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乐助小留学生们健康成长,我在多伦多做了五年的寄宿家庭

Ken是微信“安省留学互助群”的群主。三年前,因为一个监护学生入住他的家,我们认识了。后来我们有了定期的交往,直到那个学生搬出来同陪读的妈妈住。Ken不仅做好本职工作,用心帮助来多伦多念书的同学们,而且热心为多伦多其他的寄宿家庭穿针引线,人缘不错。
应我的一再要求,他把几年来做寄宿家庭的酸甜苦辣分享出来。文章虽长但值得细读。作为留学生家长,或许,你从中会得到一些领悟,从而引导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祝你的孩子今年在加拿大寄宿家庭过一个温暖的中秋—–朱凡

2012年一天的黄昏, 当我驾车小心翼翼地离开车位, 驶出医院的小路,进入大道时。一个剧烈的冲撞,使我失去了意识。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来得太突然。经过专科医生的捡查, 并经由MRI的证实, 我的颈椎受到严重损伤,并伴有裂缝。从这一刻起,我的生活便改变了模式。
在治疗和恢复的过程中,我反复问自已,今后怎么办?我能再做什么?

1)艰难的选择
自从93年进入加国前,我已有文理两科的大学文凭,入加后,读书、工作、创业更是千辛万苦。我曾经在德国公司工作, 是一名出色的员工。之后又在一家英国通讯公司工作,亦是一名优秀的职员。而如今的我,投放简历,四出面试、大体过关。但遗憾的是,我不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撞伤后遗症,使我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留下了无穷的隐患。痛苦,傍徨、无助使我丧失了对工作的信心,唯一留下的是我的自尊。
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离,生活变得及为单调,既无朋友,更无同事。2013年的某天,电话铃忽然响起。电话的那头,传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它来自于大洋彼岸,一个大学时代同窗好友。自从我出国后,我们就很少有往来。我不清楚他为何而来,更不清楚他是如何搞到我的电话号。但无论如何作为老同学老朋友这对我来讲,是莫大的喜悦可想而知,我们谈了学生时代那段美好的时光,也聊了当年的理想和抱负。当他把话题转到我的现状时,我便如实地告诉他我的现实和状况以及我的处境。他略显犹豫,似乎有所顾忌。但最终,还是开了口说:不瞒您,我想求助您,帮我妹妹的孩子,做留学监护并能寄宿在你家。做监护可以,可做寄宿家庭…这使我有所顾忌。寄宿家庭,一个整天围着锅台转,一个得管学生吃住、喝.的工作。这和家佣有何区分?如何能对得起我这几十年在加国的读书,工作与奋斗。我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如何回答友人。他在电话的那一头,明白了我的犹豫,也感知了我的自尊。于是他说:在校时,你一向喜欢创新,一向阳光和坚韧,你也曾说过你这一辈都喜欢挑战。你从事过教育,也从事过辅导学生工作,这寄宿家庭工作又何尝不是一种教育?一种挑战呢?如今的我,需要你的帮助,如今的你,也需要我的帮助。他的用意很清楚也很明了。在经济上,我需要支助,在精神上,我更需要治疗。朋友的求助,改变了我的思维,也使我改变了心态。一个电话,
决定了一个选择,更是改变了一个人的心态。

2)开门迎接,两个寄宿生
2013年我怀着一颗忐忑之心,,第一次上网登出了我的招收寄宿生的广告。数天后数天后,我迎来了第一次寄宿生的敲门声。门口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一位既瘦又弱的A孩子怯生生地站在一旁。问清来由,把他们让进屋内。他们来自北方山东,移民此地,已有二年之久。不知他听谁说,我家的教育背景不错。他们尚未做市场比较,便直奔我家。父亲为人爽快,无话不说,看完房间,谈完价钱,直奔门外,居然已把孩子的生活用品,已全部带上,立马要搬入房间。显然,这位先生是有备而来的。临行前,他握着我的手说,孩子只有放在你这儿,我才放心。我的房尚未退租,今天住,就是不希望你这里有意外。我们素未平身,互不相认,然而家长却如此地信认地把孩子交于我的手上。这是个荣誉与是一种压力。
时隔几天后又一声门铃响起,开门后,只见一个身着鲜艳服装的中年妇女, 带着一个十来岁的B女孩站在屋门口,女孩文静皎好,中年妇女则面无表情,让人生畏。她们来自南方, 从穿着上看,到不象江南女子, 那种端庄高雅气质,但有点象似村姑土豪。村姑问,这么好的别墅房,家境一定不错吧,为什么找寄宿生呀?她这一问触痛了我的心病,我恨不能立刻把他俩赶出屋。我强压心中的怒火,做了简短的说明。接着她又问别墅是那年造的?朝向等等问题。我都一一做了回答。接着她把问是转到了我是哪里人,我回答是上海人,在加国已有二十多年了。,这时,我才从她的脸上,看到了一丝变化。她接着问, 是难民吧, 这一问, 差点把我给问晕过去。她似乎不象一个学生家长, 更象是一个警察。一丝轻蔑的微笑, 挂在她的嘴边。不是,是技术移民。这一说,她那紧绷的脸,立刻就象松绑的棉花,舒展开来。我们聊了一会儿,算是有点投机。然后,我带他们去看了房间,并同时介绍了学生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学生的伙食。她的脸告诉了我,这里,她的感觉不错。临行前, 她对女儿说,屋内家具不合意, 事先对叔叔说,要吃龙虾或温哥华大蟹也别客气,对叔叔提。这一席话,差点没给我吓死。她不但把这里要当宾馆住, 还要把这里当饭店吃。我的心似乎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和刺痛。她似乎不是让女儿来读书,而是来渡假的。于是我说,宾馆附近有,四五星级的.饭店街附近到处都是。你女儿似乎应该就近另找更妥。送走他们,我倍感失落。一个月后的一天,她们又出现在我家的门口,大概是找循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落脚我家。此后,我对女孩的教育额外用心,对父母的沟通亦十分上心。二年的寄宿,我不仅改变了孩子,亦使其母,深感愧疚。
这两个孩子,只有一个心态,找一个合格的寄宿家庭,比什么都重要。

3) 没想到的烦恼
有家长认为寄宿家庭就是提供住房和饭菜。其实他们的工作远超过这些。并远胜于家庭主妇和帮佣工作量的总和。除了做饭还得清洁。还得根据每个孩子对食物不同的爱好进行调整。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会。南汤北菜,甜酸麻辣都得懂。忙完桌上忙桌下,还得忙里再忙外,清洁打扫不分内外。有这么个C 女孩,长得漂漂亮亮的,艺术天份很高,衣着得体漂亮。可当我踏入她的房间,只见衣物满地,零食、书本到处都是。一只高跟鞋挂在墙的一角。一只死了的蝴蝶,趴在书桌的一旁,翘首仰望。此情此景,让我真是欲哭无泪。我只能耐者心等着C女生回家,问明缘由。 C女的回答是,墙上的作品,是艺术的灵感。桌上的蝴蝶,是学校的作业。桌上的蝴蝶,虽有些恐怖,但是学校的作业,尚可接受。钉在墙上的灵感,我不懂更难以理解。另加地上的衣物,则更难以接受了。为此,我不得不让C女立即清理。夜是美好宁静的,宁静的夜空,也是清澈皎洁的。可无论是明亮的夜空,还是狂风暴雨的深夜,一间小屋的灯,总是彻夜不熄。是学生彻夜读书?还是尚未完成的功课?日复一日,夜复一夜。自从B君入住,至今己二月有余了。一天,我见了B君,便问了这其中的原由,B君的解答,让我大失所望。“我只有开着灯才能睡觉”。看物、走路、做事当你看不清时,我们才需灯光辅助,可睡着了的觉,还得灯光照明?只有死人点长眠灯之说,从不知现在活人也升了格。孩子的行为告诉我,要建一个绿色的世界,我们还有多少路要走….。晚间,我常见C学生,不去自己厕所用厕,而是去另一间。趁他去学校之际,我去看个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马桶已被黑色之物复盖。再仔细查看,马桶被大块大块面包所阻塞,这已非是一时一日,少说有数周之久。经与孩子沟通,她说的缘由是不喜欢吃三明治,尽管是每周一次或是每二周一次,但她都不行。为了不让我看见,更不愿意让我伤心。,所以才丢人马桶。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不是,骇子有孩子的隐私。经验告诉我,孩子怕长胖,才出此下策。
做为一个寄宿家庭,你得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不然,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烦脑

4)入夜的响声,影响了我宁静的家
印第安人,以鼓励志。加国学生,以体育为爱好。而不少中国小留学生,则以游戏方式来表达留学的乐趣。学生们,放下书包,用过晚餐。翻开电脑,搭上网线,工作便由此而开始。战鼓声擂,捉对撕杀。不到三更,更是誓不摆休。而每到此时,我便心神不宁,惊恐万状。
由于加国房屋,均为木结构,房与房之间,并非水泥板隔开,即便是轻小声音,也会通过木柱向外传递,同时亦能通过中央空调管道,传遍整屋。然而,每到学生玩到激动之处,不是手击桌子,就是脚蹬地,并伴随着大声的吆喝与剌耳的尖叫声。键盘舞动,哗哗作响。其快速移动的手指,不亚于野蜂飞舞,小提琴手的指尖。我不明白,孩子的缺失在哪里,更不明白,他们出国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的游戏,是每一个合格的寄宿家庭,最为烦恼的心病。

5)两个逃学的孩子,一段不同的经历
一个偶然的机会,D君的父亲找上了我。按照惯例,我与孩子做了一次交谈。大体了解了孩子。一个四年在加,三年在校,一年荒废的学生。同时又是一个常与父母发生冲突,而又互相拉黑的孩子。收,还是不收?收下,这意味着我的责任,不能让孩子无故旷课,还得要护送孩子直至毕业。不收,我将省去诸多烦恼与麻烦。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不收孩子,省去烦脑。当把我的决定告诉孩子时。孩子给我的回信,让我深感矛盾。“叔叔,我已与爸爸和解了,在学习上,说实话,没人管我所以我不能自控,比较松散,为此常常缺课。能否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变的。我能否住在你那?”孩子的这一席话,虽简单,但背后之意,颇让我心软,心动。经过反复掂量,反复思考。我决定挑战自己,以助他人。
E女孩生长在北方,16周岁,长得並不出众,但在豪爽北方女孩的裙底下,却隐藏着外人不知的秘密。初来时,她很少和我们言语,但还挺融洽。每天我按时送她上学,准时接她回家。我们相处得不错。有一天,她突然对我说,明天您就不用接送我了,这本是很正常的事,可这样一直持续了若干天,直至有一天,学校来电说:E 女孩已有多天没来上课了。这使我大感意外。回家后,我赶紧问她原由。孩子喃喃地说,就是不想去学校,问她原因,也不做回答。是听课有压力?还是学习跟不上?或是…。为查找原因,我决定跑一次学校。经查阅她的成绩,各科均在85分以上。这个我就不明白了。究竟是为什么旷课?去哪里?又做什么?一个合格的寄宿家庭,须有一种责任感。他除了能注意学生心理的波动,更应注重学生行为的变化,并提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咨询和帮助。

6)两次对话,一个结果。自从D君入住后,我领教了什么是真正的游戏超级玩家。D君走路,吃饭、谈话、睡前睡后,无时无刻,不在研究游戏的章法。他的行为,不但响了自己的正常念书,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父母。要改变一个人,不容易,要改变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则更难。更何况,作为一个寄宿家庭,只管吃住,其它并不是所应该管的事。眼见、痛心、责任。作力一个曾经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作为孩子行为的直接见证人,我能见孩子如此沉沦而不顾吗?父母把孩子放心的交给我,除了在生活上信赖外,其它的一切,均在不言中。如何对得起父母的这份情和意,如何对得起,父母亲这一份信赖和信任。我以为,做寄宿家庭这一行,除了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外,还得注意孩的行为举指,生活和学习。並给予适当的辅导和帮助与正确的引导和协助。
D君转校后的成绩並不差,上课更是从不缺席。但如此沉迷于游戏,不但会深陷游戏旋涡而不能自拔。更会因此而毁了一生。我决定与D君,再做次交谈,希望更深入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月光下,他喃喃的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个曾经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可是在他童年时,一个破裂的家庭,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再,生活也不再如诗般的美好。于是意志消沉,以游戏来逃避现实的生活,以游戏来弥补心里的缺失。得知孩了痛若的径历和内心的苦楚。让我感受到孩子那跳动的心脏,多么渴望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多么渴望能得多一些的温暖来弥补那颗受伤的心。得知孩子的家境后,我便倾注孩子跟多的温暖和更多的爱,来弥补那颗痛苦迷失而又无助的心。
E 女孩究竟为什么不去学校?去了哪里?为什么?我决定约她谈一次,以便了解问题的所在。据了解女孩家长在国内是一家企业的普通员工,为供女儿该书,父母更是顷其所有资产。然而不辛的是, 父亲在一次意外中脑部受伤,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女儿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更无处可以顷诉。于是她不惜辍学外出,学做修甲的工作,为的是补贴家用,安慰那颗不安的心。可单纯的孩子,哪里知道,这点小钱连吃饭都不够,更不用说所付的学费了。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和启因,这为开啟解决问题之门,提供了一把正确的钥匙。与孩子的交流、交谈、分析后,孩子为我的真诚所感染,也为我所做的分析所打动。最后,她哭着说,“叔叔,我父母从未象你一样与我交谈过”。从女孩的眼中,我可以看到那种期待与渴望。
许多发生在小留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时一时一天所造成的,实际上是父母亲,长期不习惯或是不善与于孩子沟通所造成的。把孩子送往千里之外,如果没有合适的寄宿家庭跟进,对孩子予以正确的引导,不但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更会影响孩子的人生。一个寄宿家庭,就是一所学校,他与家庭联接,又与社会联接。这如同选择学校一样,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及为重要。。

7)一个伤心的故事,一个宠坏的孩子
每个有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产生的背景。今天我们来讲一下,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个家庭教育的问题。要改变这样的孩子,首先要改变一下父母,然而要改变父母,又谈何容易。父母无原则的呵护,是造就孩子任性和不讲理的根源。有这么一个F孩子,天性活泼爱动.从他入住的第一天起,游戏戏便已在手上。他瓜果另食不离口,嘴吧满满是食物。拍桌子蹬腿还不算,敲打键盘如击鼓,嘴里亨亨不停吆,指手画脚骂不停。住房已不再像个房,到象是个乐队排练场。数次开口指出,但效果微呼奇微。几天下来,我忍无可忍,不能不向其监护报告。为抑制孩子无自控的习惯,也为了孩子的学习,创建良好条件。我建议对孩子进行网控,我的建议并未得到得到家长的认同。由于父母的宠爱,孩子的行为得不到管控,直至孩子孩子的学习成绩出来,父母才勉强要求网控。在父母的施压下,孩子勉强接受了有条件的管控,行为上得到了些收敛,但在心里却产生了强力烈的不满。为解决这不自由的生活,以及行为上的枷锁,为此他制造了各种搬离的理由。周五的一天傍晚,孩子发我一条微信,说本周日将撤离。离搬只有二天时间,此类大事,我急忙汇报其监护大人,未想到的是其监护早已知晓。因为监护不只是孩子的监护,还是他的亲戚。监护轻描淡写地说,孩子要搬,我也无法,你就让他搬啰。如此之说,我心凉了大截。这种任由孩子为所欲为的做法,如何能有效地管控好,教育好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我並不留恋孩子的离去,但监护早已知晓,但却故意隐瞒,实在让我惊诧。按照通常做法,他的合约为期一年,如今只住了二三个月,提起违约金的事,那监护,便是巧舌如簧振振有词地说,我亦有房出租,依据加国保护租客法,租客违约你是不会拿到钱的。确实如此,此类无懒租客,你只能自认倒霉了。让我无语的是,作为孩子的监护,亲戚,为孩子此类行为如此保驾护航的做法,我真怀疑这对孩子的教育将起到一个怎样的作用?那种例证,又会使孩子受到怎么样的一个教育?为了减少争执,更为了减少麻烦。我决定一分不收,但须准时搬出。到了周六晚,我静心地等待明天的到来,结束这段不快乐的缘份时。一条徵信印入我的眼帘:叔叔(寄宿孩子对我的称呼)这些天我问题有些多,我在此说一句,对不起。我能否继续住这里?。孩子的这种变化,让我大感意外,对孩子的这种请求,我能说什么?一个认错的孩子,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比什么都强。我表示可以,但需要双方沟通一次,以便解决原先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故事开始是从孩子的不满而要搬出,又从孩子的认错而留结束。但背后的故事却不同。因其监护亲戚,周六带他走访多家寄宿家庭,均不合心意一经比较,才决定试着回头。令人深思的是,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为所欲为还是进行有效的管教,是解决存在的问题,还是把问题带走,让孩子在问题上继续向前走,还是让孩子认识错误的所在,从而着手解决问题,加以引导纠正错误。孩子尚未成年,爱玩贪玩是本性,但是孩子出国留学,不是以玩为主,更不是不受约束,无控制地釋放天性,更不该把不该有的问题不去解决,而带入另一个地方。然而没解决的问题,终究还会发生。数月后,类似的事情在孩子的身上再次发生。在此我不再赘述。。。

8)一个痛苦的决定,一个美好的结果。
建立一个寄宿家庭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管好一个家,更好地管好孩子。制定一个学生入住守则,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的权力义务和规范,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那么位G女孩,自从她来到家后,我领教了什么叫家中的宠儿。入住的第一周,我们外出旅游带她一起。初来扎到,大家并不太熟,孩子到挺乖巧,数天后,大家熟了,孩子的天性便暴露了出来。在一次晚餐上,孩子坐下后,不加思索地叫起了牛排、龙虾等食物,且不顾礼节,大口咀嚼。从开始直至结束,全然没在意我们的存在。外出数天,没有一句谢意的话,更无受惠而见情的意思和表态。这一路的照顾,一路的饲候,想来我还真象一名贴身家佣。回家后的数月,孩子更是随心所欲,家中学生守则,明文规定按时吃饭,吃饭不得使用手机,孩子却常常不按时出现,用饭时,亦常用手机与朋友通信或通话。此外,守则中还规定九点后,除了解答学校作业,或与学习有关外事之外,不得随意去他人房间,更不能留驻他人房间。同时九时过后,外出不归者必须与住家和监护事先说明。但孩子均无按章行事。对孩子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我特意找了个时间与孩子坐下来,逐条过目住宿守则,并依次交流,听取她的意见和建议,且对部分内容作了相印的改动。原本以为通过几次交流,可以改变孩子某种行为,但遗憾的事孩子依然我行我数。为了尊守我对孩子家长的诺言,也为了保证整个家庭的家风不被带坏,我决定让孩子,离开这个家。离别时,孩子的面部表情,让我感到了她的几份伤感。于是我对她说,如果外面不满意你随时可以回来,这里仍然是你的家。也许是我的话打动了他,也许是这一年的生活,确实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太好。我真希望伤心的她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她的离开,无论对她还是对我来讲都是痛苦的,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呢?半年后的一天,女孩的母亲来到多市看望孩子客住我家,那时的我们,並末因孩子的离去,受到任何影响,相反我们还成了朋友。孩子妈说,离开了我们后,孩子进行了反思,似乎一下子成熟了,懂事许多。还说与我的交谈,在她的内心一直有潜在的驻留,直到搬出时才真正地释放出来。孩子没记恨与我,反而有所顿悟,这不单是个宽慰更是一个美好的结果。孩子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亦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对于她的这一切,我並未因此而生过气,更没为此而不快。但寄宿家庭,除了提供孩子的吃住外,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一部分的工作,孩子住在家,理应把他们看成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寄宿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家庭的一部分,它是家庭的一部分,也是学校的一部分。它是学生时代迈向独自生活的一个桥梁,也是从家庭迈向社会的桥梁。这中间的桥梁,对孩子对家长都及为重要。桥梁的好坏,关系到孩子能否成熟地走向对岸,也关系到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处事的能力和成功。

9)与孩子在一起,让孩子们学会奔跑
H男孩,十五岁。在中介和父母的陪同下,来到我家。父母亲是浙江地人,知书达理,我们交谈了数十分钟,孩子父亲便不加思索地把孩子留了下来。男孩长得高高大大的,看上去很英俊,但在那黑而大的眼中,依稀能看出安全感的缺失,以及内向和不善言语的性格。孩子初次出国念书,离开父母,在一个陌生之地,心情自然紧张,实属正常。但作为一个寄宿家庭,如何帮助孩子迈出第一步,克服行为上的恐惧和心理上的陌生感,以期达到平衡心理,安心读书呢。于是每到晚饭过后,我便约请他出门散步。于是在公园的草坪中,在街道的小路旁,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我们谈学习,谈生活,谈人生。总之我们无话不谈,无话不说。孩子渐渐地摆脱了孤独,克服了心理障碍,变得阳光,也变得了自信。加国的学校,与国内不同。老师在课堂内授课后,通常学生会在课堂中完成作业。而布置在课堂外的功课少之又少。这使得不少孩子一旦下课,便无所事事。他们不是流荡于街道饭店,便是在卡拉OK或是电脑游戏旁。完全把学习,放置于脑后。父母远在千里之外,更难得知孩子的状况。作为寄宿家庭,孩子的这些行为,均他们的视线之内,但又在他们的管辖之外。作为一门生意,多数寄宿家庭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随意孩子的行为与做法。然而正因如此,家长不知,孩子随意。家长如同盲人,孩子如同孤儿。为了孩子不荒废自己的学业,也为了使孩子能在课余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我规定每一至二周,孩子必须去图书馆借书,並在此期间完成。为培养孩子学习生活的兴趣,我们常带孩子们去旅游野外露营、滑雪,徒步旅行等等。这使孩子们既增长了知识,也使他们与这个家,紧紧地靠在了一起。孩子们不但在家学会了使用机器铲雪、割草等加国日常生活之技能,也使他们懂得了与人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之道。学做厨房菜,是学生们最具挑战的工作,我们不做孩子们的师傅,一切由孩子们自己决定。从定莱谱,到网上搜索莱的做法,从材料的选购,到材料的加工,我们全程跟进,但从不指点,为的是啟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培养他们寻找课题,研究课题,动手解决课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孩子们不旦有兴趣去做,而且做得出乎想相的好。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成果,也使我看到了成绩的所在。我真心地希望当所有的孩子,离开这个家时,有一双坚强而完整的翅膀。

后记
在文中所提及的例证,故事虽是真实的例证。但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我只想提请有关读者的思考,例证并无恶意,更无针对性。无论群内或群外的读者,正在寄宿或尚在寄宿中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们,在此我一并感谢。因为这些素材,来源与你们,以及你们的孩子们。我通过文字,才能被大家享受。我衷心希望孩子及孩子的家长们,从中能得到一些启迪。在结尾处,我不得不提的是文中开头的我那位同学,他所介绍过来的孩子,既不是他妹妹的孩子,也不是他朋友的孩子,而是他通过一个扶贫机构,而资助的一个边远地区,素不相识的一个既普通,但又极具天赋的孩子,数年寄宿和学费,均出自于他的手。为守住这个秘密,我至今未告诉女孩他的姓和名。我的同学,我的朋友,你不旦救助了一个孩子,也救助了我的心,而我同样会用感恩之心,去救助更多的孩子。
在此,也一並鸣谢朱凡先生,给予我这次机会,能有幸把我的故事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