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适合来加拿大读书(一): 父母自我评估要过这三关

“我家孩子适合去加拿大读书吗?”这是我被家长们最常问及的问题。

每个家庭背景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低龄留学是父母的决定与孩子未来的对接,我常说,父母行,孩子才会行的。所以,孩子是否适合来加拿大读书呢?这个问题的评估不妨先从父母方面入手。

家长作为低龄孩子留学的策划人和主要决策者,在孩子留学中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孩子留学的支撑力量和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众多的案例表明,留学并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成功,而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无疑,家长是最重要的外因之一。我更推荐的方式是,家长要在孩子留学加拿大之前进行一次比较全方位的自我评估,正确的评估是支持与帮助孩子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降低留学风险的重要条件。

我总结,留学生家长评估应分为三个方面:实力、能力和承受力。

1. 实力评估: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

留学是一项教育的投资,有投资就会有风险,因而,投资留学首先要从风险评估开始。

对于风险投资,您一定不会陌生。在投资领域做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醒投资者,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同时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留学评估范畴,我们一项项慢慢分析。

什么是实力评估呢?有些人把实力看作是财力,这也不无道理,因为送孩子去加拿大读书,每年所投入的资金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

关于留学花费

记得前几年在上海做过一个讲座,关于工薪阶层是否也能把孩子送出来读书,在这个讲座中我大致介绍了一下送孩子出国读书的花费。

加拿大高中学费:

公校每年14,000加币左右,国际学校一般都是2万到3万加币左右。贵族的私立学校一般是3万到5万加币。

寄宿家庭费用:每个月1300到1500加币左右。

其他:往返国内的机票,父母探亲和其他的娱乐费用等。

算起来,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所以,国内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家庭,总是把送孩子去国外留学当作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标配。

记得有一个孩子曾经说过,北大清华是给农村孩子留的出路,我们城市的孩子应该考国外的大学。

当然这种说法确实有点极端,但国内许多学生家庭的实力确实不可低估,记得我们监护人团队以前曾经历这样的事,在送孩子上飞机时习惯在经济舱队伍里排队,孩子有点不满的说父母已经为他们买了头等舱。对于普通的加拿大人,拥有一辆日本车是普通家庭的标配,而留学生中,不乏一些开着兰博基尼,法拉利等上学的学生。

孩子们的这些消费也代表了家长的实力。有些家庭甚至还给孩子在海外买了房子,衣食住行极度优越。

当然,我们并不鼓励类似的奢侈留学风,孩子们毕竟是来学习的,虽不是来受苦的,但过于奢华的生活,还是不适合孩子的。

多伦多还有许多的陪读家长,这样的家庭通常是夫妻一方在国内挣钱,另一方辞了工作在这儿陪孩子读书。有家长的陪伴,孩子的生活上就会更有节制与规划;也有一些家长,因为经济实力不是很强,陪读的同时做代购等补贴家用,时常留意超市的特价与优惠活动,也是一个节约开支的好办法。

总之,实力决定着留学后孩子及家长的生活状况,对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影响不大,但对一般家庭在资金分配、生活水平的变化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做好实力评估,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生活的变化。

评估实力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即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身边的例子

A同学

在出国读书之前,计划两年完成高中课程。但是在入学英语测试时只得了A级(最低一级),这样一来无论如何都必须读三年的时间才能毕业,就得增加一些预期外的预算,A同学为了能够在两年后毕业,选择从公校转到了一所私校。

(因为私立国际学校学制相对比较灵活,为了迎合一些留学生,这些学校甚至在学期方面分为六个学期。当然并不是说国际学校在走升学的漏洞,他们照样也是每个科目上满110个小时。他们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加大每天的学习强度和力度。)

A同学转到国际学校后两个月结束一门课,压力非常大,成绩也没有预期那么好。导致该同学在申请大学时,除了自己的dream university之外,不得不报了一些保底的学校和专业。这样一番周折之后,与最初的预期规划相比,大有不同,除了大学的选择,追加投资自然必不可少。

B同学

到了加拿大后,先去上语言学校,语言学校上完之后,在正常的学校里他觉得自己听不懂,只有不停的换学校。学期中途换校,上一个学校所交的费用是拿不回来的。同时因为换学校和寄宿家庭相处的问题,也花了不少额外的费用。这样生活和学习上的花费就远远超出了父母当初的预算。

C同学

这位同学各方面都很不错,但是因为语言的问题,最后被大学的语言学校录取,结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都在大学读语言。申请的大学是挺好的医科大学,但一年的语言培训的费用就是1万多加元。最后父亲没有办法把房子也卖了,自己搬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家去住。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家长来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有些父母因经济并不富裕,更是咬着牙关让孩子出来读书,对于这种情况,父母有好的愿望没错,但是也应该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对于实力评估,我还想再补充一个例子↓

最近有一个孩子的父母让我帮助了解一下孩子的近况,因为以前孩子总是在圣诞或者是复活节回国,最近孩子跟父母说圣诞、复活节、March break及国内的春节都要回。也就是说只要是超过两周的假期他都要回去。

要知道在加拿大一些公立学校是没有春节假期的,只有私立学校为了迎合国内孩子的需求,会有短期的假期,这么频繁的往返不仅耽误时间还浪费了太多的金钱,孩子的父母让我劝孩子不要这么经常回来,因为他们每年国内的五一、十一也都会飞过来看望孩子,而且孩子飞回国的这些假期机票都是特别的贵。

但是,是否允许孩子假期回国探亲的,父母还需要综合考虑。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飞来飞去经常性的见面确实是维持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孩子一个人在外读书,能够经常与父母见面,自身的安全感也会很强。当然这也增加了一笔非常可观的不可预测费用。

因而,在做孩子留学的风险投资评估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在规划预算时,至少要预留出10%的资金追加投入的余地,同时建议做一个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能够承受的精神压力的底线是多少,在留学实力评估方面则表现为家长所能承受的留学预期费用偏离值。

2.综合能力评估:父母行,孩子才能行

这里所说的父母的能力,不是关于挣钱的能力,而是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等等。

1知识积累与学习的能力

在这方面,大多数父母其实是两极分化的,有一些父母不愿意坐下来去学习与了解有关留学的一些细节,遇到一些事情只习惯用钱去搞定;而另外有一些父母呢,知识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比较强,这当然跟他们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是相关的。

当父母愿意去学习,愿意去挑战一个新的事物、新的知识的时候,强将手下无弱兵,孩子在这方面就不会弱。

曾经有一个妈妈跟我沟通,她问我为什么加拿大的中学没有测试,因为在国内都是通过考来检测孩子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这位妈妈请我给她讲一下加拿大的学习理念。其实在这方面我已经讲了很多了,公众号、语音文件、书等等上面都有这类话题。

我告诉她考试是一种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不考试并不是说不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国外的教育过程中没有完全对与错的概念,老师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而不是像国内应试教育检验的是对老师传授知识的记忆能力。

不同的教育自然有不同的检验方式。加拿大的教育不是非对即错的教育,而是要学生从学习中归纳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和方法。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觉得学习非常轻松,如果不明白的话,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环境是新的,必须从头适应,记得我在中国读完中学进入大学时也不习惯,因为在中学大大小小都是考试,大学却没有。我一开始是用中学的方法去学习大学的知识,最终慢慢悟出来大学的学习方法。中学大家都是抄黑板抄老师的笔记,老师怎么说自己怎么写,但是大学确实不一样,老师讲完后让学生去学习去思考。所以习惯国内教育思维的孩子可以按常规来学习,慢慢转变学习方式向西方教育理念靠齐,这是一个适应和转换的过程。

讲完之后,这位家长有点豁然开朗,她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作为留学生的家长,我们也需要努力学习,对于西方的教育理念、逻辑与方法,有所了解,才能在孩子需要我们帮助时,能够给孩子一些靠谱的建议,而不是在旁边干着急。

上个世纪英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富兰克林·培根曾说过“knowledge is power”,翻译成中文为“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我们也可以翻译成“知识就是权力,就是实力”。

对于大多数70后80后的家长来说,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一定的职位。他们所拥有的能力就是知识的能力。

一些陪读妈妈到了这儿之后,也积极去参加一些免费的,或者是收费的语言班,他们在语言的提升方面进步很快。语言能力自然是知识能力的一个方面,而最为重要的还是家长的整体学习能力。

一些父母在没送孩子出来之前,就非常努力的去了解加拿大的学校,提前做些准备,包括选学校,规划课程,辅助孩子申请大学等,从而成为孩子留学道路上的推动力和保障力,当然这都得益于家长非常强的学习的能力。

但是,有些家长因为两种文化的不同,不愿意重新学习和接纳新的文化,很容易把学习的大门关上,因为对他来说,学习是孩子在学校的事情,我把孩子交给学校,一切就天下太平。以至于让他去了解学校的规则,义工等等情况,他就认为这是太琐碎的事情了。这类家长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在这边上学的助推力。

我所说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一定要跟孩子同步,但是有一种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心态在关键的时候就可以成为孩子的辅助力,能够每一位家长,都能够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倒空自己、通过持续地学习,充实自己。

2时间的支配能力

家长能够有效地支配与运用时间,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一定的支持,包括情感沟通上的支撑。

在国内把孩子送入高中就算完成任务,但是在国外,是在一种不同的教育体制下去读书,作为家长也要去了解明白一些新的东西。其实这种学习能力并不是要把我们所学的、所知道的东西全部传递给孩子,否则有可能是把有用的甚至是垃圾全部给了孩子。

有些孩子就给我抱怨,说自己的妈妈把所看到的东西一股脑推送给自己也不加选择,而且还总是催促他一定要全部看。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段时间我会开两个账号,一个是针对孩子,一个是针对大人。大人有大人的语言和思想,孩子有孩子的逻辑和思路,不管如何我们给孩子交代一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自己过滤一下。

有些时候,家长需要提前付出一些时间,去学习,我一直强调,家长应该比孩子要多走一步,比如说孩子在什么时间节点应该考雅思,在什么时候应该提交大学申请这些情况,父母应该为孩子做好规划和打算。父母要提前思考,做到心中有数,孩子才能从容应对。

3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

与孩子的沟通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需要一种智慧。

身边的例子

A家长

曾经有一个在国内当领导的家长,爸爸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喜欢让我和爸爸妈妈、孩子四个人在一起坐下来面对面沟通,当然这种沟通方式是好的。但是在每次沟通的时候,爸爸总是改不了那种领导的惯性思维,总是以他为主,孩子被动的听,妈妈在旁边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如果插话有可能会让爸爸说的话更多。爸爸总是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孩子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

作为父亲,他总是认为,以前没有那么多时间跟孩子做下来讨论一些事情,现在有时间了,应该多指导一下孩子。

父母这种事无巨细,大小不分的沟通方法,容易让孩子分不清轻重,不知道该从何做起。这种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非常可怕的。

B家长

有这样一对父母,孩子小的时候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人对孩子比较娇惯,从上学时候起,孩子就不写作业,什么事情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学校的老师经常投诉孩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问题,最后,家长决定以开拓视野为借口把孩子送出国读书,远离老人的溺爱性呵护。

留学期间,由父母轮流出国陪伴孩子,父母回国后,委托监护人进行监督,一旦监护人打电话投诉孩子的一些问题,父母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立刻飞过来帮助孩子进行解决。

比如对于孩子以前早上上学困难,起不来床这一件事,寄宿家庭和监护人进行了投诉,父母针对这件事情,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督促孩子定闹钟,每天定二三个闹钟,后来,甚至有一段时间,父母每天打电话,叫孩子起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还在坚持让孩子在西人寄宿家庭住了下来,愚公移山,心诚则灵。他们这种方法虽然笨了些,时间耗费的多了些,成本也高了些,但是,孩子有问题时,家长的及时出现,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的书中也曾经写过一个新疆的孩子,在他出国留学的时候,就与父母建立了一个留学沟通群,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每天沟通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大家互相指导、互相鼓励。有了问题,也能够随时进行解决。

对于留学在国外的孩子,如果缺乏及时的沟通,就像是互联网,信号不强的时候,大家之间的联系断断续续,这样就会造成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或父母在这方面能力欠缺就像是信号弱的互联网通讯,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有可能解决不了问题。

3.风险承受力:早做评估,防患于未然

对于投资领域的风险评估,在投资前,理财规划师对投资人的评估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风险承受能力,以便提前确认止损点。同样在留学投资中,父母把孩子送出来的时候,也应评估一下自身能够承受的底限。

承受能力就是抗挫能力,也就是父母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孩子出去读书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很大的程度上,家长在孩子出国之前所考虑的问题都非常理想化。就像投资理财一样,谁都觉得期望的结果都是有收益,如果注定失败,那么谁也不会去投资。

父母们送孩子出来,总想着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好的,一定是比在国内要强很多的,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愿景,所以才会去进行投入,以期获得预期的结果。

当年我在香港的时候,把其中的一个公司卖给一个香港公司,他们评估后认为,我的这家公司会给他们今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利益和收益,于是以较好的价钱收购了。

同样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先评估是否值得做,有多大程度能够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同时,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达不到预期指标,作为父母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这种失败。

身边的例子
我们曾经有一个来自北京的孩子,按父母的说法,孩子是自愿出来读书的。

但出来没多久,就出现了问题。学校太大了,同时因为语言的问题,孩子几乎交不上朋友,只熟悉周围的几个中国同学,相比在国内一堆朋友在一起,生活似乎更滋润些。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只是次要的东西。

但是出于面子,家长不愿让孩子中途回国。但孩子出国留学很难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最后因无法融入而变得有点抑郁。最终在校方与监护人的劝说下,妈妈同意把孩子带回国,至少,家长这时候明白了自己的承受力。

一般来说,出国的孩子需要一个时期去适应,作为家长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在这个适应期期间,孩子各种不如意的表现?这是承受力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有一个例子

一个孩子因为嫌寄宿家庭饭菜不好吃,每次都偷偷倒掉,而自己去吃外卖。

父母最初很疑惑孩子为什么要花费两份生活费,知道情况之后,父母作出决定先让孩子适应学习,之后再解决寄宿生活问题。搞清事情原因,并分清轻重缓急之后,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在这方面,这个家长处理得非常有智慧,知道关键时候选择重要的东西。

每次坐飞机的时候,听空姐都是这样说,如果你要帮助别人,首先先做好自己。自己做好评估,然后再决定孩子是否适合出来,留学,因为对孩子留学来说,做决定的是父母。你心里不慌,孩子自然有了一份淡定。

孩子出国留学要面临一个全新环境的考验,学习上的问题,生活上的问题,语言沟通问题,以及气候差异问题等等如排山倒海似的涌来,有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无所适从,家长也因此变得极为焦虑,事实上,就像大浪打下来一样,一时的难以承受是正常的,但是,有潮起就有潮落,挺过这个艰难期,必定会重新站立起来。

这一时期父母要有一定的承受力,同时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在行为上也要做出适应的调整以帮助孩子平稳渡过这一时期。

昨天,我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试探性地问我孩子想参加学校的活动,不知对申请大学有无帮助。

首先,我要肯定的是,这位家长在孩子过渡期参与辅助的态度和做法。我耐心地给她讲解了中外一些学校竞赛项目上的不同,国内的竞赛有着更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与升学,选择学校紧密相关,而国外的竞赛更多是个人的事情,是个人对自己能力提升的一种促进,如果孩子愿意尝试,做家长的自然应该鼓励。

其实,这位妈妈是担心孩子失败后的承受力,事实上,只要父母有一定的承受失败的能力,孩子自然没问题,因为有父母一起承受,孩子的这种压力会减轻。同时,父母积极的参与对孩子也是一种最大的鼓励,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一些起细节的问题,给予孩子一些实际性的鼓励是对孩子对大的帮助。

事实上,许多家长从孩子出国之后,都会主动增强自身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我的公众号、文章一直都被这些家长所关注,一旦有机会还会与我联系,从中得到一些最新的资讯和相关知识,这也反应了现在一些家长不断学习的心态和自己进取的意识。

关于风险评估从评估留学父母做起,这本身并不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发起,而是提醒家长们,要有对问题全面分析与评判的意识,要有降低哪怕很小失败几率的一种防范措施。

毕竟,虽然留学失败的几率不高,但如果降临到某一家庭,那就是留学投资的百分百失败。

因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对留学父母的风险评估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相信,我们每一位把孩子送出来的父母在自己的事业方面,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管理,甚至是可能很简单的做家庭主妇,不管大事还是小情,其实都有自己的独到的一面,或者说独特的一面,以至于生完孩子后的十几年间能够去积累足够的财富和实力把孩子送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天地里,从而使孩子的人生多一种选择。

对自身做一个评估也有助于帮助父母们回顾自己的人生,回顾自己的成功,因为每个父母所走过的路肯定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也曾触碰暗礁,但是你都一一地挺过来了,甚至在这当中,从农村跑到城市,或者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更大的城市,甚至自己也有机会去国外读书,然后海归,但不管如何,回过头来给自己做一个适当的评估,有利于为将来要发生的事做好一种准备,不仅是一个心理上的准备、精神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更多的就是当有一些的风暴扑过来的时候,你依然能够闲庭信步。

记得有一位年轻的夫妇,夫妇都是专业人士,当他们大概在三年前准备打算把孩子送出来的时候,夫妇俩在国内邀请我去他们家里面进行了一番的长谈,他们的孩子非常优秀,但两个人都非常的忙碌,也不可能陪孩子,所以对孩子可能去留学这件事有一点担心和焦虑,事实上这个孩子自身能力很强。

我给他们的建议是:离开这个生活的城市,提前过一段离开孩子的生活,体验没有孩子在身边的感受。其实,有时候我们为什么容易迷茫,就是我们埋头走路看不到前面,但当我们回头审视走过的这些脚印,就会心安理得地一路欢笑前行了。

同样,当我们打算把孩子送出来的时候,父母做这样的一些的评估,或者风险的测试,就是能够尽量的把一些前人的经验,别人的教训,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有所警惕,因为这些都是前进路上的一些指标,有了这些指标不等于我们不会掉在坑里,但至少知道掉进坑里会有什么样的防范和拯救措施。

下一期要点预告

评估完父母自身,下一步就是要评估孩子了。

在讲到评估孩子是否适合出国留学的时候呢,我总是想起一件事情,就是来加拿大留学,他们总是要我们把“小绿本”免疫证给带上。意思就是防止带病出国,或者说,你忘记打某个疫苗也可以在这边有针对性的补打。

同时启发了我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打了很多的免疫针来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那当我们把孩子送出来,带着各种成绩单和证书,我们是否有给孩子做个完整的能力评估证呢?有了完整的评估证书才不至于带“病”上阵,即便真的带“病”上阵的话,也知道问题所在,比如说他英语很弱,那可能就要花更多的时间补习英文等等。

有了正确的评估,才会知已知彼,查缺补漏,为孩子的成功留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