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热潮下的冷思考|盘点低龄留学最应留意的7个潜在风险

0039
有的人说,送孩子出国留学也是一种投资,但与留学的投入相比,我们更应关注的是风险。

上一篇讲到清末低龄留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进入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七十年代末期,中国对留学的政策放宽了,大概在九十年代国家教委还发布了关于自费留学有关问题的通知。说明出国留学已得到了国家政治上的支持。

低龄留学的真正发展,大概在十年前开始,目前已成为一种潮流。

低龄是指来加拿大读高中为主,目前低龄留学已由北上广深延伸到内地城市,年龄上也有更加低龄的趋势,有些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出国读初中或是小学。

今天我将主要讲一下低龄留学规划,中外留学的差别,为大家分享低龄留学的风险问题。在加拿大和国内都开始留意这种风险因素。

出国留学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教育上的投资,中华民族自古在教育投资上是不惜代价的,古有孟母三迁,究其目的就是与好学者为邻,这也是一种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的选择。

现在出国留学,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选择,是一种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的全新改变,相对于在国内接受高中教育,出国留学投资就非常大。

以加拿大为例:
近年来,公校一年的学费差不多1.4万到1.5万加元,除此之外,还有寄宿家庭的住家费同样不少于学费。

私校费用更高,顶级私校学费加上住宿费要到6万加元左右,加上假期往返回国的交通费,其他日常消费,周末与同学的社交等,还是相当大的一笔花费。

我曾做过一个调查,对于除学费、寄宿费之外的其他非必要性日常消费,如果按月计算的话,通常一个孩子少则花掉400,多的能达到4000。

曾经有个学生每月额外费用4000加元,我们开玩笑称其为四千元。当然,这也是个极端的例子,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出国留学的确是一项大的投资。任何投资都是希望有回报的,投资留学的回报,就是希望孩子学有所成,能够见世面。

不同家庭对留学的看法及其留学目的都不同

我曾经问过不同阶层的家长他们为什么送孩子来加拿大,答案是不同的。

这批家长大都是六七十年代出生,并受过高等教育,都认为读书是最好的投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时代的家长们自身已经体会到了教育投入的红利,所以也相信教育的投入一定会有收益的,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几年前,曾经有机会连续三年陪一所加拿大女子学校的校长到国内去与家长会面,一对一开家长会。

看到一些海归回到国内,在五百强等大型企业从事着高管职位,算得上是精英阶层的家长,他们更明白国外的教育的优势,因而更乐意再把自己的孩子送出来;

也看到一些企业家、个体经营者,大到上市公司总裁、老板,小到一些私营业主,不管文化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都希望孩子在国外接受教育。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家长们当初成功的机遇在孩子身上越来越少,他们希望孩子在未来能够通过更优质的教育,来扩展或延伸自已的家业。其中一个家长说“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我知道李嘉诚这种有识之士都把孩子送出来读书,也足以证明,留学是不错的选择”。

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接受好的教育是降低这种不确定性的重要途径。

尽管每个家庭和孩子出来留学的出发点,追求的目标都不一样,但总体来说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视野,一句话就是,未来更好、更高、更大、更幸福。

与留学的投入相比,更应关注的是风险

关于教育的投入与回报,从教育的本质来说,不是一个投资,但既然把孩子送了出来,父母必须支付金钱上的投入,孩子也需要付出精力去适应一个不同的教育,这都是一种投入或投资,而且相对于国内普通的义务教育,这也确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期望的回报就是教育的成果,就如同种树,我们都希望树长的更直、更高,根扎的更实,任何大风大雨都能承受,此外,我们还会关注它的实用性,供人乘凉亦或是成材。

说到投资让我想到一句广告语“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事物不确定性、不明朗因素的存在。任何人都无法对未来有一个确定性的判断,因而,风险性无处不在,人生尚且难测,更何况留学教育。

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他所遇到的首先是环境适应的风险,这里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及教育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教育体制与教育理念对低龄留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就像一株幼苗被移植到一个新的环境,首先要适应当地的气候、阳光、温度、湿度等,加拿大冬季长而且异常寒冷,对国内的小留学尤其是来自南方各城市的孩子真的是一种生活的考验。而且饮食的差异,语言、文化的差异都需要低龄留学生一个个去克服、去适应。孩子个体的差异,在国内接受教育时知识积累的不同、学习能力的不同都会造成适应时间长短及适应能力的不同。

低龄留学的潜在7大问题和风险

01

语言问题

列举低龄留学遇到的问题和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语言问题。

有些家长认为出去留学就是为了一个语言环境,把孩子放到这种环境里,语言会进步很快。但家长可能没意识到,孩子的听力可能会进步很快,但读和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如果英语读写跟不上,课上的知识不能完全掌握,即使上了大学也会困难重重,我只能说,家长肯定以为出来后有一个语言环境肯定会学得很快,但孩子本身可能有自身的障碍和能力,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能力来衡量孩子。语言问题,也是许多同学来了之后出现厌学现象的主要原因。

语言问题选择延迟毕业:
曾经有一个同学,过来读公校的十年级,因为语言跟不上,听不懂课,只有转到私校去,私校属于小班教学,能给予较多的关怀,但该同学读起来仍然很吃力,计划三年读完的高中,最终读了四年。

时间的延长自然就直接导致了留学费用的增多。我只能安慰他的父母,四年有四年的好处,至少不用考雅思了,但从经济上来说又多投入至少二十万。

02

学习方式的不同

多数人对国外留学的认识都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国外生活很轻松。加高党里的孩子曾说,谁说国外学习轻松我就跟他没完没了。

还有一个学生说,出国以后发现一点也不轻松,说出了2点不同:

1.国内的辛苦是累,是重复,而在国外是心累,因为有时候一个作业要几个星期才能完成,要查资料、讨论、规划,与同学合作、互动、有时碰到猪队友,更是无奈。

2.国内的同学问标准答案,如果不给一个标准答案他就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在国外叫CRITICAL THINKING。

此外在学习压力方面与国内也有所不同,国内是量的方面,国外量不大,即使没有量,压力更加无形,因为没有作业更不知如何处理。就像过马路走斑马线,同样的,在学习方面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等于没有斑马线,会失去安全感。

03

寄宿家庭问题

我曾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80%的低龄留学生在高中留学期间都换过寄宿家庭,有的甚至是一年换一次,而其他国家的低龄留学生这种情况就很少。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低龄留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我常把他们称作是“六一”儿童,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条件好的加上保姆,就是“七一”儿童。

这些孩子在国内最大的任务就是读书,尤其是进入大学以后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切的活动都要让路给读书。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多不会做家务,不会与人相处,因为在家里他就是一家之“主”,不懂得尊重与礼让。

出国之后住在寄宿家庭,国内养成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过来,与寄宿家庭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加上没有血缘关系,语言也不同,相互之间难免有冲突。当然也有例外,也有与寄宿家庭相处非常好的。

如何与寄宿家庭和谐相处?
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寄宿家庭怎样,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孩子有教养,懂礼貌,即使遇到的寄宿家庭问题比较大,换一家问题就基本能解决了,但如果自己的孩子习惯很差,再换寄宿家庭也没有什么用处,因为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

我曾与留学生家长们分享过一个寄宿在英国人家庭孩子的故事,住在一个纯正的本土语言家庭是多少家长都羡慕的事,没想到这个孩子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与寄宿家庭进行正常的交流,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饮食不习惯就经常一个人出去买东西吃,寄宿家庭也不知发生了什么。

04

与同学的相处

除了寄宿家庭之外,另外就是一个与人交往的问题,跟同学的关系直接决定孩子在国外生活的适应性。

有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校时倾向于公立学校,尤其是以西人为主的公立学校,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融入当地的语言及生活环境。事实上,如果语言不好,不爱跟不同人交流,会感到更加有压力。

这里没有班级的概念,属于走读制,不同的选课,会有不同的同学和班级,不像中国三年期间面对的是同一个班级的同学。有的家长说不想让孩子在中国人里扎堆,我开玩笑地说,那让他在哪扎堆,除非他放下面子,付出很大代价才有可能融入西人同学群体。

05

孩子价值观培养的问题

上述困难说到底还只是一种挑战,算不上什么风险。

最近跟一位曾在国内做过主编的家长聊过一些留学相关的话题,我征求过她的意见,针对留学她作为一个家长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她说最想了解的是如何最大限度的规避留学风险的问题。这给了我一个启发,留学风险问题也是多数家长尤其是留守家长最为关注的。

我曾写过两本关于留学的书,一本是《中学就去加拿大》主要谈留学第一年的东西,还有一本是《带你走进加拿大高中》,主要讲留学最后一年的故事。

这两本书里都对留学过程中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写这两本书的初衷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指导,遇到一些问题,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翻开书,查一下就有答案。

因而,在书中,我对留学的第一年、第一个月、第一周,甚至第一天要注意什么都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这些都是能把握的,但留学的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变幻莫测的东西,尤其是孩子自身的发展变化,有句话说人心难测,更何况是孩子的心。

这位主编朋友说她担心低龄留学中的最大风险,不是留学时间长短的风险,也不是是否学有所成的风险,她最担心的是孩子在性格养成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会出现价值观的偏离,不要说成才,成人都难。

当然这里的成人是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符合我们这一代价值和道德标准的人。我觉得这种担心非常有代表性,一些孩子出国后,家长反映变得不可控了,甚至有家长非常懊悔把孩子送了出来。

最近有机会陪一位妈妈去见校长,原因是孩子在这边上学,妈妈陪读,但妈妈离开几个月回来后突然发现孩子抽烟了,而且在突击检查孩子的书包后发现了一些自己不想看到也不属于这个年龄该有的东西。

事实上,低龄留学生因为性格处于养成期,对外界的事物尚缺乏客观的判断,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甚至有的学生会吸食毒品,这不仅会面临着退学和被遣返,对孩子的未来也会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

男孩玩游戏女孩忙代购:
更多的男同学过来后因摆脱了家长的约束变得非常放纵,变成游戏大王。我曾经对一个男生说,他出来之后英语没有长进,游戏见长,级别很高。他说是的,因为这边没人管,下课就打游戏,有时晚上打通宵,第二天起不来就不去上学了。

通常游戏一旦开头就如洪水猛兽,收不回来了。

而女同学同样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有的女同学做代购,曾经遇到过一个老是在第三节课缺课的女同学,原因竟然是在做代购,约好的在第三节课与国内客户进行沟通。代购的收入的确不错,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有的父母以为孩子很懂事,除了寄宿家庭费用,每月额外费用很少,有的甚至不多于100加元,但父母却不知道孩子用了很多时间在自己挣钱。

正如这位主编朋友所说,没出来之前很少看到负面消息,留学失败的个案也很少,出来陪读之后才发现低龄留学的路绝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

06

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孩子的心理问题,为什么在国内这种问题很少,到了国外之后,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自卑、孤独,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有一个孩子,无意中说出活着没意思之类的话,导致他的监护人坚决的把他领了回来。低龄留学的孩子心智还没有成熟,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心理的问题。一些比较开朗的学生到了这儿,可能也会缺少一种归属感,孤独感。

在国内,大家都有一种集体感,就像我的三个孩子过来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怀念以前的集体,因为他们一起成长过奋斗过,经历过中考。在中国的集体学校生活中,他们更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在国外,则更强调个人的作用。我经常在国外的中学发现,在休息和午餐时间,其实都是各种肤色的人分类聚集在一起,留学生也只是和留学生在一起。作为留学生,他们也能够感觉到自己作为局外人,一种被漠视的感觉。

孩子通常是只报喜不报忧:
孩子们都很少给父母提及自己不如意的事。

有一个留学生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敢在微信上说我不高兴、不愉快的事,我如果说自己想哭,结果一大堆的安慰就会过来了。有的孩子会设几个微信号,知己和朋友是一个微信圈,家庭的亲戚朋友又是一个微信圈,就是为了不想让家人看到自己情绪的变化。

这种问题只是当你踏入加拿大,进入高中、大学的门槛之后才会出现。

有时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会认为是留学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当一些潜在的问题被父母忽略的时候,这种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

07

生活习惯导致的问题

曾经有一个九年级的孩子,刚过来,第一个星期表现还好,后来就经常缺课,不去上学。原来他的父母因为做生意没有时间管理他,都是老人在家带他,每天早晨都是老人喊她起床,喊完之后,他总是还要躺一躺。他们知道他的习惯,但是也没有办法,老人每天都像打仗似的把他喊起来。到了这儿之后,一开始还是比较听寄宿家庭的话,定了闹钟。结果不到一个星期就开始出现迟到现象。

寄宿家庭说我已经喊过他了,我不可能像保姆那样天天叫他。

闹钟响了一次又一次,他就是不起床。可以想象,如果在国内都需要老人一遍遍的喊着起床,那么到了国外情况只可能越来越坏。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会越来越懂事,能够自己长大。但是作为家长你能不能承受如果因为这些问题没有解决,而又导致了其他问题出现的结果呢?

有些孩子承诺自己出国之后,一定会改变以前的坏习惯,一定会好好学习,但是,未成年的孩子大多自律性不足,根本无法对自己承诺的东西进行兑现。

每次跟孩子和家长一起去见校长的时候,看着孩子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我真的感觉到有时候我们不能一味责怪孩子,更大的责任应该还在于家长。

用教育的理由把孩子送出国,是最能说服家长的理由。

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家里老人非常反对孩子出国,因为生活的自理习惯没有养成,但是这位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出来之后能够有所改观。大家总是希望出现留学垃圾之类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生活习惯不好最大的体现是自律性不强。

自律性不强的人体现在对时间和金钱都没有管理和控制能力。

曾经一个家长说,她给孩子留的学费,没有几个月就用完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见得好,最后她发现孩子把钱全存到了游戏里,英语没长进,游戏变成了大王。这个孩子的游戏装备让本国的孩子,甚至是外国的孩子都羡慕的不得了。他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级别?当然,这就是钱的原因。

还有一些孩子在国内就有一些坏毛病,不过是一直在潜伏着,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问题就像病毒一样显现了。加上父母又没有在旁边提醒、管束和控制,很多的问题就爆发了。

有的孩子在国内上学时就没有方法没有目标,学习能力本身也比较弱,或者靠大量的补习勉强拉高成绩的。

这种带着伤出来的孩子,如果有一颗比较上进的心还行,但是如果本身对学习就没有兴趣,只希望来到新的环境能够有所改观,这种脱胎换骨是不可能的。即使高中混过了这一关,但没有很好的基础,到了大学之后也有可能会被淘汰出来。

旅游 景点 城市分割线

针对日常投资理财中的风险,负责任的理财顾问都会问你的预期收益是什么?这种预期收益在留学里面就是孩子在预订的时间,投入预定的费用,付出努力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比如读什么样的专业、上什么样的大学,语言进步程度如何等。

任何留学投资都是希望能在孩子成长中有预期的收获,按着规划的目标前进,不希望孩子走歪,甚至迷失了自我。

孩子不在身边,家长鞭长莫及,因而困惑与焦虑就更为明显,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孩子出国后父母的困惑和焦虑应该怎么办”,好多家长反映说写出了他们的心声。

在做投资时,通常投资顾问会问你的预期收益,正常情况下,高于银行利率就是很好的,太高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在做投资前要做一个风险评估,是追求高回报、高风险,还是低风险、低回报,所能承受的底限是什么,对这些我们必须事先都要做到一个清楚的了解。教育投资是发展期待型投资,一切都是未知,动机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还是那句话,“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如何规避留学风险呢?我们下次再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