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真相(一):适合与适应,一字之差,如何跨越?

v2osk-PGExULGintM-unsplash
许多家长规划孩子出国留学,考虑的出发点多是孩子是否适合留学,等到把孩子送出国之后才意识到,适合留学与适应留学还有一道沟坎需要跨越。如何由适合留学到适应留学过渡,使留学之路顺畅而平坦,是家长与留学生必须关注的一个话题。

每年开学季,在加拿大读中学的留学生们,如 “候鸟”般回归校园。当然,每一年也总会有一些同学不会按时归来,甚至留在国内不再回来。前几天就又有一家长提到孩子读了一年就读不下去了,最终还是决定在国内重新准备冲刺高考。当初这个父母还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跟我交流关于孩子适不适合留学的问题,我当时从孩子的自制力,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及十年级留学,有较长的适应期等几个方面判断孩子较为适合留学。但因孩子从未尝试过独立生活,我同时也提醒家长做好心理准备,建议给孩子至少预留一年的生活适应期。可惜,从适合到适应,一字之差,走了一年之后,这个孩子最终还是没有跨过这个坎。

一、适应是每个人的自然反应,但适应能力却各不相同
就像走路有快慢一样,对于新的环境、新的国家,哪怕是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每个人的适应速度也不会一样。
适应能力决定适应速度,如何判断孩子对新事物、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留学生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是可以从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观察出来的。从幼儿园到小学,或者寄宿学校,到亲戚家住宿,游学的反应,等等都可以观察到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我一直提倡留学先游学,游学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是一种微型留学,从生活到学习都接近于未来的留学。我们常常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当作孩子的适应能力,事实上,自我管理是适应的基础,但并不等同于适应能力,因为适应能力还涵盖有孩子的情感独立等方面的因素。
是否适合留学可以通过一些客观的评价标准来判断,而是否能够适应留学生活却需要主客观各类因素的综合分析,且很难得到准确的评判。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出来的家长不要纠结于什么时候出来?读几年级?是不是越小出来就越适应?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决定什么时候放手让他单飞。

二、仅仅在学业方面,新生需要适应的七个方面
上述所提及的孩子曾跟我谈起他对留学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留学国家语言的不适应。虽然在国内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能力,但入境之后,从与移民官的对话,到去麦当劳点餐,办理公交卡、银行卡等相关业务就发现这些简单的日常用语都很难搞定,国内的英语似乎完全派不上用场。后来参加教育局新生入学水平测试,英语ESL得了A级,读了一年之后,仍然处于ESL的c级,心里很纠结,什么时候能够进入正式英语的学习,对此已经没有太大的信心。
第二, 新的学校难以适应。与国内的学校相比,这里的学校都可以说是”麻雀型”,尤其是后来转入的一所私立学校,感觉像是进了一所国内的补习机构,不仅学校小,班级人数更小。躲避不了的老师提问,同学沟通,这一切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第三, 新的教育方式的不适应。在国内,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出来留学则不然,不仅自己要应付学校的选课、学分、省考,还要安排各类义工活动、大学申请前的雅思考试等等。尤其是高中的选课直接决定着未来大学所读的专业,这个孩子自己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连大学读什么都尚不清楚,选课更是无从下手。
第四, 新教材的不适应。相比国内教材的系统性与规范化,国内的教学在大的教学大纲范围内教材的版本具有多样性,老师的授课也有较大的选择自主权。以安省为例,单从英语中的莎士比亚作品来看,老师可以根据安省高中英语教学规定的数部作品范围,自主选择学习哪部作品,也就是不同的学校所学的小说或其他文学作品有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国外的高中教育更侧重于教会孩子分析、阅读的能力,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某一本书或文章上。有的老师上课甚至没有固定的教材,每节课发一打教学大纲,学生用Blinder就是文件夹,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的别好,自己整理、管理时间表、作业等等。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东西,适应能力差的同学可能会一段时间内无所适从。
第五, 作业的不适应。加拿大的中学同国内学校作业有所不同,这里的作业形式多样,有口头作业、阅读作业、上课时的PRESENTATION作业,以及后期的ISU等类型的作业,交作业的时间也不固定,有的是第二天上课交,有的几天或几周后交,没有国内班级里的课代表代收作业,所有的都是靠自觉。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同学,很可能延误或漏交作业,有些时限较长的大作业,甚至可能因没安排好时间而拖到最后才开始做,导致作业完成质量较差,影响了科目的最终分数。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出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于国内所谓的考试制度不满意,因为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跟这边以理解为主的、以启发为主的教育模式,从作业形式到考试模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考察范围更广,形式也更为多样化。
学什么,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怎么学又是一个挑战,学完之后怎么去评估,各种作业、考试形式,各种细化的打分方法,所有的一切对这个孩子来说都是挑战,难以适应。
第六, 对新的老师的不适应。与国内的老师比,这里的老师似乎没有那么尽职尽责。他们只管教,学与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
其实在加拿大教师就是一个职业,他不会把这个职业变得那么崇高,当然会有职业规则、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老师只要把教学大纲里的东西讲清楚,根据学生的情况再来反馈再来调整,已经算完成他的任务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老师像是教练,指导你怎么去答,怎么去做而已。

第七, 同学关系的不适应。在选择学校时,孩子的爸爸出于语言环境的考虑给孩子选择了一所没有同族留学生的学校,使得孩子倍感孤单。网上太多信息提到留学生爱扎堆,不利于语言的融入和学习,其实,家长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情感适应问题。初来乍到的小留学生在适应期有很大的情感依靠需求,抱团正是这种需求的体现,抱团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能共同帮助共渡留学的适应期。抱团也是寻找归属感的一种方式,小留学生一般都住在寄宿家庭,寄人篱下的感觉较为强烈,在同为留学生的同学中更能找到归属感。

三、家长可循三个途径有针对性进行适应能力的训练
孩子爸爸一直耿耿于怀孩子留学的失败, 在我看来事情并没那么严重,不要过分夸大留学教育在孩子学业上意义。因为成长的路有好多条,出国留学只是其中的一条,条条道路通罗马。
但总体来看,留学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尤其是在困难、逆境下的成长,还是很有意义的。留学,以学为主,除了要求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
当然,每一个孩子个体的差异,在国内知识积累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都会造成适应时间长短及适应能力的不同。但是,适应能力并非天生,预备出国留学的孩子可以提前作些适应性训练,以减少未来不必要的困扰或失败。

1、罗列需要适应的地方,做好心理准备。家长要先于孩子一步了解未来新的环境,了解加拿大的校园文化,对未来孩子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解决与学习相关的事情,了解加拿大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大学的申请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其次,通过网络及其他留学生的介绍,让孩子对未来的寄宿家庭生活,与同学的相处等有一个事先的了解和感性认识,做好未来进入的心理准备。再者,如果可能最好家长陪孩子过来适应一至两周,带孩子熟悉周围的环境,在孩子生活学习出现一个全新的转换时期,以情感的陪护帮助孩子渡过最初的焦虑期。即便后期出现不适应,回国也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长期陪读,短期陪伴,视频,语音或者委托朋友,跟监护人和学校紧密沟通等都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2、制订不同方案,要孩子配合。在时间方面要心中有数,可能会有长期的调整适应时间,长则一年,短则一个月,不同时期孩子学习上的表现,情绪的变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关键要记住,读书的主角始终都是孩子,孩子有内心愿意改变的动力,努力去做调整才是关键。曾经有一个过来直接读十二年级的孩子,他非常清楚自己只有一年的大学申请前准备时间,丝毫不能浪费,所以他严格按照我们的建议,第一周倒时差,第二周参加学校新生培训周,选好课程后,跟家人与监护人一起做了一份年度时间表和任务栏。由于前半年尤其重要,所以他又单独做了一个前半年的时间表,较之总体时间表更加的详细具体。在半年时间表的基础上,又做了月计划安排,每个月计划又细化成小的单元,重要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每一天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家长知道孩子有目标,有动力,有行动能力,很放心地放手让他自我管理,适当的时候提醒一下,即便一时有没有做到的地方,家长也不会焦虑,因为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的方向。最后的结果非常好,孩子在一年内顺利完成任务,实现了既定目标。
3、焦虑是最大的天敌。当然,有家人会认为,能吃苦,有目标,有动力,又有热情和方法的孩子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一想到自己孩子哭哭啼啼、吵着要回去,又或者逃避现实找藉口不努力,家长自然感到焦虑。我们也要学会慢慢适应并驾驭新的改变。调整,对于大人也是一种学习,这种适应能力我们是通过吃苦、忍耐、熬过来的,因为我们总是对未来有远景,有希望。所以第二个方法是用远景作为目标,有了努力的目标就有了克服一时不适应的动力,问题最终会迎刃而解。当然对于现在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千禧之年的孩子,对他们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等,他们无法感受与体会。对于这一点,父母应该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并辅以尽可能的帮助和支持。

四、我的二点感悟
适合与适应只是一字之差,但有的人用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走过来,这是规划与现实的冲突,决策者与具体执行者的差异。
1、 不过,如果不是冲动出国,也不是逃避型的性格,经过理性分析和短期出游体验,发现孩子确实很难适应国外的学习与生活,建议及时回国,继续国内的学业。相信,未来随着低龄留学从追风式的热潮变成理性的常态,更多家长会理性地看待去与留的问题,教育没有完全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适应与不适应之别。求学之种千万条,找到适合自己并能适应于其中的教育模式和环境才是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2、 当然,对于已经出来的留学生,学会适应也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具备了一定的适应能力,相信他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中会走得越来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