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我的秘密:大学四年,我学会四样东西!

IMG_1335
Langer,2014年3月21日曾接受小编访问(原文见“延伸阅读”),当时她是多伦多大学大二学生。同样是她,不久前,在研究生申请忙碌中,她再次接受采访,告诉我们,她四年学会的四样东西。当然,她现在变得成熟了。
大学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大学有许多不会教你的功课。大学,不是大概学学,而是花大力气去学。
预祝Langer2017年更上一层楼,期待听你二年后第三次更加精彩的分享!

我叫Langer, 今年6月份刚从多大毕业。我第一次受邀分享出国的体验是在我大二的时候,距今已经过去将近三年的时间了。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回顾我大学的四年还是非常感慨的。感觉每一年都是一个阶段,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学会学习,重新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照顾别人。

大一:我才发现,我根本不会学习

大一,我整个人都很无措。一方面我很努力地适应新的环境,积极认识新的人。但是,我还是把中国的那一套成绩为上的观念搬到大学,所以我真的把分数看得很重要。当我第一次期中考试,所有科目都只有六七十分之后,我有点懵逼了(在多大,所有教授会把科目平均分控制在68分左右)。这个成绩是意料之内,也是意料之外。
现在回顾,我才意识到,成绩低的原因是我其实根本不知道怎么学习。也许有人会问,那你之前十几年读书怎么读的? 对我来说,是老师引导我读的。高中时候,老师会安排我们的学习进度,适当的作业巩固,以及考试的知识重点。照理来说,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不错。但是,大学第一年,我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安排时间。
而大学的学期时间其实很有欺骗性, 满打满算,一个学期实际的上课时间只有10周(去除学期中间的放假),而最后的两周是期末考试时间。我是读生命科学专业的,一周的课加上实验估计22个小时左右。但是,我的课并不是连在一起从早上到晚的,中间偶尔会有2,3个小时的空余。星期中间的几天甚至下午都没课。除了考前的那几天,我大一其实过得蛮轻松的。因为一门课一个学期也就2个期中考,一两个作业要交,还有期末。生物,化学课会有两周一次的实验。所以,每天上完课都感觉没作业,而且上课笔记的整理就用一个“拖”字诀,总有一种时间还有很多的错觉。只有每次考试前几天,谨记并严格执行“临时抱佛脚”的心态,非常刻苦努力学习。
我反思了一下,但是总是不想去复习的原因,除了总觉得时间很多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1、大学刚开始,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来适应各课教授各种神奇的口音和语速,对我来说真的是一项很大的挑战,然后这个过渡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每学年都会碰到这么一两个母语不是英语的教授,若是华裔还好(中国式英语我们还是很有优势的),若是日裔或者母语是法语的教授,都会让你各种酸爽。语言的问题,让我上课的笔记一直记不全,所以就算想复习,不全的笔记让我完全无从下手。

2、大学已经进入完全不同的阶段。每一节课,教授都会扔你一大坨的知识。以至于我完全分不清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或者全部都是重点。自此,我无比思念中国的老师,总是认真负责地给我们画重点,考试前的早读都把任务一步步安排好,用上课时间给你复习。实际上,大学每一个小时的课基本都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复习和完成笔记,如果你自己另外整理的话。庞大的专业知识量,已经超出我临时记忆的范围,对于因为这种生硬知识,我至少需要系统过两遍才可以记住一些。

3、没有找到战友一起做作业,问问题。当时我上课找同学还是很有战略性的。每节课第一节肯定会找一个亚裔或者本地人。因为抱大腿,而且上课漏掉的关键点可以问,但是唯一的坏处就是,我没有办法和她们一起放学之后泡图书馆。她们本地人基本住很远,她们坐地铁回家都要1小时。当时我住校,然后我的室友和我的专业不同,我很多当天复习不懂的也不知道问谁,又不敢问教授,因为我觉得我英语不好,而且每次下课问问题都要排队(大一的课普遍会大课,基本上都有三四百人)。

大一的我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考不好->内疚->逃避->不知道如何学习->考不好。当时我特别喜欢上网看剧和看小说,而且很入迷,但是奇怪的是,我暑假回家对这两样完全没兴趣。其实我是在逃避,而且我有一点抑郁。因为成绩变化,带给我的巨大心理落差。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家人知道一些,但是他们绝对想不到我当时的状态:每次考不好各种抱怨,难过。当时我散发的负能量都被我室友嫌弃了,因为一开始这种事情听听尚可,听多了和劝多了没用就会觉得烦了。当时很幸运,我的室友带我去了教会。一开始,只是有点羡慕室友似乎一直参加某个团体(我感觉没有归属感),再加上我对圣经很好奇,我就去了。现在回忆,我很感谢当时教会里的一个讲师,因为我真的每个星期五都要去找她倾诉一小时,而且各种埋怨。她一直很有耐心地引导我,不然我都不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样。我父母当时并不知道我的真实状态,因为我告诉他们我很好,不要担心,但是我真的知道我陷入了一种绝境状态。我整个人很彷徨,很宅,但是不知道如何解决。大一的我就以卡着各科的平均分结束了。

解决之法

我现在回忆,1)当时应该找同一学科的人一起去图书馆,不同学科也没关系,而不是窝在家里,如果我知道自己自制力不够好的话。2)而且也应该勇敢去问教授或者问助教,我们是付了高额学费的,他们也有义务解惑。3)上课笔记记不全就应该用录音笔(傻傻的我大三才开始用录音笔,但是效果非常好),课上落下的笔记放学再听一遍补全,及时知道不懂得地方,第二天就问同学,因为我知道自己一旦落下就不会赶得上4)并且对课业量有个概念,至少知道自己复习完一节课需要多少时间,考前多久需要开始复习才来得及。大学一般来说你的作业和高中比起来会少很多。然而,不同的教授和不同的课程都会导致不一样的作业量。但是一般来说,你要对自己的作业负责。每个学期一开学的时候,教授会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这个学期,有哪些作业会在什么时候截止。一般来说教授只会提醒一次。如果你自己忘记了,就要自己去你的学生页面上,查看这门课的信息。在网上,每门课都会有课程简介。这份简介上面会清楚表明,每一份作业的截止日期(deadline)。在截止日期临近的时候,有些教授可能会在课堂上提醒学生这个作业要截止了,不要忘记交作业。教授的温馨提醒是因为这个教授是宽容的,他们是没有义务提醒你作业要截止了,快点做。同样,按时交作业还是你自己的责任。
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说,这个作业还有一周就要截止啦,还有一天要截止啦,快点抓紧时间。

大二:住客厅的无奈+你真的什么人都会遇到

大二的时候,我和大一的两个室友在学校周围租了两室一厅。因为学校的宿舍都为大一新生准备,除非你为宿舍做了一些贡献,愿意留下来帮忙管理宿舍,不然很难留下来。大一的室友A和B都需要房间,我觉得大一相处挺愉快,为了一起住且省一些钱,住客厅我觉得无所谓。事实告诉我,我太高估自己的睡眠质量了,我对声音非常敏感,室友半夜一出门上厕所就会吵醒我(木质地板)。而且,最初并没有把采光度考虑在内,客厅的朝向是全天照不到阳光的(客厅对面8米是另一幢高楼大厦)。加拿大人冬天也很容易得季节性抑郁症,因为冬天光照特别少。当时我住客厅全天照不到阳光,加上厨房油烟,室友半夜上洗手间会吵醒我。我当时简直到了奔溃边缘,而且翘了n节课。因为我晚上睡不好,就不想出门,而且房间很暗,整个人就有点低迷。最后的恶果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9-12月,冬天),我大学第一次也是唯一修挂了一门课。那门课是众所周知需要注意的,结果我不留心的结果就是挂了。原来,我根本不适合住客厅,而且房间的采光其实很重要!
大二暑假的室友,因为室友A将在大三去意大利交换,所以她把她的房间租出去了。新来的室友C无比豪迈,当下合同一扫便签下来了。后暑假时期,室友B回国了,所以只有我和室友C一起。室友C从多大管理专业以较高的分数毕业的,但是她毕业后的一年和她之前的朋友分手了,所以后来以至于她心理出现了问题。她买了外卖会忘记,结果外卖发臭了也不知道。她每天要洗七八次澡,洗完之后直接裹着被子,客厅留下一串水印,湿哒哒地走到阳台吹风。而且她可以在室内裸奔,和我同样的话说了七八遍。她的房间满地都是衣服,有衣柜也不放,全都放在搬家进来的箱子里,原因是她觉得这里是她暂住4个月的地方,所以没必要放。她会忘记手机在哪,钱包在哪,钥匙在哪。甚至上了厕所也从来不冲。我当时感觉很神奇,这样的她可以从多大毕业。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langer,你一定要看看我,不然我怕我死了之后没人知道。“ 我能够很清楚地感觉到她的焦虑,迷惘,她甚至没有办法好好坐下来吃完一顿饭。很庆幸我没有变成这样。我也才意识到,你真的什么人都有可能会遇到,而和室友的相处真的需要智慧和技巧,所幸的是她只住了暑假的4个月而已,而且没有攻击性。

大三:抱教授的大腿亦需要技巧

大三的时候,我修了一门病毒学,有幸认识到了一位口音很重但无比暖心的教授(我大四申请研究生的推荐信就是向他要的)。他年龄估计已经六七十岁了,上课非常幽默风趣,而且他经常在课上鼓励学生“用好大学时间”。这一门课是一整年的。这门课的第一个期中考试我没有考好(只有五十几分),得知他有office hour(办公室时间)可以让我们去看试卷,我还是鼓起勇气去了。我知道大三大四的成绩会和研究生的申请有关,所以本来就很紧张。而且很丢脸的是,我第一次在一个教授面前哭了。因为我真的很想冲破那种怪圈和困境,我还真的去了心理咨询室,结果我去哭了一遍就没然后了,得知了重要信息是学校有一个”成功中心“,帮助学生如何学习的(之前我完全不知道)。那个教授极大地鼓励我一番,而且很仔细地给我讲解了一遍试卷,我的哭泣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是为了让他留下印象哭的,当时我哭了之后都把我自己震惊到了,因为感觉好丢脸)。因为受到了他的鼓励,我上课无比认真,全都冲到前三排坐。而且他的辅导课(学生可以选择上或者不上)我都积极参加。后面的期中考试,我都会去他办公室求讲解。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我迟到了。这个教授很勤奋,而且办公室时间相对较多(一般的教授,一个星期只有1-2个小时的办公室时间,是可以让学生来提问的)。我当时要去问试卷问题,他让我早上8点半去,结果我迟到了。然后他问了我,你为什么没有及时到? 后来我再也不敢迟到了。早上8点半真的是很早的时间,因为大学第一节课是9点开始的,我当时挺吃惊的,因为对我们大学生来说这个时间真的好早!经常去他办公室咨询问题,令教授对我已经熟悉了,所以我在大四拿推荐信的时候,他当场就给我举荐了。我有一个朋友,提前三个月找她的授课教授要推荐信,结果那个教授各种理由,最后还是没有回应。所以,找一个对你熟悉,且心甘情愿给你写推荐信的教授是很重要的。而且如果你有一整年同样的课是很好的机会,一个学期的时间也许不够。况且,并不是所有课都有这个机会的,我曾经就遇到过,一门课有五六个教授轮流讲不同知识点的情况(平均1-2周那么课就会换教授教学),这种教授你也抱不牢。若教授没有办公室时间,那你需要注意,因为这种教授很有可能很忙,可能没有时间给你写推荐信,但是可以尝试把握跟他做实验的机会。
后感

找教授要推荐信也是需要技巧的。首先,你要不厌其烦地在教授面前刷脸熟,坐在前排,不然在几百个人的教室里,教授真心记不住你。教授的办公室时间要好好利用,课堂后的直接问问题虽然重要,但是如果同时十几个二十几个人排队问,教授也记不住。总之,不要放弃机会要去刷脸熟!

大四:你知道自己懒,就不要相信自己->时间不等你

大四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和朋友一起去图书馆。大一的时候,总感觉不是同一专业的就不能一起去图书馆学习,而且每次告诫自己要去图书馆发奋学习,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但是等我到了大四后才发现,假如自己较懒,就应该和朋友一起相约学习。大二之后,图书馆距离家里,走路大概需要20分钟,夏天还算好,但是到了冬天,我真的是望而却步,因为太过寒冷!所以,每次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我要明早8点半到图书馆复习,最后都会败给自己的惰性。但是,每次和朋友约好的话,基本上不会爽约的。因此,我知道自己可能会退缩,所以事先约好朋友,不给自己这个退缩的机会。无比勤劳地奔向图书馆,学习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这个方式我从大三开始用,效果非常不错。因为和一群学习的人在一起,还是有促进自己学习的作用。然而,我并不是说所有同学都一定要去图书馆学习,因为有些人确实待在家里学习效率会高一点。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同,但是一定要各种尝试,了解如何学习,在哪里学习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第二点我要提的是,若有规划要趁早。大三阶段就应该要想好自己要做什么, 因为如果要申请研究生,很多申请就要开始准备了。国外的研究生,成绩只是其中一项,他更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相关经历。生命科学专业有关的,则是实验经历。还有就是你的推荐信了 。写推荐信不是教授的义务,教授也不会因为你成绩好就写给你,他一定是认识你才会给你写。所以,你大三就应该要开始抱教授的大腿了,有些教授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写好。我大三的时候,总是抱着还有时间,还有时间的想法拖在那里,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想法的。最后我得出结论:早规划,不用慌。

多大学生的留学生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014/03/12 文/王文杰
来自中国-浙江,2012抵达加拿大,在本地的一家私立中学The Great Lake College(五湖中学)完成高中课程,之后成功的申请到多伦多大学。

选择了加拿大
因为我在国内就读的那所高中有跟这里(加拿大)的高中联系,所以我可以把中学学分传到这里的高中(所谓的中加班),然后用这些学分申请地多伦多大学。除此之外,我爸也觉得出过求学对我的未来很有帮助,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没有加拿大的好,他想要让我学一些国外更先进的技术。我自己也相信在加拿大大学完毕业后,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我觉得在大学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我未来的职业,我不想做一个自己的完全没有兴趣的行业,那一定会很痛苦。我想要从事自己热爱的行业,因为只有那样我才会愿意的完全为我的职业付出。营养学和生理学专业是我一直以来梦想。

来到了加拿大
2012年1月来到加拿大,那时候的我住在一位加拿大人的家里,就是所謂的“HomeStay”。她对我很好,很细心的照顾我的饮食和生活上的大小事务。还记得大一那一年,她知道我在面对很多的考试,压力很大,没有时间管理自己的作息,所以她特地给我煲汤,然後还很温馨的送到学校来给我吃。她就好像我在加拿大的亲戚一样。虽然已经搬出来了,我都还跟她保持联系。每个星期都会至少会去探望她一次,一起做饭,陪她聊天。
她的家位于多伦多的西边,离市区有一段距离,所以那时候的我很少到市区去逛。大部分的时间都跟中学同学和房东在一起。一直到中学毕业以后,朋友们被分到不同的大学, 自己离开了房东家,一个人搬到市区后才开始了解城市生活。不过很少出去逛的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认清多伦多的路名和路线图。
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真正的品尝到独立生活的滋味。

(王艺茜,目前就读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的日子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离开家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出来以后,视野开阔了,思想也改变了。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是向往外国,直到自己离开家一个人来到加拿大留学以后,才渐渐的了解。以前的我,面对考试的时候是非常紧张的,就好像一副要死掉的样子,压力很大。这几年来,才学会怎么从其他的角度去看事情,学会怎么平静自己的心态,怎么与人相处,再不会让那些小事情影响自己的心情了。
而我觉得参加一些自己有兴趣的课余活动对自己的心境的成长有很大帮助。自从参加了一个在大学里的圣经学习(Logos Fellowship)后,自己的内心平静了许多。一个人在这里生活,难面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慢慢开始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可以轻易的被压倒。

生活上的不习惯
除了语言之外,接下来就是烧饭了。
以前在国内都是妈妈在烧饭,出来之后才慢慢的自己学习。有时候,因为有太多作业要做,就没时间烧了,然后就随便吃或者就略过不吃。生活习惯也不是很健康,不过还好让我在大学遇到了两个生活非常健康的室友,不我的饮食和生活作息都调整过来了。
“学好三天,变坏一天”,遇到不好的室友,很容易会被影响,我庆幸有两位生活习惯良好的室。

未来的计划
与大部分的留学生不同,我并没有想过要移民加拿大,主要是因为我爸不同意。他说不可以忘本。但是我想毕业以后留在加拿大工作几年累计一些经验再回去。毕业后直接回国的留学生,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给想要出国留学的建议
我鼓励大家把握好每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去学习不一样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学习成长。到了外面去生活,自己也会变得更加独立,对生活更有规划。

危险的自由
大学的生活非常自由,没有人理会你的生活作息,而且加拿大的文化相对来说也比较的开放,所以真的很容易学坏。在大学里生活,纪律非常的重要,一定要学会如何妥当的安排时间。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要坚固好自己的课业。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你的一切就在你自己的手上,包括你的外来。
“不是每个人出来之后就会好,不是每个人出来之后的变坏”。但是如果你缺乏自律和时间观念,可能出国留学这条路就不适合你了。
我以前的一位室友就是让自己陷入这样的状况。可能是家人富裕,她几乎每一天都出去逛,经常把零用完,导致最后要跟友人借钱,没有独立的意识。可能是在国内娇生惯养,家人都为她打理一切,导致她无法应付一个人的生活。也或许她出国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的到自由的生活,为了逃脱家人的督促。
建议大家在来到加拿大之前先,除了大学,也为这里留学生活的大小事物做好准备,比如说在加拿大生活费。

就读加拿大中学的好处
如想要直接申请加拿大大学,我建议大家先在加拿本地中学完成高中课程,然后用这里的中学文凭去申请大学。再加上这里的中学程度相对来说比国内的低,所以大部份的内地留学生都可以很顺利的完成这里的中学课程,为大学铺好路。

家人的关系
另外要注意的是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尽管已经离开家了,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但是还是要与家人保持联系,别让关系变淡。加上现今发达的科技,距离并不是让你与家人关系变得疏远的原因。我每个星期都会与家人联系,跟他们聊天,说说这一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