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季,打好开赛第一局,老生对新生的五点忠告

WechatIMG10
大学入学季,寄语2019年入学新生: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此祝福词出自元代一无名氏《射柳捶丸》的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意思是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暑假期间与几位在多伦多读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咨询,(详细见:大学申请的“临门一脚”该如何踢?) 在访谈结束前,我抛出另一话题:大学入学季,对新生有什么忠告?几位同学根据自身入学时及读书期间的体验给开学后读大一的新生们几点忠告和建议。在此,我们做了总结和汇总,希望对各位新生有所帮助。

忠告一:自律。
自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上的自律。
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与中学相比,大学生的自律性要更强。中学是培养学生从老师、家长辅导到独立学习的过程,这一阶段仍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共同监管,比如定期的家长会上老师会与家长交流沟通孩子的学校表现及家庭作业等完成情况。学校会有上课的考勤及家长汇报制度,等等。而进入大学,这一阶段的孩子基本都已超过了十八岁,从生理上说已经成年,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国外的家庭一般会给孩子过成人礼,十八岁的生日也是异常隆重的。到了大学,家长会放松对孩子学习的监管,学校更是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这一时期,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意识,就极易出现逃课、不完成作业、不与教授交流的情况。加之,大学的课程从难度上比高中有一个大的跨度,致使一些学生一年级就会出现挂科,GPA较低,无法在第二年进入专业的情况发生。因而,保持和培养学习上的自律对大学新生来说至关重要。
第二是生活上的自律。
这次受访的几位同学都谈到,进入大学后体重直线上升。我们知道体重增加的最明显原因是卡路里摄入大于平时活动消耗。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的明显加大,导致学生睡眠时间减少,运动时间也无法保障,尤其是一些生性懒惰的学生,基本生活圈完全局限在了教室、宿舍、图书馆。为了调节心理的压力,多数同学用吃来解决,学习累了就好好吃一顿,西方的饮食以高热量、多糖份为主,这样就难免造成一些学生进入大学不久体重就开始飙升。因而,建议新生入学后生活上也要保持自律,大学都设有功能齐全的健身房,建议新生就培养起定期去健身房的习惯,分配并协调好生活与学习,身体是保持学习精力的基础,二者必须兼顾。

忠告二:避免进入靠校外补习来提高成绩的误区
大学的学习相对于中学来说属于专业教育,相同的专业兴趣,相近的能力和水平的学生聚在同一个学校的相同专业,在学生的眼中也就是各方高手云集。如果说中学读书像是业余组与专业组同平台竞争,那么大学就像是职业联赛。在加拿大读书的同学都很清楚,高中时即开始规划大学专业,十一、十二年级就已开始选择未来大学意向专业的先修课程,而这种学习是与其他非专业同学是一起的,比如计划大学学习计算机的学生会在高中阶段就选择计算机课程,但这门课程并不是专门为未来大学有计算专业学习意向的同学单独设立的,而是为了拓展所有同学对计算机学习的认知和发展兴趣而开设的,所以相比于纯粹以兴趣为取向的学生,有此专业兴趣和未来大学专业打算的学生会花费更多的精力于此,这就像业余组与专业组的同台。而进入大学后,则更像是各专业的职业联赛,各个学校的专业高手聚集到了一起,想在这里获得优异的成绩无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些同学担心GPA太低,影响第二年进入正式的专业课学习,就开始寻求课外补习。课外的补习机构发现了学生的这种焦虑,并扩大化这种焦虑,借此寻求商机,于是一个靠课外补习保持GPA分数的恶性循环就开始了。建议新生们,第一年是检验自身对专业的兴趣能否坚持的时期,尽量以自主学习为主,如果对专业实在不感兴趣或实在学不下来,第二年是可以申请转换专业。太过于依赖课外补习,容易忽视自已是否有能力读专业课程的主要矛盾,最终导致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不满意。毕竟兴趣和爱好是支撑人一生幸福的基础。此外,一旦靠校外补习来提高成绩,慢慢地你会依赖于此,难以自拔,说轻一点,你己错失了自我探索的乐趣、经历,你的大学故事,己经被别人改写了!

忠告三: 重视大一的选课
对此,一个叫Eve的同学在这方面给出了她与妹妹的经验,她的妹妹Gigi读的是滑铁卢最难读的专业,姐姐目前读大三。姐姐在大学学习中都走过了一条很艰难的路,也真实感受到了加拿大大学读起来的不易。因此,Eve给出的建议是首先要有信念坚持下来,这样才能在大学学习这一艰难的路程中继续往上走。第二就是要重视新生的选课。加拿大的大学第一年多是基础课,从第二年一般才正式进入专业课。进入专业课是有条件的,如果第一年相关基础课程没有选或者成绩没有达标,第二年就进不了专业课,可能会转到其他专业。因而,选课时一定要多上学校官网查询,网上有一个相关的大学专业探索,可以找到第一年应该上哪几门专业课程,有什么学分要求,对下一步进专业的要求等,甚至还找到相关的作业要求。这位姐姐还建议新生应多主动与老生们联系,充分利用学校的COFFEE CHAT,这也是大学里的一个重要社交场合,找出机会与学哥学姐们交流,预先了解一下授课的教授、专业要求、课程难度,预先从心理上感受下自己对课程的接受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个全面的规划和心理准备。

忠告四:尽早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思维,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可以先看看中学与大学之间的区别,中学里老师会给你一定的指令,学生去接受并执行,大学老师不会给学生那么多指令,更多的是建议,学生可以考虑接受或不接受。中学时期,差不多每天都能见到课程老师,他们会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适时地给出意见和建议,或者提供额外的学习指导。而大学里的课程一般分为讲座和辅导,辅导由助教来完成,学理工科的还有实验课,学艺术的话,还有一些STUIDO,大课与老师的接触不如高中密切,如果不主动与教授交流,可能一个学期下来,教授都不认识你,更不用说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建议了。
相对于中学,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更容易GET LOST,原因之一是,学习习惯没有作出调整,仍按高中的学习方法进行大学的学习。作为中学生更多的是指令的执行者,到了大学,就变成了思考者,因而,会复杂的多,在教与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学习习惯也要进行更大的改变。其二是大学里有太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而且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如果只待在宿舍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无法培养开放性思维,应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的优势,大学的图书馆既有自习室,也有小组学习室。其三加拿大读过高中的学生都知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训练学生的归纳或演绎推理能力,比如数学或物理,在做题过程中与最终的答案比较起来,老师更关注过程的严谨和完整。到了大学,老师会更看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如果还是按照高中的状态学习,难免会GET LOST。

忠告五:不必纠结于大一是否要住宿舍、积攒人脉
有许多过来的同学会建议新生第一年住宿舍,这样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可以很快认识到新的朋友。可是这次受访的同学用他们真实的感受告诉我们,没必要纠结于此,因为,加拿大的大学一般只给新生提供宿舍,第二年就必须搬出去,所以靠住宿舍结交朋友没有太大意义。事实上,在大学里更有效的社交方式是参加各类社团,这是一个相对固定且兴趣一致的团队。比如,受访中的一个同学参加了学校的跑步社团,起初是出于结伴跑步的安全考虑,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跑步范围也由校园拓展到了校外不同的场地,大家还会及时把路线、跑步的乐趣,在跑步过程中所了解的城市文化,所经地的景色等共享出来,这个跑步社团还计划下一步与世界其他大学的跑步团队进行跨区域跨国家的交流,这种活动比单纯以交友为目的交流更有意义。

结论:大学的新生作好提升自我能力的思想准备
多年来,作为一名关注低龄留学的学者,我一直在观察着身边的留学同学们,看到他们从中学顺利过度到大学,进展顺利,现在,又乐意分享个人经历,我替他们高兴。当然,,听完之后,我对大学的新生一个建议要作好提升自我能力的思想准备。所谓的自我能力即自我规划能力、认知能力、管理能力、独立能力以及自制能力,可以归纳为五个S,即SELF-AWARENESS , SELF-CONTROL,SELF-MANAGEMANT,SELF-INDEPENDENT,SELF-PLANNING。稍后,我将会专门文章展开。
进入大学的孩子虽然年龄上已经过了十八岁,跨入了成人的行列,但思想、能力等各方面仍处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大学学业和生活,首先要提升自我能力,总而言之,进入大学就要尽量做到内外兼修,多维度提升自身的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好全方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