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规划的困惑(二):如何帮助孩子做好留学心理上的准备?

开工大吉,我们来聊一聊,2023年加拿大留学教育的规划。

上一篇提到,留学规划,做家长的,要对给孩子有个心理过度准备。因为,中加社会教育制度、风俗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小留学生在全新的环境里带来冲击。这种在学术界称之为文化冲击(Culture Shack)或代沟(Gap),对孩子或多或少情绪上的波动。处理不妥当不及时,也有可能会带来心理上的创伤。

留学成功,留学生心理健康很重要!

留学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做好留学心理上的准备?

  • 高度重视,

留学前的规划,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换句话说,做好心理保健和做好语言准备,同等重要。

疫情前的插曲

2019年3月23日下午,首届关注留学生心理健康社区论坛在多伦多的爱静阁社区图书馆成功举行。召开本次论坛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国际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唤起各方对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在论坛上,多伦多教育局教委曼纳(Manna)和詹姆斯(James)亲临现场,此外还包括我本人在内的此次论坛的三位主要发起人,另外两位是:资深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专家、心理治疗师——莉迪亚(Lydia), 英狮教育集团的联合创始人约翰(John) 。每位莅临的嘉宾都针对低龄留学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与分享。

——–摘录《带你走进加拿大中学》,Page(2021年版)

这次论坛同时也是加拿大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社区一次调研活动的启动。

之后,Lydia Yang (杨立华)杨老师和她的团队在多伦多十多所学校,教育局,社区(领馆)等做了15场有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推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及社区资源。尤其是组织了义工队伍,培训了朋辈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大使。

2022年11月,在士嘉宝市政厅公布了加拿大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社区调研活动的报告。城中大事,各大中西主流媒体做全面的报道,同时也充分说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新年前后,我多次同Lydia老师及团队交流,如何在留学前,留学父母重视帮助孩子做好留学心理上的准备。Lydia老师同我讲了两个故事(故事己做了隐私处理)

故事(一)

留学生小新曾经是一名优秀学生,在国内上的是优质国际寄宿学校,这所学校以管理严格而出名,学习和生活都由老师安排和看管。小新刚来到多伦多,觉得学习轻松,学校老师非常宽容,不像原来学校的老师一直盯着她。靠着国内的学习底子她就放飞自我,过得很自由自在。过了一阵子,渐渐地她发现自己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了。自己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作业未能及时递交,成绩严重下滑。小新对自己的学业还是有期待要求的。她无法接受自己原来还是一位优秀学生呢,怎么落到班上垫底的地步,心里很难过,很焦虑。她沉浸在这种抑郁低落的情绪里,难以自拔,开始用小刀自残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小新在自己手臂上划下了一道道的伤痕。甚至她动过自杀的念头。

小新的妈妈来陪读,每天照顾女儿的衣食起居,起先并没有觉察到这些异常。夏天到了,妈妈发现小新大热天还坚持穿着长袖就是不肯换短袖衣服,这才发现她手臂上的刀痕。妈妈带着小新来WCCYC 找Lydia 老师做治疗。此时,小新的抑郁症状已经很严重了,有过轻生的举动,幸好及时发现送医院。

妈妈因为小新的变化也变得非常焦虑,晚上不敢睡觉因为担心孩子轻生的情况发生,。

结论:因为小新和她的家庭在留学前思想上准备不够充足,造成认知偏差。在网络和中介的片面宣传下,起先都以为这边留学是很轻松的。实际上在北美学习,讲求的个人自主学习和宽进严出。小新和妈妈在Lydia 老师的咨询辅导过程中,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误区,调整了学习规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新卸下了思想包袱,重新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故事(二)

一天,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Z告诉我们留学生爱儿急切地想联系Lydia老师,。之前我们在该校讲座里曾经和学生们分享过如何识别身边的朋友有自杀的倾向或行为。当中,讲了很多的小贴士。爱儿收到她的朋友阿幸来电,突然间说要送她一条漂亮的裙子,阿幸在另一个城市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想起我们讲座分享的tips 曾提过如果身边的朋友没来由很突然要送一件礼物给你,有可能TA是在做自杀前的安排。“今天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为什么阿幸突然要送我礼物呢”爱儿越想越感不对,赶紧约车,赶往阿幸所住的城市。她到了阿幸的公寓拼命敲门就是没回应。爱儿立马报警!在取得当地的消防和警察帮助下,撬开门后才发现阿幸昏迷不醒,因为她已经服了一整瓶的安眠药。

电话上爱儿除了感谢我们之余,也询问我们能否再伸出援手帮助阿幸。阿幸留学前是一名很优秀的学生,来到加拿大后遇到学习压力和苦难感觉自己谁也不是了,非常孤独,寂寞。她觉得自己的英语没那么好交不到朋友很伤心。阿幸平时就是一位比较内向,心里有事也很难跟他人倾诉一下,只能暗自掉眼泪。当有一天,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跟自己的妈妈分享自己的苦闷和难受,妈妈立马回应“你想多了,你想这么多干什么呀? 你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了一切都解决了。”她觉得很难获得妈妈的理解,跟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在医院里,阿幸只愿意和朋友爱儿说话,不愿意和父母有任何的沟通。阿幸在医院里一边接受药物治疗,一边接受Lydia 老师这边的远程心理辅导。情况也渐趋好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要梳理好亲子关系(爱,宽容,和接纳),保持良好顺畅的沟通,除了物质,语言和学科的充足的准备,不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的需求。

第二、建议以下做法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有比较健康的关系,都有比较好的互动,相互尊重。父母有期待但不会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虽然孩子对爸妈还有依恋关系,但是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留学阶段也是他、她迈向成人成熟的阶段,允许孩子有决定权,这样孩子就会有自主的学习力。

2.保持顺畅的沟通渠道:耐心地倾听孩子谈这边的见闻,多听孩子怎么选择学科和为什么;多表达爱,肯定与支持,多会用积极正面的鼓励话语,来表达支持孩子的行动计划。

3.筑建有效的支援网络:家人,友人,老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定时与家人朋友打电话,视频

4. 树立正确人生观:鼓励孩子多参与和投入当地的社区义工活动,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对将来的职业选择也很有帮助。比如报名参加当地非盈利机构的Youth Hub, 读书俱乐部,和Foodbank食品分发的活动,在活动中认识新朋友,学习当地文化。另外我们MHMH有跨代互动项目有招募小义工,让后辈和爷爷奶奶辈一起交流,从中相互学习和支持。

杨老师做事专业、认真,和分享了她的故事和专业的观察外,还特别叮嘱团队Annie老师,百忙之中写下专稿,供留学生们参考。

心理健康是留学生成功留学的基础

以清零的心态,重新看待留学前的心理保健

中国留学生群体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被心理健康困扰的问题,很多时候都要独自面对孤独,寂寞,伤心,焦虑和各种压力。新的一年,整装待发的留学生伙伴们,留学规划不要忽视了心理保健这一个重要的环节。

Lydia Yang (杨立华) 安大略省注册资深心理咨询师加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WCCYC)总监, 和华语心理健康互助协会的执行懂事。 Lydia 老师,从业近20年原先就职于加拿大本土的心理服务机构,有着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原先主要服务对象多数是加拿大本土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为主。近些年Lydia 老师带领团队经常给华裔社区做心理健康普及推广讲座。Lydia1老师留意到了留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尤其在2018年有三位留学生相继自杀的事件更是触动了Lydia 老师的心。她想本土的青少年有父母家人的照顾左右都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更何况远离家人的小留学生。她走访一批留学顾问,寄宿家庭和监护人,了解到留学生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小留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同一时期,长期关心留学生的学习和留学生涯规划的专题作家朱凡老师(也是留学生心理健康论坛发起人之一)与Lydia老师有了多次的会面与交流,大家一起探讨了关于留学生在加拿大留学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

2019 年3月23日在多伦多的爱静阁图书馆Lydia 专业团队发起了首届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社区调研活动,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引起各方对留学生尤其是低年龄留学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Lydia 老师,朱凡老师,当地教育局教委,多大留学生团体,以及几个留学服务机构都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的演讲。籍由这个论坛活动,大家都留意到了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唤起了各方人士对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通过一对一的调研深刻地意识到国际留学生是一个很需要被关心的弱势群体,很需要为他们发声。留学生们比那些本地出生成长有爸妈陪伴左右的青少年更需要得到关怀,支持和帮助。 同时希望我们的小留学生们遇到压力和挑战,要主动地寻求帮助,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  

中国留学生是加拿大留学生的第二大群体,占留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他们遇到的阻力主要有:

1. 语言障碍(校内的心理咨询师或者辅导员多数讲英文)

2.文化的冲突(刚刚离开家人和熟悉的环境,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性,同学们会遭遇 “文化休克”的现象,难以适应国外文化和生活。

3.学业的压力和不适应,迷失

4. 心理服务利用率低,本土的咨询机构(包括校内的)排队时间长

5. 心理健康污名化,有羞耻感(觉得会不会被人当作是疯子,如果跟人分享了会不会就被人瞧不起,会失去朋友或是认作精神有问题的人,担心被学校知道了会影响成绩,等等)

调查结果, 多数留学生心理有压力时,很少向外寻求帮助。中国留学生往往内敛,压抑和隐忍,加上“男儿有泪不轻弹 ”,受传统的挫折文化教育的影响,他们很少开口寻求外界的帮助,尤其是专业心理辅导。

第三、避免以下做法

当然, 有些留学生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增加孩子心理负担。

家长期待过高,造成孩子的压力过大;

忽视型的父母,通话时只是一味地关心学习成绩如何,如直升机一般嗡嗡地在孩子头上盘旋,不断地把自己的焦虑传输给孩子;

总爱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龄留学的孩子做比较;

使用原有一贯的粗暴急躁的沟通方式,三言两语就吵起来了;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把很多网络上末有确据小道消息过于频繁地分享给孩子,引起孩子不必要的焦虑。

  • 教会孩子使用求救锦囊

留学生来到加拿大后,感到孤独,寂寞,伤心或者压力,焦虑,察觉自己无法自我情绪调节的时候,请记住,不要一个人独自硬扛,需要时一定与他人倾诉或寻求一些解决办法。

寻求帮助有门路:

1.找入读学校心理辅导中心,通常学生服务位置是在校内,同学们容易找到。有需要使用相关心理服务,整个治疗过程是免费或比较便宜的,包含在学生保险里。

2. 虽然学校所提供的心理辅导服务并不属于临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范畴,但当辅导中心的老师发现同学的情况无法通过短期心理辅导干预来缓解时,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前提下,会帮助学生与更专业的心理援助机构联系,寻求专业帮助。

3. 当然,有需要,学生应直接寻求专业的治疗师、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4、留学生群体的心理服务是需要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咨询服务,能够真正地便捷高效的。所以,MHMH心理健康互助平台是一个全方位的心理互助支持平台,还专门为留学生开通了留学生心理热线,是周一至周六下午的4-7点, 好些义工也曾经是留学生的身份或者是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姐学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