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朱博士新作《带你走进加拿大大学》在加拿大上线,“加申汇”平台邀请他做了一场分享,主题是:”带您走进加拿大–加拿大大学的探究”。在语音文字整理稿基础上,我们做了补充和修改。
1. 紧张自家孩子高中升学大事
在国内,我们可能都知道高中最后一年是怎样一个高度警戒,高度紧张的状态,但在加拿大,往往你闻不到这种火药味和感觉到这种紧张的气氛,从而让你紧张不起来。
我记得老大在最后一年约见老师谈到申请的事情,当时我们在国内紧张得不得了,给她做了很多的方案甚至还专门买了一本相关的杂志作为生日的礼物,让她去怎么挑选专业。我们大人非常紧张,但是老师却非常淡定,他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样去做,然后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实在不明白再来找他。老二在最后一年专业申请的时候,忽然之间对另外一个专业感兴趣,本来她应该读药剂师专业的,但是忽然之间不感兴趣了,要读建筑设计。当然,这也说明她在大学探索专业方面做得不够,正因为这样,到了要递交十个不同作品的时候,她急得不得了,我们也帮不上忙。如果能够从头再来,我一定不能够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第三个孩子最后一年申请的时候,我是在他身边陪读的,我觉得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够把这件事情交给学校的老师了,我自己要亲自辅导孩子选择大学的事。
如何从一本书,一份杂志,一个网站和一次大学的展以及半日的校园游对加拿大的大学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 如何帮助孩子来加拿大这边读高中设计最佳的升学路线呢……等切身问题,书里都有记载。
我自己有三个孩子,他们都随我和太太在中国居住。在成熟的时机,各自都独立地回到加拿大去读书,大女儿是在国内读完高一,回来读十一、十二年级。二女儿是在国内读完初二,然后回来读高中。小儿子是在国内读完初一,然后来到加拿大跳了一级,读九、十、十一、十二年级。两个女儿因为我们不在身边,所以她们入读了女子寄宿学校。后来我和太太回流多伦多,给孩子就近选择了一所公立学校。
不过还好啦,我家小儿子也不用我操太多的心,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完成了他的高中学业。我家三个孩子分别是已经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在读的大三和大一学生。
2, 身体力行帮助有需要的留学家庭
我们在前线的或者说直接面对着孩子,通常很容易紧张,正因为这样我也能够明白在后方的,比如说在太平洋彼岸的家长比我们可能更加的着急去怎么帮助孩子。也正是因为自家孩子他们让我省心,我才有精力和时间去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同学,和家长们一起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梦想入读理想的专业和大学。
作为父母为了孩子真的愿意去付出,或者说愿意去放弃,甚至愿意连根拔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我的父母就是如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父母就从中国移民到加拿大。当时我爸爸已经五十八岁了,他移民来到加拿大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让我有机会以随父母同行的理由移民到加拿大。
我的一个留学中介的好朋友说,以孩子的教育为理由出国是最能打动中国家长的,确实如此.
这些年我在多伦多这边看到越来越多来加拿大读高中的这些同学。在低龄留学也就是高中留学当中,由于我们缺少那些真的能够让我们看到真相的真实信息,家长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之中,不管是别人挖的坑,还是我们自己挖的坑,都会掉到里边去。
中国和加拿大的教育在制度、理念、教育的方法以及手段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中国的家长或者同学来到加拿大之后,他才会明白这是怎么样一回事?而这种明白,无论你在之前规划得怎样的周全,准备得怎样的充分。当你抵达加拿大之后才知道,故事是有所不一样的,当然挑战也都是完全不一样。所以来到一个新的国家,新的学校,对于中学生来说完成高中的学业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
作为父母,为了孩子教育,父母通常都会先行一步。我自己曾经对自己说,我说教育孩子先得教育父母,所以,我自己也真的是先行了一步。
无论是在中国做留守家长还是来到加拿大做陪读家长,我觉得都是要去学习的。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两种文化、两种教育的不一样,也正因为这种不一样和差异化,我非常明白为什么有些家长会非常的焦虑,有些孩子会非常的迷惑, 这都是一个正常的情况。文化的代沟、文化的差异,甚至教育的差异都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所以你经常会听到很多老师对新来的同学说让他们慢慢适应,慢慢过渡。
3, 有兴趣分享对加拿大大学的探索
因为加拿大大学有近百所,从专业来讲,有两千多个甚至可能有些还在发展当中。 那如何在这当中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专业和大学呢,这里边都是有一些原则,或者说是有一些经验的。
首先,主要看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我们现在照顾的孩子已经是2002-2004年,甚至更后一点读高中的孩子,这些孩子说老实话,他们已经跟千禧之前的孩子不大一样,不愁吃不愁穿,就是愁没有手机。手机是他们最大的爱好,也因为在手机里面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当然,除了这些以外,可能还有其它的一些兴趣,跟千禧之前的孩子不大一样。甚至可能有一些在机械方面很厉害,游泳方面很厉害等等,那么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是我们帮助孩子在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的一个的因素。因为他们没有生存的压力,这个跟我们这辈不一样,跟我爸爸那辈当然也不一样。
第二个原则就是看孩子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动手的能力,学习能力,还有就是抗压的能力。毕竟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综合这两个原则之后,再从未来的职业导向来看大学的专业选择。
大学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 所谓知己,因为父母了解自己很难,了解孩子更难,更多的时候,孩子自己也不了解自己,所以就不特别地谈了。那么重点来谈一谈知彼,客观来说,知道大学,知道大学的专业设计,相对来说要简单一点,因为有数据,有网站。所以当孩子说对某个专业感兴趣或者说想填报的时候,我都会跟他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除了这个要求之外还有什么要求要注意的,孩子他通常会看分数,这个专业要求多少分可以去读,甚至中学的课程,英语的要求还有补充材料等。
大学探索我会多看两样东西. 第一个是学位,因为不同的学位可能出来的结果不一样,某些专业在这个学校是文学士,但是在另外一个学校可能就变成了理学士。尤其是一些文理学院当中,有一些商科、金融、工科、音乐等等这些学位都不同,这个就说明将来读下去的方向都不大一样。另外一个,我更多的会带着孩子去看这个专业里边的课程,课程里边我会看这个专业到底学一些什么东西,因为你大学总得要读书,那通常要看四年,第一年,大部分是必修课和公共课为主,要看的就是课程,要上什么课程,多少门,难不难等等。第二年看的是专业方向,你有没有兴趣读下去。一般来说,看第三年,第四年,就要花点时间,在这个专业里面继续去深挖,加拿大比较好,所有的东西,都是公开透明的,只要你花点时间,你总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大学的探索–看老师,这一点是要花时间跟孩子一起去看,一起讨论,比如说这个学科,这个专业有什么特别的老师,教授,他们在这个学科有什么学术地位,权威位置等等,这些在各个大学的官网,都可以找到,但是需要花时间。在各个大学官网里边都有你认识的老师(Know your teacher)的相关的内容,你不仅可以看到老师简介,他教什么课,可能更大收获是,你会看到历届毕业生对他们老师的一些看法,授课的方式,从而判断该不该选择这个专业,或者说第二年,第三年要不要选这个老师的课。为了满足毕业的要求,我怎么样去扬长避短读大学。读大学读老师十分有用,其中会有一些CO-OP,就是带薪实习,因为老师本身就是有自己的公司企业或者在一些企业机构里面兼职做顾问。功利地说,跟他们多点交流,熟悉一点对于孩子未来肯定是有帮助的,而这些,在我们过去指导的孩子当中都有这种反馈,因为他们在大学的探索当中,对这些教授已经有所熟悉。
大学的探索–看就业方向,在大学探索当中,除了看专业的这种的网页之外,还要看这个大学里边的网页,它会告诉你毕业生的去向,毕业生的升学率,毕业生的毕业率,毕业生的薪酬。可以说这是我自己在指导孩子的大学专业选择时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虽然我说现在这些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好像无忧无虑,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将来还是要独立,还是要出来工作的。
我有一位好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受益很深,他说,虽然我们本身是大学的教师,教授,对加拿大的教育非常了解。但我们仍然要在孩子面前示弱。我一直在回味这句话,示弱的原因是因为书是孩子去读,路是孩子走的。我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趁着新年的愿望,我的三个孩子说爸爸,你写那么多书,但是请记住我们的故事是由我们写的,也就是说,我不能也不可能在他们面前指手划脚而是让他们走自己的路。 其实,孩子学会走自己健康的人生道路不正是我们做家长的所期待的吗。
4,领悟到建立新型留学亲子关系重要性
作为留学家长与自己留学的孩子在面对大学专业选择的时候,会有很多碰撞的地方,一个明显的矛盾的地方就是在专业的选择方面。一方面我们的孩子可能心智未熟,你问他想读什么,他说不知道,甚至可能选的好像漫无边际。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会鼓励孩子去选择,在加拿大,你有机会选择三个或者更多的专业,安大略省为什么是交150加币选择三个专业,而不是一个专业五十块钱,肯定就有它的原因,当然加多一个专业加多五十块钱。
虽然可能孩子心智未熟,或者说有些选择比较片面。但是,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志愿和我们期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这个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一直告诫自己,我们是大人,因为大人有权威。会有意无意把我们的这种权威影响到孩子。虽然我们觉得一切为了孩子,不管是移民也罢,留学也罢,等等这些,但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不想让孩子受苦,或者说我们认为输不起,但不管怎样记住一点,留学的主角是孩子,留学的故事,应该由孩子跟我们一起来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