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专业与职业规划时,留学生家长可以在学术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一
找到规律
教育有其规律,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我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们分别在加拿大就读不同的中学和大学,选修不同的专业。毕业之后,他们有的在工作,有的创业,各有一片天地。在这个过程中,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职场,其实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中学选课决定大学申请专业,大学选课决定职业方向。 在中学,九年级和十年级以必修课为主,十一年级则是一半必修课一半选修课,十二年级完全是选修课。大学的选课制度也类似,大学一、二年级以基础课为主,三、四年级则以专业课为主。到了大四,根据兴趣选课,有些还会涉及实习或合作项目(co-op)。理解这些规律,抓住选课关键和转折点的核心非常重要。
在多伦多大学,除了少数直接进入的专业,大部分专业都是在第一年结束后再选择下一年的专业方向。家长如果有心,可以查看这四年课程的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这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孩子。其次,有些专业可能需要在第一个学期结束后第二次选择,这时候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类似于中学选课决定大学专业的道理。在大学也是如此,选择什么课程决定了你将来拿什么学位。虽然大学的课程看似复杂,有专修、主修、副修等,中学是为大学的预科制。
从进入大学之后,规律就是灵活性。可能有时候家长觉得这种灵活性很难把握,其实不是的。因为同样的,你想读什么学位,就选什么样的必修课、主修或者说副修。在每个大学里都有这种以学位专业为导向的选课工具等。所以,这种做法也如同你中学读什么专业,大学就可以读什么专业一样的道理。
二
找出差异
教育是有差异的,留学教育的差异化影响因人而别。
例如,很多人都知道加拿大很少喝热水,所以在寄宿家庭很难找到热水。即使有热水,也可能是通过微波炉加热,或者寄宿家庭认为孩子自己煮开水不安全而加以阻止。这些是生活文化上的习俗。
在疫情之前,我主要关注于低龄留学。疫情期间,主要是升学大学和研究生的指导。在加拿大从事留学生的学术支持工作中,我接触到了来自国内不同城市的留学生家长。
更大的文化差异还包括对大学专业和职业关系的理解,这也渗透着很多文化上的差异和探索。
我的大量工作,其实是帮助留学家庭意识到教育的差异性。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刚才说到的选科制,因为这与中国的高考制度不同。又比如说大学里的灵活性,与中国大学相比,转专业或者转学校,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讲到教育的差异,其实也包括文化的差异。比如在加拿大,读书除了是个人的事情之外,很多时候还有中学的小组作业、大学的小组讨论,这显示出文化上的差异或者教育模式的不同。另外,加拿大特别注重社区文化,尤其是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这在教育中体现为鼓励孩子们对所在大学、系甚至俱乐部做出贡献。有些热门专业录取前都有面试或递交补充材料,其中最普遍的问题是:你可以为新社区贡献什么?
关于这种差异化,尤其对职业的理解,更容易看出文化上的背景不同。在职业的话题上,加拿大的家长和中国的家长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如果没有在加拿大工作过,就不太能理解这边的职业文化、职场文化、职业发展支持等等。所以,在谈到学习方面,文化差异以学习为主还是容易克服的,但更多的可能是在职业规划里面。
举几个例子来说,很多时候在学习方面,中国文化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在加拿大,从中学开始,就已经训练学生进行小组作业、讨论和分享。这种集体项目在大学也很常见,因为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进步。Presentation、Group Talk等都是教育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另外,在找工作时,很多同学会利用“Coffee Chat”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比如喝咖啡时和教授聊几句。这种文化在中国可能比较缺乏,留学生对此也不太适应。
在职业规划上,当地的职业导师可能会建议选择某些工作,因为这些工作不仅能挣钱,还能培养独立性,这是加拿大文化的一大特点。而中国家长往往更关注学业,认为挣不挣钱是以后的事情,忽略了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很多职业导师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同学对经济的概念不那么重视。这里的孩子更看重经验,甚至在申请最基础的工作时,雇主都会问有没有相关经验,因为这意味着你对这个文化有基本的了解。
以我自己找工作的经历为例,我第一份工作在加拿大是洗碗,但他们仍然会问我有没有加拿大的工作经验。当然我是没有的,但由于要求低,他们还是接受了我。这也显示了为什么他们特别强调经验,这一点中国家长需要明白,这是文化上的不同。
从这个角度出发,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学业之余关心做义工、实习或者打工的经历。在加拿大大学和文化中,非常注重社区文化(community culture)。这一点对留学生家长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三
三
找明方向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中加教育文化上的差异,其实最大的目的是要明白如何帮助孩子在加拿大留学和找到职业的方法和方向。谈到文化体验,我们要明白,孩子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他们也是在探索和体验世界的丰富多彩。比如,我的孩子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一个国际交流项目,去了欧洲的一所大学。在那里,她不仅学到了很多设计和商业方面的知识,还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体验了不同的文化。
近一年,我经常会用视频的方式与家长和孩子进行学业指导。当时我把这个称之为“我们的留学小项目”。主要的做法就是分清楚我们三方面的角色。作为孩子来说,留学是主角,所以用运动项目来比喻,他就是运动员。但任何的运动都会有教练,所以我就是那个有经验的教练。而观众则是家长。但在学术知识方面,家长除了是观众,更加重要的是教练的助手。也就是说,他传递教练的信息,同时也把孩子的需求传递给教练。通过这样的一个组合,大家就可以帮助孩子在留学的路上走得更加成功。
在专业与职业系列里,我们已经从加拿大的国情、职业行情、专业分类、职业分类,还有专业的特色与职业的特色的匹配等方面做了一些比较和探讨。
当然,关于跨学科的学习和Co-op专业的学习是一个方法之一,但最终的方向还是指向如何去了解加拿大的职业市场和行情。当然,家长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职业趋势和专业要求。比如,加拿大的NOC系统就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分类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专业和职业的联系。
比方说,如果你的孩子对设计和商业感兴趣,那么你可以鼓励他们探索这些领域,看看设计和商业如何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可能性。或者,如果他们对工程和艺术都有兴趣,那么你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将这两者结合的途径,比如工业设计。
再举个例子吧,我的朋友小明,他的孩子对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都很有兴趣。起初,小明有点担心,因为这两个领域看起来毫不相关。但后来,他们发现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是两个领域的交集。于是,小明的孩子最终选择了这个方向,既能满足对技术的热爱,又能满足对心理学的兴趣。
毕竟现在把孩子送来留学的中国父母,大多都有在国内经历高考和大学教育的经验。很多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参与游学,他们有国际教育的经验,并且对留学规划非常用心。所以,你们是可以在孩子留学路上给予各种有力支持。只不过,我在这只谈一点:学术上的支持。
我会把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有效的资源整理出来,包括:
加拿大60所大学的学业辅导中心、职业教育中心
加拿大十省的职业认证中心、机构和要求
……..
希望能够给予中国留学生家长在留学教育学习更多的“干货”支持。