺席承担无学分受惩罚等后果;交作业有要求,除了准时还要用文件夹存放妥善放在老师案头;参与课堂互动,不要认为乖乖地安静坐在一角就平安无事;尊敬老师、尊重同学,不得无事生非,影响他人正常学习……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老师的细心,例如迟到进入课室必须要先敲门、待老师望见你并同意后,你才能静悄悄地进入教室。我十分认同他制定这份“班规”的原则:尊重。正如他解释,尊重除了尊敬老师外,更要尊重同学,不要做出取乐别人、嘲笑别人、取笑别人失误。“师者父母也”,这位老师苦口婆心管教孩子,例如递东西给同学而不是扔过去,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碰别人的东西要先得到认可。
除了各具特色的“班规”外,儿子还带回一本厚厚的“校规”。
scan_0001_dress1

scan_0000_dress2
在学生人手一本的《学生日程记事本》里前面的内容都是告知学生该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我好奇地翻阅“学生在校衣着规定”那部分,才知道,即使在加拿大公立中学,也有明文规定衣着要求的,虽然公立学校不会跟私立学校那样规定学生穿校服,得体的衣饰还是有细则要求的,当然,学校禁止学生的奇装异服。
看来,加拿大中学的课堂并非我们以为的那种闹剧式的自由。
“没有方圆,不成规矩”。
地球是圆的,地球村里的中外学校规章制度只会因应文化制度等国情不一而变得多姿多彩,不会因为你的自由损害到别人的利益,民主的存在要有契约、协议的合理土壤。强性的规定还是人性化的规定都是要尊重和遵守的。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当然,中国学校是“家长式”的统一管理,加拿大学校是“契约式”的平衡管理,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什么不一样,不是这篇文章可以承载的。
教室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言归正题看来,我有必要提醒我身边的中国的留学生们:你了解你入读学校的“校规”和所选课目“班规”?
不久之前,有个学生因为穿一件印有粗句字句衣服被叫到校长室,还有一个学生也因做好作业忘记交,第二补交,老师收了,但没有打分,因为该老师的“班规”迟交作业不能接受。小留学生,还是停顿在被人照顾的状态,我们替中国父母多操占心吧!

在加拿大,我与“陪读”父母们的对话

在北美有多少“陪读”父母,相信暂时没有人能准确统计出来。不过,在多伦多,光是教育局的26个公立中学接收中国中学生,加上私立学校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有好几千。短期、长期的“陪读”父母也有好几百。近期,我有机会接触到部分“陪读”父母,同他们有过以下两个话题的对话。

为什么送孩子出来读高中?
1,与其纠结于“高考移民”不如直接出国留学
—-山西妈妈的心声
你问我:为什么在多伦多碰见到不少山西、河北、河南的小留学生,除了我们那几个地方环境污染特别严重,空气条件越来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我们早早把孩子送出来是因为我们那也是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我们那没有什么国家重点大学,都是些普通大学,如果我们的孩子想进北京、天津、西安等重点大学,高考成绩起码要比京津等当地考生成绩高出一大截,比如上北大、清华,外地孩子比北京孩子的分数要高出100分。前些年我们这里流行“高考移民”,高考前把孩子的户口迁入大城市甚至迁入京津近郊,但现在这条折径被堵截了。大城市像京津户口的孩子得到当地政府的照顾,上好大学被录取的机率高,我们的孩子虽然同样甚至更多的付出努力,但在高考这条表面上公平的人生赛场上却因为户籍地域等人为因素被迫分配在一条不公平的跑道上。
与其纠结在要不要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买房,换个二等居民的“蓝本子”户口,不如靠自己,干脆把孩子直接送出国留学。

2,出国留学情义结
—-四川妈妈一席话
我们这一代人多少怀有出国的情义结,向往西方文化生活,“外国的月亮就是圆”。我来到这里看到蓝天白云、在超市看到放心食品,孩子独自上学不用担心被拐骗,我觉得把孩子送出来是正确的选择。我们这代人见证麦当劳、星巴克进入内地,我们孩子从小开始生日会都是在麦当劳里举行的,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学英语,她是看迪士尼卡通片长大的。托房地产升值的福,我们家这几年发了些财,我们钱都是留给独生儿的。我英语不好,工作也不允许我辞职,但我想我的孩子可以替我还了心愿,圆了我的“出国梦”。
另外,听说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我把孩子送到加拿大希望她将来能留下来,成为我们家第一个“海外同胞”、“外藉华人”,替我们四川人争光!

3,让孩子在自由的国度展翅高下
—-广州妈妈的分享
我帮孩子办申请退学的那天,班主任找我谈话,校长出面挽留。我家儿子不是“学神”只是个“学霸”,还是学校运动队主力。他很独立一直不用我操心,但自从升上初中,他要求周未报名去补习班,我的担心开始了。他说班里大多数成绩好都是去补习的,他打听了一下,学校里的不少“学神”、“学霸”都会去补习机构进行一对一的补习,提前把学校所教的内容学会了习题做熟了,这样,每次考试都比别人厉害。儿子不想“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我们开始也不乐意并开解他我们大人不会计较他的成绩排名,只要他尽了自己努力就可以,学习一件快乐的事。但孩子执意要去补习,他看重自己在学校的名次。随着年级上升,他学习压力更大,他更加紧张自己每次测验的表现。我和先生觉得这样下去迟早会出问题的。
教育,如果不是给孩子带来求知的乐趣,只是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排名榜,那失去求学的意义。孩子还小,我们不想他眼光变得那么狭窄,急功近利,将来慢慢地人也变得很功利化。我们商量了,要给孩子更大的舞台和空间,决定把他送出国。我做孩子工作,你既然爱读书又爱运动,换个环境,如果你想挑战自己那就瞄准世界名校,当然,要入世界名校不只是死读书那么简单。

为什么要来陪读?
1陪读,圆我自己的“留学梦”
—-北京妈妈,女儿报读11年级
我是60后,80年代上的大学。当年我们学校有同学毕业后被选拔公派留学,也有极少数是自费留学的。我一直很羡慕可以出国留学的师兄师姐。我是学文学的,读了许多外国文学尤其是美国现代文学作品。我可以斗胆地说我比一般的美国人还了解他们的美国作者和作品。大学四年,我花在英语的时间比在本专业学习的时间还多,甚至还主持过图书馆里的“英语之角”。我希望学好英语将来有机会申请去美国留学,没有公费我可以公派自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一个好单位,我抓紧时间考了托福和GRE,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收到了。等我把材料递进去美国大使馆,他们却说我有移动倾向,拒签了。我当然不服气,第二年再申请,移民官问我,你的企业在中国那么有名,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去,你为什么放弃这些要去美国?我说我喜欢美国文化。那移民官笑咪咪问,你去美国学什么?我说,读美国文学?那人又说,你知道美国历史只有200年,你们中国历史有2000年,中国那么优秀的文学你不去研究反而跑到美国研究短短的文学。我们美国没有文学,我们美国是你们所批判的文化沙滩,但我们有钱,你不会因为羡慕我们的美元才来美国的吧?我当场气坏了,提高声调争辩道,我是喜欢美元但我喜欢你们的作者,我随口讲了一大串的名字,把他给震住了。最后,还是被拒签。他不相信我这个“文艺青年”才不会去美国打工呢!
当我女儿提出要去出国留学,我立刻跟先生说我要陪读,我要圆我的“留学梦”。女儿本来想同班里的同学结伙同行去美国但当她听过我当年的遭遇,反而安慰我,出国为什么非去美国不可?这样,我们来了加拿大。
我把孩子安顿好了之后,我会去找学校上课的,听说多伦多的乔治布朗学院挺出名的,我上网查了一下,我可以报读的课程还蛮多的,看来我那迟来的“留学梦”有机会在加拿大实现了!
陪读,既可以陪伴了孩子又可以实现自己的多年的心愿,实在是一举双得的美事,如果不是找点自己的乐趣事做做单纯地陪孩子,我觉得有点儿劳民伤财。

2,陪读,因为孩子的要求
—-贵州妈妈,女儿报读10年
不少人认为陪读只是大人们一厢情愿的事情,起码我家的情况不是那样子,我们孩子很想出来读书但有一个条件,要我陪半年!我家闺女是全家上上下下的宝贝。用她的话来形容,她是一个“六一儿童”大使,家里有六个大人听她使唤:我和我丈夫,加上公公婆婆爷爷奶奶,一共是六个大人。她周末从寄宿学校回来,不是去公公奶奶家就去公公婆婆家,先辈们宠她。
孩子才16岁,她怕出来后独自一人,一下子适应不了周末的寂莫孤单,提出来妈妈陪陪我。反正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干,我帮不上大忙但陪陪孩子说个话儿还是行的。
俗话说得好,世上只有妈妈好,而且,女儿也是妈妈的小棉袄,我也舍不得和孩子一下子的分开。

3,帮孩子度过最初的适应期
—-上海陪读爸爸的分享
我本来打算呆几天就走的,看见孩子在寄宿家庭所吃的东西,我决定留下来陪上半年。中介帮我联系当地人一个西人家庭,他家里住了4个留学生。早餐很简单,中午是“打包”的三文治之类,晚餐较正规,但那家人老是买萝卜回来,用孩子的话来形容,她好像免子一样,差不多天天都吃萝卜青菜。孩子吃不惯只好自己去外国买东西吃,饼干、泡面,什么乱七八糟后,老用泡菜,榨菜、老干妈辣椒酱等伴着吃。寄宿家庭不允许小孩煮东西,她买回来泡面只能在房间里偷偷地吃。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候,吃很重要!我那天到她住的地方一看,心就酸,眼泪差点没掉下来。我把她接了出来同我住,我负责她的起居饮食,让她专心念书。

4,陪读,我是在寻找下一个商机
—-湖南妈妈的计划
我来表面上是陪孩子其实是给自己放松一下,我在加拿大与一帮网上认识的朋友约定游山玩水,此外,我也是在这里寻找商机。这里华人不少,之前的广东五邑老华侨、后来的香港人到现在的福建人都在多伦多混得不错。我曾在广东打拼过在老家我老公照看生意,我想在这里有什么生意可以把孩子的费用挣回来的。有朋友介绍“以房养学”,在这里买个房子做“包租婆”(房东),收些留学生,但我嫌这些回报太慢,初步考察了一下加拿大市场,这里东面比中国的贵多了,看看有没有机会做些批发贸易。

八月,我在迎接新“孔雀东南飞”与回巢的“候鸟”

Photo 2015-08-15, 10 06 26 PM
踏入八月中旬,多伦多街头上又多一批“孔雀东南飞”的中国大中小留学生们,他们飞来加拿大参加新生入学培训;另外一批“候鸟”也陆续从中国放完暑假,充电完毕,回来迎接新的一学年的留学生活挑战。我又开始忙碌了。抽空整理了一下近期回答网友们的问道。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但每个孩子也可以都适合出国留学
关于中国的家长们一直非常关注的低龄留学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来问我,其中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吗?”。很不客气的说,这是对半的一个答案。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但是假如你规划的好的话,孩子有一些学习能力的话,每个孩子也都是可以适合出国留学的。假如父母提早的给孩子做一些规划,而且孩子知道为什么要出国留学的话,相对来说,这种留学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很特别的一个现象,我在加拿大生活的时候,发现身边的一些家庭工薪阶层里的孩子留学通常会特别的容易成功。我认识一个家长,他的孩子去到加拿大读10年级。家庭不是那么的宽裕,爸爸开出租汽车,妈妈做会计。在现在这种低龄留学的出国大潮中,他们也想送孩子出国读书,不过因为经济的原因,他们一早就做了很多的准备。他们会去关注很多的留学展览,浏览很多的网站,去问,去打听。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已经对于孩子将所要选择的已经非常清楚了。而孩子在没有出去之前,因为父母的沟通,也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出国,他甚至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想要读什么专业都列了出来。等他到了国外去读书的时候,虽然在语言方面也花了一段时间调整,但是正因为之前的规划做得非常好,尤其是孩子知道自己的英语是不行所以在学习的时候特别的留意,所以他很快的适应了国外的生活。

千万不要因为听了一场讲座就把孩子促送出去国
这里我特别要提醒正准备要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切记切记不要跟风。虽然根据留学报告显示,无论是工薪家庭还是中产阶层的家庭,在未来低龄留学都是一个趋势,但是希望诸位家长要记住不要盲目跟风。留学出国教育也是一种投资,但这个回报可能真的需要特别的谨慎和小心,尤其是要先做好一些的规划和准备,千万不要因为听了一场讲座就把孩子仓促送出去国。

出国留学一定要选择华人少的地区吗?
很多家长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会问“可不可以选择那些中国人少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可以理解是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基于语言环境当中去学习,
但出国留一定选择华人少的地区吗。?如果是加拿大留学的话,我是推荐大家尽量选择一些人多的地方。无论你是向东去多伦多还是向西去温哥华,因为在我们留学那个年代,读大学时会选择一些偏僻的中国人少的地方。但是现在的情况,孩子在十五六岁左右出国的话似乎不能适应。选择华人多一点的地方,在教育资源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支持。比如未来可以围绕着这个学校的校区来去选择将来升学的学校。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自然有弊。

孩子到底什么年龄出国最合适?
通常家长们也会问“什么年龄和什么年级适合出国?”。在这里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3个孩子。老大(女儿)是在17岁高二出国的。老二(女儿)是在初三出去的,小儿子14岁是去年我们才把他带到多伦多,读完初一出国的,现在大女儿是大4学生,二女儿大1学生,小儿子读10年级。
也就是说什么年级什么年龄出去是因人而异的。要看孩子是否准备好了,尤其是孩子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大女儿经过了中考,经过了九年的义务教育之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对于中文的掌握,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了,我觉得可以放她出国了,至于老二为什么会早点出去,除了孩子有了自己学习能力外,也有姐姐在那边照应,就放心她放出去了。至于小儿子,我现在其实是在加拿大去陪读的。
一个策略性的去选择出国的年龄,假如你的孩子是出去读大学,你在加拿大没有读够四年或三年的话,很多大学录取的时候都要求考雅思和托福的,如果不想考雅思和托福的话,那你就提前四年去那边读书,就是九年级开始。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在心理和自控能力方面还是欠缺的,所以我建议最好在十六岁左右出国是比较合适的,因为经过中考之后了,孩子基本上有了自己的一个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加上他们心智也相对经较成熟。

公立学校VS私立学校 如何选择?
中国家长们通常在纠结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国外的教育制度的是完全的不一样的。我孩子小学的时候的都是读公立学校在高中的时候了才去选择读私校。为了锻炼他们住校,锻炼他们自觉。加拿大跟美国不一样,美国对中国留学生只开放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的加拿大公立学校对中国学生是开放的。
加拿大公立学校与中国公立中学是不同的。中国的公立学校,到了高中的时候了只是为把孩子送到大学,一条腿走路,只是为了走高考那个独木桥。加拿大公立中学是两条腿走路的。班里面的同学一半的可能是想去读大学,但是一半的可能是要就业的。也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就业一条是升学。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一个误区:觉得海外的学习气氛很轻松,因为班里可能有一半的学生中学毕业是就业的。另外一半觉得自己有兴趣就继续深造,去读大学或大专。加拿大公立中学注重的是一种就业和平等的教育,不像中国公立中学,名校都很集中,加拿大每一所学校基本上相差不会太多。
一提到中国的私立学校大家一定会标签化,有的家长就会认为是学习成绩不好又有钱人家的小孩读的,但国外的私立学校就不一样了,加拿大的私立学校分2种,一种是历史比较悠久的私立学校,另外比较新一点的私立学校可能就是专门为招收国际学生的学校。我的两个女儿都是读那种历史较久的老校,是寄宿的女子学校。很多中国家长管这种寄宿学校叫“贵族学校”,因为这些学校目前来说对学生的选拔要求非常的严格。另外一类门槛会低一点点。公立学校注重的学生的出勤率,不强迫升学,而私立学校注重升学率,有的私校甚至标榜100%的升学率。

学校排行不是为留学家长择校准备的
其实在加拿大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官方的排行榜,只是有一些非营利组织他会为了政府制定政策或研究来做一些对学校的排行。其实这个排行榜并不是为中国留学生或者家长准备的,只是为了学校某些教育指标的反映。所以不能把排行榜当做唯一参考,口碑是最重要的。要看学区和中国留学生的比例。
其实很多大家觉得不错的在排行榜上的这些学校,现在一般来说都有很多中国学生。因为每一个家长可以选择三个学校,很多留学中介专门来拿到这些的家长的选择,一等到教育局通知开放名单的时候,就赶紧把这个名单填上去,有点像强先拿货的感觉。
你以为寄宿家庭真的能帮助孩子提高英语吗?
关于寄宿家庭很多的家长也会有疑问,到底是在中国人的寄宿家庭好?还是在西方人当地白人的寄宿家庭好?很多家长会选择白人家庭,原因就是因为有一个语言环境,可以练英语。不可否认,在白人的这种家庭能够得到这些好处,但是也有一个误区,任何事情都是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假如你的孩子年龄较小出去的话,我建议在初期的话尽量选择一些有亚洲文化家庭,其实大部分的寄宿家庭他们会讲英文的,但是如果还会做中国菜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组合了。不要太过于强求寄宿家庭能够给孩子在英语上带来多大提高,倒不如他们把中国菜做好,不然孩子经常到外面去吃外卖。说老实话了寄宿家庭他是可以跟你聊,但是绝对不会真的像我们想象当中的那样跟你坐在一起,然后我们一起来练习英语。因为他只要能把三顿饭做好就是尽到职责了,寄宿家庭不会像保姆像助教一样的,能给孩子吃饱就仁至义尽了。

低龄留学“监护人”角色不可忽视
大多数低龄留学的孩子还不满18岁,所以要求有一个监护人的问题。关于监护人,很多家长不太重视这个的问题,总是觉得找一个朋友、亲戚就行了。其实假如真的认真去选择监护人的话对孩子的监管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为监护人必须要代表父母开家长会,见老师,甚至在做一些学科的决定上的时候需要监护人签名,所以监护人这个角色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

低龄留学到底是不是“低能”留学?
其实把孩子送出去只是一个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现在来转入到第二个部分,孩子出去之后同样面临各种问题。我用了一个不太好的术语,低龄留学有点像“低能”留学。“低能”不是说我们孩子真的很差,可能是自理能力学习能力方面。前不久收到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的孩子和寄宿家庭吵架了,很大的原因的就是因为寄宿家庭限制他的行动,对中国很多独生子女来说,尤其在国内家里就是属于“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那到了国外的话,在寄宿家庭里面受到很多限制。处理的不好就会吵架,要换寄宿家庭。可能就是暴露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的孩子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尤其是跟陌生的另外一种文化的交往当中,是有很大的一个欠缺的。而且很多时候在这个问题上,孩子会变得“成熟”起来,他们通常报喜不报忧。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住在一个白人家里,这个家庭我有拜访过他们,其实是非常有文化和友善的,但是有一点,他们煮的东西的不符合中国孩子的口味,这个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去沟通。所以每天他就是喜欢的就吃,不喜欢的经常吃不饱就到外面去乱买东西吃。
孩子除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比较弱,第二个就是自制力比较弱。很多家长反映说,孩子出去之后完全变了,经常一下课之后就在网上,一回到家里面打开电脑就是上网、通宵达旦玩游戏。说老实话,在国外中学管理都宽松很多的,3点钟下课之后呢,剩下的时间,假如你的语言能力不够的话你不会想主动去参加当地学生组织的活动的,那孩子就会出现一个现象:窝在家里面上网。

为什么中国的“学霸”孩子在国外却屡屡受挫
关于能力方面的话就是学习能力了。很多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我们把孩子送出去是让他们在一个更加自由国度里面的去学习,但是事与愿违的。首先第一个的语言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坎儿。中国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的目标体制都跟海外不一样,所以很多时候在中国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到了海外往往显得不是那么的突出了。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其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在中国上一本是没问题,但是结果到了国外的时候,大半个学年都不能适应。
其中有一点,比如说很多的词单词都不明白,在英语的词汇,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倒过来的。你会发现很多孩子他们会用一种的自己的方法,把课堂上所明白的理解的听回来之后变成中文,然后在把作业用中文做出来,再翻译成英文。我就看过一个孩子他非常认真去学,而且在中国他是用这种方法的,那这种方法到底对不对呢?过渡的时期是可以的,但是真正的最好的方法还是“用英文来去理解英文”,不要翻过来用中文再去理解。因为不同的语言它有不同的逻辑和不同的理解的方式,所以就那个同学的话每天做作业都做到非常晚,但是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后来我就跟他说你不要管中文是怎么理解的,尤其是一些术语,真的变成中文倒不如你就用英文来去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学霸”孩子在国外会受到挫折?除了以上的原因,还因为外国人很讲究teamwork团队的合作。也就说你懂得再多是要表达出来的,去跟别人合作才能共赢。
还有一个困扰孩子们的问题就是学分制选课。在中国考上了高中,上什么课,老师给你安排你就上什么,完全不用自己去考虑。在加拿大上高中就有点像上大学一样,要自己学会去选课,而且因为学校它是两条腿走路的,所以课程里面也分一种专为将来就业的孩子准备的叫做应用型的课程,同样也有一种学术型的课程,而且不能跳过最基本的去修更高的,所以在选课的时候除了要分清将来自己要就业还是要升学。那当然中国孩子大多是为了读大学。这点了在选课的时候要跟未来大学里打算修这种的学科专业要匹配。否则的话,加拿大没有高考,大学录取就靠你的平时成绩。

出去之后的面临的问题

  • 第一个在生活方面。很多的孩子都是夜猫子,他们在网上花了很多时间上网玩游戏也罢看电视也罢。另外熬夜也可能是因为之前提到的学习方法不对,熬夜写作业。
  • 第二个,在饮食方面。在没出去之前,妈妈会细心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有专门的保姆,但是出去之后呢,寄宿家庭里就只能够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比如说买老干妈。不能说百分之一百起码百分之八十的寄宿家庭都是靠老干妈来做一种辅料的,假如孩子真的胃受不了,他们肚子饿的时候就会乱买那些的零食吃。
    往往这些垃圾食物最后就成为我们中国孩子的主食!所以家长们要在你的孩子还没出去的时候,最好教他一到两个简单的,他自己能够拿手的菜。真的到了饿肚子的时候可以自己做饭。如果是年纪太小的孩子,没有办法具备做饭的能力,也要告诉他,你应该买哪些食物,而不是仅仅的买那些饼干、薯片、巧克力等垃圾零食。
  • 第三个问题,就是青春期的一些问题。跟很多家长聊的时候他们说,哎呀,好不容易把这个“小麻烦”给送出去了。其实如果出国前你不把“青春期”的问题在去之前够沟通好的话,就等于埋下了炸弹。等出去之后你的“小麻烦”就会给你制造出更多的大麻烦!孩子他出去之后面临着一个交友的问题。很多家长很反感很多中国孩子扎堆在一起,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过渡的阶段,不要过分勉强孩子,必须要跟白人孩子做朋友。

孩子出去之后如何度过“断奶期”不“失联”
孩子出去之后怎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孩子出去之后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失联”,与家长失去联系,不仅仅是因为时差原因,孩子跟父母沟通不上,孩子希望出去,尤其是主动希望出国的孩子,很大一部分他在潜意识里,是希望摆脱父母的管理和控制的。
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与大家分享。是一个新疆的家庭,他们家里三个人:爸爸妈妈孩子建立一个放学回来了,就在群里说一声回来了,爸爸妈妈下班了也说一声“回来了”。好象感觉到一家人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好像都仍然能感觉到对方的存在。到了周末的时候一家人进行视频,但是这两位父母他们更多的是学会了,听孩子讲!

总之千万要记住,出国留学教育先教育好父母,作为父母我们是决定了孩子的未来的事,提前的规划是很重要。第二点一定要没有出去之前跟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关系,第三提前让孩子去体验一下国外的坏境,比如游学等,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理财方法等等。留学的道路无论对我们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和挑战。

什么,做作业要先看评分表?

7
没出国之前,听闻国外的孩子读书轻松,不仅上课时间短,而且还没有家庭作业。出来念中学,才知道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朱老师写了一本《轻松留学加拿大》,光说做作业,我的经历完全可以写一本《留学加拿大不轻松》!—-一位网友在我的微信上的留言

三点学校放学,儿子回到家。他玩了大概一个小时的网上游戏,然后,从书包里掏出两张纸,开始做作业。我恰好经过,发现在作业旁边还有一份评分表。我留意到儿子不是立即动手写作业,而是很认真地阅读那份评分表。遇上不会的单词他还翻查字典。儿子看见我的好奇,告诉我,学校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先看明白评分标准和要求,才开始做这一份作业。儿子还补充道,每一份的作业,老师都会附上一份评分表。老师会向我们解释的,直到每一个同学都清楚。
儿子说完,转身对着电脑,劈哩啪啦地敲打键盘,开始做作业了。
我曾经在国内陪伴三个孩子成长,并经历过无数次陪伴孩子们做家庭作业的日子。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在家里做作业,都是根据课本里面的作业题或者辅导材料上的练习题,他们审题后直接做。即便他们后来升上中学,三个孩子都是寄宿学校,除了听到他们不时投诉作业量太多,但没听到有什么作业评分表。他们也不会关心老师是怎么样打分的,因为能按时完成就大功告成,准备上床睡觉了。
看来,关于如何做作业,加拿大中学也与中国的学校有所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家庭作业是检验和评估一个学生是否掌握及并用他在课堂上所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老师除了解释他对所布置作业的要求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他是怎样考核学生作业的。通俗点的说法,老师是如何打分的,每一次学生成绩如何考量出来的。所以,在加拿大,老师给学生安排作业时都会因应作业的要求同时发放一份评分表的。这份评分表有称作或。老师会在学生做作业前说解他/她对这份作业的要求、评分标准的。有些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不搞清楚老师的要求就匆匆忙忙动手,往往成绩不一定理想。望文生义、随便应付,即使你准时完成,甚至洋洋万字,也会是事倍功半的。有经验的学生大都会在做作业前仔细阅读老师因应作业所发的评分表,即使被老师扣分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那里,下次就会认清努力方向。

儿子这份作业是写一封信
作业格式。
1
一周后,儿子的作业成绩回来了,之前空白的评分表上老师逐一打分,最后写上两段评语。
2

3

我们己经介绍了加拿大教育部门是从四个方面内容:知识理解、思考探索、沟通、联系运用,考核高中学科成绩。每一个方面的成绩采用百分比来表示不同的层次级别,例如在安省教育厅编写的《课程设计与测试评估》,学习成绩分为五个百分比、四个层次。
4
大家留意到没有,如果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是70一79%,第三层次,己经是安省的标准。老师和你都可放心,孩子可以升到下一个台级。这里的教育并非鼓励科科都是100%的高分的。
5
儿子小结这次写信作业成绩未如理想的原因是,在做作业过程中,他忘记了老师的要求,写着写着,忘记前进的标杆。在科学课的作业上他吸取这个教训,成绩很好,老师给予好评。
6

8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仅在开始做作业时要仔细阅读评分表,就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要反复阅读,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作业,有没有符合老师要求去写作、延伸和发展,有没有要点被遗漏的。

另一份的地理作业还得了满分!
9

在加拿大懂得念书的五个秘诀之三:懂得做作业,先看评分表

私人定制:学业辅导
1、如果孩子在做作业方面有困难,不妨上这个作业辅导网页:http://homeworkhelp.ilc.org凭你的学生注册号可以登陆得到免费的辅导;
2、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做作业,可以登陆:www.studygs.net
如果都不行,让我帮帮你!

在加拿大懂得念书的五个秘诀之二:懂得上课

8061
Exam, Quiz, Common Test, Essay, Paper, Assignment, Individual Project, Group Project, Presentation, Lab, Report, Summary, Practice, Form, Diag ……一连串的学习术语对于加拿大中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对于中国来的留学生大家须打醒十二分精神,加拿大中学与中国“应试教育”略有不同,这里不会只用一次性考试例如期末考,去地衡量你一个学期的学习,而是综合运用上述那些考核手段和方法,1%5%10%地累积最后得出你在一个学期的总成绩。
学习如同参加田径十项全能比赛,你除了跳高,一跃而过,还要跨拦,一个个地跨越。一个学生成绩是一个学期各种学习、互动、作业和考试等构成的。
想在加拿大拿高分,靠的是70%平时努力和30%期末考。并无折径!

上课的表现与期末考的比例是:70:30
每一门课老师都会在开课时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计算方法:70%平常上课表现,30%期末考试学期成绩。但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开始并不适应这种游戏规则。我们习惯重视期未大考,高度重视,甚至通宵达旦地苦读,期考成绩还算理想,但在一个学期总成绩上,结果却不那么满意。因为我们忽略了平时上课的表现是至关重要,全年的成绩计算里70%是整学期学习的表现,包括大小测验,大型作业,专题研习等。至于你非常重视的大考,只占总成绩的30%。
70%+30%,不只是=100%那么简单。因为70%里的平日学习,靠的不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式的学习,而是充满挑战性、探索性、互动性的创意学习

明白了平日学习成绩的重要,就要了解怎样才能有好表现了。以下三个故事是非常好的例子。

重视课堂演讲Presentation
一天晚上经过儿子房间,听见里面有讲话的声音,敲门。
儿子一脸不高兴,什么事?他开门让我进去。
我听到你在大声讲话以为你在跟谁视频或讲电话。
什么?我在准备明天的Presentation。
我才注意到他手里拿着几张草稿纸。
Presentation中文是陈述报告、展示讲演的意思。它是加拿大中学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学习形式,差不多每一门课都会有堂上讲演的要求。据我观察,儿子在这一年的学习里,经历过命题演讲、讲故事介绍自己、报告小组作业、陈述自己的研究、展开自己的作品,等等。他除了用口述以外,还会根据作业要求配合画画、电脑制作ppt。他后来分享道,刚开始在全班对着同学和老师他十分紧张,手足无措,只好对着稿子念。后来他留意到本地同学,他们表现自然,语调和语速很配合展示内容。他回来关起门模仿,练习讲演。他曾经在洗澡间对着镜子练习说话表达能力,也曾站立面壁熟记资料,力求自然流畅。他听从家里两个姐姐的指导把书面语换成口语,用些简单词语但仍得文雅。一年过去了,他的努力得到回报。即便是大量的讲演陈述的英语课,他能够得到A,我引以为豪。
述讲演的能力和经验,是来自中国留学生所缺乏的,所以须成为学习努力目

做好小组作业Project
Ricky因为中考失手被父母送来这里读10年级。他虽然学习能力中等但做事认真。上地理课老师布置小组作业,他同另外两个同学一组,各自分工,他负责资料搜集,其余两个负责一个整理制作一个负责讲演。Ricky去学校图书馆找资料,又回到家中上网搜集。他按照老师在所有引用资料中注明出处,网上资料还做了原文链接地址。因为他英语水平一般,他主力承担制作部分PPT。之前负责制作的同学做了非常精美的PPT但他和另一个同学觉得过于花俏,动画太多,使主要的资料看不清楚,而且分散了听众的注意,弄巧反拙。他改动用图表来表达。负责演讲的同学也觉得与作业的主题配合。最后,他们组获得高分。Ricky虽然期末考成绩不理想,但因为平常表现不满,学期总成绩还得了B。
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一些大型作业例如要花时间的Group project, 个人的research paper,有些占学期总学分的20-25%。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communication
在中国的中学里老师多以讲演式授课,学生们乖乖地聆听,抄写笔记,然后复习老师讲授的内容,考试就没多大问题了。可到了这里的高中,没有这种“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人人参与课堂上互动。刚来的William因为语言的原因,不参与课堂的讨论,坐在一个角落里面,不发言,让人感觉到他们好像不存在那样。他这个国内“学霸”折腰了。第二学期他开始改变。一方面老师常常点名叫他发言,另一方面他意识到不能回避。他发现,其实老师并不介意他的发音。老师甚至对大家说如果他说中文好似讲英语那么好,他会来中国旅行的。同学之间也没有人嘲笑他的英语。很快,他投入班上的所有互动环节。

延伸阅读
安省教育厅的《课程设计与测试评估》关于成绩考核的三七开比例原文摘要:
• Seventy per cent of the grade will be based on evaluations conduct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This portion of the grade should reflect the student’s most consistent level of achievement
throughout the course, although special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more recent
evidence of achievement.
• Thirty per cent of the grade will be based on a final evaluation in the form of an examination,
performance, essay, and/or other method of evaluation suitable to the course content
and administer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course.
—-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Ontario Curriculum:Grades 9 to 12” Program Planning and Assessment 2000”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