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移民过来人看今天的小留学生

10266
越来越多小留学生在加拿大中学读书,文化代沟、语言障碍、政治见解、不同经历……容易造成留学生在校园里同本地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鉴于此,朱博士邀请几位嘉宾做了分享讲座。以下讲座是王平老师的分享。

一、移民与留学生,面对新环境,遇到的挑战,差异不大
(王平,亲子专家,出师福建师大,十年前迁徙多伦多,立志毕生用尽所长,灌注培养下一代卓越人生。)

上一期两位嘉宾已经从专家角度及大学留学生的角度和大家做了精彩的分享,我个人认为我们重点不应该局限留学生的角度,其实他们遇到的问题在新移民融入/二代华人成长经历方面都有共性。

所以今天我将站在一个老移民/二代华人的父母及homestay高中生监护人的角度来参与今天的讨论。

十多年前刚移民的时候,很多人和我一样面临生存挑战,无法给与孩子足够的关注,加上自身语言的能力的欠缺,很多人选择居住在新移民服务便利及华人聚集的区域以获得暂时的安逸,而我在移民之前长期负责公司的欧美业务,深知语言和文化差异对融入新的环境的影响,所以在移民之初我们就选择定居在最多伦多的Queen St West,并且我还到THE BAY的商场做了两个月义工,去DOMINOS PIZZA做送餐司机及store manager一年半,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语言及融入环境,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两年后我接受一个offer负责一家国内公司北美业务,短期内快速解决了公司在当地的历史遗留问题并被派往BESTBUY美国总部负责对BESTBUY的onsite support,短短两个月时间取得BESTBUY总部的完全信任,这一切都源于之前两年零距离接触北美文化打下的基础。

两年后因为家庭原因选择归零回到多伦多,但是这些经历让我深层次理解加拿大及北美多元文化的内涵,为我后续在培养孩子兼容东西方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家大女儿已经成为新一代的女大山,不仅英文出类拔萃(4年级开始作文就被每个年级的英文老师留下做范文),而且中文至今保持加拿大汉语考试6级证书最年幼持有者的记录(不满11周岁就通过最高级6级证书考试),前年被国家汉办选中前往北京西安参加欧美国家汉语夏令营,这些经历让孩子对加拿大及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很深的见解,而这种能力未来无论在加拿大或在中国都是属于稀缺资源。

不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经遇到过一些校园欺凌/老师的偏见等问题,不过都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及家长的积极参与而得到圆满解决了。而这个过程的心得主要是遇事的时候换位思考及教会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而教育孩子的情绪管理方面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改善的。

二、如何面对文化、教师、等等冲突,我对低龄留学生的建议
(嘉宾在上一周已经从专业角度及自身经历做了详细的建议分析了,)今天我主要对于目前留学生低龄化而产生的大量的未成年留学生常见问题进行以下补充:

1、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升
很多家长单纯认为留学准备基本上就是提高英文水平,其实相对于提高英文能力,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及生活自理能力管理,而这部分能力在目前看到的小留学生群体当中都普遍存在严重准备不足。而生活自理能力不足通常通过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在时间管理及情绪管理方面则更需要长时间的关注,在这方面博士及很多群里的热心专家人士无私长期系统的帮助家长们,这份付出相当不易,向他们致敬。在今天讨论的这个案例方面,情绪管理就出现了问题,而这个方面在小留学生身上因为心智不成熟而产生的问题更严重。所以建议博士及专业人士对这个问题后续做专项系列辅导以帮助留学生家长特别是未成年人留学生家长,以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2、监护的选择,给孩子更多家的感觉
目前多数小留学生并没有父母陪读,在监护方面面临的挑战很大,私立学校的住校小留学生,他们的作息和安全都有很严格的管理规定,而这方面公立学校的监护人(特别是教育局指定的监护人)除了一些文件签署及例行的学校沟通外,并没有其它义务。在监护方面公正的说私立学校明显更加尽责的多了(当然费用也相应高一些),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许可且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小留学生,选择口碑好的私立学校相对未尝不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3、时常提醒孩子要尽量避免中国留学生抱团
说实在的这个问题别说孩子,就是我们移民之初都时常面临的问题,即使是现在,华人还是喜欢集中聚居在几个市镇的几个社区,但是必须客观的说对于孩子成长特别是小留学生融入,留学生抱团一方面会阻碍信息吸收、局限社交层次高度,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自我孤立。我在与周边的老外邻居一起,通过一些传统的文化交流,比如邀请邻居的老外孩子到我家包水饺,让我们自己的孩子去老外家做蛋糕甜品等,促进文化交流及提升孩子社交的自信,避免抱团影响孩子的文化融入进程。

4、加强对一些紧急情况应对的处理的教育
私立学校通常这方面对留学生都有比较完善的资源及联络机制,但是公立学校因为留学生比例并不是主体,通常不会对留学生的一些特殊情况做特别的支持,所以就需要留学生自身主动了解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方式,具体包括一些主要的校内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监护人及紧急联系人联络方式等等,确保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获得及时的帮助。我家留学生之前遇到体育课意外受伤及上课突然身体不适的时候学校第一时间联系到我做了妥善处理。
5、培养孩子的加拿大社交礼仪和风俗习惯常识以及一些普法教育
国内和加拿大当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冲突的,这方面博士的很多专著都有详细的介绍,建议家长们通过阅读及相互交流就可以消化很多日常留学生活中遇到的文化习俗冲突问题。另外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的普及也相当重要。这些生活常识及法律常识加拿大本地长大的孩子在日常学校教育过程中已经得到长期的熏陶了,但国际留学生却是需要恶补,但是公立学校以本地学生的教育需求为主导,留学生这部分的教育主要靠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教育远未达到要求。
6、在这些常识充分消化以后,要多创造机会实践并逐步变成一种励孩子多走出去
留学生初来乍到,因为文化背景及语言的原因,在融入环境最初肯定会感到艰难及挫折感,这时候很需要走出去把吸收的道德生活信息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小留学生可以通过义工活动,学校俱乐部,当地流行的社交工具如snapchat,INS等拓展健康社交及提升学习效率。

三、朱博士感悟
移民会面对生存的压力,小留学生也面对学业上的生存压力; 移民面对的语言的问题,小留学生也同样面对语言问题;移民面对找工作和跟同事相处的问题,同样的,小留学生也面对如何和同学、老师相处……

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相遇之后肯定会有冲击!然后再慢慢融合。

我们都已自己的文化为好的,我又是学历史专业,所以我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就特别浓厚!我们两千多年的文化从没有中断过,哪怕曾经有一些外族的统治,但是根上的文化一直传承下来,如同参天大树般。当你把在这个参天大树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送到另一个环境去,比如北美,而北美本身就是移民的文化,包容性很强,我是客家人,客家有一个围村,它的原意就是保护和传承,一代一代繁衍,而北美文化没有围村的概念,这边所有的文化敞开,就像大学没有围墙一样的开放。相对于外国人到中国,我们留学生在加拿大的适应,相对容易些。

如何从不同文化的冲突中进一步走向融合,华人、华侨同样面临的困扰,但是今天他们能够一代、一代地生活着,背后有许多见证的故事。所以,今天,我们有幸听到王平老师的分享,谢谢他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