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三年,收获满满的

来加拿大陪小孩读书已经快三年了,这三年的时间总体说来是快乐的,而且觉得陪孩子出来读书是对的。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我们送孩子来加拿大读书和陪孩子在这里读书的一些感想,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为什么来加拿大读书

当初我们决定让孩子出来读书的时候,关于去哪个国家主要考虑就是能不能陪读,哪里能陪读就去那里,我们当时的观点就是能陪读才出来。那时还没有这么多的群,也不认识朱博士,关于陪读签证也是各种说法,不同版本有时还很矛盾。但最终确认加拿大是支持陪读的。于是在国内读了一年初中,就来了加拿大。当我们决定来加拿大之后,认识了朱博士,于是朱博士的书就成了我们的指南。

事实证明我们选择来加拿大读书是对的。首先这里地域辽阔无论到哪里都没有太拥挤的感觉,这样孩子不容易太急躁;空气清晰,对孩子健康十分有利;食品也安全,不必担心。最主要一点加拿大人大都平和友善,当然一些特殊的人要尽量避免接触。另外加拿大的学校几乎没有听说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也没有听到种族歧视的问题。只是近两年自由党执政后的一些政策有一点担心。

在学习方法上,虽然远不如国内紧张,但孩子还是能学到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也不错。比如在中国学校老师关注学生更多更直接一些,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更具体,常常以量取胜。这里的老师留了作业并不催促,只是如果不交或迟交在分数上可以看到后果有多严重。我挺喜欢这种模式,孩子的学习也从不太多过问,这也是我很开心的地方。因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家长在这里陪读完全没有别扭的感觉,华人总体说来比较多,中国超市也很多,英文好坏基本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也没有饮食不习惯问题。如果晚上不到娱乐场所集中、流浪人员多的地方去,也没什么觉得不安全的感觉

陪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先来说说,家长该不该陪读?是陪读还是给孩子多一个磨练的机会更好?我的观点能陪就陪。首先有家长陪读生活上可以给孩子一些照顾。出国之后的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挑战远远超出我们家长的想象,他们要面对完全陌生的学校,老师、同学、不熟悉的语言、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糟糕的是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得参加考试,每一次作业的成绩都要考核。家长陪读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即可以自己处理,也可以和家长商量。在孩子适应陌生环境的时候,能吃上熟悉而可口的饭菜,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压力,在学校相对是紧张的,回到家里有陪读的爸爸或妈妈在身边,可以比较放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无助的感觉,心态平和也有利于孩子适应完全不同的新环境。而且,生活上的照顾,间接减少了孩子接触负面事物的机会,因为他们放学自然而然就回家了,没有那个家长会不在意孩子放学了是不是按时回家,大家都知道按时回家意味着什么,首先就是安全。

另外家长陪读可以去更及时地发现孩子情绪波动,及时给与帮助,避免孩子到外面寻求帮助,而得到错误引导,家长就是孩子的定心丸,当然最好还是孩子的朋友。否则孩子一旦养成放学以后聚餐,闲逛的习惯,很影响学习。加拿大的学校很早就放学了,如果家长在可以为孩子多安排一些课外活动,会让生活增加一些乐趣。有些课外活动是需要家长接送的,家长不在身边就很受局限,这也是家长陪读比较有意义的一点,而且如果参加这些活动生活会更有意思,否则无聊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玩游戏,玩手机,逛街,我们闭着眼睛都能分辨哪种模式好。

家长应该怎样陪读比较好呢?

首先现在的孩子独立意识都比较强,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很多,远不是我们想象的什么都不懂。只不过可能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可能不如家长看问题全面,但绝不能小看他们,尊重他们,承认他们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建立平等意识至关重要。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尊重孩子。他们的观点我们听起来可能觉得很幼稚,但这是他们的想法,我们家长要认真倾听,尽力去理解,去分析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也是我们提出让孩子们能够接受的建议的基础。虽然我们常常做不到,但我们总可以尽量让他们感到他的任何想法和建议都是被家长重视的,他们是被家长尊重的。如果我们不能真心的尊重孩子,生活中就很容易发生冲突,冲突多了,不但影响亲子关系也有背我们陪读的本意,关键是孩子可能受到不可治愈的伤害。陪读一般是父母中的一方陪伴孩子,没有另一方打配合,缓冲矛盾冲突,家长和孩子是硬接触,控制不好容易互相伤害,我们陪伴的孩子大都是最情绪不稳定的青春期孩子,容易冲动的年龄,每个孩子都是个小火药桶,不要因为不小心点燃了他,问题是点燃了另一方不在,没人救火,不好收场,影响家长权威。

思想上时刻提醒自己尊重孩子,在实际行动中首先体现在不要强求孩子做他自己不喜欢的事,或者他没想好有意义没意义的事,或者他没有信心做好的事。同时他们做错了事,或没做好什么事,不要太过指责,指责不但于事无补,也许还会带来其他我们不希望的后果。这时候孩子的心理也不好受,我们要多安慰和理解,多包容,家长一定要理智不能乱了阵脚,不管发生什么事天塌不下来。

尊重孩子还体现在对待他的学习上。比如考试成绩很糟糕,在他很沮丧的时候,不要追着他问怎么回事,为什么没考好,甚至自说自话的总结经验教训,要等他平静下来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跟他认真讨论失误在哪里,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反对孩子自以为是,我们自己也不要自以为是。否则,我们便很难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情况。我们要潜移默化的让他们自己牢牢建立这样的意识,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自己要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同时尊重他们对这一责任认知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耐心等待他们慢慢长大。

尊重他们还体现在给孩子时间安排上适当的自由度。不要时时紧盯着孩子在做什么,而且只要看到孩子在做与学习似乎无关的事就要说就要批评,而不顾及在这一刻之前孩子在做什么,或者他为什么此时此刻做这件事。家长和孩子的很多冲突都因为在时间安排上不能达成共识,冲突分分钟钟都可能爆发。信任孩子是尊重孩子的基础,尽量共同协商出时间管理的内部规则,避免因为情绪变化,而导致标准不一致,影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尊重也体现在尊重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选择朋友的标准以及与朋友的感情。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论断孩子的朋友。我们可以跟孩子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可以交往的,什么样的人是要远离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友谊,怎样与朋友相处。如果孩子和我们不喜欢人交往,可以客观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说说为什么,只要好好说,孩子会听的,同时孩子在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困惑,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客观的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完美,我们自己也是不完美有缺点的,向朋友学习长处,欣赏朋友身上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或可能的话,坦诚的和朋友沟通,就事论事讲出自己的感受。

除了尊重孩子,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不要抱怨,不要拿自己的付出作为要求孩子听话的筹码, 尤其不要孩子不那么听话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委屈。要知道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自愿的,这种付出并不应该带给我们心理上的优越感,不能作为孩子必须听我们话的前提。更不能据此认为孩子就应该听我们的。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家长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要成为孩子引以为自豪的家长,而不是孩子想起来就头痛的家长,言谈举止服饰都要尽可能得体,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们也是对家长有自己小标准的。

同时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要跟不在身边的另一位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让对方了解孩子的情况,既不只报喜也不只报忧。不要让对方觉得孩子之于他是模糊的,必要时也要让对方发挥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孩子投诉的安全渠道。一家人永远是一体的,家长之间要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不要因为家长之间的分歧影响孩子的心情。家长之间的关系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

陪读家长之间也要多交流,彼此既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互相帮助建立友谊,还可以缓解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压力带来的紧张情绪。但切忌在自己的孩子面过多评价其他孩子,不管表扬还是批评。尤其不要动不动就你看人家谁谁谁,这样不但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还会伤害到孩子们之间的友谊。

作为陪读家长,我们来加拿大之前要多了解这边的情况,不要有这边学习很轻松的想法,误导孩子放弃刻苦努力。放学早并不表示要学习的东西少,自由支配的时间,不仅仅是用来休闲的,应该用来学点课外的东西或参加体育活动或做义工。孩子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家长陪读并不表示家长是保姆。从一开始就要明确这一点,并引导孩子安排好放学以后的时间以及晚上的时间。同时要让孩子多多阅读,多看本地电视节目。换新环境是建立新秩序的好机会,一定要抓住。管住自己的嘴,不唠唠叨叨说孩子们认为没营养的话。

家长在陪读的时候,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教会的活动,一来可以多了解加拿大的文化,认识加拿大社会现状,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还可以减少孤独和无助感,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能尽快缓解。很多家长在国内是不需要做家务的,到了这边,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一开始会很不适应的,技能上不熟练,心理上更会很失落,尤其孩子不太听话的时候,简直就要怀疑人生了,所以学习自我摆渡尤其重要,不能让焦虑在心里停留,客观看孩子,也要客观看待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陪读过程中要保持与学校的沟通,不管英语好坏,积极参加家长会,跟老师沟通既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帮助学校做好相关工作。通过跟老师交流,我们可以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学校也需要听到孩子的声音,不但通过孩子本身,也需要通过家长了解孩子对学校的要求。一般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家长可以心里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