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加拿大没有教师节?

9162
上周日(9月10日),中国的教师节,我收到家长、学生们的祝福。有留学生问:为什么加拿大没有教师节?我想,原因有二:1、没有现实需要,2、没有文化传统。不过,从学生发问中也带出我了的思考:从教师一职,可以看出加中中学教育差异。当然,作为留学家长你该如何同你孩子就读的学校老师进行沟通,是本文的重点。

我有幸作为中国教师节诞生的见证人,非常理解当年,我的母校之一:暨南大学,一班热血青年(当中在我的好友朱川同学),骑自行车去北京呼吁全社会重视教育和教师的义举。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刚刚恢复高考,但当年教师的地位(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属于社会阶层里的“下九流”,又名“臭老九”。于是,后来国家立法,有了“教育法”;立例,有了“教师节”。

今天的留学生父母,大多是70或80后,或许对这段历史还有些印象吧,他们的孩子,现在的小留学生们,对于上个世纪的事有陌生感,也缺乏认同感。
因为,最重要的是,中国老师地位,今非昔比!

虽然,今天纪念教师节没在当年我在大学做老师时的迫切感,但不要忘记,“尊师重教”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有意思的是,我在做学生时,分别在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三个不同阶段,专程去山东曲孚,探访过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夫子是对老师一种尊称,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即教师的模范,皆因他给教师一职,立下了标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中华文化传统里,教师地位之崇高,有其深厚的根源,后来的教师节也算是对历史一个呼应。

问题来了。
在中国,不少学校都会在墙壁上挂上老师们的照片,并特别会注明那些省级、市级或区级的优秀老师,但在加拿大很少看到这种广告式的张贴。

在加拿大,教师,这个职业,似乎没有被高举到那么神圣的位置。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职业也就没有必要分高低贵贬。何况,加拿大中学教师的收入却是不错。如果教龄超过15年,时薪90到100加元,在世界教师薪水收入中排名第四位,比美国中学老师还高。
家长们在学校见到的教学老师,他们也是从教育局派来的,工资不是由学校发而是由教育局发的。同中国的老师不同,他们不一定在一所学校教书到退休为止,会在教育局属下学校流动。还有一点,老师虽然受雇于教育局,分派不同学校上课,但他们也会隶属一个自己的工会。一旦利益受损,教师工会,为教师维护利益。教师罢工、罢教,时有发生的事,不及为奇。

所以,教师节,在加拿大没有纪念的理由!

老师是一种职业,强调职业操守。通常,上第一堂课,加拿大老师会负责任地告诉你他/她对该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参阅上一篇公众号的文章)
开学一段时间后的老师、家长见面会,老师也会向你展示学生进展情况,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我接触过一些老师会将自己上课的内容录成视频放在学校网站或老师个人网页上,方便那些缺课浏览或者那些堂上听不明白的学生翻看。偶尔,我们也会收到有些老师打来电话,询问我们所照顾的学生当天为什么没有出现在课堂上,是不是病了?有些负责任老师也会主动问我们反应学生在堂上没有认真听课的情况。

问题又来了
在国内,学生与任教老师的关系,尤其是教毕业班的老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也非常容易理解的,是一种互动关系。

不过,在加拿大的中学里面,辅导老师更象个指挥官,根据学生未来的去向,帮助做一些规划,然后学生拿着这样一张蓝图,再和任课老师做互动,去共同搭建孩子通往大学的通道。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生、老师、家长,三方互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我们不能把家庭教育的内容和责任推卸给学校教育,在中国不可能的事,在加拿大同样也行不通的。
一位在加拿大公校任教多年的Alice曾经跟我说过,加拿大老师对留学生学生的要求和留学生家长的期待。当中,你可以理解到两地老师的不一样。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1,、准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这个她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则,上课表现好坏、学习成绩优劣是另一回事;
2,作业须按时、按量完成,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讨老师欢心;
3、参与课堂上讨论,多与同学交流。她提醒少年留学生改变国内填鸭式等待被人喂食的习惯,主动参与,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打分除了出勤分外还有表现分、合作分的;
4、学会对自己负责,老师不是保姆。她又提醒留学生,这里老师不会督促你干这做那,象中国老师那样(有一个孩子做好作业忘记交,第二再补交,老师拒绝接受,孩子少了一次学习成绩。);
5、随时可以请教老师,直接同老师沟通的学生最受老师欢迎。
老师对家长的期待
1、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能把孩子推给学校“扔下不管”;
2、学校是传授知识场所,孩子的习惯培养、价值观形成还是靠父母;
3、老师乐于与家长定期沟通,不要出现问题才临时临急报佛脚。

有一年,我陪女儿入读中学校长在中国走访留学家庭。在开家长会的间隙,我问过校长三人:“你们对中国家长的印象怎么样?”校长说,第一,她觉得中国的家长跟加拿大家长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总会把最好的给孩子,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但是,是最好的;第二,他们很紧张孩子的学习,总希望学校留下大量的作业给孩子,老是把孩子的时间填满,他们老是觉得孩子太放松了,没什么事情做,好像是在浪费时间。“我这样自己分析,其实他们也是一种很懒的做法,希望学校把孩子的时间填满了,家长就不用管了。”第三,中国的家长很希望学校就像保姆一样,帮他们去照看好孩子,所以他们对于学校严格的寄宿纪律觉得是好的,其中有一个家长说好,越严越好,因为你要帮我们管好这些孩子。“这让我觉得有很大的责任,这个大家庭里面,我就是代替他们做家长管教孩子,做保姆照顾孩子,做老师培养孩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位陪读家长,不到半年,已经观察到:
来到加拿大读高中的孩子,一个最大的体会就是,这里的老师不会催着你做任何事情,小到每学期的选课,大到大学专业选择与规划,全靠自己操心,你不去找老师,他们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来主动帮你。是加拿大的老师太无情了吗?当然不是。因为,这是本地学生已经习惯的方式,只是对于国内的孩子,还需要时间来适应。
加国非常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园开始,就必须要学会自己收拾东西,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9年级有职业体验课,10年级有Planning课,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点及职业规划,所以,对于选课及大学专业的选择,很多本地生早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的逻辑是:这是需要自己规划和决定的事情,如果需要帮助或意见时,才会去找老师,听取老师的建议与想法。所以,对于中国的孩子除了要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还要学会求助。
教育,Education,就是说学会怎样去学习,因为未来不明朗,你现在所学的东西可能过几年不一定用得上,所以学习就是学会怎么样去学,但中国有这样的限制,中国是考试教育,即学习是学会怎么样去考试,可能真的再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这些学生们有很大的区别了。在加拿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如何实现教育中开启智慧,训练求知能力,培养学习习惯,有别于中国的理念和做法。
例如,加拿大的教育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在课堂里,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是中心,老师则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如果老师“说”得太多、“做”得太多,那都是不受欢迎的。学生期望做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活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两人活动等,他们可以尽情地“说话”,尽情地“动手”。学生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问难。这意味着老师肚子里要有满满一桶水,才不至于处于尴尬的境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极具责任心,一定要全过程参与,从课文的选定、备课、资料的提供、方法指导、小组活动的具体要求及其评估方式,都要一一过问,并给予全面指导。
这些年,我同不少加拿大学中老师打过交道,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这里的老师不会称学生“同学们”而是称为“伙计”或“朋友”,更多情况下直呼其名。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关系。老师不是课堂上的“主人”或“主角”,维持课堂纪律之余,还要求学生“听我讲”、“不要讲话,”、“留意背熟这些重点”等在国内我们常听到老师向学生大声强调的声音。
有人说,中国在课堂上使用的是传统学习方法,以老师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学生是否掌握课本内容为重点,老师传播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单向单行的学习模式。加拿大中学教育在过去的20多年来,完善形成了一种探索式教育摸式。探索性的教育模式将课堂上学习内容视为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这样,学生变为中心,老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服务者。或者说,是知识的传递者,课堂上的引导者。

最大的问题:我们该怎样跟学校老师沟通?
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会给学生发一本学校手册(Agenda),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孩子就读学校的老师联系方式,部门电话、电子邮箱号码等等,等等。远在彼岸的你可以同学校保持联络沟的。
1,参加课程说明会,帮助你了解学校开设什么课程
翻开安省教育厅公布的《安省高中9一12年级课程介绍》,你会发现近300门课程适合9-12年级学生选修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丰富教师资源对于加拿大本地学生和家长是一种挑战。我儿子就读的学校专门举办高中课程说明会,我在欣赏三个校长精彩表演之余,对中学主要类别的课程也有了印象。
2,参加学校委员会每月会议,有助于了解学校主要动向和安排
开学后一周,收到校长发来电邮,被应邀参加学校委员会(School Council Meeting) 每月例会。
根据规定,公立学校都设立一个学校委员会,它是由校长、老师、家长和学生代表,以及学校所在社区代表等成员组成。公立学校是由政府投资和运营的,这个学校委员会起到监督这个学校运作的作用。作为家长如果你有什么意见,也可以在列席会议时提出的。如果你的提议被接纳,有可能会写入下次会议议事日程,被讨论和表决的。
3,出席家长、老师见面会,表达家长重视孩子学业
加拿大学校的家长、老师一对一见面会,有别于国内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家长、老师见面会的时间各个学校有所不同,每一个老师都会给你5–10分钟的时间,告诉你的孩子情况是怎样的,需要有什么样的改进。所有的老师都没有任何一句话说你的孩子在班里面表现是第几名,好还是不好,他只是会告诉你,你的孩子在哪方面需要改进。
我参加过多次的加拿大高中家长、老师见面会,可以告诉你我的三大感受:第一,你总会听到表扬声音,那怕孩子成绩强差人意,每个老师都是发出正面肯定评论。加国教育理念是赏识教育,老师以鼓励为主。在老师眼睛里,每个孩子,就像父母看孩子一样, 都是不一样的,孩子尽了力就可以,家长不要有攀比心态。第二,每个任科老师对于孩子了解非常清楚,但时间很仓促,谈话不能很深入。我的感觉就是,你有问题当然要参加,听取老师的意见,你没有问题也可以参加,表示你对孩子学业的重视。但一般见面时间5–10分钟不等,家长们不要有再高期待。第三,见面会上老师会发学生成绩单,但加拿大实施公平教育,学生成绩不会有排名等级的,你不要指望问老师,我的孩子这份成绩是什么的名次。因为在老师眼中,仅用成绩优劣排名方式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是不全面的,还会给成绩差的学生造成无形的伤害。
4,参加上级部门问卷调查,表达你对学校的关心
放暑假前,我收到校长转发来邮件通知,家长可以上教育局网站,参加关于学校风气、学校与家长关系、家长对老师表现等问卷调查。我打开教育局网站链接,逐项选择。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该问卷中问及作为家长你认为你孩子不喜欢就读学校的十个原因,例如:种族或性别歧视、家庭收入或背景等。问卷用匿名方式进行,不失为家长与教育管理部门沟通的方式。后来,我儿子也告诉我,他们在学校也要填写这份问卷,只不过,问卷内容是针对学生发问的。看来,学校上级部门从多个角度了解学校教职员工的表现。
5,学校邮件收阅并回复致谢,有助于保证沟通畅顺
差不多每周我都会收到学校发来的邮件,这是家长了解学校最新动态的平台。出于尊敬学校老师的辛勤工作,我每次收到邮件阅读完毕,都会回复致谢的。同时,这一小小举动,有助保障日后我们沟通的畅顺。

留学生家长不懂英语,该如何跟老师沟通?
1、懂英语的好办,写封邮件去学校,跟老师谈谈你的想法,加拿大老师喜欢家长高度参与孩子的学习。
2、在当地陪读的即便英语不好也可以去学校跟老师沟通,学校一般会提供翻译帮助的,实在不行,拉上孩子当翻译。
3、英语水平弱些,在国内的家长们,还是要靠你家孩子做拐杖,希望从孩子只言片语里拼凑成清晰图画,当然,你还可以委托别人帮忙。
同加拿大老师沟通是你的权利也是你的义务,但切记,中外老师角色有差异
在中国我们的家长大都知道如何跟老师沟通,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家长们习惯跟老师有沟通的。学校会通过校讯通、家校本、家长会和家委会等,跟家长联系。不过在中国,通常家长的责任把孩子送上学,其余的事似乎都是交给了学校。中国老师比较权威。
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手段等诸多不同,加拿大老师角色同中国老师角色不一样。教师只是一份职业,公立学校的教师还有教师工会,你会听到教师罢教、按章工作等消息。这一点,在中国是非夷所思,不可能发生的事。
在加拿大你随时可以约见相关的老师,包括:
1
Home room teacher班主任
2
Student adviser or counselor 学生辅导员、顾问
3
Course teacher任课老师
4
School head or president 校长

“你要告诉你的孩子,不要指望老师记住你,但是你要记住老师的名字,老师有可能会记住但是也有可能记不住,但是你要记住老师的名字,当你讲能老师的名字,老师会觉得很开心的,另外一个因为你是新同学,你希望得到老师的照顾,你记住他的名字多少有些安全感。孩子在学校里面,尤其是新留学生,都希望除了有同学的互相照顾之外,也希望老师去记住他,你先记住老师的名字,老师就慢慢也会记得你的名字。”这是一位西人邻居的分享。告诉孩子记住老师的名字,这个建议很特别,我们通常只是希望老师记住学生的名字,但是我的邻居却教导她的孩子要记住老师的名字。

——来自一位邻居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