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待留学成功的同时,也要有能够拥抱失败的勇气和心态,面对现实,找出原因,调整策略,相信下一步你将是笑迎成功的!
故事一、原谅自己
多年前,一位家长从中国来到加拿大,约请我见面聊聊孩子留学的事情。记得当时他们住在多伦多市中心最高的那幢公寓楼里,从孩子的房间直面风光秀丽的安大略湖,是一个非常适合静下心来读书的好环境,但房间里的孩子却缩在一个角落里独自沉迷在他的游戏世界。这位家长一直以来都是我的读者,也曾多次同我咨询过孩子的事情,但这次却是想把孩子领回国内。他让我看了孩子的成绩单,来加读高中已经三年了,孩子仍然没有出ESL班,其他课程分数也不理想,从分数单上看,孩子三年来在不停的转换学校,从公校到很好的私校,再到一般的国际学校,整体感觉是打一抢换一个地方,目前已经超过了公校就读的最高年龄限制,从所获得的学分来看,尚有三分之二的学分没有修完,离高中毕业仍然遥遥无期。孩子爸爸也曾想过很多办法督促孩子学习,比如拜托亲戚每天打电话催孩子按时上学,孩子似乎一开始对上学还有点热情,但不过关的英语成了学习上的最大障碍,最后,连亲戚的电话也不接了。
这位爸爸在国内是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靠着自己的勤奋打下了一片江山,提及自己的奋斗史亦是满满的自豪感,看到周围的孩子纷纷出国留学,以自己的经济实力自然不甘心让自己的孩子落后。当时孩子在国内正在读初中,成绩处于中游,但爸爸拥有丰富的人脉和经济资源,习惯于运用手中的资源行事,包括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上补习班,在他看来,能用钱搞定的事都不算是难事,出国读书自然亦是如此。于是懵懵懂懂的孩子,在国外读书轻松,不用上补习班,不用没日没夜的刷题的诱惑下走出了国门。由于孩子在家养尊处优,习惯了别人帮他安排,督促他做事、学习,出来后,一下回到无人看管的状态,整个人精神就涣散了。一开始的新鲜感带来的学习兴趣很快就因为ESL课程跟不上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爸爸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简单地把孩子的状况归因于学校选择的失误,在这位爸爸看来“公立学校像大锅饭一样的,只要学生毕业就行,老师呢也就是打一份工没有那么多的责任心”, 所以就盲从了孩子的一些说法,把孩子转到了一所私立学校。私立学校关注度相对多一点,但仍不如国内老师,那样赶着、追着学生去问,在仍然无法适应之后,最后又转到另外一所国际学校,由于语言水平的限制, 孩子感受到自己没有学习的天分。于是,爸爸继续以自己的思维行事,用他的话来说“凡是用钱搞定的事还是有办法的”,所以把孩子带回到国内继续读书,随身带回去的带着只有加拿大高中取得的十个学分。回国后家长想法子把孩子送进到了一所民办大学的国际班里。
几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又提及这个孩子,爸爸一句话让人感到了他的释然和顿悟, “我现在开始学会原谅自己了。” 他说, 我一直以来都在逼着自己的孩子去读书,看别的孩子出国,也送他出国,读不下来,回国内继续读。后来发现其实孩子本身就没有读书的天分,结果是父母消耗了精力和金钱,孩子耽搁了青春和时间。在辗转国内外这么多学校后,这位父亲终于放弃了孩子出国读书的梦想,针对现实, 让孩子选择了直接去自己的公司就业,而事实证明,世间没有走不通的路 ,孩子在工作中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当然,这个家长一开始的做法也无可非议,因为无论做什么工作,读书都是基础,重视教育,接受较高等的教育未来才能越走越远。这位父亲曾跟我聊过,他认为当年他是企业的起步与发展都缘于好的机遇,靠着胆子大创下了这个家业,但是这位家长是心中非常清楚,如果不重视知识和文化未来企业是走不远的,所以他在自己的公司聘请了许多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更高学历的人来公司共同发展。让孩子走这条读书的路,一方面是弥补了家长没有读书的遗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的企业发展更多的是靠学识,而且未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在国外接受先进的国际教育也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努力之后才发现,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总归无法尽如人意。与其做无结果的徒劳之力,不如原谅自己,毕竟,该做的努力都已经做过了,顺其自然吧。
虽然, 这只是低龄留学中的一个个案,任何事情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留学自然也不例外。既然有失败的可能,那我们就应该正视这个话题,如果真的读不下去了,又该何去何从?
我的两点建议:
首先,要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
上述的这个同学,我认为语言应该是阻碍其继续读下去的一个主要原因。语言水平是决定能否跟上课程的先决条件,如果9年级过来,ESL测试结果为A,还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跟上正常课程。如果11年级过来,ESL测试结果为A,既没有足够长的时间进入正常课程,也没有足够的英语水平听懂正常课程内容,毕竟,11年级以后课程难度明显加大。
其二,看看是不是学习能力出问题。
语言的不足,有些时候靠学习能力可以快速弥补上来,但如果语言准备不足,学习能力有限,习惯了国内靠补习来提高成绩的学习模式,留学成功的风险就非常大。通过转校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环境,某种程度上可以表面上提升学习的业绩,却不见得能真正的提高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才是未来大学入读的真正成功保障。读书同做其他的事一样, 靠的是天赋和能力。我记得上周有一篇文章说得特别好,孩子还没有学会游泳你把他扔到大海里,孩子就会淹死或者呛着,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换再多的换游泳池,最多能提高他一时学游泳的兴趣,却并不是他能学会游泳的途径。(那些留学失败的小学生们:不会“游泳”却在换“游泳池”)
对知识和学历的重视是家长的一种期望,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出国读书只是成材的一种途径,这一途径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毕竟,读书某种程度上也是靠天分。
在“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七十二行读书为王”的时代,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适时地寻找成材的另一种途径,适时地原谅自己以前的执拗想法,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天生我才必有用,上帝为你关上扇门一定会给你准备一扇窗。
这位家长从人生经历中接受了孩子读书失败的现实或者说是原谅自己的不懂,同时也是另一个新的起点的开始,人生中新的起点很可能就是在失败中领悟过来, 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只要用心去做,相信未来前景同样是一片光明。
在期待留学成功的同时,也要有能够拥抱失败的勇气和心态。我再讲第二个故事
故事二、拥抱失败
我曾经接到过一位家长的电话,告诉我他的孩子接到了加拿大大学的OFFER,但最终还是准备回国内读国际班,主要原因是,孩子的雅思没有达到大学的要求,必须读半年至一年左右的语言班,之后才能进入正常的大学学习。家长算过一笔帐:现在孩子已经有了加拿大高中的毕业文凭,如果回国申请北京一些大学的国际班,在那里可以选择三年在国内读最后一年去国外读的方式,最后也可以拿到一个国外的文凭,这样孩子就避免了四年大学读成五年的结果。
加拿大的大学对国际留学生在语言上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是雅思6.5,单项分数不低于6,一些著名的商学院要求则更高。正如高中入学要进行ESL测试一样,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课程学习,大学入学如果雅思没达到标准也只能通过有条件的双录取先进入语言班学习,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要求,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如果家长和孩子的目标定位在早点毕业,尽可能节省学费和时间上,则可以适当进行变通,正如上述家长的做法。
对于留学的成与败,这位家长有着他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留学有点像一个钱币的两面,一面是成功另一面是失败,成功就是完成我们的学业达到当时留学初心的目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可能会是所谓的失败。那是不是真正的失败呢?这位家长反而觉得孩子知道自己的去向,家长也知道下一步的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失败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其次,在期待留学成功的同时,也要有能够拥抱失败的勇气和心态。
智者如斯,能够如此辩证地看待留学的成与败,用积极的心态去拥抱失败,用开阔的思路去思考未来的路,对我们所有的家长来说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孩子的留学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种选择,任何一种选择的对与错,合适与否,只有尝试过才知道,也只有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相信只要努力过,总会有收获。正如这位家长所说,国外的几年虽然雅思没有通过,但多少也打下了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相信通过国内三年的大学国际班学习,第四年一定能成功地再次迈出自己留学的新征程。
诗人叶芝曾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认为, 这把火就是对前途充满希望之火,只要孩子具有了这把希望之火,无论他在何处接受教育,无论接受何种教育,对他来说就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教育的成功也并不仅仅是学分,一定的思考能力,独立的生活能力,在经历失败后重新找到努力的方向都是成功教育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