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问,要努力地付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加拿大都要是吃苦,绝对不会是件轻松的事情。只是有些家长和孩子曲解了加拿大中学这种宽松的自由,以致一些少年留学生逃学旷课、不求上进、无心学业,末成年学生却敢去飙车、聚赌、醉酒、吸烟……我目睹过个别少年留学生干尽“坑爹”事,真的令人痛心疾首。
在加拿大上学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听不懂英语,听不明课程,交不上当地朋友,欣赏不了轻松教育好处,一连串的打击,确实将我们不多的自信毁掉了。青春期遇上留学期,我们也不想同父母沟通。以致我们开始自责自己当初是不是选择错误,自卑为什么自己表现那么强差人意,自疚每天都在白白地浪费父母金钱,自怜我为什么不如别人……一个人失去了自信,缺乏一种动力和信念,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什么是自信?自信是我们对自身力量一种信念,深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某件事,实现所追求所目标。我能、我行、我可以!天生我材之有用!
读书,在哪都不是件轻松事
吃晚饭时,我听见小儿子有意无意之间说道“妈咪,我明天有数学测试。”
妈妈有些不解,“奇怪,从未听说过你怕考试,为什么突然之间提醒我你要考试?是不是你觉得在加拿大念书有困难吗?”儿子在中国上了7年学,回来在加拿大读书有一年时间了。
“10年的数学我在中国学过一部分,一点都不难。”
比起中国的应试教育,即使是开学后不久的测验在妈妈的眼中只是小菜一碟:容易的事。“你肯定想找个藉口饭后不去洗碗的!”妈妈识破了孩子的“阴谋”。
孩子欲要开口争辫。
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走吧,我帮你洗碗,复习去!”
“还是老爸了解我,在国内,从小学到初一,7年的我已经’百考成精’,习惯了考试。只是在加拿大,英语我刚从转到正常英语,还是有点难,担心考不好。10年数学我学起挺轻松,不过,越轻松越有压力,因为我对自己有要求:我要考高分。老师和同学似乎对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学生有一种印象,我们数学特别厉害,所以我不考好,也辜负了自己和大家的期待!”
英语难,学起来压力,数学简单,考试却不轻松,我在琢磨这当中的关系。
“我回来啦!”二女儿风风火火地推门进来,还未坐下,她急忙地说:“今天教授又布置一批作业要明天交的!” 她读设计,今年刚进大学。开学二周我看她比谁都忙碌,每天早出晚归,嘴里老是唠叨“作业、作业”。从前读加拿大中学那种优悠的日子己经不再重现。
5年前二女儿在加拿大读高中,除了第一年要过英语关之外,没听她说过加拿大中学的辛苦和压力,升上大学情况完全不同。
二女儿放下饭碗,忙她的作业,我估计又要忙到半夜。
剩下我和太太收拾枱面。哦,对了,大女儿还在学校没回来。大学最后一年,也够她忙碌的。
看来,开学不久,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高中生,忙碌变成常态。读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平心而论,加拿大上中学比中国上中学要轻松一些。你看,我那读10年级儿子的课程表与他读初三的中国同学比较,课程少了,时间多。
今年从武汉来的小刘,她告诉我,在中国读高中,早上八点钟开始上课一直到下午4点到5点钟下课,中午有休息,但是晚上还得回学校去晚自修。高中大部同学都是住校的,专心为高考冲刺,从睁开眼睛七点钟开始起床,到了晚上十点钟结束, 上床休息,一共是15个小时,当中花在学习上起码有12个小时。她才来不久,最大的感受是在这里读高中,九点钟上课,下午三点下课,中间有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加起来也就是6个小时,但在学校里只呆在5小时左右。作业大都在学校完成,晚上回到寄宿家庭再做些自习,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结束。也就是说,在加拿大读书学习的时间要比在中国少了一半,多出来的时间我们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从杭州来多伦多读12年级的小菲,是学校的文科尖子。虽然才来不久,她感受到加拿大高中毕业班的紧张节奏,但与国内她的高三同学备战高考最后决战前夕,缺少了浓浓的火药味。她特别叫同学传了2张上课表给我,一张是公立学校,另一张是国际学校。在她语言之间,小菲给我有一种胜利大逃亡的感觉。
我认识的一位陪读妈妈发来一段关于加拿大中学学习是否轻松的看法。她写道“都说这里的学业轻松,也许只是孩子没有了国内频繁的考试与排名压力而已。我女儿有早起的习惯,6:30起床,自己做简单早餐,坚持早读。8:40-15:05她在学校学习。下课后,若干的合作项目需要与同学共同完成,还有大量阅读和制作PPT 作业。如果放学后不立即回家,孩子会参加学校球赛观摩做拉拉队。她也参加学校一个学生CLUB。女儿基本晚上10:00前休息。孩子学习时间跟国内差不多,并没有缩短,只是学习内容更广泛且有自主性。这也是我们送她出国留学的初衷。学习,不仅仅为了考试。更令我我们欣慰的是,丰富的体育锻炼足够的睡眠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几个月内,女儿的过敏体质居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肤色血色都健康了!
当然,我也有一点困惑。温哥华是个华人集中的城市,配合我们中国家长育儿的超前教育思维, 各类课后的辅导班亦是林林总总,半年后我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每一个光环下的孩子后面都有个超强的辅导班……. 所以,周末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球场上草地上奔跑运动嬉戏的大多是西人孩子,而在各个辅导中心,’藤校’培训班、奥数班等更多的是中国孩子。原来,只是赛区变了,赛制仍然没变,但比赛项目增加了。在国内你可以单纯地追求考分,而在这里,你还必须全面的发展自己:学业 ,体育与艺术,个人领导力, 社会服务与实习经验。所以,是不是要全面加入课外培训大军,对于新来的中国留学生和家长都是不小的变革与挑战,需要共同快速适应与选择。“
我很佩服她的观察,也同意她的观点。学习,在哪里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甚至可以说,如果你刚来加拿大,面对着全新的学习环境,语言能力差一点,学习管理弱一些,朋辈的帮助少一些,你在加拿大高中的学习比起你之前在国内的学习,还要有压力和挑战。
如何引导孩子面对留学压力
留学压力,从登陆加拿大那一天开始就形成了。我在不同场合跟这些从中国来的孩子们分享,我跟他们说,“叔叔也曾经恐慌过,也曾经畏惧过,也曾经丢尽了脸,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过来了。我感谢上帝能够让我有机会面对困难,学习生存。其实最大的敌人不是环境,而是你内心的恐惧,你内心的慌张。现在我们都经历过来了”
1,留学生需要了解一下因环境的改变而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留学生与“文化休克”。留学新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环境的改变。一个人在全新环境下容易出现造压力和焦虑,如同一个人远足或登山时,没有充分的准备容易出现缺氧缺水供血不足的短暂“休克”。针对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用“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这个专有名词,来描述这种心理反应现象。他说:“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
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 开始会感到异国情调的新鲜、刺激、做什么都有激情。但是,这段兴奋期过后,一般都会进入文化休克期。
1990年圣诞节,我从广州移民到加拿大,面对着全新环境改变,已是而立之年的我足足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才适应下来。因为我发现在加拿大,我原有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全部“清零”,从头开始;英语能力的不足,造成我同西人打交道无所适从,只能扎堆华人圈子;压力和焦虑使我情绪很不稳定,身体状况也变差。还好有一帮教会的弟兄姐妹帮助我。当年在加拿大华人圈子里流行一句话,在加拿大这个新家园,我们都要接顺序经历三个5年,即“五年生存、五年生活和五年发展”。先求生存后求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逐步适应了。
在网络时代高速变迁的今天,我们的少年留学生,或许比我当年要幸运得多,因为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己经不再陌生。但是也要看到, 在15至17岁左右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一下子经历语言不同、文化差异、教育有别等等这么大的改变,对于依赖性较强的中国少年留学生来说,不难想象,这终究是一场前所未有冲击。水土不服、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孩子们面临一连串的困惑,一系列的挫折,也令我们留守父母操心担忧。
以下节录是部分家长在我的公众微信号网上的留言:
—-以前她不管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新奇、兴奋,话很多,现在她和我视频问及学习聊到学校,她只有一句Boring无聊,来敷衍我;
—-我的孩子老是跟国内的同学天天聊微信,特别怀念家乡,才过去不久,吵着圣诞节要回来;
—-我家姑娘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喜欢和学校里的中国同学来往,她说有种安全感。
—–孩子放学关在屋里,除了吃饭,都不跟寄宿家庭沟通;
—-她与寄宿家庭主人闹翻,又要换地方;
—-我刚说孩子几句,他特别敏感,抱怨我啰唆;
—-我发现孩子对某门课程产生厌烦甚至憎恨;
—-孩子抱怨加拿大老师不如中国老师好;
……
“文化休克”也罢,“教育代沟”也罢,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应该学会自我的调适。做父母的,群策群力,帮助孩子尽快从休克醒过来,尽快跨过代沟,进入适应期。
如同倒时差一样,各人身体素质不同,对环境改变适应反应不一样,时差的反应也都不同。孩子的心理素质也是一样的,既然已经出国留学,就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必须以学为主,用功、用心,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所有留学生都要明白的,没有任何藉口和例外的。
……
2,聆听与交谈,我是这样帮留学孩子减压的
今天用音频和一个同学聊天,我问他,“你来到加拿大的时候,你有压力吗?”
“有。
“什么时候开始有?”
“从一开始登陆就有。”
“那是什么样的压力?”
“那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怎么样无形法?”
“我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当中,我慌了,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来,孤独、无助。”
“还有什么压力呢?”
“父母对我的期待,我来到这边,我放弃了国内的学业,因为在国内的时候,我上的还是挺好的学校,大家都喜欢出来,父母就说,你倒不如早点出来吧,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同学都打算大学之后再出来,我高中就出来了,所以他们对我的期待很大。家人一有期待,我就有压力,我要比大学时才出来的同学多花三年的钱,三年下来,100万的费用就没了。我父母也不容易,100万要是给我多好啊,但是我现在拿来读书,他们希望我能考一个好的大学,能够留下来成为加拿大人。想想这是多大的压力啊,我现在开始更多地想怎么样留下来,怎么样能够找到工作。关注能够留下来的那些大学专业和职业,我已经不管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兴趣了,所以我很关注这些留学生的就业情况。”
“你有没有感到一种恐惧和慌张?”
“有啊,我记得进移民局的时候,他跟我讲的那些东西,我全部都不懂。幸好在那边有一个中文翻译,他帮我问了很多东西。当时我想糟了,我来这边读英语,他们讲什么我都不懂,我怎么读啊?来到学校,到教育局里报道的时候,我也是不懂的。寄宿家庭甚至说我真的大胆,什么都不懂,就这样跑到这边来读书。其实,我只能自己给自己壮胆。”
“是啊,你应该给自己打气壮胆。你知道吗?叔叔是研究历史的,你不懂英语,你敢来加拿大读书,当年很多的华侨不懂英语来加拿大打工,泛太平洋的这些铁路都是那些不懂英语的中国人把它修起来的。不懂英语不用着急,也不用恐惧,也不用慌张。”
“我还是有恐惧慌张的,我甚至想过逃避回国。但是我觉得逃跑回国对不起我自己,更对不起我父母。我父母多没面子啊,他们跟人家早就说了,我一出来了要衣锦还乡,我出来的时候,我父母请很多的朋友吃饭,我都接受过很多恭维的话语。每个人都说哎呀,太厉害了,能够出国,那些人都说将来我是读哈佛的,读耶鲁的,很多人说我要替父母争光,甚至我父母的一些亲戚朋友说,你好好读,将来我都向你那里投奔,他们的孩子都交给我,叫我去帮助他。你想想,我自己都不行,还要给那么多压力给我。当然这些压力,不仅是我自己的,还有来自父母的。你想想,我容易吗?”
跟这位同学谈完之后,我心里面总是沉甸甸的。我非常明白他的这份压力的恐惧、慌张,说老实话,换上我,我可能比他更糟糕。记得在30年前,我当时也就30岁的时候,移民到加拿大的时候,虽然我没有学习上的压力,但是面对新的环境,还是会有些许压力的,面对与亲人的分离。面对着自己要在新的环境中求生存的压力,我相信当时只有一种选择就是没有退路了,比起这些留学生,我更加没有回头路,不像他们,他们还有机会回国,不像他们,还不用担心经济上的来源,他只要专心读书就行。我当时还必须要找工作,所以在圣诞节的那天,就开始去找工作了。
我在不同场合跟这些从中国来的孩子们分享,我跟他们说,“叔叔也曾经恐慌过,也曾经畏惧过,也曾经丢尽了脸,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过来了。我感谢上帝能够让我有机会面对困难,学习生存。其实最大的敌人不是环境,而是你内心的恐惧,你内心的慌张。现在我们都经历过来了”
我还跟这些孩子说,没关系的,每天醒过来的时候,你要知道今天做什么,每天晚上睡在床上的时候你要感恩你今天还是有进步的,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的英语水平进步了,慢慢你就感觉到你自己的一个一个学习项目完成了,慢慢你就开始不会想太多过去的事情,不想太多家里的期望,你更加看到的是你面对的学业。当你有机会再往远一点想到将来,看到这些环境当中的经历,想到你有机会去选择一些学习,想到你听懂一个英文单词时,你的那种惊奇,你的那种喜悦,我相信你的这种恐惧,这种慌张就变得很微小,而且你会笑笑的回过头来面对着自己走过的历程,说一声,我曾经经历过。”
3,家长透过讲故事,你帮孩子重建自信,你能,你行,你可以!
我的移民故事和你的留学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面对异国他乡的全新环境,我们都是一切“清零”,从头开始,阻挠我们飞跃的是我们语言上的不足。不可否认,在加拿大上学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听不懂英语,听不明课程,交不上当地朋友,欣赏不了轻松教育好处,一连串的打击,确实将我们不多的自信毁掉了。青春期遇上留学期。以致我们开始自责自己当初是不是选择错误,自卑为什么自己表现那么强差人意,内疚每天都在白白地浪费父母金钱,自怜我为什么不如别人……一个人失去了自信,缺乏一种动力和信念,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什么是自信?自信是我们对自身力量一种信念,深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某件事,实现所追求所目标。通俗地说就是;我能、我行、我可以!天生我材之有用!
星期四中午,我约了一个11年級的同学谈话。他曾经告诉我,他来加拿大念高中是为了实现做设计工程师的梦想。但英语水平一直没有提高,学习成绩比他在国内还要低,他发觉自己距离心中的梦想越来越远了。他是一个典型的“被加拿大课程摧毁了自信心”的一个版本,他不那么勤奋学习,反而沉浸于手机上的打游戏,上网交友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受他父母的委托,我同他进行一番谈话。我了解他从小学到中学的经历,我倾听他的学习上的困惑,同他一齐制定新的学习方案。我问他有没有信心从新开始,他有些犹豫。的确,自信、信心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我只能鼓励他去经历,按照计划去做,“一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对他说,只要你肯每天少玩一个小时游戏,多花一个小时在看英语读物,听英语节目,形成习惯,成绩一定会在改善。最后,我引用了巴尔扎克说过一句话,“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让他明白,经过努力他的设计工程师梦想一定可以实现。过了几天,他妈妈告诉我,孩子说以后不用天天同他视频,改为一周视频一次,因为他会忙于学习,没有时间闲聊。我听了,心里开始有些安慰。
亲爱的家长,其实,你也可以透过讲自己的故事,在工作如何面对挫折、在生活上如何困难的例子,你选择面对、不逃避,最终的结果。孩子是乐意聆听你的另一方面的经历的。
面对压力,低龄留学生犯的低级错误:逃学
记得在新生家长见面会上,校长特别提醒我们每天记住叫孩子带《学生手册》回校,因为当中有许多校规必须热悉的。那次见面会上,校长挥动手里那本《学生手册》,语重心长对家长们说,校规虽然很多,如果让我说那一条最重要,我会选择这一条,她翻开手册,大声念道:学生必须每天准时回到学校。然后,她接着对我们说,你的孩子一定要来上课,如果真的不能来上课,家长要打电话给学校请假。接着,她又示范如何打电话请假的,大意是:“我叫什么名字,是某某学生父母/监护人,某某学生年级,因什么事项请假”。她提醒家长们不要轻易替孩子请假,要是你的孩子不舒服,没关系,校长说,你也可以带他来上课,因为凭着她多年经验,很多时候,她发现孩子的所谓不舒服,一到了学校,就会没事。当然,校长补充道,除非家长觉得孩子的这种病对别人有伤害,会有传染性的,你可以帮他请假,否则的话,建议你不要因为小病而随便请假。她说到这,我看现场有许多家长都点心同意。不过,我却有些不以为言。准时上学,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校长不嫌其烦地强调呢?有点费解。
后来,翻看了政府的《学校法》,我明白多一些。在加拿大,所有7到14岁的孩子必须上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7岁前就开始上学,14岁后仍然继续学习。法律规定父母承担确保孩子上学的责任。假如孩子7岁以后不能上学,那么家长就需要为此给出合理正当的解释。法律规定有三种原因可以不上学:1. 孩子就读私立学校,或者;2. 孩子生病或者有某种残疾,或者;3. 离家4.8公里以内没有合适的学校,并且学校也没有提供交通工具的。孩子们需要每日按时到校,未经学校允许不得离开。按时到校和正常学校生活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缺课较多的孩子将无法充分接受学校的教育。假如孩子迟到或者缺课,老师或许会要求家长给出书面说明。校长只接受以下5种情况的解释:1. 学生生病;2. 学生家里有人生病,或者发生了状况;3. 严重的疾病爆发;4. 其他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5.某些宗教节日,例如犹太人新年、中国春节等家庭安排,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国家。有时候学生家里会在学期当中安排度假计划,学校既没有权利同意,也没有权利拒绝学生因为参与家庭因宗教或文化传统而安排假期的缺课。因为,那是家长自己的决定。有些学校会要求,如果孩子因参加家庭旅行计划而要缺席5天或以上的,须要家长提前一周递交请假条。因此受影学习成绩学生自己负责。
不过,在处理迟到、早退等缺课现象,我觉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学生教育也不同。在国内中学,老师会不断地提醒不能按时到校的学生,或者把家长叫到学校来。“教不严,师之惰”,“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加拿大的教育理念是把孩子培养成独立自立、自我管理、学会担当的公民,从小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后果承担责任。所以,对待上课迟到这些事,学校除了每天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外,家长给予解释外,还会将这些缺课记录在案。当然,因为迟到、早退和缺席会影响测验、课堂演讲、递交作业和考试等成绩的,最终这些表现也会直接孩子期末成绩。
虽然,加拿大中学对学生考勤制度视为“校规”的头等大事。对于留学生而言,反而在中国会犯的这种“低级错误”,在这边因为没有父母在身旁的日夜督促,没有班长任在耳旁的谆谆教诲,容易找藉口不准时上课。但是,学生上午迟到,监护人下午就收到学校通知。
针对留学的违规行为,多伦多教育局有一套处罚方案。在多次劝说学生仍屡教不改,学校通知监护人前来,学生需要签署一份保证书(Expectation Contract),保证在出勤记录(Attendance)、遵守行为方面(Behaviour)、学分累积表现(Credit Accumulation)例如按时缴交作业、带齐学习用具和课后接受辅导等等方面,有改善和进步。保证书有一个具体的有效期,而且,学生、监护人、学生顾问老师和学校办公室主任四方在该份保证书上签名。因为所有任课老师都会收到这份同意书内容的。届时,如果签约学生未能做到所承诺的改善地方,学校有权要求学生退学。
第一类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国内是顶尖的学生,例如是中考状元,学校“学霸”,雅思考试成绩6.5分以上的,但我看他们来到加拿大也有水土不服的现象。Paul刚来时上课也吃力,加拿大10年的科学课的内容对于在国内己经学过初三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他相对很简单,但他就是被科学术语难到了。幸好他有一套自学方法,他从图书馆借了科学课教科书,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即使外出也不忘带上笔记本,翻翻单词本。很快,他适应了这里学习方法,继续保持学习领先优势。几天前,他就读私校的校长助理在我面前特别表扬他。这一类学生因为有基础有方法,给他们一定时间适应调整,他们各方面表现很出色的。
第二类学生是中等水平的,如果在国内他们读一般大学没有问题,但要上一流重点大学却有困难,他们希望在加拿大寻求突破,读上全球排名榜上有名的加拿大大学。这一类学生来到加拿大同样遇到难以一下子投入的困难,但因为他们知道来这里念书是为了什么,将勤补拙,付出更多的时间。我身边有不少这类学生,从他们入住的寄宿家庭那里,知道他们常常挑灯夜战完成作业。他们也懂得借助同乡同学的帮助,同一语言文化背景,在学业上“扎堆”、“抱团”,在留学初期十分有效的。这一类学生适应加拿大学习快慢因人而异,他们更需要父母的鼓励和专家的引导,最终也是学有所成的。向我求助的杭州妈妈的孩子Kim,就是属于这一类的。
第三类的学生是学习基础较差的,他们无法在国内“圈养”教育下生存,在加拿大“放养”教育下生活也艰难。他们在英语方面的挣扎比别人更需费时多日,但如果放慢学习节奏,刻苦用功,重打基础,也能适应加拿大学习生活的。我对第三类的学生尤为操心,因为一旦他们进入不了角色,很容易被“边缘化”,先是自弃自暴、无心上学,接着旷课逃学、通宵上网。家里条件好些的,手头阔绰的,就会随波逐流,呼朋唤友打游戏唱K酗酒……最终问题堆积,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