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真相二:择校与择友

WechatIMG8
择校重要,择友同样重要!择校是家长的事情,择友是孩子的事情。

作为家长,我们通常很重视帮助孩子选择满意的学校(不管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会关心排名,特色,华人学生所占比例,西人学生所占比例等因素),为此会花很大精力、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 择校:执着与偏见——陪留学家长在加拿大选择中学有感 )。然而,通过我这么多年的观察以及和孩子们相处的经历,我特别想提醒各位家长的是:择校重要,择友同样重要!择校是家长的事情,择友是孩子的事情。当我们选择了学校后,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探讨选择同学和选择朋友的重要性了。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都会优先选择排名靠前的公校或私校,排名固然重要,至少代表学校对学术成绩的重视以及学生的优秀。在中国家长的眼中,只要进入好的学校留学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在加拿大,如果进不了优质私校,那就一定要选择与优秀的人在一起。公校的学生一般是就近入学,因而生源参差不齐,即便排名很靠前的学校,也无法像国内的名校一样,在这种环境下一定要提醒孩子慎重交友。好的朋友不仅是孩子学业上前进的动力,还可能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一、“三剑侠”的友谊
有一天,我监护的A同学(他就读于多伦多一所普通的公立学校)打电话给我,大意是说:前一天上体育课时,他的同学因为位置没有站好,被旁边同学的棒球棒打到眼睛,老师当时带他去了急诊。A同学打电话是问我是否愿意带他和另外的同学陪着受伤的同学去复诊(因为这个受伤同学的监护人正在上班,要等下班才能过去,还要额外支付的费用等等) 。出于对我的信任,A同学就打了这个电话)。听他说完,我首先肯定他这种热心帮助同学的做法(因为他们刚来加拿大上学,认识也没多久),之后,我立刻就赶过去了,当天复诊花了五六个小时的时间,第二天还去看了专科。这个事情处理完前前后后去了好几次,眼睛受伤的这个孩子的父亲非常感动,磨了很久,让我做他孩子的监护人;后来我回国讲座,孩子父亲还专程跑来对我表示感谢。我说:“其实你更应该感谢你儿子的同学,感谢我所监护的A同学的重情重义。”孩子父亲也说:听自己的儿子说,现在他们三个是学校里最要好的同学。虽然他们学业都是中等水平,都不是学霸,但他们能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后来在他们读高中的这三年里,我一直在关注他们。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很特别的特征就是:去哪里他们三兄弟都一起出现。所以我戏称他们是“桃园三结义”。
我想说的是:在留学路上肯定会有很多坑坑洼洼,尤其他们三个都来自于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接触语言的机会也不多,加上高中课程有时也不大懂,但他们三个能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彼此提醒及时交作业等等。在一年之内,三个人都顺利拿到学分并进入了第二年的学习。当然我也会提醒他们:除了三个人扎堆儿,也要适当和别人接触。他们也反馈说:在公立学校什么颜色的人都有,说什么语言的人都有;但是通常是同族裔的更乐意凑在一起。当然,他们这些话我是非常认同的,尤其中午吃饭时非常明显,你会看到一堆一堆不同颜色的人坐在一起;当然,也有个别同学能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我想说的说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之间交流固然重要,但留学路上有真正的知己相伴更为重要。伤了眼睛这件事之后,这三个孩子之间友谊日益加深,一路相互扶持、彼此帮助、砥砺前行!最后一年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读了自己想学的专业并继续互相帮助并肩作战(虽然不是特别有名的大学,但是因为留学生较少,英语的进步也非常明显)。现在他们已经大三了,有时也会请我去喝杯咖啡。看到他们三个一起在留学的路上并肩前行,相信家长也会非常欣慰。

二、无法改变大的环境,但可以通过交友构建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小环境
我认识的Sunny同学,曾经和一帮小留学生分享她的经历,她说,“我的经历也许和现在很多同学都相似,到达多伦多后我先去读了8个月的语言学校。我那时的英语水平是3级(最高级是8级), 写读水平三级,但口语却只有一级,基本无法开口的那种。我知道唯一快速提升口语的方式,就是和不说国语的人一起玩。 很感激的是,我真的找到了几位跟我想法一样的同学,他们中有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的,并很快成为了朋友。除此之外,我还会每天听收音机里的新闻, 这样可以训练训练我的听力,因为老师说:你能听懂多少,你就能说多少。几个月下来,我的口语已经可以流畅的跟老师和本地人沟通。8 个月的语言学校结束后, 本来要回国的我,告诉爸妈我想在多伦多把高中读完。于是我和我朋友就开始找高中,最终决定去一所华人办的私立高中。到了那上学后我才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中国人,我又开始为英语担忧了。在华人这么多的环境下我该如何学好英语? 于是我同朋友达成共识,两人在学校都不能说中文,谁说就要请吃饭。我也因此被身边的同学误会是韩国人,而他们跟我说话时也都说英文。……”
有同学告诉我,在加拿大私立中学,总有学霸在你前后,也总有学渣在你左右。也有同学如果不那么功利地看待成绩,他/她也会发现,既有好友在你前后,也有损友在你左右。关键是看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关键是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学生,关键是看我们自己的选择。当然,有时候,我们别无选择的情况下,Sunny和她的同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三、益友百人少,损友一人多
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对于小留学生来说,安全感更多的来自于身边的朋友,这也是小留学生喜欢扎堆的原因。但正如古人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对于辨识能力较弱的小留学生来说,择友不慎不仅不会带来安全感,还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群小留学生一起在街边游荡,甚至在外偷偷喝酒,即便在图书馆,偶尔也可以看到几个同学聚在一起打游戏的现象。坏的习惯会像瘟疫一样地消磨着这些孩子的意志,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最终沦为留而不学一族。当然,很多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留学生活屏蔽在父母之外。
曾经有个孩子因为英语不好,学习能力较弱,慢慢就和其他不大愿意开口讲英语的同学在一起了。因为学习跟不上,又有了同样情形的伙伴,于是开始逃课,抽烟,这类孩子中不乏家境优越的,他们会租豪车一起出去玩。这个孩子明知有些做法不妥当,但由于不想被孤立,只能跟着一起出去玩,还会经常晒朋友圈,都是各种出游图(我要求他朋友圈不能屏蔽我的,当然他的父母是看不到的)。有一次父母和我聊起孩子的学业,问孩子学习怎么样?我说孩子的学业不大理想, 我建议他们:作为父母,与其关心他的成绩,不如关心他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有机会的话,跟孩子聊聊,因为他成绩不理想是和他交的这些朋友有很大的关系的,也就是朋友对他的影响很大。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家长非常明白这一点,也道出了当初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在国内不好好学习,整天混日子。父母以为给他选择好的国际学校就上了升入大学的直通车,但是没想到学习还是这样。两年之后,父母做了果断又明智的决定,还是把孩子留在了国内,他们说不想失去这个孩子。
四、建议
所以我想说:孩子选择朋友的能力是有限的。父母其实不只是帮孩子选择留学,也是在帮孩子选择人生。青春期的孩子,同伴的影响远大于父母的影响。
除了学校排名,父母还应切身关注一下孩子在外的朋友圈如何,相比于学校这个较大的环境,朋友圈代表着孩子所处的小环境,而正是这个看似小的环境却有可能真正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有责任指导他如何交友,也有义务经常关注他的朋友圈。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应适当引导他交一些性格开朗的朋友。
——–成绩不好的孩子父母更应该关注他的交友问题,引导孩子多与成绩优秀的同学一起交流,与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在择校前,父母更应该和孩子探讨的是:他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交友的底线是什么?要留意孩子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他最好的朋友是谁?甚至他的电话是多少?
——–大体上,交什么样的朋友,就能知道自己孩子是什么状态,因为知已往往像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孩子的真实一面。
——–孩子出国后,面对新的更加宽松的环境,家长更加难以把握和影响,很多时候同伴之间的影响更多更大,包括他去哪里、读什么专业。

五、感悟
择校是一时的决定,暂时的影响,交友却可能成为一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交友的状况,他能够交到好的充满正能量的朋友,会对他的学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的提高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假如他的朋友都是不大爱学习甚至花父母的钱享受这边的宽松和自由,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必要的时候就要干预和阻止了。
“昔孟母,择邻处”,为了孩子,古有孟母三迁;今天,我们为了孩子,也要让他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砥砺前行,互相帮助,彼此成就。而家长,就是孩子交友的引导者。 作为父母,与其关心他的成绩,不如关心他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