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冲突的开始!

10158
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来加拿大念中学,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入读加拿大大学。我相信,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来加拿大留学,是想替下一代选择一种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宽松环境有原因

说实话,加拿大中学教育相对而言,真的宽松、自由。因为它跟这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国情有关。

加拿大地大物博人口少。它的地域比中国大,但人口却比中国少,全国人口只有3,600万左右。我的故乡广东省,人口就超过一亿,是加国人口的三倍。教育,离不开社会背景。人少,竞争不那么激烈,加上国家教育资源的大量投入。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教育上投入一直居于世界发达国家前列。加拿大是联邦制,教育归各省负责。以我所居住的安大略省为例,每年省政府在教育上拨款,大约占财政支出25%。我在多伦多有居所,每年要交地税,税单上特别列出,有多少款项属于教育税款的。加国政府把教育投入置于公共支出的优先领域,这一点,有别于咱们国内,国情不同。

加拿大重视教育规划。中学基础教育实行“两条脚走路”:毕业,升学或者就业。加国人口老化,社会需要大量劳动生力军。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高中12年级毕业班,与他/她合照毕业像的本地同学,可能一半是选择毕业后到社会就业,或者读二年大专再找工作的。

所以,没有升学压力,课程可自由选择,读书自然会轻松些。

加拿大立国只有150年,是个移民国家,多元文化。早期移民来自欧洲,所以加拿大教育观念基本上沿袭英伦传统。其中,在中学阶段的体现,就是教育双导向(Pathway),毕业后两种出路。与此相配合的中学教学内容分为应用型知识和学术型知识。综合来看,这是一种通识、通才教育,或者称之为素质、人文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你只要围绕着应试学科,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专注其知识,训练熟习。加国中学注重体育、文艺、人文教育,主张有创意的批判性思维、良好行为习惯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刚从国内来的同学,会在选课时不理解加拿大中学教育的理念,似乎学分制下的加国中学,不分主科、副科。他们甚至互相之间开玩笑说,来这里上中学,有点儿是在上技校、体校、艺校,再加一些大学预科专业讲究。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才明白,这是加拿大中学教育特色。

所以,,学分制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你去学习,专长得以培养,考试压力也相对减少些。

求学,不是件轻松的事

轻松的表面其实内里充满着挑战,因为,求学,在哪里学都要付出代付的,读书,在哪里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你年幼的孩子,在异国他乡、另一种教育体制下的求学,其压力不亚于“中考”和“高考”。

加拿大没有高考,中学选什么课,决定大学读什么专业;大学录取由学生一贯表现决定而非一考定终生。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等等,留学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教育,是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的载体。西方文化价值观崇尚独立、民主和自由,这些价值观,一直在主导着加拿大的教育的理念。从小父母培养孩子自立自主,学校教导学生独立思维和团队合作,老师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来陪读的家长会发现,本地的学生比起自己的孩子更加独立。

教育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学生和家长,各尽其责,多方互动。加拿大老师常常提醒我们,学校传授知识场所,不会包揽家庭教育的责任,教师只是一种职业,不会追着学生学习,代替学生成长。即便是毕业班,学校也不会象中国高中那样“保驾护航”。从全民高度尊师重教几千年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来到相对平等师生关系、相等平和学习氛围的加拿大中学,你的孩子体验会是不一样的。

以我自己为例子,我有三个孩子。他们在中国长大,在加拿大完成中学。在加拿大,三个孩子分别入读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如同我们现在多伦多监护人团队所照顾的小留学生那样,三姐弟他们经历过语言上障碍、文化上代沟、交友的困难、与老师互动的困难、没有刷题、没有补习班……等等。

我们大人也不例外,也曾经历与现时的众多留守家长、陪读父母那样的心焦、焦虑、矛盾、后悔、困扰,有一段时间,老是担惊受怕,度日如年。这些故事,你可以在我写的《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一书中看到。

留学,冲突的开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东方走进西方,小留学生在加拿大中学读书,文化代沟、语言障碍、政治见解、不同经历……容易造成留学生在校园里同本地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中加教育制度不同、教育理念不一、教育内容有别、教育方法存异……留学生需要一年半截的适应。

小留学生多是千禧独生儿,在父母身边时,“读书挂帅”,人情世故,接人待物等社会生存之功课还未来得及速成,勿忙地进驻异城陌生的寄宿家庭,频繁更换寄宿家庭,甚至被劝退、赶出寄宿家庭,时有发现。

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为人父母的我们,在面对“青春期”与“留学期”交集、留学亲子带来焦虑等家庭教育新挑战同时,也是时候了解和明白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的前因后果,以便给你身在异国他乡的未成年的孩子,及时的帮助和引导。

两个背景

1、《文明的冲突》,我曾经读过一本名著

它是上个世纪末,由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写的。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于我们明白文化的冲突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的孩子是来学习,而不是来制造麻烦的。但不可否认,我们本身的文化铬印对于即便是多元文化的加拿大也是一种冲击的。

2,“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我一直感兴趣的研究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用“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这个专有名词,来描述这种心理反应现象。他说:“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

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 开始会感到异国情调的新鲜、刺激、做什么都有激情。但是,这段兴奋期过后,一般都会进入文化休克期。

留学生与“文化休克”。留学新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环境的改变。一个人在全新环境下容易出现造压力和焦虑,如同一个人远足或登山时,没有充分的准备容易出现缺氧缺水供血不足的短暂“休克”。

“文明冲突”也罢,“文化休克”也罢,“教育代沟”也罢,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应该学会自我的调适。做父母的,群策群力,帮助孩子尽快从休克醒过来,尽快跨过代沟,进入适应期。

全新系列话题预告

越来越多小留学生在加拿大中学读书,文化代沟、语言障碍、政治见解、不同经历……容易造成留学生在校园里同本地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刚刚发生事件大家都在热议。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周末一起聊聊这个敏感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