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留学到底要不要陪读?12位爸妈给你最靠谱的建议

0070
陪读,是随着低龄留学潮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陪与不陪,对于每个家长来说,都不是一个可以轻意做出的决定,也是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

今年五、六月,我们在千聊语音平台“留学,相约在加拿大”,邀请了12位家长,就“陪读与陪伴”话题。每一位参与的家长,都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非常精彩。错过了直播的你,可以阅读精彩回顾。

支持陪读

哪里能陪读就去哪里

当初我们决定让孩子出来读书的时候,关于去哪个国家主要考虑就是能不能陪读,哪里能陪读就去哪里,我们当时的观点就是能陪读才出来。青春期加留学期,太多的变数,最需要有家长在一旁监督和随时的帮助。无论如何,多大代价,都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陪读一年,Tommy妈妈:选择陪读,利大于弊

…… 孩子出来后住在一个西人家庭,住家妈妈外向的性格,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周围的环境。

我和爱人把孩子送出去之后,也感觉轻松了很多,每天有自已的时间,也重新拾起了自己丢了多年的兴趣。一切看起来都非常自然,但我心里并没有完全放下来,毕竟,养孩子就像放风筝,松了手里的线,就要承担他会飞得太高太远,最终无法控制且收不回来的风险。

…… 最终让我定下决心陪读的是春节期间无意中发现孩子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在玩游戏,对于一个自律性不强的孩子来说,这极有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西方学校的管理跟我们国内学校的管理着重点似乎不在一个点上。而且,公校不到三点就放学的课后放养式管理,对刚从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中国孩子来说,真是犹如到了天堂。我隐约感到,对于十几岁的孩子,父母这么轻易地放手是有很大风险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父母缺位,在给予了孩子充分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可能面临着无限制的自由带来的放纵。权衡再三,我最后做出了陪读的决定。

陪读二年,David妈:陪读,是孩子的管理者,更是倾听者

来加拿大留学的孩子基本上以青春期少年居多,9-12年级正处于这个叛逆期很嚣张的年龄段。

时间多了,孩子很自然会上网打游戏。大家都头疼孩子玩游戏,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监督,容易失控。现在随便找出来一个人他什么游戏都不玩那就不太可能,游戏社交很早就窜升到第一位了。闯关游戏、战略游戏、角色扮演这些都很熟悉的对吧。

我认识这里一个小学生,每逢周末组织15个游戏成员,有比他年龄大的大学生,一起组团队打游戏。一天的备战期间,安排妥当每个成员的攻击战术,还有后防,用最有效的办法保证不失分。不管任何时候总会有得有失,让损失降到最低,是这孩子在游戏里的收获。

通过和15个人的小会议,矛盾、分歧、不服分配、叫板到认同、到合作、到顾全大局,全程都是这小学生自己在领导这个小团队,家长只是在他提出问题的时候给出几点建议,他去尝试每个方法带来不同的反应堆。最后很自然的集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个孩子现在上高中了,游戏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你说大家见面聊不上几句,但是一旦启动游戏社交那可热闹了!

玩游戏属于玩物丧志,我是这么理解的,当一个人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搭在某一个地方,不仅仅是游戏也许是其他,但是并没有带来其他人所期望的高质量的成就,那大家就会认为你是个失败者。

因为你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了,不干正事儿。家长认为玩游戏的时间抢走了孩子学习时间、睡觉时间、运动时间。最严重的是影响了成绩;但孩子对游戏的看法是好玩有趣有竞争性,大家比一比看谁厉害,对孩子而言这是有意义的。在家长的眼里游戏是消极的。

玩游戏的时间概念是从一开始就需要家长积极引导的。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反思自己,而不是一味的限制。强硬的手段也许瞬间见效,但决不可取!

家长和孩子对于游戏控制权产生分歧,作为家长最首要的就是换位思考,每个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当你作为被管理的一方,你会不会接受你所定的规矩?再就是,尝试去做一个聆听者,即使孩子的观点和你的想法有争议,也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这些东西吸引他。当家长找到原因后也就会知道如何解决如何把兴趣点转移到别的地方上。

当然,孩子心智未熟,所以,陪读,有助于训练孩子良好的习惯, 例如,有玩游戏要有节制.

将进入陪读三年, Coco妈妈;陪孩子犯错,共同成长。

……回顾近2年的陪读生活,虽算不上艰难,但是,酸甜苦辣咸的个中滋味,也有着深刻的体会,陪读,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活儿。因为,每天面对一个青春期叛逆娃,那不是一般的难对付啊。

……陪读的家长常见有2个极端:一是严格要求型,把国内的“虎妈鹰爸”的光荣传统全陪照搬过来,被功利教育的氛围裹挟着,报各种补习班,带着孩子冲击藤校、各校是家长们的伟大理想。但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是谁的梦想,又是谁的人生呢?

另一类是放任不管型,不论是主动放手还是被动放权,这样的孩子看似是最幸福的,选什么课、课后如何安排,完全自己决定,家长从不参与。好处是锻炼孩子的主动性;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在于,家长全程零参与、零监管,很难发现孩子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叫停一些不好的行为与作法。

……自己的孩子,自己是最了解的,该做的事、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也必须承担,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一份难得的经历。

……在国内,我们习惯走捷径,做题有公式,能一步算出答案,我们一定不会用两步或三步;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是没有捷径的,也没有公式可以参考。

曾有一句名言这样说:”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误的速度提高一倍,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就是等于加速孩子的成功。“

孩子就是在不断的犯错与纠错中,成长、成熟,内心也会变更更加强大与自信。

而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设好底线,必要时把握好方向。

且陪且珍惜。

(更多心得见作者在2017 12月23日“陪Coco留学加拿大”公众号原创文章:”不焦虑、不盲从、不唠叨……解读留学生陪读家长的3节必修课”)

陪读进入第四年,王妈妈:陪读,可减轻孩子心理压力,增强安全感。

当初我们决定让孩子出来读书的时候,关于去哪个国家主要考虑就是能不能陪读,哪里能陪读就去那里,我们当时的观点就是,能陪读才出来。

陪读的好处,我总结了几点:

1、生活上可以给孩子一些照顾。

出国之后的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挑战远远超出我们家长的想象,他们要面对完全陌生的学校,老师、同学、不熟悉的语言、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糟糕的是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得参加考试,每一次作业的成绩都要考核。

2、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即可以自己处理,也可以和家长商量。在孩子适应陌生环境的时候,能吃上熟悉而可口的饭菜,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压力,在学校相对是紧张的,回到家里有陪读的爸爸或妈妈在身边,可以比较放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无助的感觉,心态平和也有利于孩子适应完全不同的新环境。而且,生活上的照顾,间接减少了孩子接触负面事物的机会,因为他们放学自然而然就回家了,没有那个家长会不在意孩子放学了是不是按时回家,大家都知道按时回家意味着什么,首先就是安全。

3、及时地发现孩子情绪波动,及时给与帮助。

避免孩子到外面寻求帮助,而得到错误引导,家长就是孩子的定心丸,当然最好还是孩子的朋友。否则孩子一旦养成放学以后聚餐,闲逛的习惯,很影响学习。加拿大的学校很早就放学了,如果家长在可以为孩子多安排一些课外活动,会让生活增加一些乐趣。有些课外活动是需要家长接送的,家长不在身边就很受局限,这也是家长陪读比较有意义的一点,而且如果参加这些活动生活会更有意思,否则无聊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玩游戏,玩手机,逛街,我们闭着眼睛都能分辨哪种模式好。

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不要抱怨,不要拿自己的付出作为要求孩子听话的筹码,尤其不要孩子不那么听话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委屈。

要知道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自愿的,这种付出并不应该带给我们心理上的优越感,不能作为孩子必须听我们话的前提。更不能据此认为孩子就应该听我们的。

孩子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家长陪读并不表示家长是保姆。从一开始就要明确这一点,并引导孩子安排好放学以后的时间以及晚上的时间。同时要让孩子多多阅读,多看本地电视节目。换新环境是建立新秩序的好机会,一定要抓住。管住自己的嘴,不唠唠叨叨说孩子们认为没营养的话。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家长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要成为孩子引以为自豪的家长,而不是孩子想起来就头痛的家长,言谈举止服饰都要尽可能得体,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们也是对家长有自己小标准的。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要跟不在身边的另一位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让对方了解孩子的情况,既不只报喜也不只报忧。不要让对方觉得孩子之于他是模糊的,必要时也要让对方发挥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孩子投诉的安全渠道。一家人永远是一体的,家长之间要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不要因为家长之间的分歧影响孩子的心情。家长之间的关系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

坚持不陪读

孩子们的成长,与家长的用心陪伴是分不开的。但是,陪伴并不等于要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情况是心灵上的陪伴、情感上的支撑、方向上的引领。陪读家长面临与伴侣、父母的两地分居,太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性,我们信任孩子可以独立成长!

Ryan妈妈,不赞成陪读:过度呵护,不利孩子独立,前提条件,一家人要有效的沟通

小孩在外面所经历的很多事情,在国内因为家长的保护,他没有没机会去做的,但是现在一个人在国外,很多事情都是迫不得已地就自己去沟通去处理。这个过程是很珍贵的一个成长过程。

我觉得我们家和小孩沟通的方式是让我们很受益的。我跟他爸爸还有儿子会建一个微信群,这样我们之间的谈话相互之间都可以看到。每次聊天我们都是三个人一起聊,他爸爸也每次都积极的参与。

我个人的想法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妈妈的角色是相对重要一点,因为母亲的角色可以很好地引导孩子的生活。但到了孩子初中高中的阶段,爸爸可以更好地帮助引导孩子,我觉得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心智以及心理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幸好我孩子的爸爸就比较重视,经常会有沟通。有时候我有事情就急着要外出,爸爸就单独的跟儿子聊了。

Rose,留守家长, 孩子出国两年: 如何有效的与孩子沟通,我认为是理解、信任与空间

第一次去探望他,他告诉我,“妈妈你把我送到农村来了”,听到这话,我很平静的对他说:“儿子,没关系,妈妈给你一次后悔的机会,你可以选择回国,”儿子听到我说这话,想了半天,看着我说了句,“你花了这么多心血把我送过来而且当初也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不能回去,但我希望你能陪我,如果陪我,我会很幸福,如果不陪,我也不会痛苦。”

听到儿子这样说,我的内心特别的难受,但我忍住眼泪对儿子说,“妈妈很想留下来陪你,但是工作真的不允许,希望你能理解我”。儿子听了这话没吱声,过了一周,我必须回国了,孩子送我去机场,我忍着眼泪笑着对儿子说,“再见,”因为我不想让他感到妈妈的不坚强,而我的心里也是十分的内疚的。其实我知道孩子的内心也是矛盾的,但我还是尊重了他留下来的选择。

回国后,我几乎每天和儿子视频,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上有哪些不适应,或是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情况,我感觉得到儿子特别不喜欢谈这些,但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他还是会分享一些事情给我听,过了两周,我开始每周只跟他联系一至两次或者等他微信我,每次联系中我也不再直接追问他很多问题,只是说我们一起看部电影或者把视频开着不说话,我看着他玩或者学习等,坚持了一段时间,孩子慢慢也不太想视频了,我决定给他留出空间,不再经常联系他,只是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

孩子顺利的升上了十年级后和我联系就少了,这是他越来越适应的表现,这是一件好事,但家长总是会希望孩子联系自己,想起小时候他特别喜欢我念书给他听,于是我告诉他你在国外没时间读中文书,要不我每天给你念小说,每次念一段。我用念小说,用小说的故事情节勾住他,他答应。我每天给他念书,坚持了一段时间,效果还挺好,孩子又愿意主动联系我了,但由于时差的原因,念书计划没有坚持很长时间,但却勾起了孩子对书的兴趣,他开始抽出时间读中文书。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既要理解、信任和留有空间,同时也是需要远程关注和引导的。

跟孩子相处有时也真的是斗智斗勇,既不能表现特别关注,也不能不关注,每次交流中如果你直接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效果是绝对不理想的,只能旁敲侧击,留有余地的方式才会见到效果。

王平,监护人和寄宿家庭:新课题和挑战,我选择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对

我家四个小留学生刚来的时候,都曾经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由于东西方教育特点的反差太大,使得孩子们课堂学习融入非常困难,生活上由父母包办到自己独自面对的巨变也需要逐步适应。

对此我除了和关键课程(主要是孩子有困难的课程)老师保持顺畅的沟通及定期面谈的做法外,最主要是坚持要求孩子们避免留学生抱团,同时持续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自行向老师及本地同学寻求帮助,另外,我家距离多伦多市区距离较远但交通便利,我坚持让孩子们周末自己安排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多伦多市区体验加拿大生活,以及自行申请社区义工活动拓展社交,整个过程孩子们自己通过搜索网络资源安排行程,零距离接触加拿大文化及培养在加拿大独立生活的能力,当然,对于安全注意事项及紧急情况应变处理我会做充分的交代的。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去年圣诞节有个留学生家长陪同亲戚来看孩子顺便旅游购物,有些行程我没空陪同,由孩子自己带着家长及亲戚安排酒店、计程车及旅游购物,家长回国前告诉我,真的没想到仅仅一年半时间孩子可以变得如此自信成熟及富有责任感。

豆爸,双向养育中国第一人:低龄留学,除了资金、成绩、英语,家长还应该为孩子准备什么?

独立、适应性、自律,对于留学的孩子,尤其是没有父母陪读的孩子,尤为重要。如果父母没有帮助孩子具备这三个特质,就盲目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那基本可以说是放任孩子走入“深渊”。但问题在于,这些特质并非通过一段时间高强度培训、熬夜刷题可以提高,而是长时间正确的养育方法带来的积极成果。

独立,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责任。实际上,一个人是否成年,其标准也是他是否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帮助孩子具有责任感和独立的品质,父母需要让孩子有机会独立面对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给出解决办法。父母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勇敢放手,不要提孩子面对问题,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而是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自己独立的能力。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加拿大,每个孩子都应该发展出良好的适应能力,这是一个人成长应当具备的能力。

作为远赴重洋到加拿大学习的中国孩子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将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陌生文化。做到这一点,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其他技能的培养,还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机会在不同环境和其他孩子沟通与合作,让孩子尽早体会环境、关系、人的不同,懂得如何尊重和适应不同情况。

自己知道努力学习、能够合理安排时间的孩子,父母是不用为了他的学习过于操心的。

加拿大的学校与中国不同,老师不会在孩子后面不住督促、要求,孩子更多的需要依靠自己的学习的自律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律,父母需要做的基本一点是不要像“防贼”一样盯着孩子,生怕孩子学习懈怠了、偷懒了、没有说到做到了。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适应了“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和父母“斗智斗勇”,自律就无从谈起了。当然,给孩子自由的前提是与孩子经过平等沟通、讨论达成一致认可的行动计划。我们只是帮助孩子做到他认可的计划。

李正义,伦敦留学之家:低龄留学现状分析 (文章整理中)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而适合与否确是需要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调配,很难讲那一类型的孩子适合留学,我觉的加拿大教育理念和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有价值的个体,肯定和激励是贯穿整个教育的主线。

孩子首先对于教育形式不排斥才能谈得到接受教育,得到好的教育结果。在接受教育的基础上,每一类孩子经过适当的引导和个人的努力都可以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这种成功并不简单指升入名牌大学,如果孩子能够通过留学实现人格的完善或者个性的解放,建立起充分的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也就是一次成功的留学旅程。

所以说,永远没有完美的教育,只要回顾时能看到自己努力中的快乐,能心生无憾,就是教育的成功。

我的感悟

儿行千里母担忧。自从孩子出国之后,很多留守家长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就为能够和孩子保持畅通的交流。

有妈妈说,有一次她的手机意外关机了,第二天早上开机后发现一连串的短信,孩子找不到父母的焦急跃然于短信之中。自此之后,妈妈再也不敢关机睡觉了。更有甚者,有个妈妈自从孩子离开,就基本上与加拿大保持24小时同步,对加拿大发生的大事小情都了如指掌。事实上,了解多了反而增加了更多的焦虑,因为信息来源渠道较多,有人云亦云者,也有众说纷纭者,很难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出真实有用的信息。

最终,她选择陪读。

十二位分享嘉宾中,赞成陪读的还有:

Eliza:距离不是最重要的,若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即使陪伴在身边,也是咫尺天涯

Julia:陪读与陪伴——教育的边界和成长的空间之“找到沟通的支点”

张老师:Why parents need to accompany their children to Canada

当然,陪读是有条件的,正如David妈妈开场白说得很清楚:陪读,必须要有财务和时间双自由 ,并非所有留学家庭都具备这两大条件。

对于陪读家长,我只有两个提醒:

1、树立好陪读角色,孩子是主角。

不管你了解多少,看了多少书,甚至可能成为半个专家,但必须明白留学的主角是孩子而不是你。

2、与留守的另一半建立全新的沟通模式和机制。

当顾此失彼出现问题时,一齐面对。记住,父母行,孩子才行。夫妻同心,比什么都重要的。相信你明白我讲什么的哦!

事实上,绝大数的留学父母,是留守家园,隔岸陪伴的。如何远程“陪读”,对于许多父母而言,与留学国外的孩子沟通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因为他们面临五大难题:不了解当地的教育制度;不了解当地的社会;不了解当地的学校;难以预测孩子在全新环境中的改变;未能及时疏导、分担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压力。

“无论是否陪读,我们都要努力与孩子保持一个顺畅的沟通。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尽管有时还不是很成熟。我们对于他们的陪伴,更多的应该是心灵上的陪伴,与情感上支持。遇到问题或错误,少一点指责与批评,多一些倾听与鼓励,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多做换位思考。”Coco妈妈总结很到位。

历时二个月的活动,网友们积极参与,写下留言表达意见:

*方洲:”父母如果能走得开,工作能放得下,当然要选择陪读,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因为父母的缺场而走偏。我陪读四年了,和儿子各种斗智斗勇,同时也会在假期开车带孩子到处旅游。儿子中学阶段正是心智成长变化期,很需要父母在孩子身边督导帮助。我也见到好多父母不赔的住homestay的孩子放学后三五成群结队去逛街花钱或者聚集在有免费Wi-Fi的咖啡店打游戏。这些孩子中没有父母陪读的孩子。”

**瑾:”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牵肠挂肚提心吊胆,好在让人欣慰的是,经历过那么多那么多可说不可说以后,孩子成长了很多很多,越来越阳光、上进、正能量。我想,这所有的艰难不易孩子自己跨越过来了,那么无论将来她上不上得了名校,她都是人生的强者,都值得我们骄傲!感恩给我们帮助的所有人!”

***Ji:”我想起出国前一位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好友送我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生存训诫:mprovise, adapt, overcome(随机应变,接受适应,克服超越),不由感慨万千,谨借此文向远方好友致以深深的谢意!”

再次鸣谢嘉宾(按分享次序排名):

Coco妈妈、张老师、Eliza、李正义、Julia、王平、Tommy妈妈、Ryan妈妈, 王妈妈、 Rose、豆爸、David妈妈

主持人:杨蕾

协调员:Langer

强烈建议阅读本公众号上的相关文章,其中推荐的:

2018/05/10 ”陪读妈妈的掏心分享:出国前,弄清楚干嘛送孩子来读书;出国后,搞明白为啥最好陪读”

2018/04/30 “低龄留学,陪还是不陪,的确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