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话题:如何让暑假过得有意义?

1988976551
进入七月,来加拿大读中学的同学如同“候鸟”一样,迫不及待飞回父母身旁,等候多时的留守的父母问寒问温之后,悄悄地把满满的学习计划和安排递上来,于是,争议开始了……

一、从小到大,一直困惑于什么样的暑假才是有意义的暑假?
小的时候也曾问过父母,父母也说不明白,就说多读点书,多做些对学习有益的事情,毕竟,对学生而言,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时间基本是被暑假作业和父母的安排所填满。后来上了中学之后,暑假一半由我自己安排,另一半分配给了学校的作业。大学之后,才发现暑假可能真的不一定要过家长眼中有意义的暑假,做家长眼中所谓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工作后,感受更深的是暑假存在的意义就是给自己放松一下,打乱一下惯有的生活节奏和程式化工作、学习模式,享受另外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和学习体验。
然而,为人之父之后,却仍是身不由已的按照做父母的惯有思路,从不要虚度光阴,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为出发,用自己小时候过暑假的方式来安排孩子们的假期,如报夏令营,买一堆书让孩子读,做暑假作业,上补习班等,似乎对孩子来说,以学习为中心的暑假,充实的暑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假期。
让我真正开始思考暑假意义的是一次外出旅游,当时我在国内,已经定居加拿大的妹妹计划我们全家以及几个亲戚一起包团去墨西哥旅游。对于这个计划我自然十分赞同,并开始设想可以带孩子们去探寻玛雅文化的遗址,了解中美洲的文明与发展。然而,妹妹计划的行程竟然只是以一个海滨的沙滩为中心,我对此极为不理解,毕竟我们不远万里从中国飞到加拿大,再从加拿大再飞到墨西哥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旅行,难道就是为了在海滩上玩沙子。对于我的不解,妹妹的女儿给我回了一封邮件,专门把维基字典里“假日”的意思发给我。在加拿大土生土长的姪女意思是让我思考一下暑假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hol·i·day
a day of festivity or recreation when no work is done.
“December 25 is an official public holiday”
synonymes : public holiday, bank holiday, festival, festival day, feast day, gala day, carnival day, fete, fiesta, festivity, celebration, anniversary, jubilee; Plus

事实也证明,这次旅行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每天里孩子们白天堆沙子,晒太阳,练习各种水上运动,晚上则看晚霞,看星星,聊天,有时也会去了解当地族裔的生活,日子过得很快,孩子们即放松了心情,又收获了快乐。其实,回过头来看,这种看似没有意义的暑假何尝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假期呢。

二、做父母的要明白,暑假的意义是多元化并非单一性的
作为父母,我们习惯于插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当学习插不上手的时候,更愿意干涉孩子的业余生活,似乎没有掌控, 就没有孩子的确定性未来。其实,对孩子的干涉要分时期,分年龄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家长,但开明并不意味着放任,在孩子三年级之前,一些习惯的养成,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暑期课外读物的选择等,我总是事无具细地亲自参与。到了三四年级,我开放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学着安排自己的暑假时间,自己制定计划和规划,我只负责监督执行。到了中学阶段,孩子已基本具备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这时,我只需制定大的家庭旅游计划,其他时间,孩子的假期由孩子们自己做主。而孩子们后期从申请大学到工作后的规划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种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在他们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家长那么紧张孩子暑假安排原因有二:一怕学环,二怕浪费光阴
多数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所以,在学校管理的空档期,家长总是会不失时机地插手进来,负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自然,让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一定是带有很大的风险性的,但正如前面所述,放手不是放任,作为中学生的家长,其责任不是帮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帮孩子买辅导书和课外读物。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己的空余时间,如果真的是上学期学业上有很大的欠缺,也应由孩子找到原因和不足,利用暑假查缺补漏,而不是家长盲目的安排。
事实上,纯粹用辅导班填充起来的暑假,短期看也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长远来看,或许是一种更大的损失。因为,对于被动的安排,青春期的孩子的正常反应都是抗拒多于服从,最后就会出现,计划,计划,墙上挂的结果。孩子也会在家长的高压下身心疲惫,以这种状态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前段时间国内的高考结束,国内一些记者也对部分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采访,发现一些高考状元竟然没有进补习班的历史,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些高考状元还是大家眼中的全能型人才,学习、体育、文学等等无所不通。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人能否走得远,真的不取决于一时的冲刺,而是取决于平时的积累,有张有弛才是真正的学习状态。

换种思维定义孩子的成功,就会换种思路指导孩子的暑期生活
国内家长总是把孩子的能力简单地定义为学习能力,把成功定义为学业的成功,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他们在规划孩子的课余生活时,把学业放到了最核心的指导思想之中。一切的休闲都以未来的学业为中心,一切的娱乐都不能脱离学业成功的基本出发点。事实上,孩子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国内有个教育专家说过,如果让孩子一直处于一种冲刺状态,他肯定跑很快,但一定不会跑得太远。人的生命状态就像一个运行的机器,不能始终处于运转状态,需要定期的维修和间歇性停转,以保持其较长的工作寿命。假期,其实就是孩子学习生活的正常间歇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休息和调整,不可舍本逐末。当然,休息和调整也并不是完全的停止正常的规律生活,每天睡到日上三竿,之后起床吃饭、打游戏,整个假期浑浑噩噩,黑白颠倒。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制定一个假期计划,比如,系统而又完整地读上几本书,弥补一下学期中间因时间紧迫只能进行些碎片化阅读的不足;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一到两次有意义的出游,所谓有意义,是指排除完全以游山玩水或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静下心来来一次有主题的出游,主题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以纯粹的休闲为题,也可以安排一次文化之旅等等,总之,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出游效果。

三、远离教育的功利性,遵循教育的自身规律,让暑期真正发挥其假期的作用
暑假是学校生活的有益补充,也是培养孩子个体化兴趣的机会。学校的教育较为规范化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因为任何国家、任何先进的教育都无法完全对孩子实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教育的理想状态。学校有教无类的教育自然给了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空间,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教育结果。因为学校接受的知识多来自于课本,课本的统一性容易造成教学结果的一致性和趋同性。事实上,真正的知识不仅来自于书本,同时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而真正造成孩子成年后个体差异的则是后两个方面的教育,即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假期正是补充这两方面教育的最好时机,假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摆脱模块化,程式化的教育,追寻成长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未来的成长发育开辟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四、家长应抛掉从众心理,遵循孩子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来自主的安排假期活动

父母口中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何,邻居家的孩子假期到哪里旅游了,孩子的同学去参加了什么活动等等都成了假期中父母关注的话题。别人有的自家孩子也不能少,于是,扎堆旅游,扎堆夏令营,扎堆报课外班成了暑假的一个风景。家长这种不是出于孩子自身的需求,而是从众式的暑假安排完全违背了暑假的真正意义。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父母所起的作用至多是监督与引导,而不是事事参与。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原则,比如要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要兼顾好休息与下学期课程的衔接,还可以鼓励孩子做些平时学业重顾不上做的一些活动,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等等。
在加拿大,公校对暑假完全是放羊式管理,没有任何形式的作业,部分私校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图书供学生假期阅读。但即便是暑假,教育局也会有SUMMER SCHOOL,一些没有按规定完成学分的孩子会利用SUMMER SCHOOL进行课程重修或补修,也有一些孩子利用假期先期完成部分课程,除此之外,孩子们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义工,兼职等各类活动上。我儿子除了SUMMER SCHOOL之外会去学校做义工,比平时还忙,一是增加见识,二是增加生活补贴,我二个女儿做学生时,一个在化妆店、一个在在星巴克打工。假期在多数孩子而言,是社会知识的补充,是未来工作能力的准备,更是开拓眼界,探索自己兴趣的机会。胡适先生在1932年的一次演讲中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爱因斯坦也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 这些话,细细口味,即便不是真理,但也不无道理。

感悟
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教授KENNETH GINSBURG博士在多年来教学、科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必须停止去用孩子在十八岁时的成就来定义成功,这种思维会毁了孩子在他们二三十、四五十岁成功的能力。放下眼前的功利,想象自己孩子三十岁、四十岁可能成为的样子,把培养的目标定义到那个阶段,也许家长的教育方式就会发生改变。毕竟,未来在事业上走得最远的并不一定是当年学业最成功的,能力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体现方式,但无论哪种体现方式都离不开孩子的自律性、自我管理及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把目标放长远,眼界就不会有局限。

我似乎跑题了。
不管怎样,我也要放飞一下自己。诸位,我们八月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